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迈克尔孙(A.A.Michelson,1852-1931是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以光速的测定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著称。1880年,他发明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干涉仪,用之于比较不同方向的光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后来他又用干涉仪方法对国际米原器进行校准,第一次实现了非实物的长度基准。由于他用光学精密仪器所作的精确测量和光谱研究,荣获19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1.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由来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发明起源于以太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9
密立根1891年毕业于奥柏林学院。主修希腊语,对物理学仅略感兴趣。然而在毕业之后改变了志向,他在中学教了几年物理,便决定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从此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后来,在浦品等人的指导下,于189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是该大学造就出来的第一名博士。他以博士身份赴德国工作,归国之后,1910年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为教授,在该校与迈克尔孙合作。1906年,密立根开始测定单一电子上的电荷大小。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5-135
罗默的伟大成就是在巴黎取得的。他惊奇地发现,一年之中,当地球在它的轨道上朝向木星运动时,木卫被掩食的时刻就逐渐提前:而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木卫被掩食的时刻就逐渐推迟。他由此推断,光一定具有某一有限的速度(虽然亚里士多德,以及罗默那个时代的笛卡尔都曾猜想光速是无限的),因而当地球与木星离得最远时,木卫的掩食便推迟了,这是由于光越过地球的轨道需要花好几分钟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 迈克尔孙 莫雷实验和洛伦兹变换3个方面来阐述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 对论的重要基础.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爱因斯坦的论文、 信件、 演讲报告等资料阐述他本人对建立狭义相对论的描 述, 进一步加深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25-25
布拉德雷就读于牛津大学,他的叔父庞德是一位天文学家,使他对天文学发生了兴趣。这位年轻人的数学才能使他赢得了牛顿”和哈雷的友谊,并使他于1718年被选入皇家学会。正是天文学维持了他的后半生。在天文学上,他的主要志向是测量恒星光行差。当哥白尼首先提出地球绕着太阳运行时,下述情况看来乃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地球的这种运动,与遥远恒星相比,较近的恒星将会发生位移;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28-28
布鲁诺生于贫寒之家,曾于那不勒斯大学攻读。他持有不受欢迎的见解,他能说善写,以此吸引了广大听众和读者。布鲁诺极力宣扬尼古拉斯的关于空间无穷大、其他星球上可居住人,地球运动等观点。他明确表示蔑视传统观念;甚至对宗教比对科学更为甚之,这使他到处招惹麻烦。他漫游欧洲,到英国牛津大学讲学。1592年他在威尼斯受宗教法庭逮捕,被控为异教徒。  相似文献   

7.
今日几乎没有人再承认以太,而在1905年以前谁要是怀疑以太存在肯定会被视为是荒诞无稽的.迈克耳孙O.A.Michelson,1852-1931)生活在充斥着以太气氛的时代,他虽然可以撇开以太问题,但他的智慧终究被那个时代带入了以太的迷宫.他屡次试图证明以太存在,但却每次被他的否定结果所困惑.现在人们知道,迈克耳孙最善于寻找技术途径解决理论的症结.他对“以太风”的判别实验实际上已达到了目的,但是那凝重的以太“乌云”压得人们抬不起头来,以致“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被认为是失败的”,[1]迈克耳孙的伙伴莫雷(E.W.Money,1838—1923)“被认为是一个可…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61-61
伽里略最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曾用大量事实证明地球环绕太阳旋转,否定地心说。最先把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并用来研究惯性运动和落体运动规律,为牛顿对第一运动定律和第二运动定律的研究铺平道路,所以常被认为是现代力学和实验物理的创始人。1589年他首先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7
普拉道为了研究太阳光对眼睛的效应,对太阳注视T20秒钟,严重损害了他的视力,最后导致失明。他在失明后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指挥别人做实验,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实验结果。除生理光学外,他对分子物理学也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37-37
哥白尼1491年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对天文学开始发生兴趣。1497年,他作了第一次天文观测——月掩恒星毕宿五。1500-1503年去意大利学习,主要在帕多瓦大学学习法律和医学。1503年回波兰后开始系统研究天文学。他发现,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托勒密体系理论不能与观测相合。因此,产生怀疑。在古希腊人地动思想的启迪下,他提出了他的日心学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自转轴自转,并同五大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只有月球绕地球运转。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1
