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从胚乳培养再生三倍体柑桔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用胚乳培养获得无核水果和通过培养杂种胚乳探索作物育种新领域,我们研究了柑桔胚乳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指出:(1)在MT培养基+2,4-D(2ppm)+BA(5ppm)+CH(1000ppm)上,可将发育到细胞时期的幼胚乳诱导成愈伤组织;(2)在2 MT培养基+GA(2—15ppm)上,胚乳愈伤组织分化出各种发育阶段的胚状体,这些胚状体并能形成根、茎、叶和完整的小植株;(3)根尖染色体计数初步说明胚乳分化的根是三倍体(3n=27)。  相似文献   

2.
通过氮源比较试验建立一种较好的水稻花药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药培养是单倍体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目前普遍采用国外引进的Miller培养基诱导水稻花粉愈伤组织和花粉植株,但诱导率不高。我们研究了氮源对水稻花粉愈伤组织的发生、生长和分化的影响,发现铵离子浓度显著影响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并确定水稻花药培养的最适铵离子浓度大约为7.0mM(相当于3.5mM硫酸铵)。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建立了一种较好的水稻花药培养基(N_6培养基),此培养基诱导水稻花粉愈伤组织和花粉植株的效果显著超过Miller培养基,这就为我国的水稻单倍体育种工作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补加生长素、加或不加激动索的Ms培养基培养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花药,成功地诱导小麦花粉通过形成愈伤组织发育为完整植株。研究表明:处于单核中期阶段的花粉最适合于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补加水解乳蛋白和适当提高蔗糖浓度,对促进花粉形成愈伤组织有一定效果。用不同材料(品种或杂交组合)的花药进行培养,结果有较大差异。杂种花粉植株的种子后代表现整齐一致,没有分离,说明将这种方法用于育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离体培养水稻花药的条件下,一些因素对于诱导花粉发育为植株的作用,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中除补加生长素外,再补加酵母提取物、水解核酸等,对于提高愈伤组织诱导频率有显著效果,在补加有椰子乳、水解乳蛋白、水解核酸等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根与芽的能力高于对照,培养时温度的高低对愈伤组织的发生与分化也有明显影响,获得了从x—4x不同倍性的花粉植株,对于来自F1花粉的二倍体植株后代进行的遗传学观察表明,它们基本上是整齐一致没有分离的。  相似文献   

5.
从烟草(品种革新一号)单倍体花粉植株的叶和茎产生的愈伤组织,结合悬浮培养,获得的细胞分离出原生质体。在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12小时后原生质体开始变为卵圆形,细胞壁明显可见,24小时后完成第一次细胞分裂。以后继续分裂形成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在培养四星期后可达1毫米大小,再放到转床上进行旋转培养18天左右,愈伤组织可达3—4毫米大小。当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后,分别分化出苗及根,长成完整的植株。 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分裂与分化,不仅受不同器官来源的愈伤组织及其年龄的影响;还受分化培养基的基本成份及所用细胞分裂素的类型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由花粉诱导单倍体植株的成功率,是当前单倍体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首要问题。研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分裂和分化,对其机理有更多的了解,就有可能采取某种措施提高单倍体植株的诱导成功率。 在人工培养基上,小黑麦(Triticale)花药中单核花粉的第一次分裂经常是形成形态上相似而生理上已有很大分化的两个子核。两个子核的进一步分裂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而且在核酸代谢上也有明显的差异。它们在单倍体愈伤组织的建成上起了不同的作用,对分化、静止和衰退的愈伤组织细胞的核酸及线粒体动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大豆幼苗中分离出与poly A相连的RNA.将此RNA注入开花后的子房,并用此RNA处理水稻花药.处理过的花药经离体培养诱导出愈伤组织,再从愈伤组织诱导植株.通过免疫反应的实验发现,在上述两种处理过的后代种子中含有大豆的蛋白质,而对照无此蛋白.  相似文献   

8.
