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组一 .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 0分 )1 .△ABC的三边长分别是 2x ,3x ,1 0 ,则x的取值范围是 .2 .在Rt△ABC中 ,∠C =90°,a =6,c =1 0 ,则b =.3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为 4cm ,那么它底边上的高为cm .4.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是 3cm和 4cm ,则它的周长是 .5 .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 1 0 0°,则另外两个角是.6.在△ABC中 ,若 12 (∠A +∠B) =45° ,则△ABC为三角形 .7.在△ABC中 ,∠A∶∠B∶∠C =2∶3∶4,则∠A =,∠B =,∠C =.8.若等边△ABC的边长为a ,则△ABC的面积S△ABC= .9.…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1 1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 4 1 锐角三角形ABC中有内接△DEF ,且FD⊥BC于D ,DE ⊥AC于E ,EF ⊥AB于F ,求证 :S△ABC ≥ 3S△DEF.(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西十四舍 5号 黄元兵  43 0 0 74)证 △ABC三边分别与△DEF三边垂直 ,又△ABC为锐角三角形 ,有∠A =∠DEF ,∠B =∠EFD ,∠C =∠FDE即有△ABC ∽△DEF .又公比q=BCDF =BDDF CDDF=cotB DEDFsinC=cotB sinBsinAsinC =cotB sin(A C)sinAsinC=…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1~5小题各3分,6~8小题各4分,9、10小题各5分,共37分)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外角等于的两个内角的和.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0cm,腰是底的2倍,则底边长cm.3.△ABC的三个内角满足∠C=∠A-∠B,则△ABC是三角形.4.如图A-14,∠A+∠B+∠C+∠D+∠E+∠F=.图A-14图A-155.如图A-15,AD是等腰Rt△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若CD=5cm,则BE=cm.6.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等于15°,腰的长20cm,则腰上的高是cm.7.等边三…  相似文献   

4.
题 1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求证 :sinA sinB sinC >cosA cosB cosC .这是一道三角不等式 ,证明的方法比较多 ,下面给出二种几何证法 .图 1 证法 1图证 [方法 1] 设△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由于△ABC为锐角三角形 ,O在△ABC内部 ) ,设其直径为 1,连结AO ,BO ,CO并延长交⊙O分别于D ,E ,F .顺次连结A ,F ,B ,D ,C ,E ,A .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 ,b ,c.∠BAC ,∠ABC ,∠ACB简记为∠A ,∠B ,∠C .∵∠A =∠BEC ,在Rt△BEC中 ,sin∠BEC =a ,cos…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与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不同的是三角形的三条高不一定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而同学们在实际解题中常常淡忘了这一点 ,从而造成解题的漏解错误 .下面举例说图 1明 .例 1 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 45°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错解 如图 1,在△ABC中 ,AB =AC ,CD⊥AB于D ,∠ACD =45° ,则∠A =45° ,所以底角∠B =12 (180° -4 5°) =67.5°.图 2剖析与改正 本题符合条件的等腰△ABC有两种 :顶角∠A为锐角 ,高CD在△ABC内部 (如图1) ,…  相似文献   

6.
关于几何恒等式有好多 ,不胜枚举 .今介绍如下一个几何恒等式 ,并给出它的应用 .定理 1 设△ABC的三边a、b、c上的高分别为ha、hb、hc,P为△ABC内部的任意一点 ,过P向三边作垂线段PD =ra,PE=rb,PF =rc,若设△ABC、△DEF的面积为△与△′ ,则有  4△△′ =rarbhahb rbrchbhc rcrahcha. ( 1)证明 如图 1,因为PD⊥BC ,PE ⊥CA ,PF ⊥AB ,故 ∠A ∠EPF =π ,∠B ∠FPD =π ,∠C ∠DPE =π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 =S△EPF S△FPD …  相似文献   

7.
A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Rt△ABC中,∠C=90°,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b=c·cosB    B.b=a·tgBC.a=c·sinA D.a=b·ctgB2.在Rt△ABC中,∠C=90°,AC=3,BC=4,则cosA=( ).A.34  B.35  C.43  D.453.当锐角A>60°时,sinA的值( ).A.小于12      B.大于12C.小于32D.大于324.如果∠A为锐角,且cosA=35,那么( ).A.0°<∠A≤30°  B.30°<∠A≤45°C.45°<∠A≤60° D.60°<∠A≤90°5.已和α…  相似文献   

