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昆 《物理》1954,(12)
不以磁極概念為根據來講電磁學,是蘇聯電磁學教學内容中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在蘇聯的大學普通物理教學大綱中以及在福里斯、季莫列娃的普通物理學、巴巴列克西的物理學教程等參考書中,論述電磁現象都不是從磁極的概念開始的。關於這一點它們和资本主義國家的書籍相比較,優越性是十分突出的。在资本主義國家的書籍中,我們也能够找到不從磁極出發來講電磁現象的例子,但是它們和蘇聯的書(特别是福里斯、季莫列娃的書)相比,就有根本的區别。這是因為资本主義國家的書在問題上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在全部的表述上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上並没有重視如何正確地認識磁性的本質這一根本問題。  相似文献   

2.
本年一月下旬,中央教育部曾招集所屬東北和南京兩儀器廠把新製蘇聯规格仪器在京展览,供出席全國中學教育會議的代表們和在京的專家教授以及中學教師們參觀並加品評鑑定。我也榮幸的參觀過一次,今將個人所體會到其中物理部分的特點,和如何利用這份仪器的特點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等問題,簡述如下。凡參觀過這份仪器的人都認為它有:‘個兒’大、色彩鮮明、(爪子點)清楚、結構美丽、堅固、便於觀察和便於解剖等優點。相反的,簡陋粗糙又是它的缺點。我認為這只是表面上的看法,更重要的是這份蘇聯規格儀器的設計  相似文献   

3.
近來本通報收到有些讀者來信,對於教科書和本通报上所用某些物理學名詞,特別是某些和已往所用的不相同的名詞,提出詢問。本通報常務编輯委員會認為為了提倡使用正確的名詞和促進学術名詞的統一,對於讀者的詢問,應該較有系统地、較詳細地作出說明,又因為我參加過物理学名詞的審查工作,要我來擔負这个任務。在原则上,这當然是義不容辭的。不過物理学名詞審查工作小組早已体會,何時再行召集,不得而知,因此我只能根據個人在參加工作中所得到的一些體會來作說明,所提出的意見容或与工作小組其他同志的意見不盡相同,责任應該由我個人來負,這是我要在這时預先  相似文献   

4.
這篇文章中所談的是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而提出的物理方面的評分標準。這些標準只能認為是供參考的。其他物理教師的經驗在解决学生知識評分標準這個問題上还將提供出許多寶貴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學習本報今年八月號所載北京地質學院蘇聯?铱ㄈ欠蚰峥路颉P於領導學生進行物理數學和技術課程習题課方法的報告’一文,使我對於‘習題課’這一蘇聯先進的教學形式開始有一比較全面的了解,使我對於‘習題課’這一教學形式的性質和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對於‘習題課’的目的,進行‘習题課’的方式以及在‘習題課’中應該貫穿的最重要的原則是甚麽?開始有一正確的認識。现在把我自己學習這個文件後的一些體會和對於做好‘習題課’這一項教學工作的意見寫出來,希望讀者批評與  相似文献   

6.
一.對于習题課的认识去年暑假參加了中央高等教育部在北京所召開的普通物理教學研究座談會以後,對於習題課这一蘇聯的先進教學形式,獲得了初步明确。正如卡惹夫尼柯夫(物理通報1954年8月号)專家所指出的:(1)課堂講授能够使学生認識列理論底一般實質,提供了解决實際问題的可能性,但可能性並不就是現實性,同時可能性自己也不會轉變為現实性。從学會理論到能够應用理論,是一個逐步過渡的過程,教師在習題課上应该發挥積極作用,使學生能鞏固所學會的理論,並從細节上發展這些理論。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关於歐姆定律一節,也和電壓一樣是比較難講的部分,因為它是說明電流强度、電壓和電阻之間的关係的定律,内容是比較抽象的,茲就這一節的教学中應該注意的幾點提出個人的意見,供大家在研討這一方面的參考。首先,應了解歐姆定律是說明電流强度、電阻和電壓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它在初中電学中是比較深的部分;雖然學生從第一、二章已懂得一些關於電的初步知識和電流的基本概念,但這些都是比較新穎的知識,學習起來也不能一下就熟練。所以物理課本第三章為了講  相似文献   

