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 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2Ts-n-EAESPyPBr4(简记为H2P^4^+)与Cu(II)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探讨高氯酸钠对Cu(II)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 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 缔合平衡常数Ko=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II)P^4^+/dt=5.55×10^5γCu^2^+γH2P^4^+γ^8ClO4^-[ClO4^-]^3[Cu^2^+][H2P]总/(1.00+10^2^.^0^2{H^+}+10^4^.^3^6{H^+}^2, 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50.31kJ.mol^-^1, 活化熵变△S≠=-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总离子强度I=1.00mol.dm^-^3、[Cu^2^+]>>[H2A]、[H^+]>>[H2A]、无氧及无缓冲剂存在的条件下, 研究Cu(II)氧化抗坏血酸(H2A)的动力学和机理. 发现Cu(II)与H2A不发生配位反应, 但以Cl^-存在的情况下, 确有Cu(II)的H2A配合物生成, Cu(II)氧化H2A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a+b[Cl^-]}[Cu^2^+]{[H+]+Ka}^-^2, 25℃时a和b值分别为4.08×10^-^4s^-^1和0.555dm^3.s^-^1.mol^-^1. Cu(II)氧化H2A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1KJ.mol^-^1. 根据动力学结果, 提出了反应机理, 并给出了配合物ClCuHA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3.
许金 《化学学报》1989,47(4):313-318
本文在总离子强度I=1.00mol.dm^-^3、[Cu^2^+]>>[H2A]、[H^+]>>[H2A]、无氧及无缓冲剂存在的条件下, 研究Cu(II)氧化抗坏血酸(H2A)的动力学和机理. 发现Cu(II)与H2A不发生配位反应, 但以Cl^-存在的情况下, 确有Cu(II)的H2A配合物生成, Cu(II)氧化H2A反应的速率方程为r={a+b[Cl^-]}[Cu^2^+]{[H+]+Ka}^-^2, 25℃时a和b值分别为4.08×10^-^4s^-^1和0.555dm^3.s^-^1.mol^-^1. Cu(II)氧化H2A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8.1KJ.mol^-^1. 根据动力学结果, 提出了反应机理, 并给出了配合物ClCuHA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_2T_(β-N-EAES)PyPBr_4(简记为H_2P~(4+))与Gu(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探讨高氯酸钠对Cu(Ⅱ)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缔合平衡常数K_0=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Ⅱ)P~(4+)]/dt=5.55×10~5γCu~2+γH_2P~4+γ(3)[ClO_4~-]~3[Cu~(2+)][H_2P]_总/(1.00+10~(2.02{H+}+10~(4.36{H~+}~2)、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 =50.31kJ·mol~(-1),活化熵变△S~ =-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_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型Co(Ⅲ)配合物trans-[(en)~2(NO~2)Co(O~2CC~5H~5N)](ClO~4)~2, 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同时分别以[Fe(CN)~6]^4^-和[Fe(CN)~5(H~2O)]^3^-作为还原剂, 考察了该配合物被还原的反应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两反应体系分别按外配位界机理和内配位界机理进行电子传递。在25℃, Ⅰ=0.5mol·L^-^1,trans-[(en)~2(NO~2)Co(O~2CC~5H~5N)]^2^+/[Fe(CN)~6]^4^-反应体系的前驱配合物离子对形成常数Q~i~p=29mol^-^1·L, 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e~t=2.4×10^-^4s^-^1,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H^≠~e~t和活化熵△S^≠~e~t分别为1.2×10^2kJ·mol^-^1和5.0×10^2J·mol^-^1·K^-^1。在40℃, pH=8.0, Ⅰ=0.1mol·L^-^1,trans-[(en)~2(NO~2)Co(O~2CC~5H~4N)]^2^+/[Fe(CN)~5(H~2O)]^3^-反应体系前驱双核配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7.0×10^-^5s^-^1。最后讨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 两金属中心氧化还原电势差等因素对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银配合物与联氨定向反应的研究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式均  程德平 《化学学报》1990,48(2):127-131
本文研究了银的不同配合物与N2H4的反应, 得出微量的Cu^2^+不仅能加快反应速度, 能有效地促进N2H4按反应(4)进行四电子定向反应的比率, 而且N2H4按四电子定向的反应率随银配合物稳4Ag^+(AgL^q^±2)+N2H4 4Ag+N2+4H^+(8L^{q±(-1)]/2) (4)Ag^+(AgL^q^±2)+N2H4 Ag+1/2N2+NH3+H^+(+2L[q±(-1)]/2) (5)定常数的增大而降低的结论。无Cu^2^+时, N2H4的四电子反应率与银配合物的logβ2成线性关系; Cu^2^+存在时, N2H4单电子反应率的对数与1/logβ2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银的不同配合物与N2H4的反应, 得出微量的Cu^2^+不仅能加快反应速度, 能有效地促进N2H4按反应(4)进行四电子定向反应的比率, 而且N2H4按四电子定向的反应率随银配合物稳4Ag^+(AgL^q^±2)+N2H4 4Ag+N2+4H^+(8L^{q±(-1)]/2) (4)Ag^+(AgL^q^±2)+N2H4 Ag+1/2N2+NH3+H^+(+2L[q±(-1)]/2) (5)定常数的增大而降低的结论。无Cu^2^+时, N2H4的四电子反应率与银配合物的logβ2成线性关系; Cu^2^+存在时, N2H4单电子反应率的对数与1/logβ2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35.0±0.1℃、离子强度0.1(0.1mol·L-1NaClO4)条件下,研究了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meso-四对羟基苯卟啉与Cu(II)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根据在此体系中CuCl2的缔合状态,溶液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铜(II)卟啉生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测量了该反应的活化参量.结果表明反应遵循缔合-离解机理,活性中间体的离解是反应的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9.
