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高三的化学教材中讲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时,只谈到得失电子的难易是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我认为这样是不够完善的。如能使学生对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半径有所认识,了解原子(或离子)半径的大小和核电荷以及电子层数的关系,了解电子得失的难易还取决于原子(或离子)半径的大小,这就有助于他们深入的掌握化学知识。增加这部分内容是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的,我们只引导他们考虑,如几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层,核电荷较大的,则由于静电引力的缘故,它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必较大,最外电子层的电子当然也被吸引,因此,原子  相似文献   

2.
氩、氦、氪、氖、氙、氡是在1894—1900年间陆续发现的。从本世纪初叶以来,在大量实验工作的基础上,原子结构理论逐步得到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由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所决定,建立了原子价的电子理论。而这六个元素的原子,其最外电子层恰好形成了“稳定的八隅体”结构。这对它们不易参加化学反应的特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遗憾的是,这种概念被绝对化了,硬把这六种元素划为不  相似文献   

3.
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化学问题称为数学-化学问题.例如,“计算1 g碳充分燃烧,需要消耗密度为1.429 g/L的氧气多少升?“,“已知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2,该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几?““配平Fe3O4 CO→Fe CO2“都属于数学-化学问题.数学-化学问题较通常所说的化学计算范围更广.解决数学-化学问题的思维,称为数学-化学思维.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化学思维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数学-化学思维能力的最基本原理,最一般的教学程序、教学中心等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舒忠荏 《化学教育》1990,11(6):44-45
1989年高考有一道试题:具有如下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相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主族的是:(A)3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亚层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B)3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和4P亚层上只有1个空轨道的原子。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育1987年第三期发表了"铜在氯气里燃烧铜原子会不会失电子"一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对文中CuCl_2中铜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形成四个等同的б键,结构为四面体感到有商榷的必要.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愿与广大读者共同讨论.在CuCl_2晶体中,铜原子是否以印sp~3杂化呢?我们来看下列资料.《无机结构化学》  相似文献   

6.
骆仁新 《化学教育》2001,22(7):37-39,42
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化学问题称为数学-化学问题.例如,"计算1 g碳充分燃烧,需要消耗密度为1.429 g/L的氧气多少升?","已知某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2,该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是几?""配平Fe3O4+CO→Fe+CO2"都属于数学-化学问题.数学-化学问题较通常所说的化学计算范围更广.解决数学-化学问题的思维,称为数学-化学思维.本文就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化学思维能力的意义,培养学生数学-化学思维能力的最基本原理,最一般的教学程序、教学中心等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运用平板模型对噻吩分子在Ni(111)表面的水平吸附进行了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结果表明,hcpA位的吸附最稳定,以bridgeB吸附最不稳定;噻吩吸附在表面上时,S原子向上翘起,4个C原子与边面Ni原子的作用更紧密,表面原子与噻吩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吸附的强度和吸附后S—C键的活泼性;噻吩以bridgeA吸附时分子与表面之间的电子给予与反馈最多,分子最活泼,而hcpA位吸附后噻吩分子轨道上电子的能量变稳定,分子并不活泼.  相似文献   

8.
何立琳 《化学教育》1996,17(4):34-42
本文介绍了根据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对差值判断元素属性的经验规则及其应用。重点讨论了原子电子层数与实际提供的价电子数的相对差值,对元素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性、两性、碱性的影响关系,为粗略地判断各种元素的不同价态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相对强弱提供了一条简易的经验规则。从而探索元素周期表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所谓惰性元素系指氦、氖、氩、氪、氙和氡六种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呈气态,化学性不活泼,所以又称为惰性气体。由于它们最外电子层的稳定结构,确信它们的性质不活泼,不起化学反应,于是将这些元素特别区分出来而称为情性元素。这种认识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定型的概念,甚至在教科书中也反映出来,如有的归结为“惰性气体相互之间或是和其他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变价稀土化学与物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的主体一镧系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Xe]4f~(0-14)5d~(0-1)6s~2。当其失去两个6s和一个5d或4f电子后,形成了最常见的Ln~(3+),其中La~(3+),Gd~(3+)及Lu~(3+)的4f亚层分别为全  相似文献   

