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IFA300恒温热线风速仪和X形二分量热线探针以采样间隔小于湍流耗散时间尺度的分辨率精细测量了风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瞬时流向、法向速度分量的时间序列信号。用条件采样和相位平均技术提取了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和随机脉动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的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基于理论上对湍流相干结构动量方程中随机脉动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和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项的分析,对两种雷诺应力项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项在数值上具有和随机脉动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相同的数量级,表明在相干结构动力学模型方程中,相干结构剩余脉动雷诺应力项并不像以前估计的那样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刘茹  姜楠 《实验力学》2016,31(2):224-230
将壁湍流脉动速度信号子波分析技术引入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检测的研究,基于子波分析能量最大准则确定相干结构猝发的时间尺度,对能量最大时间尺度的子波系数进行子波逆变换,获得能量最大时间尺度的脉动速度信号。根据其自相关函数的波长确定相干结构的平均猝发周期;根据能量最大时间尺度的子波系数的正极大值和负极小值检测壁湍流喷射和扫掠事件,获得壁湍流相干结构喷射和扫掠事件的相位平均波形。该方法可以不需要确定门限值,有效排除了小尺度脉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3.
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复涡黏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湍流相干结构动力学方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的模型为涡黏性模型,即涡黏性系数乘以相干结构平均速度变形率的形式.基于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存在相位差的事实,在理论上提出了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复涡黏性模型的假设.应用热线测速技术,在低速风洞中对湍流边界层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法向速度变形率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通过分析湍流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的相位关系,研究了相干结构雷诺应力分量与流向速度法向梯度之间的相位差沿湍流边界层法向的变化规律,肯定了湍流相干结构复涡黏性系数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姜楠  王玉春  刘欣 《实验力学》2001,16(2):127-134
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风洞中壁面加热平板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的流向脉动速度,用条件采样方法中的m-u-level法和VITA法研究了壁面加热对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条件平均波形的影响,发现壁面另热能够提高猝发强度,缩短喷射时间,使一次猝发中出现多次喷射事件的现象明显增多,增强猝发的间歇性。  相似文献   

5.
雷诺应力各向异性涡黏模型的层析TRPIV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楠  管新蕾  于培宁 《力学学报》2012,44(2):213-221
利用层析TRPIV测量水洞中平板湍流边界层3D-3C速度场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数据库. 提出了空间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的新概念, 描述湍流多尺度涡结构的空间拉伸、压缩、剪切变形和旋转. 用空间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对湍流脉动速度进行了空间多尺度分解. 用空间流向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 根据湍流多尺度涡结构在流向的拉伸和压缩物理特征, 提出了新的湍流相干结构条件采样方法, 检测并提取了层析TRPIV数据中相干结构“喷射”和“扫掠”事件中的脉动速度、平均速度变形率、雷诺应力等物理量的空间拓扑形态. 通过研究平均速度变形率各分量与雷诺应力各分量之间的空间相位差异,肯定了壁湍流相干结构雷诺应力各向异性复涡黏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沟槽壁面平板湍流边界层速度矢量场的时间序列及其统计量进行了实验测量,讨论了在同一来流速度下沟槽壁面对平均速度剖面﹑雷诺切应力及湍流强度的影响. 用流向速度分量的多尺度空间局部平均结构函数辨识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用条件采样和相位平均技术提取壁湍流多尺度相干结构喷射和扫掠事件的脉动速度、展向涡量的二维空间拓扑形态. 结果表明,与同材料光滑壁面对比,沟槽壁面实现了10.73%的摩阻减小量;沟槽壁面湍流边界层湍流强度及雷诺切应力皆比光滑平板湍流边界层对应统计量小,说明沟槽壁面有效降低了湍流边界层内流体的脉动. 通过比较壁湍流相干结构猝发事件各脉动速度分量与展向涡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肯定了沟槽壁面的减阻效果,发现沟槽壁面通过抑制相干结构猝发事件实现减阻.  相似文献   

7.
蒋营营  管新蕾  姜楠 《实验力学》2013,28(4):422-430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RPIV)对回流式水槽中低浓度高分子溶液壁湍流的减阻机理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高分子溶液和纯水平板湍流边界层在相同来流速度下的平均速度剖面、湍流强度和雷诺应力,发现高分子溶液的壁面摩擦阻力减小了21.77%,并且其缓冲层增厚,按对数律外移,雷诺应力减小;高分子聚合物主要在近壁区起到抑制湍流脉动的作用,而在主流区的作用不太明显。用流向局部平均多尺度速度结构函数和相干结构条件采样方法,检测并对比了高分子溶液和水的壁湍流相干结构“喷射”和“扫掠”事件中的脉动速度、展向涡量、雷诺应力等物理量的二维拓扑形态,发现高分子溶液近壁区相干结构在猝发时的脉动速度减小,涡量受到抑制,雷诺应力明显减小,说明高分子溶液湍流近壁区相干结构“喷射”和“扫掠”的强度变弱,猝发频率降低,动量和能量的输运减弱,揭示出高分子溶液减阻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8.
子波分析辨识壁湍流猝发事件的能量最大准则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姜楠  王振东  舒玮 《力学学报》1997,29(4):406-412
用子波分析的方法,对用热膜测速仪得到的平板湍流边界层中流向脉动速度信号,在时域空间和频域空间同时进行时频双局部化分解.用子波系数研究了壁湍流脉动动能随尺度的分布,提出了确定壁湍流猝发事件时间尺度参数的能量最大准则,用子波逆变换得到了猝发事件对应的速度信号波形  相似文献   

