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良好的旅游交通通达性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地建设的必要条件,对目的地的运营和稳步发展至关重要.应用通达性指数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的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平均最短路径长、网络密度、中心势等指标,对西安目的地内部45个旅游景点和10个交通口岸的旅游交通通达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1)旅游交通具有不同于普通交通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用普通交通通达性指数来衡量旅游交通通达性.(2)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平均最短路径长分别是度量目的地内部各景点之间或交通口岸到景点之间点对点便利度、中转便利度和全网直达便利度的合适指标,网络密度、程度中心势和中介中心势等指标是衡量目的地内部旅游交通网络发育程度的合适指标.(3)虽然西安目的地内部景点之间、交通口岸与景点之间的交通道路连接水平较高,但公交线路包括旅游专线数量和分布状况、机场大巴站点数量和设置位置等不能完全满足散客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交通便利程度有待提高.(4)西安目的地内部景点的分布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亟待通过改变偏远景点与市区景点之间的交通连接方式提高偏远景点的旅游交通便利程度.(5)在国际和国内旅游市场日益散客化的形势下,旅游城市的交通规划应重视散客旅游者的交通需求.提出了新的旅游交通通达性评价视角和指标.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区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杭州市区旅游交通落后的现状,首先介绍了杭州旅游交通网络和各景点客流量分布的空间特征,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旅游交通网络的游客流量,线路分配和各主要景点的通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杭州市区旅游交通发展和游客出行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优化旅游交通网络的对策,为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一手数据研究了上海入境外国旅游流的分布和扩散规律及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上海口岸入境外国旅游流集中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部,北京、桂林、西安、成都和昆明等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构成的主体骨架,并在全国范围内呈由长三角地区向西北方向、西南方向扩散的态势;(2)上海口岸入境的韩国旅游流空间分布呈“倒皇冠”型,主要由“上海-杭州-苏州”、“上海-杭州-西安”和“上海-杭州-广州”3个三角形构成;美国旅游流空间分布呈“Z”型,由“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北京”连接而成;美国游客比韩国游客活动范围更广,游览目的地更多,对上海口岸的依赖程度较低;(3)网络中的节点可划分为枢纽节点、中转节点、重要节点和一般节点,其中,上海、北京、桂林、西安、杭州和苏州等11个节点属于枢纽节点;(4)上海口岸入境外国旅游流网络规模较大,整体结构较松散,围绕核心节点集聚或扩散的趋势较强,具有小世界网络特性.  相似文献   

4.
区域网络结构研究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基于铁路客运视角开展研究是区域网络结构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依据2015—2019年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客运班次数据,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和凝聚子群4个方面对长三角区域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区域城市间铁路流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分布不平衡,主轴与次轴相互交织共同构成整体网络;(2)城市网络密度显著上升,网络结构复杂,但处于弱连接状态,江浙沪省际联系紧密,安徽省有待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3)度数中心度两极分化显著、高低值区地域集聚特征明显、核心城市控制力强势;(4)由上海市、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等组成的宁沪主轴沿线城市群在长三角区域内关系最为紧密、一体化程度最高;(5)凝聚子群分布形态的组织性逐步增强,以区域内的中心城市为枢纽,形成了具有地理邻近性的铁路客运联系网络;(6)长三角区域总体网络结构特征为空间分布不平衡、城市首位度突出、形成各级凝聚子群,总体演变趋势为网络联系趋于紧密、网络结构趋于复杂、分布形态趋于优化。  相似文献   