在 35.0± 0 .1℃、离子强度 0 .1(0 .1mol·L- 1NaClO4 )条件下 ,研究了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meso 四对羟基苯卟啉与Cu 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根据在此体系中CuCl2 的缔合状态 ,溶液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得到铜 卟啉生成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测量了该反应的活化参量。结果表明反应遵循缔合 离解机理 ,活性中间体的离解是反应的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10.
铜盐与二甲氧基嘧啶胺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氯化苄基三乙基胺(TEBA)为催化剂,改进文献方法提高2-氨基-4,6 -二甲氧基嘧啶(AMP)的产率。无水乙醇中回流制得水合氯化铜和硝酸铜与AMP的 物质的量比为1:2的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它们的组成为Cu (AMP)2Cl2(1)和Cu(AMP)2(NO3)2(2);用IR,XPS和^1H NMR等手段研究了它们的成 键情况;配合物中配体通过氨基N原子和嘧啶环上一个N原子与Cu^2+双齿配位,配 合物2中NO3^-未参与配位,中心离子Cu^2+分别为sp^3d^2和sp^3杂化,配位数为6 和4。据此,推测了它们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11.
首次用脉冲辐解时间分辨方法研究了etoposide(VP16)在水溶液中与N~3^.,(SCN)~2^.^-和e~a~q^-之间发生的单电子氧化还原反应,测定了VP16的阴离子自由基、脱质子中性自由基的特征吸收谱;测得VP16与e~a~q^-,N~3^.,(SCN)~2^.^-的绝对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7×10^9,3.2×10^9和2.5×10^8dm^3.mol^-^1.s^-^1。研究表明,水溶液中的VP16可为248nm激光光电离,光电离的瞬态产物为阳离子自由基及脱质子中性自由基,并且测定了其酸碱电离的pK值。测得SO~4^.^-自由基单电子氧化VP16的反应速率常数为2.8×10^9dm^3.mol^-^1.s^-^1。  相似文献   

12.
徐四川 《化学学报》2000,58(8):953-957
在臭氧空洞形成过程中,极地云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为了理解极地云的形成和性质,采用不同水平的从头计算方法对N~2O~5+H~2O→2HNO~3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在QCISD(T)//MP2/6-311G(d,p)理论水平上,该气相反应的焓变△H^0=-39.5kJ·mol^-^1,自由能变化△G^0=-36.1kJ/mol,活化能E~a=88.2kJ·mol^-^1(298K)。计算的结果与五氧化二氮易潮解的性质相符。  相似文献   

13.
王文清  丁郁文  伊敏 《化学学报》1987,45(9):848-852
本文研究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HPMBP)与四苯基砷氯(C5H5)4AsCl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中萃取U(VI).该体系属螯合,离子缔合AAC类,测定了其二元及三元协同萃取体系平衡常数.用亚甲基蓝光度法测定了萃合物中ClO4^-的存在,用斜率法确定二元协萃物组成为(C6H5)4As^+[UO2(ClO4)(TTA)2]^-和C6H5)4As^+[UO2(ClO4)(PMBP)2]^-三元协萃配合物为(C6H5)4As^+[UO2(ClO4)(TTA)(PMBP)]^-.  相似文献   

14.
