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分析乙二醇硬脂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二醇硬脂酸酯和乙二醇双硬酯酸酯是日化工业中常用的珠光剂,被广泛地应用在丝毛洗涤剂、液体洗涤剂和护发用品等领域,对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外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样品中单双酯的相对含量和碳数分布对其使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稳定性,外观等。乙二醇硬脂酸酯的测定常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其皂化价,酸价等指标^[1],从而间接估计其在样品中的含量,但无法测定样品中单双酯的相对含量和碳数分布情况。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正相硅胶柱和四氢呋喃流动相,可以实现乙二醇单硬脂酸酯和乙二醇双硬脂酸酯的分离,但由于乙二醇硬脂酸酯无紫外吸收,需要用到示差折光检测器,无法实施梯度洗脱优化分离,该方法只能按单双酯分离,不能按碳数分离。用高温毛细管柱也可以直接进行乙二醇硬脂酸酯的气相色谱分析^[2]。本研究应用非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大气压电离质谱为其在线检测器,同时实现单双酯的分离和按碳数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羟乙基胺硬脂酸酯中单硬脂酸酯、双硬脂酸酯、三硬脂酸酯的含量。以C18硅胶键合柱(250 mm×4.6 mm,5μm)为分离柱,甲醇与氯仿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淋洗,用电雾式检测器检测。三羟乙基胺单、双、三硬脂酸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50.0,1.0~50.0,1.2~50.0 mg.L-1,方法的检出限(3S/N)分别为1.8,0.5,1.0 mg.L-1。  相似文献   

3.
基于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的极性、沸点与二甲苯的几种同分异构体相近而难以分离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毛细管分离柱(AT.SE-30),以氮气为载气,流量为0.6 mL/m in,内标法定量,建立了同时测定油漆溶剂中二甲苯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用该方法对油漆样品进行测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和二甲苯的回收率为96.5%~102.8%,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相似文献   

4.
李彬  李刚森  张栋  章亚东 《化学通报》2014,77(11):1123-1126
以乙酸和乙二醇单乙醚为原料,硅胶负载筛选得到的硫酸锆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乙酸乙二醇单乙醚酯。考察了乙二醇单乙醚与乙酸的摩尔比、催化剂、带水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120℃反应2.5h,乙酸乙二醇单乙醚酯收率达到98%以上,产物经IR,1H NMR等方法确证。  相似文献   

5.
以乙酸和乙二醇单乙醚为原料,硅胶负载筛选得到的硫酸锆为催化剂,环己烷为带水剂,合成了乙酸乙二醇单乙醚酯。考察了乙二醇单乙醚与乙酸的摩尔比、催化剂、带水剂用量、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120℃反应2.5h,乙酸乙二醇单乙醚酯收率达到98%以上,产物经IR,1H NMR等方法确证。  相似文献   

6.
聚丁二酸乙二醇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杰  夏云霞  刘俊玲  谭惠民 《合成化学》2007,15(2):173-175,211
以十氢萘为溶剂,丁二酸和乙二醇直接聚合,合成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丁二酸乙二醇酯(PES),其结构经1H NMR和IR表征。考察了单体比例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乙二醇)∶n(丁二酸)=1.01∶1.00时,合成的PES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最高(48 640),产率93%。同时测定了PES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中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残留量。样品1.000g经5 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25 min,上清液用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后,经0.45μm有机系微孔滤膜过滤。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HP-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在质谱分析中采用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05~5.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S/N)为0.05m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9.2%~93.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0.83%~4.5%。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硅负载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壬酸乙二醇单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二氧化硅负载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壬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壬酸乙二醇单酯的工艺.考察了酸醇物质的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壬酸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壬酸乙二醇单酯的优化条件为:壬酸与乙二醇的物质的量为1∶3,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2%以上,通过红外光谱验证了目标产物.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活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中乙醛和丙酸乙烯酯迁移量的方法。将食品模拟液水、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或橄榄油灌入PET瓶中,在迁移温度为40,60℃下迁移1,10,20,30d。取10mL模拟液于22mL顶空进样瓶中,设置顶空平衡温度为80℃,顶空平衡时间为60min。气化后的样品用SH-RT-Q-BOND毛细管色谱柱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用3种食品模拟液配制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结果显示:乙醛和丙酸乙烯酯的质量浓度均在0.5~10.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016~0.050mg·L~(-1)和0.002~0.050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乙醛和丙酸乙烯酯回收率分别为96.0%~106%和94.0%~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1.4%~5.3%和1.9%~5.2%。按此方法分析实际样品,未检出丙酸乙烯酯,乙醛在水中的迁移量大于在4%乙酸溶液和橄榄油中的,且60℃的迁移量大于40℃的,最高迁移量为4.4mg·L~(-1),低于国家标准GB 9685-2016规定的限量(6.0mg·kg~(-1))。  相似文献   