8.
A组一、填空题 (每小题 3分 ,共 30分 )1.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 16cm2 ,P是AB边上的任意一点 ,△CPD的面积是 .2 .已知a =1,b =2 ,c=3,它们的第四比例项d =;a ,c的比例中项x =.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之比为 3∶ 2 ,面积为12cm2 ,则菱形的周长为 .4 .已知AD是△ABC中∠A的平分线 ,△ABD和△ACD的面积的比是 2∶3,则AB∶AC =.5.已知 :如图 1,在△ABC中 ,E ,F分别是AB ,AC的中点 ,延长BC到D ,使CD =13BC ,DE交AC于O ,则CD∶EF =,OC∶OA =.6 .如图 2 ,在Rt△ABC…  相似文献   

9.
一、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 3 6分 ,每小题 3分 )1 .-3的绝对值是 .2 .sin60° =.3 .函数 y =x -1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4.分母有理化 :12 +3 =.5 .若实数a ,b分别满足a2 -5a +2 =0 ,b2 -5b+2 =0 ,则 ba +ab =.6.分解因式 :x3-4x =.7.若直线 y =2x +b过点 ( 2 ,1 ) ,则b =.8.如图 ,如果m∥n ,∠ 1 =40°,那么∠ 2 =.9.如图 ,△ABC中 ,AB =AC ;△DEF中 ,DE =DF .要使得△ABC∽△DEF ,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情况 ) .1 0 .如图 ,A ,B是⊙O上两点 ,且∠…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第一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 ,题目如下 :图 1 三角形如图 1,△ABC中 ,O为外心 ,三条高AD、BE、CF交于点H ,直线ED和AB交于点M ,FD和AC交于点N .求证 :1)OB⊥DF ,OC⊥DE ;2 )OH⊥MN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它的几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证法 1  (直接法 )  1)由题意知 ,A ,C ,D ,F四点共圆 ,∴∠BDF =∠BAC .又∵O为外心 ,∴∠BOC =2∠BAC ,∠OBC =∠OCB ,∴∠OBC =12 (180° -∠BOC)=90° -∠BAC .∴∠OBC +∠BDF =90°,∴OB⊥DF .同…  相似文献   

11.
1 △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b <c,AD是∠A的平分线 ,点D在边BC上 ,1)求在线段AB ,AC内分别存在点E ,F(不是顶点 )满足BE =CF和∠BDE =∠CDF的充要条件(用角A ,B ,C表示 ) ;图 1 题 1图2 )在点E和F存在的情况下 ,用a ,b ,c表示BE的长 .解  1)设∠FDC =∠EDB =α ,则在△DFC中 ,由正弦定理得CFsinα =CDsin∠DFC =CDsin(α +C) .即  CF =CDsinαsin(C +α) (1)在△DEB中 ,同理有   BE =DBsinαsin(B +α) (2 )由 (1) ,(2 )及BE …  相似文献   

12.
曹大方 《数学通讯》2001,(19):33-35
题 1 8 △ABC是以B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 ,AB =1 ,BC =2 ,D为BC中点 .直线l过点A且垂直于平面ABC ,P是l上异于A的点 .1 )证明 ,P在l上运动时 ,恒有∠BPD<∠BAD ;2 )证明 ,P在l上运动时 ,∠CPD <∠CAD并不恒成立 ;图 1 题图3 )求∠CPD的最大值 .解  1 )由PA⊥面ABC和CB⊥AB ,知CB⊥PB ,于是有tg∠BPD=DBPB <DBAB=tg∠BAD ,而这两个角都是锐角 ,∴∠BPD <∠BAD .2 )∠CPD ,∠CAD也都是锐角 ,故∠CPD <∠CAD等价于cos∠CPD >cos∠CA…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第一题 :在四边形ABCD中 ,对角线AC平分∠BAD ,在CD上取一点E ,BE与AC交于F ,延长DF交BC于G .求证 :∠GAC =∠EAC .证明 如图 1,连接BD交AC于O点 ,在△BCD中运用塞瓦定理BGGC&;#183;CEED&;#183;DOOB =1,∴ OBDO =BGGC&;#183;CEED.又∵ AO是△ABD中∠A的平分线 ,∴  ABAD =BODO =BGGC&;#183;CEED.图 1         图 2设∠GAC =α ,∠EAC =β ,则∠BAG =A2 -α ,∠DAE =A2 -β ,由相似三角形比的性质有   BGGC =ABsin( A2 -α)ACsinα ,   CEED =AC&;#183;sinβADsin( A2 -β),代入上式得到sin( A2 -α) &;#183;sinβ=sinα&;#183;sin( A2 -β) .按三角函数的差角公式展开即得sin(α -β) =0 ,其中α、β∈ ( 0 ,π2 ) ,∴ α=β ,即是 ∠GAC =∠EAC .它的空间形式如图 2 :在四面体ABCD中 ,∠BAC =∠DAC ,AO是△ABD中∠A的平分线 ,E是CD边上任一点 ,连结BE交...  相似文献   

