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nPb钎料合金的粘塑性Anand本构方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统一型粘塑性本构Anand方程描述了电子封装焊点SnPb钎料合金的非弹性变形行为,基于SnPb合金的弹塑性蠕变本构方程和实验数据,确定了62Sn36Pb2Ag、60Sn40Pb、96.5Sn3.5Ag和97.5Pb2.5Sn四种钎料合金Anand方程的材料参数,验证了粘塑性Anand本构方程对SnPb合金在恒应变速率和稳态塑性流动条件下应力应变行为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Anand方程能有效描述SnPb钎料的粘塑性本构行为,并可应用于电子封装SnPb焊点的可靠性模拟和失效分析.  相似文献   

2.
Sn—Pb共晶钎料合金的Bodner—Partom本构方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Bodner-Partom粘塑性本构理论研究了Sn-Pb共晶合金的本构方程。在应变速率10-5—10-2S-1、温度为-55—125℃的外部变量范围内进行了单轴拉伸和稳态蠕变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同时讨论了该本构方程用于SMT焊点热循环寿命预测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电子产品使用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苛刻,对焊点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因此,研究焊点材料服役环境下的本构关系对于分析焊点性能、准确预测焊点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锡铅钎料Sn63Pb37在-45~150 ℃温度范围内和10-5~10-3/s应变率范围内的粘塑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修正的Anand本构模型.通过构建材料参数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提升Anand本构模型在不同环境温度尤其是低温环境下对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预测能力,为航天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采用Perzyna过应力本构框架,引入塑性损伤在饱和强化率相关介质中的动态演化规律,建立了考虑损伤的弹-粘塑性本构方程,修正了Eftis等人将Perzyna方程推广时采用不一致的基体强化模式推演损伤演化方程和本构关系这一矛盾。详细计算了黄铜的初始屈服强度及率相关屈了面,给出了动态单轴拉伸数值结果并与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5.
在温度298K~398K和恒应变率10-5/s~10-3/s范围内进行一系列的拉伸实验,研究共晶焊料的力学行为,揭示空洞成核和生长变形机理的存在.提出一种考虑孔洞效应的粘塑性-损伤模型,基于Guron-Tvergaard-Needleman思想和正交法则,引入孔洞体积分数作为损伤变量以描述共晶钎料的力学特性.与实验数据比较,验证粘塑性-损伤模型对锡铅合金在恒应变率和稳态塑性流动条件下应力应变行为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共晶焊料的本构行为:非线性、应变率敏感性、空洞损伤演化,并可用于分析电子封装中焊点的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个非比例循环粘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地一个考虑材料非比例循环附加强效应,非比例循环加载历史产应和应变幅值历史效应的粘塑性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引入了对加载过程非常弹性应变幅值的记忆变量q;定义了新的非比例度;引入了考虑材料非比例度的循环饱和各向同性变形阻力参量Qs;对各向同性变开引入了具有先前加载历史记忆的演化方程,将本文模型用于1Cr18Ni9Ti不锈钢高温循环变形行为描述,其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很好,表明该模型能很好  相似文献   

7.
推导基于Murakami-Ohno(M-O)蠕变本构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公式,并将损伤因素耦合进现有的有限元公式中,进行数值分析,数值结果表明损伤对蠕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热力学相容的本构模型并合理地定义广义时间,得到了描述蠕变、塑性及其交互作用的统一型本构方程。进而通过对在蠕变—塑性交互作用过程中材料内部子结构及其变化的分析,将材料的强化分解为对应于非弹性应变范围的强化和由蠕变变形导致的附加强化。对高温环境二维应力路径下304不锈钢的蠕变—塑性交互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取得了与Ohashi等的实验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96.5Sn-3.5Ag钎料合金的多轴时相关变形行为,提出了一个考虑其多轴变形特性的本构模型.在该模型背应力演化方程中,引入了非比例度对背应力演化率的影响,并提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在室温下对96.5Sn-3.5Ag钎料合金进行了十字形、双三角形及椭圆形等拉扭组合非比例循环应变路径下的变形行为的本构模拟,并将预言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预言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96.5Sn-3.5Ag钎料合金的多轴应变循环变形行为具有很好的预言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物理变量的热粘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位错的运动和产生与塑性变形的一般关系及考虑到热激活与粘性阻尼效应的位错集体运动的统一理论基础上,通过对结构参量的演化规律的具体建议,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变量的热粘塑性本构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金属材料动态力学行为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