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郭广利  杨永年 《计算物理》1997,14(4):590-591,589
以非定常N-S方程为主管方程,采用LU-NND混合差分格式,C和C-H型贴体运动网格,B-L双层代数紊流模型,求解绕振荡翼型和三维机翼的跨音速非定常粘性流场,分别计算了NACA0012翼型和M6机翼作俯仰振荡时跨音速非定常粘性绕流流场。研究了非定常绕流的气动特性,部分计算结果和风洞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1引言圆柱绕流是流动与传热领域的基本流动现象,也是历史悠久的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已经获得了圆柱绕流的基本图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验及分析资料,但有许多问题至今仍然是不解之谜[1]。在这些问题中,亚临界绕流时的绕流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能源、化工、环保等工业领域大量存在的圆管外绕流,其绕流雷诺数大多在104数量级,为典型的亚临界绕流工况。在该雷诺数范围内,圆柱绕流阻力系数Cd≈1.2,处于较高水平。降低亚临界绕流圆柱的流动阻力将产生工业上量大面广的节能效益。为探索实用的流动减阻技术,必须对亚临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加热(冷却)对流动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了在不同来流马赫数和加热量下,加热对球头高超音速绕流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加热对流动有着显著的影响,将使流动出现“热斥冷吸”、表面压力和激波距离增大、加热与冷却影响的非线性、加热使超音速区内马赫数下降趋向于1等现象。  相似文献   

4.
施卫平  胡守信 《计算物理》1992,9(4):371-372
在4Bits的HPP格子气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用实数表示节点每一速度方向的粒产密度的实数型HPP模型,建立了粒子碰撞的运算关系式(代替碰撞规则),用此方法对方柱绕流问题进行了计算并介绍了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真实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5.
6.
陈让福 《计算物理》1989,6(3):277-288
本文结合高精度TVD格式的数值通量和时间进展多步法给出了一种求解定常流问题的数值方法。同时给出一些特殊处理来加快数值解的收敛速度。本文用以上方法计算了翼型跨音速绕流问题,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收敛速度较快之性质。  相似文献   

7.
沈敏  邓康 《计算物理》1999,16(1):89-93
采用复解析函数的Cauchy积分公式和物面复势三队样条函数逼近,提出了一种求解二维半无限体势流绕流问题复势的通用方法,求得的圆柱绕流问题之柱面压力系数分布与Acrivous的解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流体低速绕流振动圆柱对流换热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Fluent的动态网格技术,对空气低速绕流振动圆柱的对流换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动和振动参数对换热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在本文计算范围内,壁面振动可使换热强化,最大可强化9倍,换热的强化随振幅和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场协同分析表明,圆柱振动强化换热的原因在于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之间的协同程度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9.
翼型绕流电磁控制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在弱电介质溶液中的电磁力(Lorentz力),可以有效地控制边界层的流动.利用以转动水槽为主的实验系统和基于双时间步Roe格式的数值方法,对翼型绕流的电磁控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攻角的翼型,电磁力可以控制其绕流形态.当电磁力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同时,可以抑制分离,消除涡街,其效果与减小攻角类似.当电磁力的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反时,可在流场中形成大涡组成的涡街,增强流体的混合能力,其效果与增大攻角类似.  相似文献   

10.
白文  刘国俊  周天孝 《计算物理》2000,17(1):149-155
采用三种方法验证飞机构型Euler绕流结构网格方法计算。第一,同一网格,采用不同的方法或程序进行计算,采用Jameson中心差分有限体积方法和Steger-Warming流量分裂迎风格式有限体积方法,为计算提供容错手段;第二,网格细化和网格点重新分布,并通过网格收敛指标进行评估;第三,提出新的多块拼接网格拓朴,采用不同的网格拓扑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翼型绕流电磁控制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在弱电介质溶液中的电磁力(Lorentz力),可以有效地控制边界层的流动.利用以转动水槽为主的实验系统和基于双时间步Roe格式的数值方法,对翼型绕流的电磁控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攻角的翼型,电磁力可以控制其绕流形态.当电磁力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同时,可以抑制分离,消除涡街,其效果与减小攻角类似.当电磁力的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反时,可在流场中形成大涡组成的涡街,增强流体的混合能力,其效果与增大攻角类似. 关键词: 电磁力 翼型绕流 流体控制  相似文献   