乳酸-丙酮-BrO3^——Mn^2^+-H2SO4化学振荡体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从俊  庄林  刘义  林智信 《化学学报》1997,55(3):259-264
本文报道了与生命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中间物参与的乳酸(以下简称LA)-丙酮(以下简称Act)-BrO3^--Mn^2^+-H2SO4新型化学振荡体系, 考察了振荡体系中诸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范围及影响因素, 获得诱导期、振荡周期、振荡寿命所对应的表观活化参数EIN, EP, EL分别为60.68kJ.mol^-^1, 61.03kJ.mol^-^1,135.80kJ.mol^-^1。分析了诱导期的新特征及可能的振荡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1,3-Diphenylisobenzofuran,DPBF)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姜黄素(Curcumin,CUR)在铜离子催化下产生的单线态氧(^1O2),其反应机理为姜黄素与溶液中的氧分子快速作用产生O2^·-和H2O2等活性氧物种,同时Cu^2+与姜黄素形成复合物,再与H2O2形成过氧化物过渡态,过氧化物进一步与H2O2发生类Haber-Weiss反应生成^1O2,且只有Cu^2+和Cu^+离子可催化姜黄素并产生^1O2.^1O2在1.37×10^-2~3.66×10^-7mol/L浓度范围内与荧光强度下降值△IF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2×10^-4mol/L。  相似文献   

16.
非等温液-固相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保国  何静  段雪  孙鹏  王作新 《化学学报》1995,53(4):397-401
根据稀土盐催化剂催化的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的液相合成反应的特点, 导出了非等温变体积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 并提出了利用一条实验曲线, 计算动力学参数的动态方法, 以此为基础, 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动力学处理。大量计算结果表明, 该反应服从二级动力学模型, 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13.59kJ·mol^-^1, 指前因子为5.903×10^2^5dm^3·mol^-^1·min^-^1。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及一致性, 进一步证明了动态原理用于液-固相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研究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F~2+2HCl→2HF+Cl~2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下,计算研究了反应F~2+2HCl→2HF+Cl~2的机理。求得各可能反应途径的系列过渡态,并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加以证实。比较反应能垒(理论计算活化能)发现,标题反应若以分子与分子作用机理进行,则需克服的最大能垒为150.63kJ.mol^-^1;若以F~2分子先裂解为F原子再反应的机理进行,则需越过能垒154.82kJ.mol^-^1,求得反应F+HCl→HF+Cl的线形和三角形两种过渡态,以三角形较稳定;求得反应HCl+Cl→H+Cl~2的两种过渡态,以线形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薄层伏安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在EtCl~2中OH^-存在下四苯基卟啉合钴(TPP)Co^11的电极氧化反应。在低浓度OH^-存在下, (TPP)Co^11与OH^-生成一配位的配合物(TPP)Co^11(OH)^-, 此配合物不可逆地被氧化为(TPP)Co^111(OH)^-, 氧化峰电位负移到0.53V。而卟啉环第一步氧化电位也负移到0.88V。在高浓度OH^-存在下, (TPP)Co^11(OH)^-氧化生成(TPP)Ca^111(OH)~2^2-,氧化电位随OH^-浓度增加向负移。卟啉环第一步和第二步氧化电位分别负移到0.57V和1.07V。同时观察到第二步氧化伴随后行化学反应, 产物氧化电位在1.32V。测定了(TPP)Co^11(OH)^-, (TPP)Co^111(OH)^-和(TPP)Co^111(OH)~2^2-,(TPP)^+Co^111(OH)^-和(TPP)^+Co^111(OH)~2^2-各级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提出一个在OH^-滴定过程中(TPP)Co的各步配位反应及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一种新的高灵敏度水溶性卟啉显色剂meso-四(3-氟-4-磺酸基苯基)卟啉的合成方法. 研究了该试剂与Cu(II)、Zn(II)的反应条件. 在PH6.4的HOAc-NaOAc缓冲介质中, Hg(II)催化下, 室温反应30min即完成. 采用四阶微分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定痕量Cu(II)、Zn(II). 表观微分摩尔吸光系数分别达8.13×10^5和1.59×10^6. 本方法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可不用分离直接测定茶叶、血液等样品中痕量Cu(II)、Zn(II), 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0.
陈展虹  吴成泰 《有机化学》2002,22(8):582-586
利用Mn^2+,Ba^2+及Sr^2+作为模板离子,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含呋喃环系 Schiff碱型大环化合物,如L^1和配合物L^2Ba(ClO4)2,L^3Ba(ClO4)2和L^4Ba (ClO4)2.L^2-L^4的Ba^2+配合物经与NaSO4水溶液反应解络,得到自由配体L^2, L^3和L^4,配体L^2和L^3分别与Sr^2+作用,得到配合物L^2Sr(ClO4)2和L^3Sr (ClO4)2。上述大环配体和各种配合物均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等证实了它 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