14.
60°角是图形中的特殊角 ,含 60°角的三角形往往有许多美妙的性质 .怎样利用 60°角的条件呢 ?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 60°角思维体操 .一利用 60°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图 1例 1 如图 1,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 ,∠A =60° ,∠B =90° ,AD =3 ,CD =2 .(1)求BC的长 ;(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第十四届江苏省竞赛题 )解 延长AB、DC交于点E .∵ ∠D =180° -∠ABC =180° -90° =90°,∠A = 60° ,∴ ∠E =3 0°,AE =2AD =6,DE =3 3 .∴ EC =3 3 -2 .∴ BC =12 EC =32 3 -1.(2 )在Rt△BCE中 ,B…  相似文献   

15.
在解答有关梯形的题目时 ,常常要添加辅助线 ,把梯形问题转化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问题来解 .解答梯形问题时 ,常引辅助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延长两腰 (使其相交 )得到两个相似三角形 ,如图 (一 ) .例 1 已知 ,梯形ABCD中 ,AB∥CD ,∠A =∠B ,求证 :AD =BC .分析 :结论要证两条线段相等 ,由题意知 ,此题不能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证明 .因此可考虑将结论中的两条线段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如图 ,延长AD与BC相交于点E ,由∠A =∠B知△EAB是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DC∥AB ,所以△EDC也是等腰三角形 ,从…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4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30 6 △ABC中 ,∠ABC=70° ,∠ACB =30° ,P为形内一点 ,∠PBC =40°,∠PCB =2 0° .求证 :CA·AB·BPAP·PC·CB =1(黑龙江绥化教育学院 田永梅  1 52 0 54)证明 如图 1 ,以AB为一边在△ABC内作正△DAB ,连DP ,DC .在AC上取一点E ,使EC=DC ,连PE .由∠ACB =30° ,可知D为△ABC的外心 ,有∠DCB =∠DBC =1 0° .由∠DCP=1 0°=∠ACP ,可知E与D关于PC对称 ,有∠PDC =∠PEC ,PE =PD .由∠PBA =30°…  相似文献   

17.
张宪铸 《数学通报》2003,(3):47-48,F003
20 0 3年 2月号问题解答(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 41 6 Rt△ABC中 ,AB =AC ,∠BAC=90°,D、E为BC边上的两点 ,△ADE的外接圆分别交边AB、AC于点P和Q ,且BP +CQ =PQ ,求∠DAE的度数 .(安徽省南陵县第二中学 金旗 2 42 40 0 )图 1引理 如图 1 ,梯形ABCD中 ,AD∥BC ,E、F分别为AB、CD上两点 ,且AE=BE ,EF=12 (AD +BC) ,则有EF ∥BC .(该引理较易证明 ,略 )解 如图 2 ,过P点作PF ⊥AB ,PF交BC于F点 ,取PQ的中点O ,连结OE ,PE .图 2因为AB =AC ,∠B…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1、△ABC的AB=5cm,AC=7cm,BC边的长度范围是()(A)5<BC<7(B)2<BC<12(C)2≤BC<12(D)2<BC≤122、△ABC中,BE、CF分别是∠B和∠C的平分线,且BE=CF,那么△AB...  相似文献   

19.
高一年级1 .在AB上取一点D ,使DB =CB ,设E为D关于AC的对称点 .连EA ,EB ,ED ,CD .易证△DCE为正三角形 .BE为DC的中垂线 ,AC为DE的中垂线 ,有 :∠EBA =4 0° =∠EAB ,EB =EA =AD =b -a .在△ABE中 ,cos∠AEB =2 (b-a) 2 -b22 (b -a) 2 ;在△ABC中 ,cos∠ABC =a2 +b2 -b22ab ;由cos∠AEB =-cos∠ABC ,得2 (b-a) 2 -b22 (b-a) 2 =- a2b.整理 ,得 a3+b3=3ab2 .2 .y=1 -sinxcosx1 +sinxcosx=212 sin2x + 1- 1 .∵  π…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版初中实验教材初三几何中 ,给出了tan1 5°值的几何求法 (见方法 1 )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还可利用学生熟知的其它几何图形来求得tan1 5°的值 .现总结如下 .方法 1 :如图 ,在Rt△ABC中 ,∠C =90° ,∠ABC =30°,延长CB至D ,使AB=BD ,则∠D =1 5° ,tanD =ACDC.不妨设AC =1 ,则BC=3,BD =AB =2 ,所以DC =2 + 3,tan1 5° =12 + 3=2 - 3.方法 2 :如图 ,在Rt△ABC中 ,∠C =90° ,∠ABC =30°,BD平分∠ABC ,则∠ 1 =1 5°,tan∠ 1 =DCBC.不妨设AC=1 ,则BC=3,AB=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