5.
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耦合发展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西北5省1995~2014年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的相关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GIS分析法,对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间演变特征与空间格局进行了历时态与共时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曲线呈现由低向高演进的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分别为0.251和0.294,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凸显;(2)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的耦合协调度演变曲线呈现历时性波动上升且趋同发展态势,总体标准差均值为0.173,且区域内部差距逐渐扩大;(3)西北5省旅游流与区域交通耦合协调度类型实现了由严重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耦合协调度由低层次趋同向高层次趋异演变,并最终演变成"哑铃型"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ArcGIS10.3和SPSS19.0软件,以新疆391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从景区分布特征、类型、集中度、密度等方面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得出结论:新疆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北疆多,南疆少;新疆A级旅游景区的最邻近指数为0.424,泰森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为284.84%,地理集中指数为32.29,在空间上呈凝聚集中分布;核密度高值区集中在乌鲁木齐市西南―昌吉回族自治州西部交汇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直)西部和喀什地区西北部,中值区成条带状分布在天山以北,低值区连成一片,分布在北疆的西北部;景区分布规模差异明显,北疆A级旅游景区分布规模优于南疆;新疆A级旅游景区的分布受到地形地貌、湖泊水系、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宗教发展历史悠久,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宗教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青海省区域旅游格局有重要影响.对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分别从空间分布模式、差异性、密度等方面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茨曲线、核密度方法对其空间格局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利用空间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其分布与海拔、坡度、交通、水系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省宗教场所旅游资源呈"东多西少"的集聚分布态势,空间差异显著,旅游资源集中在青海省11%地区;空间分布密度呈由东向西辐射(型)的分布趋势;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的地区宗教场所旅游资源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受冬奥会拉动影响,京津冀冰雪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对新疆冰雪旅游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新疆为实现冬季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进而达到协调区域经济的目的,需要精准施策,深挖产品核心竞争力.本文选取新疆37家S级滑雪场为研究主体,利用ArcGis10.3等软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新疆S级滑雪场的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特征,滑雪场在各地州内分布不均衡;2)S级滑雪场空间分布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北疆地区;3)2015―2018年间新疆S级滑雪场总体呈现扩散趋势,由东向西略有迁移;4)S级滑雪场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禀赋、高程禀赋、城市经济及交通通达性等多方面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新疆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资源是否匹配,本文以新疆391家A级景区与371家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算法、局域关联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总结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A级景区与星级酒店在空间上均为凝聚型分布;二者空间分布不均衡,星级酒店的集中程度高于A级景区;A级景区是以伊宁市、塔城市、喀什市、乌鲁木齐市为主的高密度分布区,呈"大分散-小集聚"格局分布,星级酒店是以乌鲁木齐市为最高密度区的碎片状分布;二者均以次热点区分布为主,整体发展较为活跃,冷热点区空间差异明显;A级景区受地形地貌、社会经济、交通条件的影响显著,星级酒店受旅游资源、城市商圈、社会经济、交通条件的影响显著.整体而言,旅游接待能力匹配旅游资源稍显欠缺,除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外,其它地区接待能力有待提升;就匹配度而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的旅游资源与接待能力最为匹配.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关注度是测量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关注情况及需求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百度指数,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的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运用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我国居民对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化上看,2011—2019年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呈波动上升态势,可划分为快速上升期和平稳发展期2个阶段,地区季节性差异显著,3月、7月、12月为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高峰时段;从空间分异上看,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异变化不大,空间集聚趋于分散状态,整体呈“东高-西低”的阶梯状递减特征,高关注度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及四川省,低关注度地区则主要分布于除四川省外的西部省份;从影响因素上看,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GDP)、交通便利程度、贸易开放度以及国际旅游开放度共同影响泰国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山岳型景区一直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关于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的研究目前尚较少见。以太白山为例,从游记文本中提取评判词表,运用美景度评价(SBE)法和语义差别(SD)法分别得到风景照片的美景度值和景观要素测量值,结合因子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和词频分析法,自下而上构建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语义计算式。研究发现,山岳型景区景观审美由激励性、和谐性、多样性和神秘性4个维度组成,且以激励性、和谐性为主导,反映的是对山岳型景区景观“刚柔疏密共存”的审美要求,其中,“势”之美最为重要,“色”之美多角度影响审美。通过选取合适的观景台位置、植被和建筑材料,提升山岳型景区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2.
浙江磐安尖山地区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磐安尖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火山岩峡谷、多级瀑潭组合、高山飞瀑、皇城湖、破火山口、玄武岩台地、生态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资源、人文史迹和宗教寺庙等10个方面。可划分成皇城湖、夹溪、胡宅和鞍顶山4个景区,尖山地区的旅游资源要统筹规划,全方位、高标准开发,提高科学文化品位,并且纳入周边大旅游圈中。  相似文献   

13.
风景旅游区环境噪声暴露和游客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西湖风景区如花港等大面积公园内按旅游功能分区布点对环境噪声进行历时两年监测的基础上,经计算机拟合分析、得出等效声级与游客流量的相关方程,可用于预测公园景点的环境噪声,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一致.同时还对回归方程的系数及误差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西湖风景区游客逗留时间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近年来城际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时间普遍缩短,极大地影响了一个旅游城市旅游产业的赢利能力;但另一方面,热点景区的游客众多,又需要对游客的逗留时间进行控制,以利于景区环境和文物保护.本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为例,运用生存分析中的Cox及Weibull模型,分析游客逗留时间的决定因素.调研数据来源于2009年夏天在西湖风景区调查的243份问卷,对象是完成西湖游览行程的来杭游客.研究发现:①家庭收入的增长、个体出行、亲友结伴、住宿开支减少等因素均能够显著增加在西湖景区的逗留时间,而随团出行、多次来杭旅行、住宿星级酒店等因素则会促使逗留时间减少.②景区的游览设施及服务质量、住宿接待的服务质量、西湖景区的整体改造、自然及文化吸引力、夜间景观及活动项目吸引力、景区门票制度的改变这几项对于增加游客逗留时间具有重要作用.③杭州整体旅游形象塑造、景区主管部门的宣传推广、亲友及网络口碑等几项对于增加游客逗留时间的效果并不明显.全文最后对西湖风景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提出建议,以寻求景区发展面临不同影响因素时可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考察运河(杭州段)水道的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明确了基含义和范围;并进而论述了其功能的演变及其对杭州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认为:其主要功能有航运、水利、纳污和景观、生态、文化等几项;其中,航运功能在古代最为突出,对杭州城市的作用也最为显著,在早期,[决定了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也控制了城市的基本空间形态;当代景观、生态和文化功能凸显,运河必将成为推动和促进城市发展、城市整体形象完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6-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首位度、频数分析等方法判断位序-规模法则拟合高首位度区域旅游规模结构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关联和产业关联2个层面剖析湖北省国内旅游规模非均衡分布原因。结果表明:(1)湖北省国内旅游规模并不是位序-规模法则拟合的均衡分布,而是武汉“一市独大”,其他城市“弱小均质”的非均衡结构;(2)湖北省13市(州)国内旅游规模呈现“高-低”集聚特征,武汉一市的极化发展致使其他市(州)低水平均质;(3)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发展水平显著调节了景区品质对国内旅游规模的影响,武汉具有优势关联产业,高品质景区使国内旅游极化发展;其他市(州)因为景区品质或关联产业的短板导致低水平均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