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文化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为满足传承和创新我国传统文化这一重要需求,实现文化休闲与共享、书法普及与教育的具体目标,研发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建构的云端结合的书法大数据平台。平台连通了线下和线上的信息通道,实现古代经典与当下书写的智能对接、线上与线下作品的共创共享以及个体创作与群体创作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数字书法创作与交流、作品集的生成与推广、线上线下协同创作、书法作品的智能竞技、书法创作数据分析等形式的智能书法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化强国的国家重大战略,为满足传承和创新我国传统文化这一重要需求,实现文化休闲与共享、书法普及与教育的具体目标,研发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建构的云端结合的书法大数据平台。平台连通了线下和线上的信息通道,实现古代经典与当下书写的智能对接、线上与线下作品的共创共享以及个体创作与群体创作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数字书法创作与交流、作品集的生成与推广、线上线下协同创作、书法作品的智能竞技、书法创作数据分析等形式的智能书法服务。  相似文献   

3.
位置隐私保护是位置服务中的关键安全问题.当前的位置发布隐私保护方法忽略了位置点之间的时空关联特性对敏感轨迹信息泄露的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轨迹点还原的风险模型,利用真实的样本轨迹数据,构造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轨迹隐私威胁模型,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计算敏感轨迹点被还原的条件概率,还原由删除或抑制而造成的不完整轨迹数据.基于真实的轨迹数据完成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轨迹数据还原准确性方面达到了80%以上.同时,针对行动轨迹还原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轨迹数据隐私风险度量模型,通过计算敏感状态的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之间的差值来评价轨迹还原造成的隐私泄露程度,估计轨迹点的发布对敏感位置的安全性影响,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实验验证了该隐私保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出租车GPS大数据的可用性, 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研究稀疏出租车GPS轨迹路径还原的方法. 与传统仅基于时空变量的研究方法不同, 新算法同时考虑天气条件、驾驶员特性、车辆行驶特性与出租车的载客状态等因素来进行路径还原预测. 以宁波市体育中心周围的路网为例, 将出租车服务信息管理平台的GPS轨迹数据作为测试对象, 验证本文方法的适用性. 结果显示, 基于多因素的贝叶斯网络方法在还原精度方面(达到91.4%)优于Logit选择模型. 此外, 新算法尤其适用于出租车轨迹数据缺失率较高的场景, 比如缺失轨迹点跨度在5 min左右.  相似文献   

5.
我校物理系研制成了超大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超大型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可用来及时反映各种数字、图表、文字、符号、轨迹和图形等信息.本装置显示面积大、观看距离可达数十米至上百米.在厂矿企业、交通枢纽、工程技术部门、国防和体育设施中均有广泛用途。整个装置由显示屏幕和控制电路两大部分组成(如图所示):显示屏幕由单元等离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基于Windows Mobile平台的维吾尔文产品管理系统,着重研究Windows Mobile的应用开发及维吾尔文的书写特点、手机输入法设计中的难点与不等宽问题.设计实现了具有不同编辑方向的维、汉、英、多语种智能手机的混合输入和屏幕显示.在基于.NET compact Framework的智能设备开发框架下,使用Pocket outlook对象模型,实现了客户的便捷通讯功能.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引入Windows Mobile技术和SQL Server Mobile数据库技术来解决相关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科技兴起的新时代,数字技术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数字技术的欺诈检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金融欺诈检测技术研究由传统的提升专家经验、优化机器学习模型转向探索面向社会关系网络的图机器学习方法。聚焦社会关系网络,基于网络分析的发展历程,从检测异常个人、可疑团伙和不良中介3类主体的视角,对金融欺诈检测的核心工作、典型应用进行了综述;归纳分析了面向社会关系网络不同类别的数字金融欺诈检测技术;并给出了面向社会关系网络的数字金融欺诈检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修复中缺失的书法字体生成问题,实现了一种基于隐式马尔可夫模型(HMM)的曲线类比学习书法生成系统.该系统首先收集多种标准书法字体以及骨架作为学习样本,然后运用有指导的类比学习,样本字库中的字符骨架在遗传演化的过程中形成风格上与待修复字体风格接近的骨架结构,最后用HMM对骨架进行各种丰满度处理以获得连笔、枯笔等多种中国书法特有的形态特征.实验证明本文的算法能产生与原作品风格趋近一致的书法汉字并获取新颖的字体风格.  相似文献   