12.
数值模拟圆柱绕流旋涡运动及尾流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引言流体绕过圆柱所产生的非定常旋涡运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流动不稳定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值模拟圆柱绕流旋涡产生及演化过程,探讨圆柱尾流涡街产生的机制,控制尾迹不同速度型以抑制涡街的产生,避免涡激振动在工程上造成破坏作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为使问题简化,本文以二维圆柱绕流作为研究对象。该流动涉及到非定常分离,旋涡的形成、运动及发展,流动不稳定性质改变等许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B。had等山对圆柱突然起动问题作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文献门对二维圆柱绕流问题作了系统数值研究。本文采用文献门提出的差分格…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周围绕流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单个建筑物周围的空气流场,数值模拟结果与S.Muralami等人风洞实 验结果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又模拟了一组建筑物群绕流的三维流场。  相似文献   

14.
风力机叶片动态绕流结构的PIV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轴编码器锁相周期采样技术,在风洞开口实验段对旋转风力机叶片动态绕流结构进行了PIV实验,通过Insight 3G平均背景消噪和相关分析获得速度矢量信息,应用Tecplot处理得到相应的流线和速度云图.初步揭示了叶片动态绕流的特征变化及其绕流结构随风轮转速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了流动特征与风轮功率系数的对应关系.由于附着涡的诱导效应,翼型下游存在速度亏损区.随着转速的增加,附着涡影响区域增大,翼型下游速度亏损区域增大,亏损幅度也增大.在绕流结构中,切向速度分量占主导地位,轴向速度分量较小.叶片动态绕流特征的研究为分析风轮流场涡系的干涉及叶片动态失速等复杂流动问题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某些位势问题的边界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楠  韩庆书 《计算物理》1997,14(6):803-807
研究某些可归结为位势问题的边界元方法,先求边界元出发方程,经离散化后给出为数值模拟的计算机软件。计算结果符合物理规律并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微柱群阻力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流经直径为0.5 aim,高度分别为1.0 mm、0.75 mm、0.5 mm和0.25 mm的圆柱组成的柱群板,其宽度与长宽分别为3.5 mm和40 mm,测量通道进出口压差及流量,研究微柱群内部分别在叉排和顺排时液体流动的阻力特性.研究表明,微柱群内流动阻力系数f,随Re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Re数大于500时,f基本不变;微柱高度和直径之间存在一个有利于流动的最佳比例,该值介于1到1.5之间;顺排微柱群的f明显小于叉排微柱群,其,值为叉排微柱群的0.5倍.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应用PIV流场测量方法,对直通道内置肋板的绕流,进行了研究。流动Re数达到100000,肋板与通道高度之比H/L分别为0.1、0.2。实验结果表明: (1)PIV处理得到的肋板后的分离绕流,在不同的时刻,流动形态是不同的,是不规则的、非稳定的流动;(2)一定数量的测量结果经平均后得到结果有一定的稳定性,反映流动有一定的周期性; (3)PUV测量的平均结果与2D定常数值模拟结果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绕圆柱体自由表面磁流体流动和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在不同雷诺数下,绕圆柱体的磁流体自由表面流动及传热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磁场对绕流圆柱尾迹和涡分离的影响,获得了两种雷诺数下的电磁力密度、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磁场不仅影响了流动的形态,而且对湍流有抑制作用,降低了自由表面的更新机制,从而减少了传热能力;在相同的Hartmann数下,相比低雷诺数下的流动换热情况,高雷诺数下的湍流不能被完全抑制,自由表面与尾迹的相互作用也较强,因而自由表面换热也较强。  相似文献   

20.
陈耀慧  董祥瑞  陈志华  张辉  栗保明  范宝春 《物理学报》2014,63(3):34701-034701
在翼型上翼面壁面附近流场中形成的流向洛伦兹力,可提升翼型的升力减小阻力,然而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瓶颈是极为低下的控制效率,为提高洛伦兹力的控制效率,需研究其控制机理.以翼型绕流的洛伦兹力控制为例,利用双时间步Roe格式及水槽对其进行数值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洛伦兹力的控制效果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加而下降,升力增幅和阻力减幅与来流速度大小呈反比关系,但升力增加和阻力减小的规律不变,都是升力先急剧增加随后缓慢增加,而阻力先急剧减小然后再缓慢增加,基本原因为升力和阻力先受洛伦兹力推力的影响而分别增加和减小,随后洛伦兹力作用增加翼面壁面摩擦力,导致升力减小和阻力增加,流向洛伦兹力还导致翼型壁面压力下降,增加翼型升力和压差阻力;壁面摩擦力导致的升力降幅比壁面压力变化导致的升力增幅小,壁面压力变化起主导作用;洛伦兹力推力对阻力的降幅比压差阻力的增幅大,洛伦兹力推力起主导作用,因此阻力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