单倍体育种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育种方法,它能控制杂种分离、加快育种速度、简化选育程序和提高选择效率,是育种工作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本文报道了运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水稻新品种的研究结果。我们用N_6或Miller’s培养基诱导花粉愈伤组织,并使其分化出单倍体和自然加倍的二倍体花粉植株,并用秋水仙素或富民隆使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来源于杂种的花粉植株当代表现多种多样,二代基本整齐一致,后代没有生活力减退现象,通过对花粉植株后代的选择鉴定,从中选出三个优良品系,并进行了广泛的区域性鉴定和生产示范,其中“单4”品系(命名为“单丰一号”)亩产1100斤左右,适于在松花江南部地区推广,文中还讨论了水稻单倍体育种技术和后代选育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在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中雄核发育的过程。一些单核花粉经过一次均等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它们继续分裂形成多细胞球。多细胞球进一步发育成为外形不规则的愈伤组织块。花粉愈伤组织中幼芽的发生不仅取决于所用的培养基,还与花粉愈伤组织的细胞的状态有关。在某些培养基上花药产生胚状体,然后长成幼苗。已检查的花粉植株的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21个,是单倍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并比较了杜仲茎部剥皮后,完全暴露的与立即包以透明和黑色塑料薄膜的,再生树皮的组织分化过程。结果在暴露的和包以透明塑料薄膜的树干上,新的维管形成层都在较深层的未成熟木质部中发生,而包黑塑料薄膜的,则在愈伤组织与木质部交界处的未成熟木质部或愈伤组织中发生。这种新形成层的早期分化很象原形成层,向内分化出螺纹管胞和导管,向外形成筛胞状分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近两年来玉米花药培养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实验结果。接种花药时花粉发育时期对诱导频率影响很大,单核中期诱导率最高,一般为3—7%,个别可达15.6%,各发育时期的花粉对15%的蔗糖都产生较好的反应,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适当配比浓度的激素(2,4-D2毫克/升和激动素1毫克/升)及一定浓度的酪朊水解物(500毫克/升)和活性炭(0.5%)能明显提高诱导频率。通过花药压片和切片的显微镜观察,已见到2-4个细胞的花粉粒和多细胞团,同时也发现部分花药的药壁或药隔细胞活化和增生而形成愈伤组织,植株根尖压片染色体数多为10,证明是来源于花粉的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移入土中,经加倍处理后于1977年4月有一株同时抽雄、吐丝,通过人工自交授粉,于6月1日收获一个有65粒种子的果穗,7月下旬播种出苗后,又对其后代进行了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12.
陆文樑 《中国科学A辑》1978,21(3):351-355
通过菸草离体花粉的液体培养,诱导花粉粒形成胚状体而后发育成小植株.对花粉离体前在花药中作不同时间预培养的各组试验,作了详细的细胞学观察,并对离体培养中影响花粉粒脱分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展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研究工作,为创造植物优良品种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以适应生产上不断提高的要求。本工作报道了水稻(Oryza sativa L)体细胞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培养,为引进外来遗传物质以改变细胞遗传组成及细胞杂交准备条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由花药离体培养所产生的花粉愈伤组织,可以消化掉细胞壁并获得大量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经过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原生质体增大体积,变为卵圆形并产生了新的细胞壁。培养约10天左右新形成的细胞开始分裂,培养约20天以后,形成了数十个细胞的细胞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72个当代花粉植株(H_1)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染色体的稳定性问题.根据染色体倍性情况,72个小麦花粉植株可分为:3X,6X,8X.6X-2(缺体)和混倍体等五类. 在72个花粉植株中,87.5%为单倍体和二倍体.这和文献[1]的结果十分相近.同时观察到二倍体的染色体构型稳定,因此,花药培养方法可直接应用于育种工作. 在获得的近10%的异倍体和非整倍体植株中,缺体、八倍体以及混倍体等植株有的结了种子.文中还讨论了这些异倍体和非整倍体的产生和利用问题,认为花药培养方法可能获得染色体发生变异的新类型.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 3 1 1 -A最优回归设计的数学模型 ,并利用此模型对落叶松遗传转化体系中主导因子 2 .4-D、BA、KT的浓度水平进行了优化筛选 ,获得了最佳水平组合及最佳胚性愈伤组织发生量 .结果表明 ,最优回归设计是一种科学、合理、实用的优化培养基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高产育种中,除根据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选育外,对与产量有关的植株形态性状及生理特性进行选择也是育种者要考虑的问题.多年来,对于株高性状的选育引起了普遍重视,并且小麦植株高度的差异主要决定于各节间长度的差异,对此有关专家作了大量研究.通过对斐波那契数列的研究,提出了广义斐波那契数列出概念并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采集的小麦茎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了小麦的茎秆结构符合广义斐波那契数列的结论.研究为简化小麦茎秆研究提出了数学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朱金土  刘波  车菲  尚兴红  高寿松 《应用数学》2013,35(19):1715-17,171,772