拉比幼年来到美国。他依靠奖学金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化学。1927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27年至1929年,他周游欧洲,与许多卓越的物理学家一起讨论研究,其中包括玻尔髓、索末菲、泡利阳、海森堡H9和斯特恩。斯特恩的工作给拉比极为深刻的影响。他返回美国后,又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并开始自己独特的分子束研究工作。自1933年起,他改进了分子束的研究方法,从而能够用共振法极为精确地测量原子和分子的磁性。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9-149
1930年末,泡利为了在β衰变中保持能量和角动量守恒,曾假设存在一种名叫中微子的粒子。中微子不带电,和物质的作用非常微弱。但这个假设一直没有得到实验证实。1953年美国物理学家莱因斯等在核反应中发现了中微子,首次证实了泡利的假设。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康普顿1913年毕业于伍斯特学院(他父亲是院长)。19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他又到剑桥大学,在卢瑟福卧。的指导下深造一年。次年,他回到美国,任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康普顿将巴克拉的工作发展了一步。巴克拉的实验涉及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但他只能用非常粗糙的吸收性测量来确定散射X射线的性质。康普顿则利用了布拉格父子发明的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散射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5-115
1919年,纽曼离开了匈牙利。1926年他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到了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数学物理。他1944年证明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和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他更重要的贡献是开辟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对策论”。在1928年,他在这方面已有所论述,但他完整的著作《对策论与经济行为》一直到1944年才出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迈克耳孙-莫雷实验提供了3种解释:静止以太说的解释、静止以太说+洛伦兹收缩的解释,以及双程光速各向同性的解释。然后分析了寻找光以太的实验(包括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对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0
浦品在1874年手无分文地移民到美国。他抓住一切机会努力进取,终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于1883年毕业。为继续深造,他到了德国,在赫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指导下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他重返美国后,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浦品的发明极多。他设计了一个可对X射线轰击起反应的荧光屏,这样便可以直接观察到X射线,而且能容易地把它拍摄成照片(这就是荧光检查仪)。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8
维格纳是一个大商人的儿子,1925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30年前他一直在柏林教书。1930年,他与诺伊曼一起被邀请至美国,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物理教授,1937年成为美国公民。1936年,他创立了中子吸收的理论,在建造核反应堆时显示了它的用途。维格纳还提出,核力不依赖于电荷,因此在原子核内,中子与质子在核力方面有相似的性质。这对汤川秀澍提出的介子理论是一个十分有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5
小汤姆孙是汤姆孙的独生子。他在剑桥大学受教育,于1913年毕业,然后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研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部队服役,从事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军事研究项目,战后,他又重新从事物理工作,并在美国人密立根的指导下做了一些工作。1922年被任命为阿伯丁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1927年,就在戴维孙发表了研究成果后不久,小汤姆孙发表了他对电子衍射实验的独立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51
爱迪生出生荷兰移民家庭。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12岁起做报童、小贩等以自谋生计。因受法拉弟的影响,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1868年他发明选票记录仪没有被采用,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他改进了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赏识,受聘月薪300美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1876年,创办了他的实验室,组织一批专门人才(包括特斯拉等人),由他出题目并分派任务,共同致力于一项发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0-150
斯蒂文第一个职业是当布鲁日的收税官,1583年离职,进入莱顿大学。他引进十进制小数,是把丢番图的著作翻译成近代语言的第一人。他在1586年证明,在一已知表面上液体的压力依赖于这个表面上液体的高度及表面的面积,而不依赖于液体容器的形状。他可以说是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1586年,他做了一项重要的实验,让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落下,并观察到它们同时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