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铁松 《物理实验》2002,22(4):34-34
介绍了中学物理中一个有关静电感应的演示实验 .  相似文献   

2.
探究了对静电感应起电机正转和反转时起电现象的实验,结果表明感应起电机正转和反转时都能起电. 通过模拟实验的推演,对起电原理作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手摇式静电感应起电机,在手柄沿顺时针方向摇动时是一个具有正反馈特征的电荷放大器.若莱顿瓶电容上存在一定的初始电荷,则在电容电极外露部分所带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中,在金属电刷上出现静电感应,正负电荷将出现在电刷的两端部,绝缘转盘转动时它上面的导体箔片在滑扫过电刷端部的金属毛刷后即带上了净电荷,带有正负净电荷的导体箔片随绝缘转盘转动,在分别至连接莱顿瓶电容电极的正负极集电叉时,都通过尖端放电向莱顿瓶电容充电,莱顿瓶电容中的电荷越来越多.这就是起电机工作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利用静电感应效应,结合一定的机械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原理,并对在此原理指导下制作的装置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纪运景  童朝霞  卞保民  张平  陆建 《光子学报》2007,36(12):2187-2191
利用Nd∶YAG脉冲激光烧蚀Cu靶材,实验研究了不同激光能量下等离子体诱导靶上电势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靶上电势信号呈现显著的双峰结构,第一个峰出现在激光烧蚀开始之后约20 ns,持续时间仅约50 ns;而第二个峰出现约35 μs之后,持续时间达到了上百微秒.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可知靶上电势信号的产生是激光等离子体荷电效应引起的,并提出了等离子体对金属靶的静电感应、电荷复合-转移效应机制,解释了靶上电势信号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何莹松 《物理通报》2004,(11):32-32
静电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既表现在静电场对物质的影响,也表现在物质对静电场的影响.现在让我们用一个创造性的实验来更进一步了解静电场中的电介质极化和导体静电感应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导体放入静电场发生的静电感应现象和将绝缘体(电介质)放入静电场发生的极化现象,演示一组实验,生动地显示了电介质被极化出的正、负电荷,既不能离开电介质,也不能在电介质中自由移动,就是将带有极化电荷的电介质与导体接触,极化电荷也不会与导体上的自由电荷中和,即极化电荷牢固地束缚在介质上.说明极化电荷与自由电荷之间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吴爱华 《物理通报》2012,(11):81-82
物理实验是学生感受物理思想、领悟物理科学精髓的最主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并自主完成相关物理实验是教材编撰者及物理教师的努力目标,《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3节"熔化和凝固中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难做的实验之一,许多教师都把这个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原因是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物理中,静电感应现象是导体中的正、负电荷重新分布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对这知识点难以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静电感应的实验现象,笔者设计了一堂"平行板中静电感应现象的探究"实验课程,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验证平板中导体的静电感应现象实验,并让学生分析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原因,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演示静电感应现象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滴水自激感应起电仪,即开尔文滴水感应起电仪,是利用水滴流动与玻璃管摩擦起电,并静电感应循环累积电荷而产生越来越高的电位差的静电起电装置。本文通过对装置的系统划分,研究各部分对最终起电现象的影响,主要在漏电测试、电荷累积测量和仪器装置材料更换等方面来改进仪器装置。经过实验改进后,开尔文滴水感应起电仪的起电效果明显,现象稳定。  相似文献   

11.
张根成  宋福  罗世彬 《大学物理》1999,18(10):18-22
根据《大学物理》1993年第9期上“静电中固有能、相互作用能及有关问题”一文中对相互作用能Wi与静电感应能Wi的定义,可用Wi或W’1求自由虬荷与感生电荷间相互作用,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章海军  黄峰 《光子学报》2000,29(1):72-77
本文主要讨论光电反馈式静电悬浮的理论问题。研究在静电场作用下导电悬浮体的静电感应机制和绝缘悬浮体的静电极化机理,推导出悬浮体表面的感应电荷或极化电荷的计算公式,以及作用于悬浮体上的静电悬浮力的计算公式,在理论上揭示了静电力与电极电压、电极面积、悬浮间距及悬浮体电学特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导电悬浮体表面的感应电荷量比绝缘悬浮体表面的极化电荷量多,因此前者所受的静电悬浮力比后者大,但两者均可实现静电悬浮,这些结论与实验结果完全符合。本文工作为实现静电悬浮的光电反馈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以及现行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对尖端放电现象的处理上,均以避雷针作为静电感应现象应用的实例.笔者对尖端放电实验进行了探讨,发现采用自制风车演示尖端放电实验趣味性强,课堂效果明显.并在实验基础上对其原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1 实验探究 (1)电风车的结构制作 材料和工具:易拉罐,缝衣针,泡沫板,剪刀,直尺,圆规,鳄鱼夹,导线,范式起电机,手摇静电起电机.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是研究现象的学科,物理学概念、规律都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剖析、实验得出来的.如何上好物理现象课是每位老师最伤脑筋的事情.本文从雷劈石与避雷针“神功”探究开始,借助演示仪器及自制教具进行演示,使静电感应教学化难为易,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现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介绍出来,希望共同探索现象课教学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有机玻璃等介质材料因其良好的透波性能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被广泛用作高功率微波的输出窗口,但关于窗口加工处理工艺对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却少有研究。利用高压电桥及高阻计对不同介质材料不同工艺下的基本介电参数进行了测量,利用静电感应法对不同介质材料表面0.8~0.9 eV浅能级的电子陷阱密度分布进行了测试,利用波导口开展了S波段800 MW、百ns微波脉冲作用下的介质击穿实验,考察了材料表面粗糙度、划痕对介质窗表面击穿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工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耐击穿性能,增加了介质损耗;平行于电场方向的划痕形成了材料表面击穿的通道,而该通道的存在又进一步加剧了击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电场线佯谬     
静电感应中,导体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是一个颇为麻烦的问题,人们常常作定性讨论,这是有益的.然而稍一不慎也容易出现谬误,带有“想当然”的臆猜成分.本文将对文献[2]用电场线得出的结论提出异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物理演示实验"为主题和关键词,检索并收集CNKI中2007-2017年的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对其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进行图谱绘制及分析,揭示物理演示实验研究发展演进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发表论文总数较少,研究多建立在"学缘"基础上,高校为目前物理演示实验研究的核心机构团队,频次和中心性排名前20的关键词集中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领域,但较为笼统.建议增加物理演示实验的研究,增强校际合作,增加中学生和中学教师走进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基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结合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创新与整合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应《物理与工程》邀约,2019年我们开始相对系统地撰写"物理教育量化研究入门"系列文章。目前已经发文2篇,分别是《物理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方法》(总述,《物理与工程》2019年第3期第3—7页)和《物理教育量化研究方法:调查研究与描述统计》(《物理与工程》2019年第4期第3-6页)。本文是该系列文章的第3篇,主要介绍物理教育研究中的实验/准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数据分析的入门知识,为有兴趣进入物理教育研究领域的教师展现出关于物理教育实验/准实验研究的一幅简图和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物理实验》2012,(1):46
由教育部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高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四川省物理学会和成都市物理学会协办的"第7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将于2012年8月12日-15日在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召开.欢迎各高校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以及仪器厂商参加,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20.
拓展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拓展性"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拓展性"物理实验教学是以高中物理实验为探索起点,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以原有实验理论和方法作为切入点,对原有实验从实验条件、实验对象、实验目的要求等方面进行拓展,提出新的实验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