8.
在電学緒論的備課當中,由於自己對俄國学者們的工作成就知道得太少,因而感到了一定的困難,我認識到這會使貫澈教學上的政治思想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為了補救這種缺陷,我曾參閱了某些材料。這些材料雖然不需要全部放在教授的内容中,但是對於一個物理教師來說,充分掌握這些材料却是完全必要的。因此我把自己的閱讀筆記摘錄一部份,供給和我有同樣困難的同志們參考,我想這對手邊缺乏材料的同志們可能會有些幫助。因為我閱讀的書籍有限(書名列於文末),而且這些書籍又多不是宨T論述俄國科學家的成就的,所以寫在下面的材料並不是完整的。關於這一點,我希望手中有充分材料的同志們今後多加補充,互相供應,充實我們的教學內  相似文献   

9.
在物理教学中,進行單元複習是鞏固学生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別對工農速成中學的學生來說,更有其重要意義。因為他們一般生活经验都很丰富,理解力較强,而對知識加以概括的能力却較差,也不容易牢固地記憶,因此我們除了在教學中必須經常注意鞏固所授的知识外,在每單元結束以後再加以綜合性的複習還是完全必要的。现在就“電场”這一章進行的單元複習談幾點體會: 一、複習什么 為了明確這個問題,我認為認真鑽研教學大綱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在每一堂課的備課時都应该认真鑽研教學大綱,領會它的精神實質,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学。而在進行複習時,  相似文献   

10.
向物理專業学生講“功與能”一章,通常以福里斯和季莫列娃合著的普通物理學中§§24、25、26三節作爲主要參考材料。但是,這三節在系统上很不便於教學,在內容上又有一些不正確的地方,根據它們來教“功與能”,結果會使同學們在學習上發生困難。  相似文献   

11.
‘抛體運動’是生活經驗中常接觸到的一種運動形式,但是在中學物理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這一課題的學習卻是比較困難的。現用課本把‘拋體運動’放在運動定律和運動的合成之後進行教學,是有其深長的意義的。但是叙述稍嫌簡略,因此在教學時,怎樣掌握教學大綱的精神,既不能把這一部分教材輕易地忽略過去,又要防止形式主義地向學生介紹空洞的結論,並須避免超出高一學生的智力範圍與數學水平而引用艱深的數學公式,這許多問題都是值得研究的。這裏我們提出我們對進行這一課題教學的幾點意見,請同志們指正。(一) 首先說明我們對於‘拋體運動’在高一物理教材中所處地位的認識,和根據這些認識而確定的教學要求。‘拋體運動’是在講過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怎樣講解‘電壓’是目前物理教學中存在着沒有解决的重要問题之一。過去,通常所用液体靜壓强的對比方法,自經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草案)明確指出,已經知道它是不恰當的了。根据蘇聯的先進經驗,新的講授方式應該從電流作功來引起電壓的概念。這也是大綱所指示的一個新的方向,但到底新的講授方式應該怎樣來掌握却是一個問題,本通報在第二卷第五期(1952年11月)曾發表了蘇聯索科羅夫教授所著“在初中如何講解‘電壓”’一文,提出了他所擬定的講解方法,大家對於這一新的講授方式總算有了大體上明確的瞭解。一年多以來,據我們所知,也曾有過一些教師,在這方面學習了蘇聯的先進經驗,發揮了鑽研的  相似文献   

13.
核質點無論是所謂“質子”的形態,或所謂“中子”的形態,那是可以找到的。在核中能够發生質點從一種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很自然地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是否在自由狀態下的質點也能發生同樣的轉變呢?能否觀察到質子直接轉變為中子或中子直接轉變為質子呢? 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可以比較一下這兩種質點的質量的數值: 質子質量m_p=1.00756, 中子質量m_n=1.00893。这一比較表明,中子質量大於質子質量。再加上,陽电子質量也不是零而是等於0.00055原子質量單位。可見質子無法自变為中子和陽電子,如要使之轉變,則需消耗的能量应等於 (m_n+m_c-m_p)c~2=1.9兆电子伏特。在具有多餘的能量的核中,質子就能够從其他核質點互相作用的結果取得轉變為中子所必需的能量。但在自由狀態下的質子無處獲得  相似文献   