11.
向江 《化学教育》1989,10(2):51-51
高级中学课本(甲种本)“化学”第二册及原十年制高中课本"化学"第二册,在阐明硅的化学性质时都说:“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除氟气、氢氟酸和强碱溶液外,其他物质如氧气、氯气、硫酸和硝酸等都不跟硅起反应……。”其中肯定了硅在常温下能与氢氟酸发生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GGA)的PBE(Perdew-Burke-Ernzerh)方法结合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氯气分子和氯原子在CuCl(111)表面上的吸附。通过对不同吸附位和不同单层覆盖度下的吸附能和几何构型参数的计算和比较发现:氯气分子在CuCl(111)表面的吸附为解离吸附;单层覆盖度为0.50时的吸附构型为稳定的吸附构型;氯气分子平行吸附在CuCl(111)表面时最稳定,吸附能最大,达364.5 kJ·mol-1;伸缩振动频率的计算结果表明,吸附后的氯气分子的伸缩振动频率与自由氯气分子的伸缩振动频率相比,都发生了红移;布居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吸附体系发生了由Cu原子向氯气分子的电荷转移。氯原子吸附的计算结果显示氯原子以穴位稳定的吸附在CuCl(111)表面。  相似文献   

13.
“若二个原子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且自旋反平行,则在二个原子接近时这二个未成对电子可以配对,使得能量降低,从而形成化学键。”长期以来,很多化学教科书这样阐述,以致使很多学化学的同学形成了这样的“基本概念“,即“电子配对,能使能量降低,从而形成化学键。”  相似文献   

14.
陈丽萍 《化学教育》2013,34(12):14-17
在高中讲述“原子结构和性质”第一节应包括简述化学中“原子结构”发展的里程碑、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和会进行多电子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写出电子组态。关键是要讲清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相似文献   

15.
3,5-二氯4-氰基异噻唑是一重要的中间体,已有研究表明,其环上两个氯原子的活性存在差异,5位氯原子较活泼可以被亲核试剂取代,但3位氯原子却表现出强烈的惰性,在亲核反应中表现出有趣的区域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高一化学(甲种本)第36页介绍“氯气跟钠或铜起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铜。在反应过程里,铜原子也象钠原子一样失去电子成为铜离子。”  相似文献   

17.
曹阳  李明  曹国宪 《大学化学》1988,3(5):13-15
在单电子近似下,对核外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可用四个量子数来描述。众所周知电子在核外的排布服从保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这种电子排布说明了原子中单个电子的状态,但还不足以说明整体的原子状态。对于原子状态我们可以用原子光谱项来描述。因此要研究原子的整体状态,首先必须求得原子的谱项。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推求多电子原子的各种电子组态的光谱项是一项相当烦琐的工作。虽然用群的不可约表示方法可求得组态(ns)~N、(np)~N、(nd)~N和(nf)~N的光谱项,但求非等价电子的各种组态的光谱项仍然是一件烦琐的事。并且对于含有g电子的各种组态的光谱项也不易求得。鉴于这一原因,并且为了配合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我们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推求多电子原子的各种电子组态的光谱项程序。  相似文献   

18.
《化学教育》1997,18(Z1):25-30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减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下列各项中跟卤素、氧族元素变化不一致的是()A.单质的熔沸点B.单质的密度C.原子的电子层数D.原子半径2.不能用来说明金属X比金属Y还原性强的是()A.把X和Y组成的合金置于潮湿空气中,X先腐蚀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C.X能从Y的盐溶液中把金属Y置换出来D.电解X和Y的盐的混合液,阴极上先析出Y3.卤素一氟、氯、溴、碘4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阴离子还原…  相似文献   

19.
姚平平 《化学教育》2022,43(22):26-30
依托智慧树平台,结合已有的MOOC教学视频资源,并以QQ群为辅助交流工具,构建了普通化学在线课程。普通化学的2条主线中,物质的微观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物质的微观和宏观性质。以“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教学案例,利用智慧树大数据平台的信息支持和互动交流功能,对学生“直播课前-课中-课后”3个学习环节和“直播互动、章测验和期末考试”3个教学效果反馈环节进行了实时跟踪与分析。希望在线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能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理解物质的根本性质时,除物理外,牵涉到最多的自然科学是化学.化学跟复杂体系打交道,就是说,原子、分子和它们的排列、每一组分子、一个分子或者一个原子都形成一定的、独特的量子力学体系. 化学是一门很广泛的科学,从物理直到生物,分界线是这样紧密地接近,以致要找到清楚的划分都很困难.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化学的发展是乘方式的.这主要是由于理论的发展(热力学,量子化学)和新研究领域的出现(经常定名为化学物理).衍射方法、光谱学、核和电子共振、磁性和介电方法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