10.
以乙二醇二丙酸酯为重点,研究了乙二醇二羧酸酯的合成与性能。用乙二醇和丙酸直接酯化合成乙二醇二丙酸酯,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用正交法探讨较佳合成条件。采用红外、核磁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丙酸)∶n(乙二醇)=2.5∶1,对甲苯磺酸和甲苯分别占反应物总质量的1.0%和10%,反应时间3 h,乙二醇二丙酸酯收率可达87.4%。并结合其他乙二醇二羧酸酯,通过与常见高沸点溶剂性能的比较分析,表明该产物溶解力强,相对环保安全,在涂料、塑料等工业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乙烯催化转化制备乙二醇反应中TS-1分子筛的失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连续循环反应的方式考察了TS-1分子筛在催化双氧水氧化乙烯制备乙二醇反应中的失活过程.其中,新鲜、反应后和再生的TS-1分子筛采用氮气物理吸附、XRF、SEM、XRD、FT-IR和UV-vis等技术进行表征,反应后分子筛表面的吸附物种分别采用FT-IR、GC-MS和TG-DTA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TS-1分子筛未发生明显的Ti物种的流失,乙二醇低聚物等大分子有机物在分子筛微孔通道内的聚集而引起的孔道堵塞和活性Ti位点可及度的降低是分子筛部分失活的主要原因.失活后的催化剂可以通过双氧水处理移除其表面吸附的物种而部分再生,而高温焙烧可以彻底清除分子筛孔道内沉积的有机物从而恢复分子筛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NovelGallophosphatewithEthyleneGlycolKANQiu-binandXURu-ren(DepartmentofChemistry,JiliuUniversi...  相似文献   

13.
乙二醇在Pt-WO3/C上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LSV)法研究了乙二醇(EG)在碳载Pt-WO3/(Pt-WO3//C)和碳载Pt(Pt/C)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发现Pt-WO3//C电极对EG氧化的电催化活性比Pt/C电极高. 这是由于WO3/能提供EG在Pt上氧化所需的含氧物种,而且WO3/能降低EG氧化的中间产物CO在Pt上的吸附强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乙二醇蒸馏液中微量杂质1,2-丁二醇(DB)和一缩二乙二醇(DEG)进行跟踪分析。色谱柱为DB-624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1.4μm),分离在二阶程序升温条件下进行,分流比为80∶1,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外标法定量。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DB和DEG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1%和99.5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5%及2.68%。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酰胺是肽的基本结构单元, 而且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与酰胺联系的氢键对蛋白质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蛋白质模型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研究的一部分, 报道了甲酰胺在乙二醇水溶液中的稀释焓.   相似文献   

16.
聚酯废料乙二醇解聚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选定的条件下,使聚酯废料乙二醇解聚,反应产物中BHET含量高,易精制,对乙二醇醚化反应也有所抑制。BHET缩聚后得到的聚酯的各顷指标达到了纺丝要求,可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WO3 has been prepared via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ammonium paratungstate. The obtained oxide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pectroscopy. The particle size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modified Pt/WO3/GC electrode has been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various analy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ethylene glycol (EG) on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Pt/GC electrode in acidic solution. The presence of WO3 enhanced the electrode activity towards EG oxidation. The enhancement factor was found to depend on the ratio of WO3:Pt as well as o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during WO3 preparation  相似文献   

18.
碳载铂电极对乙二醇氧化的电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声培  薛国庆 《电化学》1997,3(2):179-184
运用电化学循环伏安,阶跃电位,以及X-光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玻碳表面高分散铂电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与性能,结果指出,玻碳表面沉积的高分散铂黑经高温处理后具有一定的择优取向,晶粒尺寸变大,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对乙二醇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结晶度的乙二醇及其水溶液玻璃化转变与焓松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考察晶体成分对无定形成分玻璃化转变和结构松弛行为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合低温显微技术,研究了乙二醇(EG)及其50%水溶液在不同结晶度时的玻璃化转变和焓松弛行为.采用等温结晶方法控制骤冷的部分结晶玻璃体中的晶体份额.DSC结果表明,对于部分结晶的EG,只有单一的玻璃化转变过程,而对于50%EG,当结晶度不同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两次玻璃化转变(无定形相Ⅰ和无定形相Ⅱ).相Ⅰ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完全无定形态的含水EG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一致;相Ⅱ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要比此温度约高6 ℃.低温显微观察结果印证了DSC实验结果.DSC等温退火的实验和KWW(Kohlrausch-Williams-Watts)衰变函数分析结果表明,EG无定形和50%EG中的两种无定形有不同的焓松弛行为.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work a gold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self‐assembled layers (SAMs) composed with organic S‐containing compound and gold nanoparticles was prepared. The electrode with SAMs endowed with gold nanoparticles gave the high catalytic effect for ethylene glycol (EG) electrooxidation in solution at pH 7. For this novel sensor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response of EG at the potential of peak maximum (jp)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is compound in solution (cEG) was found over the range 0.1 µM to 0.7 M with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jp/cEG equal to about 5 A cm?2 mol?1 dm3 (at v=0.1 V s?1)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0.046 µ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