14.
早晚的太陽视像何以會變橢,何以覺得比正午大?早晚以外的太陽視像都真是正圓形吗?“近者熱、遠者凉”的說法,何以與地球距日遠近的情形相矛盾?這些问題的一部份,在天文學、氣象学、物理學和心理學里面早已間接直接多多少少的有些說明。這里參酌新舊說法,加入本人意見,把這些問題集中起來談一談。談法取以下的方式: 1.盡可能運用一些數字,希望把定性的常識的說明,弄成比較接近於定量的科學性的說明。 2.雖然力求運用數字,但也力求結合實際,以免把物理的說明完全搞成演證幾何習題的樣子。即使有了計算結果,還盡可能的舉出實測數字作證,或說出實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螺旋的摩擦     
高中教本中關於螺旋的摩擦問題講得比較簡略,特别是對於“……要想固定得牢,就必須把螺距做得小,讓螺紋的縱截面成三角形,因為三角形的摩擦力比較大……”一段,教师们也發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三角螺纹的摩擦力要比較大呢?雖然在中學階段,關於這一点沒有对学生詳細說明的必要,但是教師本身却是需要搞清楚這個道理,這里擬就方螺紋螺旋和三角螺紋螺旋的摩擦的問題,作一簡單介紹,以供參考。螺旋事實上就是繞在圓柱上的斜面,沿圓柱周圍所形成螺旋的曲線叫螺紋,如果它的截面成長方形的叫方螺紋螺旋,截面成三角形的叫三角螺紋螺旋,螺紋有突出部分和凹陷部分,突出部分叫螺旋頂,凹陷部分叫螺旋底,兩相  相似文献   

16.
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学术名詞统一工作委员会公佈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員會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领導下已經編訂審查並公佈出版了自然科學中不少部門的名詞,近來物理學名詞也公佈出版了,這是值得物理學界注意的事情。 從這部名詞的序例中我们知道中國物理學會對於物理學名詞不斷地收集資料和意見,並撰擬名詞,已有二十年的歷史。1950年9月起,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下的物理學名詞審查工作小組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增刪修訂,歷時兩年,纔得完工。足見這部名詞是經過多人審愼研究商榷而後决定的。全書包含名詞共9,696條,物理學上一般需用的名詞可說大致具備了。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問:質量是100克的小石塊繫於绳端,在某一水平面內沿半徑是1米的圓周以1周/秒的轉速运动。如何計算(甲)向心力;(乙)绳的拉力?(見師範學校讀本物理學上册56页習题64) 答:有些同志認為這個题里所要計算的向心力和繩的拉力应當相等,其實不然。繫於繩端的小石塊B在某一水平面內沿圓周運動,伹繫这石塊的绳子AB却不能在這水平面內,而須跟圆的半径OB成一角度θ。因為如果绳子也  相似文献   

18.
问题解答     
《物理》1954,(8)
问:高一物理課本說,「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就是慣性的定義,所以又叫做惯性定律。」這種说法對不對? 答:我們通常是把牛頓第一定律叫做慣性定律。但是,「牛頓第一定律實際上就是惯性的定義」,这種说法不能認為是正確的。這種說法所以是不正確的,因為它必然導致一種錯誤的看法,就是把牛頓第一定律看作僅僅是一個定義,不是力學現象中客觀規律性的表现。為甚么舗D第一定律是力學現象中客觀規律的表現呢?可以扼要说明如下:設想我們選定一個參考系統,在這系統内用實驗確定某一個質點的機械運動狀態(靜止、匀速直線運動  相似文献   

19.
讀了“物理通報”9月號葉、姜二同志合著“我們是怎樣進行彈性振動的傳播——波的教學的”一文後,對個人有很大的啓發,同時在某些方面自己也有些点滴的體會,這些體會不見得正確,願意在這里提出來談談,請同志們指正。“波”的這一部份教材是位於“振動”的後面,聲波的前面;而整個是屬於力學的系統範圍内的覀冊谶M行教学时,當然首先要使学生明瞭波是振動在彈性介質内的連續傳播,指出它是能量傳播的一種形式;但除此而外,我們还應該提出波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態,並且這種運動形態是比較複雜的。在力學部份中同學  相似文献   

20.
建築聲學成為一門較有系統的科学至多也不过三十年,可是現在已經成為聲學中一個主要的部门。它的内容是不斷的在充實和發展着。由於这門科学所研究的對象是关於設計和處理為各種不同使用目的的建築物的聲學問題,因此牽涉到的理論智識和工程技術是相當廣泛的,例如聲學、電子学、建築和電訊工程、音樂原理和欣賞、語言學和语音学,以及生理學等等。很明顯的,這門科学的推動需要掌握上述这些智識的?覀兊呐献?但是從這门科学的發展歷史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物理工作者在這方面所起的主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