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硫氰酸铵-结晶紫-H2O 体系浮选分离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硫氰酸铵-结晶紫-H2O 体系浮选分离 Co(Ⅱ)与 Ni(Ⅱ)、Fe(Ⅲ)、Mn(Ⅱ)、Al(Ⅲ)、Cd(Ⅱ) 等常见离子的方法及条件。当 NaCl 用量为 1 g,硫氰酸铵(0.1 mol/L)和结晶紫(1×10-3 mol/L)溶液用量分别为 1.5 mL 和 2.5 mL,总体积为 10 mL 时,控制 pH 1.0~2.0,即可实现 Co(Ⅱ) 与上述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马万山  刘德汞 《分析化学》2004,32(9):1185-1188
在水溶液中,Ru(Ⅲ)与硫氰酸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NaCl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硫氰酸铵、十六铵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氯化钠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1×10-3 mol/L,0.1 g/mL, pH=5.0时, Ru(Ⅲ)被定量浮选.Cr(Ⅲ)、Mn(Ⅱ)、Al(Ⅲ)、Ni(Ⅱ)、Co(Ⅱ)、Fe(Ⅱ)、Au(Ⅲ)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使Ru(Ⅲ)与这些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 结果表明,在1.0 g固体NaCl存在下,当硫氰酸铵(0.1 mol/L)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0.01 mol/L)溶液的用量均为2.0 mL时,控制pH值为4.0,Zn(Ⅱ)可被该体系浮选,而Cd(Ⅱ)、Co(Ⅱ)、Ni(Ⅱ)、Mn(Ⅱ)、Fe(Ⅱ)、Al(Ⅲ)不被浮选,可实现Zn(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的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在硝酸钠存在下硫氰酸铵 -孔雀绿 -液 -固体系能够浮选分离锌 (Ⅱ ) ,结果满意。与文献[2~ 6] 相比 ,试剂用量更少 ,更为经济 ;与有机溶剂萃取浮选及泡沫浮选分离相比 ,既不使用有害的有机溶剂 ,又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因而具有一定的应用和研究前景。1 实验部分1 1 主要试剂与仪器1 .0× 1 0 -3mol L孔雀绿 (MG)水溶液 ;0 .1mol LNH4 SCN溶液 ;硝酸钠、溴化钾、氯化钠、硫酸铵及所用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72 1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 ;pHS 2酸度计 (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 )。1 2 实验方法于 2 5ml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硫氰酸铵-罗丹明B-H2O的液-固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NH4)2SO4用量为1.0 g,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1.5 mL和0.001 mol·L-1罗丹明B溶液2.0 mL时,铜(Ⅱ)以不溶于水的三元离子缔合物(RhB)2[Cu(SCN)4]形式在液-固两相界面定量浮选析出,而Cdd2、Mn2+、Co2+、Ni2+、Al3+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铜(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铜(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富集的平均回收率达101.4%.  相似文献   

6.
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英  邢云  李全民 《分析化学》2001,29(12):1453-1456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实验表明 :Pb2 + 与I- 形成的PbI2 -4能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CPB+ )形成浮于盐水相上层且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 (PbI2 -4)·(CPB+ ) 2 。当碘化钾 (0 .5 0mol L)和CPB+ (1.0× 10 - 2 mol L)溶液的用量分别为 1.5 0mL和 2 .0 0mL时 ,Pb 可被完全浮选 ,控制pH =4 .0 ,该浮选体系能使Pb 与Zn 、Fe(Ⅲ )、Co 、Ni 、Mn 、Al(Ⅲ )等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Hg(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pH 5.0,在1.0 g氯化钠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0.5 mL,1.0×10-2mol.L-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1.0 mL时,Hg(Ⅱ)可被此体系定量浮选,而Cd(Ⅱ)、Ni(Ⅱ)、Co(Ⅱ)、Mn(Ⅱ)、Fe(Ⅱ)、Al(Ⅲ)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实现了Hg(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Hg(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0.5%。  相似文献   

