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е??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综述了计算机透析成像技术(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包括CT的图像重建理论、CT图像分析的进展、岩土材料损伤的探测方法、岩土材料结构变化的动态监测、岩土材料本构模型的建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基于实数编码的杂交遗传算法来识别土体的本构参数。该杂交遗传算法在经典遗传算法框架下开发,融合两个新开发的交叉算子,形成了一个新的杂交策略。为了保持种群的多样性,在算法中采用了一个动态随机变异算子。另外,为了提高算法收敛性,采用了一个基于混沌的局部搜索技术。分别基于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通过识别土的本构参数来测试新算法的搜索能力和搜索效率。为了测试新开发算法的突出表现,特选用5种经典的随机类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差分算法和蜂巢算法),分析同样的案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收敛速度和最优解的准确度方面,新改进的算法可以很好地处理岩土工程的参数反演。  相似文献   

3.
弹塑性损伤模型在应变局部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局部本构理论是为了有效地模拟应变局部化现象而提出并被广泛采用的理论模型.将目前已有的模型归为两大类,一是面积加权平均的非局部非弹性模型;二是梯度依赖的非局部模型.经过对这两大类模型的比较研究,发现Aiflantis模型用于非均匀材料的局部化现象数值模拟时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型,但该模型还有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的材料,在细观层次上将混凝土看作由骨料、砂浆和两者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本文在对混凝土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的基础上,根据CT扫描图像反映的细观破损过程,分析了基于CT数平均值变化规律的特点;将混凝土材料的损伤过程进行了分段,提出了损伤变量的提取方法.随后结合试验得到的宏观应力应变曲线,经过拟合得到...  相似文献   

5.
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更社  谢定义 《实验力学》1998,13(4):451-456
本文将先进的计算机层析(CT)技术应用于岩石损伤特性研究。分别对岩石材料的初始损伤特性和损伤扩展过程进行即时CT扫描。用CT数的大小及分布规律表征岩石材料的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6.
X射线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于X射线的CT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岩石损伤检测是岩石损伤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首先介绍X射线CT设备的发展状况、检测原理和技术指标,回顾了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其次给出了现有的CT分析方法,提出了统计频率分析法;然后评价了各种基于CT均值的损伤变量;最后指出岩石CT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应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检测混凝土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是对混凝土细观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详细总结了目前CT技术在混凝土破损过程中的实时动态观测、CT图像分析、裂纹演化规律、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混凝土三维图像重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结论表明:CT技术是研究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过程的有效观测手段,并指出混凝土CT试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精确的CT图像及其成果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蒋振  文鹤鸣 《爆炸与冲击》2019,39(4):127-134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fibre 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s,FRP)在航空、航天、交通、造船等诸多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而其在冲击载荷下的响应和破坏特别是分层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本文中对FRP层合板在冲击载荷下的响应和破坏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引入粘结层重点研究其分层破坏。首先,介绍一种基于改进的粘结区域方法的粘结层损伤模型;其次,详细介绍了有限元模型建模过程和建模细节;最后,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并分析分层损伤发生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准确预测FRP层合板在低速冲击载荷下的载荷-时间曲线和载荷-位移曲线,还能成功地预测其分层破坏。  相似文献   

9.
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工程应用中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高山  许德刚 《力学进展》1997,27(3):301-312
本文对一种全新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进行力学分析,综述其行为特点、本构关系以及在变形控制、振动控制和损伤监控中的应用,并简要介绍它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种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在地下强爆炸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描述地下爆炸波的传播,建立了一种考虑塑性硬化、剪胀和损伤软化效应的岩石本构模型,并应用于地下强爆炸自由场的数值计算,获得的速度和位移波形以及峰值速度衰减曲线等与国外地下试验测量数据和同类计算相比十分接近,从而验证了本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e???????????????????????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基于X射线的CT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岩石损伤检测是岩石损伤力学的重要 研究方向之一. 首先介绍X射线CT设备的发展状况、检测原理和技术指标,回顾了CT 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其次给出了现有的CT分析方法, 提出了统计频率分析法;然后评价了各种基于CT均值的损伤变量;最后指出岩石CT技术目 前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双机头电脑刺绣机横梁的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Y902A型电脑刺绣机的主横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实验测试和有限元模拟方法分析了电脑刺绣机横梁弯曲振动的固有频率,并利用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在计算机上作了结构改进仿真设计,实现了在不改变电脑刺绣机重量的前提下,电脑刺绣机横梁的固有频率提高22%,使电脑刺绣机更不易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13.
简文彬  李润 《力学学报》2010,18(5):748-753
由于福州盆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以及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在福州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将遇到大量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主要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有:(1)隧道掘进范围内的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富水性、透水性强,由于开挖深度大,必须考虑下部承压水的影响,避免产生基坑突涌问题。砂砾卵石层直接覆盖于基岩裂隙热水上,受热水构造带高温热水的直接补给以及热传导,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对地热场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地热对轨道交通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2)软土的大变形与低强度。导致地基失稳与土体结构强度破坏。(3)深大基坑开挖施工引发的可能灾变。基坑开挖易产生滑塌、流泥、突水(涌)、地表沉陷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避免基坑失稳而影响工程安全及周边环境。对这些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应加强勘察新技术的应用,查明建设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采用人工地层冻结法、桩基托换技术进行施工; 开发和利用适合本地区岩土条件的新技术、新工艺,如新型桩、新的止水、降水措施等基坑支护新技术,以及采用信息化施工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吴恒  欧孝夺  周东  曹净 《力学学报》2003,11(2):120-126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类已面临着许多城市工程地质问题, 此类问题一旦形成则造成经济损失, 预防其发生则需要代价。本文从城市工程地质问题的经济分析着手, 对城市建设的成本进行了研究, 对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工程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崧  阎长虹  孙亚哲 《力学学报》2003,11(2):127-132
近年来, 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 交通与住房拥挤状况日趋突出, 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 道路交通隧道、地铁工程、地下商城等地下工程建设项目在逐年增多。由于城市工程环境特殊性和地下工程的特点, 在其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基坑失稳 (明挖 )、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洞室失稳、巷道突水等多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不仅严重影响地下工程建设和周围建筑物环境安全, 而且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这一问题已引起岩土工程领域很许多专家的关注, 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南京市区地下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探讨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特点和形成机理, 并提出解决地下工程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paper is aimed to simulate progression of damage,hardeningand softening response in brittle materials such as concrete or rock in general state ofstress.Similar shape of surfaces for yield,failure and damage progressing areavailable,and softening strain is treated as plasticity.Then,the proposed model isapplied to solving several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7.
含损伤的冻土本构模型及耦合问题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机理出发,建立了含损伤的冻土弹性本构模型. 对于在不同冰体积 含量和不同温度下的冻结砂土,由该损伤本构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测的应力-应变曲线比较 吻合. 利用自主开发的程序,分别对渠道冻结和冻土路基的水分场、温度场、应力场3场耦 合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比较准确、详尽的符合实际的温度场与应力场、位移场、应变场耦 合的计算结果,与前人的计算及实测结果相符合,规律一致. 表明该程序能够计算冻土材料 的相关物理量,并能很好地描述这些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本质及Shan-Chen模型的核心机制进行了全面阐述, 并从应用实例角度对基于Shan-Chen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微流动模拟方面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表明, Shan-Chen模型易于耦合微观条件下占主导作用的微观力, 拓宽了格子Boltzmann方法在微流动模拟方面的应用. 同时, Shan-Chen模型在润湿性边界条件表征方面的优势, 使得这种方法在微结构表面的滑移效应模拟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