目的探讨人脂肪干细胞(AD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珊瑚支架材料在体外三维培养下的成骨活性。方法取行脂肪抽吸术患者的脂肪组织,I型胶原酶消化进行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和维生素D3。成骨诱导后复合珊瑚继续培养,以未诱导的ADSCs复合物为对照,进行生长曲线、DIO染色后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蛋白(OCN)生物化学定量检测。结果7~8d后ADSCs在材料上生长进入平台期,诱导ADSCs复合珊瑚7d后生长良好。诱导ADSCsAKP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而且在检测的各个时间点,诱导ADSCsAK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诱导ADSCs(均P〈0.05)。诱导ADSCs在珊瑚支架上第7天后检测到OCN表达,并一直增高,且从第7天开始OCN表达均明显高于未诱导ADSCs(均P〈0.05)。结论脂肪干细胞复合珊瑚支架在三维培养下能够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  相似文献   

18.
弱Lipschitz函数,它的广义次梯度及其在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在非光滑分析的研究中,以F.H.Clarke、A.D.loffe、J.P.Aubin为代表的三大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各类非光滑函数的次梯度,进而完备优化的理论,由于函数不光滑,从而这类函数愈广愈有用,次梯度愈简单、计算愈方便、愈有用。文[2]定义了一种比局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iR-129在食管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分化程度及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提取106例患者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的总RNA,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两者miR-129的表达差异.结果106例食管鳞癌标本中,有36例(33.9%)出现了不同程度的miR-129表达上调,另有58例(54.7%)出现了miR-129的表达下调.男性、有饮酒史的患者癌组织中miR-12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不饮酒者(P<0.05),miR-129相对表达的升高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均存在相关性(均P<0.05).miR-129表达升高的患者无病生存期较表达不高的患者缩短(P<0.01),miR-129相对表达水平、肿瘤分化程度和性别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结论 miR-129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进展,miR-129表达的升高可能提示食管鳞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狼疮(SLE)患者树突状细胞对Th1/Th2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14细胞,联合应用rhGM- CSF、rhIL-4和rhTNF-α诱导分化树突状细胞成熟。在培养的第9天,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剂盒分析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2和IL-10的表达。诱导的成熟树突状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共培养5d后,佛波酯+离子霉素+莫能霉素刺激培养4h,进行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及胞质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的比例。结果 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其CD1a的表达降低(P<0.05),HLA- DR、CD80、CD86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HLA- DR、CD80、CD86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也有所差异(P<0.05)。SLE患者诱导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和IL-10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的树突状细胞与对照组淋巴细胞共培养后Th1的比例明显降低(P<0.01),Th2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诱导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增加,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分泌IL-12降低,IL-10升高。SLE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Th1细胞分化不足,在SLE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