8.
碘化钾-乙基紫-水体系固相浮选分离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碘化钾 乙基紫 水体系固相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与常见金属离子分离的最佳条件。试验表明,将碘化钾溶液、乙基紫溶液和盐酸溶液混合稀释,生成稳定的CdI2-4·(EV+)2三元缔合物可很快浮于水相,使Cd(Ⅱ)被定量浮选。控制适当条件,可实现Cd(Ⅱ)与常见金属离子Mn(Ⅱ)、Al(Ⅲ)、Ni(Ⅱ)、Zn(Ⅱ)之间的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在水溶液中Ru(Ⅲ)与硫氰酸铵、结晶紫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氯化钠、硫氰酸铵、结晶紫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 g·L-1、0.04 mol·L-1、2.5×10-4mol·L-1,pH 4.0时,Ru(Ⅲ)被定量浮选.Rh(Ⅲ)、Mn(Ⅱ)、Al(Ⅲ)、Ni(Ⅱ)、Cr(Ⅲ)、Cd(Ⅱ)、V(Ⅴ)、Fe(Ⅱ)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Ru(Ⅲ)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和纯镍中钌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10.
在非离子型微乳液(OP/n-C5H11OH/n-C7H16/H2O)存在下,Cu2+与硫氰酸盐形成络阴离子[Cu(SCN)4]2-,在pH 3.6乙酸盐缓冲溶液中,该络阴离子再与乙基紫(EV)形成吸附型离子络合物,该络合物的组成为[Cu(SCN)4]2-:EV=1:2,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60为1.08×l05L.mol-1.cm-1,Cu2+含量在1.7~18.0μg/50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5μg/50 mL,用该方法测定了钢中的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1.
硫氰酸铵—结晶紫—H2O体系浮选分离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硫氰酸铵-结晶紫-H2O体系浮选分离铜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在水溶液中Cu(Ⅱ)与硫氰酸铵、结晶紫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经过滤,此三元缔合物沉淀和水完全分离。在一定条件下,控制pH3.0-4.0,能使Cu( Ⅱ)与常见离子Zn(Ⅱ)、Fe( Ⅲ)、Al(Ⅲ)、Cd(Ⅱ)、 Ni(Ⅱ)、Mn(Ⅱ)分离。  相似文献   

12.
硝酸钠-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乙基紫体系浮选分离汞的行为及其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在水溶液中Hg(Ⅱ)与硫氰酸铵、乙基紫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硝酸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分相过程中Hg(Ⅱ)被定量浮选,控制pH1-3,能使Hg(Ⅱ)与Ni(Ⅱ)、Fe(Ⅲ)、Mn(Ⅱ)、Al(Ⅲ)、Cd(Ⅱ)等常用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13.
氯化钠-碘化钾-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Cl-KI-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1.0 g NaCl存在下,当0.1 mol/L KI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0.4 mL时,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水的KI-MV-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从而使Hg(Ⅱ)被定量浮选,而Cd(Ⅱ),Co(Ⅱ),Mn(Ⅱ),Ni(Ⅱ),Zn(Ⅱ),Al(Ⅲ)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Hg(Ⅱ)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结果表明:在1.0 g氯化铵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和1.0×10-3mol·L-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1.0 mL时,且溶液的总体为10 mL,硫氰酸铵DTAB汞(Ⅱ)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汞(Ⅱ)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Cu2+,Cd2+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汞(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率为98.2%~102.0%.  相似文献   

15.
氯化钠-硫氰酸铵-氯化十四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溶液中Cu(Ⅱ )与硫氰酸铵、氯化十四烷基吡啶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 ,在少量氯化钠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并与水分成界面清晰的两相 ,分相过程中Cu(Ⅱ )被定量浮选。而Fe(Ⅲ )、Co(Ⅱ )、Ni(Ⅱ )、Mn(Ⅱ )、Cd(Ⅱ )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能被浮选 ,借此可实现Cu(Ⅱ )与这些离子的分离。1 实验部分1 1 仪器与试剂氯化钠 (A .R .,洛阳市化学试剂厂 ) ;1 .0×1 0 - 2 mol·L- 1 氯化十四烷基吡啶溶液 (TBPC)(packedinSwitzerland) ;0 .2mol·L- 1 硫氰酸铵标准溶液按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硝酸钠-碘化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体系浮选铜(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试验表明,在1.0 g NaNO3存在下,当体系中碘化钾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溶液的用量分别为2.0×10-2 mol/L和1.0×10-3mol/L,控制pH 5.0时,Cu(Ⅱ)与I-形成的CuI沉淀能被CTMAC浮选,而Zn(Ⅱ)、Ni(Ⅱ)、C0(Ⅱ)、Mn(Ⅱ)、Fe(Ⅱ)、Al(Ⅲ)等不被浮选,从而实现Cu(Ⅱ)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本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铜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298±1K下考察了伯胺N1923(B)与其硫氰酸盐共存, 用煤油作稀释剂时, 从1.00mol.dm^-^3(Na, H)SCN水相中萃取Co(II)或Ni(II)的平衡, 萃合物组成为(BH)2M(SCN)4.XB, X最大为4  相似文献   

18.
298±1K下考察了伯胺N1923(B)与其硫氰酸盐共存, 用煤油作稀释剂时, 从1.00mol.dm^-^3(Na, H)SCN水相中萃取Co(II)或Ni(II)的平衡, 萃合物组成为(BH)2M(SCN)4.XB, X最大为4  相似文献   

19.
氯化钠-硫氰酸铵-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氯化钠-硫氰酸铵-结晶紫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测定锌(Ⅱ)的行为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固体NaNO3用量为1.0 g,0.25 mol/L硫氰酸铵和0.01 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1.0 mL时,可实现Zn2 与Cd2 、Mn2 、Al3 、Ni2 、Co2 、Fe2 等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浮选分离和测定锌的方法。该法对合成水样及加碘锌强化营养盐中微量锌进行分离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105.3%,RSD为0.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