9.
用自相关法确定VITA法的门限K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楠  王振东  舒玮 《实验力学》2000,15(1):30-35
研究了用VITA条件采样方法壁湍猝发的门限值与壁湍流猝发平均周期之间的关系,根据用壁湍流流向脉动速度自相关函数检测得到的壁湍流猝发平均周期,确定壁,湍猝发VITA条件采样的门限值K。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单个压电振子的湍流边界层主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郑小波  姜楠 《力学学报》2016,48(3):536-544
利用安装在壁面上的单个压电振子周期振荡,采用开环主动控制方案,实现了对平板湍流边界层相干结构猝发的主动控制和壁湍流减阻.根据不同的输入电压幅值和频率,完成了10种工况的实验.在压电振子下游2mm处,用热线风速仪和迷你热线单丝探针,精细测量湍流边界层不同法向位置瞬时流向速度信号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在Re?=2183压电振子振动对湍流边界层平均速度剖面、减阻率和相干结构猝发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施加控制的工况使平均速度剖面对数律层上移,产生减阻效果;压电振子振幅越大,减阻率越高,减阻效果越明显;通过对施加控制前后流向瞬时速度的多尺度湍涡结构脉动动能的尺度分析,当压电振子振动频率与壁湍流能量最大尺度的猝发频率相近时,减阻率达到最大,为25%,说明控制壁湍流能量最大尺度相干结构的猝发是实现壁湍流减阻的关键;通过对比相干结构猝发的流向速度分量条件相位平均波形,发现施加控制的工况中相干结构猝发流向速度分量的波形幅值明显降低,且流向速度在扫掠后期高速阶段迅速衰减,缩短了高速流体的下扫过程,说明压电振子的振动能抑制相干结构的高速流体下扫过程,减弱高速流体与壁面的强烈剪切过程,并使近壁区域相干结构的振幅显著减弱,迁移速度加快,从而减小壁面摩擦阻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子波分析对平壁湍流猝发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栎  许春晓  张兆顺 《力学学报》2001,33(2):153-162
利用槽道湍流直接数值模拟的数据库,采用子波分析的方法。对平壁湍流猝发现象的多尺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惊讶上对猝发平均周期进行了统计,并利用局部标度指数研究了猝发过程的奇异性。  相似文献   

12.
湍流相干结构的速度与温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健生  王晨健  李汛 《实验力学》2002,17(2):242-248
本文采用三分量热线同时测量温度和速度的新技术,测量了加热与制冷平板边界层的速度和温度分布,提出了提取相干结构的雷诺应力准则,根据湍流相干结构速度与温度的相关关系,运用子波分析方法首次确定了相干结构的温度特征尺度和波形。对于研究湍流结构相干结构的速度与温度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本文还应用数字滤波方法对所分析的湍流相干结构进行了滤波处理,确定了相干结构的平均猝发周期,与条件采样方法相比,两者的结果基本一致。本文实验分析结果还表明:壁面温度对湍流相干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姜楠  王立坤 《实验力学》1999,14(2):165-169
研究了用条件采样方法检测壁湍流相干结构的门限值与壁湍流相干结构平均粹发周期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根据用壁湍流流向脉动速度自相关函数检测壁湍流相干结构平均猝发周期的方法,提出了用自相关法确定壁湍流相干结构条件采样的门限值,从而检测壁湍流相干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steady, developing turbulent flow in a circular-sectioned 180° bend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bend had a radius of 104 mm and a curvature radius ratio of 4.0 with long, straight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pipes. Measurements of the longitudinal, radial and circumferential components of mean velocity, and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of the Reynolds stress were obtained with a hot wire anemometer at a Reynolds number of 6×104 and at various longitudinal stations. The velocity fields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lows and the Reynolds stresses were illustrated in the form of contour map or vector diagram. Moreover, the mean quantities characterizing the bend flow, i.e., the deflection of the primary flow in the cross section, the intensity of the secondary flow and the turbulence energy, were shown in a graphic form against the longitudinal distances. In the section upstream from a bend angle of about 60°, both the flows through the 180° and the 90° bend are closely similar in their behavior. In the section from the bend angle of 90°, the high-velocity regions, however, occur near the upper and lower walls as a result of strong secondary flow and the turbulence with high level emerg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bend. Just behind the bend exit, an additional pair of vortices appears in the outer part of the cross section owing to the transverse pressure difference. In the downstream tangent, the flow returns slowly to the proper flow in a straight pipe, but it needs a longer distance for recovery than in the 90° bend. Received: 23 April 1998/Accepted: 24 April 1999  相似文献   

15.
在湍流相干结构动力学方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的模型为涡黏性 模型,即涡黏性系数乘以相干结构平均速度变形率的形式. 基于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 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存在相位差的事实,在理论上提出了非相干结构成 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复涡黏性模型的假设. 应用热线测速技术,在低速风洞中对湍 流边界层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法向速度变形率之间的相位 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 通过分析湍流相干结构猝发过程中非相干结构成分对相干结构贡献的 雷诺应力与相干结构速度变形率之间的相位关系,研究了相干结构雷诺应力分量与流向速度 法向梯度之间的相位差沿湍流边界层法向的变化规律,肯定了湍流相干结构复涡黏性系数模 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