9.
基于视频数据,分析了交通事故下车辆运动的复杂性和队长变化的本质,借鉴车流波动理论、车辆跟驰理论、流体力学理论等,提出利用波阵面的传播轨迹描述排队过程,并给出了排队长度动态模型VQLM.同时,为减少视频图像与实际距离的转换误差,提出以标准当量车为参考,多次迭代还原真实距离的标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VQLM模型较基于单一理论计算队长的方法更精确、实用.模型验证结果:平均队长误差为-3.029%,其宏观表现为2辆当量车10 m内,延时误差为7 s(信号周期为60 s).VQLM模型主要考虑了司机驾驶的主观性、道路通行强度、交通波节点函数等;数据还原标定方法简单实用,比传统比例尺算法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虚拟仪器技术完成对整个数控机床群冷却液供给自动控制的工作,解决人工添加冷却液容易过量造成污染环境和降低工作效率的难题.实现根据冷却液液面的上下限进行自动加液,并且使整个控制系统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和运行参数的设定.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当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电子病历数据可用于挖掘隐含规律,对治疗与预后分析有重要意义。通过与乳腺科医生合作,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和可视化方法,搭建了一个基于电子病历的乳腺癌群组和治疗方案可视分析系统。首先,对具有高维属性的病人进行降维和聚类处理,形成病人群组,并采用南丁格尔图、词云和时间轴可视化方法,直观展示病人群组间特征的差异;然后,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预测治疗方案,用平行坐标、矩阵热力图和分类图分别展示属性相关性、训练后的特征权重和预测结果;最后,用真实案例验证了系统在群组分析、治疗方案及病人属性关联分析中的有效性,从而较好地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笔法与结构对文字观感的影响是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研究命题,也与数字书法领域审美评价技术相关联。但以往对该命题主要为定性讨论。本文结合计算机样条曲线及审美量表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法对其进行量化研究。首先,选取78个高频字的6种有代表性的楷书体文字作为样品,自编软件并招募测试人员对其标注结构特征点,并用参数曲线建模输出“去除笔法”后的样品图,再进一步经严格定义的“统一结构”操作进行处理,共获得3组样品图,每组468幅。然后,编制审美量表,招募测试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对3组样品评测美感和风格。最后,对评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楷书文字的风格而言,笔法的影响远高于结构;对于文字的美感而言,笔法的作用也大于结构,但影响有限。该结果局限于实验选定的几种经典的楷书文字,且其定义的“去除笔法”和“统一结构”并不能完全涵盖以往经验理论中的相关概念范围。研究表明,自然学科的方法可用于研究书法学中的命题。  相似文献   

13.
以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计算机动画等技术为支撑的数字文化遗产技术,为数字化记录、保存、展示和利用文化遗产提供了丰富的手段。结合笔者所在课题组近20 a在数字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互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建模、数字化呈现和人机互动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介绍了笔者在京杭大运河虚拟漫游系统和清明上河图动画与互动系统实现中的经验。最后,讨论了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用微处理器构成可编程信号源的方法与技巧。这种信号源不仅本身可以输出各种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而且还可以由用户编程形成特有的函数波形。  相似文献   

15.
引用1984年尹克震提出的“开关函数的反演公式”,采用伪随机序列技术的思想,提出移位寄存器型时序逻辑网络的一种快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对未知基因序列的编码区进行预测, 利用基因编码区存在的频谱3-周期性质, 在传统的固定窗口长度滑动窗算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基因识别算法. 新算法将全相位谱分析技术与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相结合, 有效地降低了传统滑动窗算法中存在的截断效应, 减少了计算量并且可实现流水线操作. 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将该算法所得结果与其他识别算法所得结果相比较, 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核苷酸水平上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媒体数据的交换和传输变得日益简单且快捷.数字水印技术是一项将数字、序列号、图像标志等版权信息嵌入到数字产品信息中,用来保护数字产品版权和认证来源及完整性的新型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特性HVS的小波域盲数字水印算法,通过借鉴人类视觉特性HVS算法思想自适应的嵌入水印信息,能够很好地达到水印嵌入透明性和鲁棒性的平衡.通过Matlab软件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情趣化设计、人性化设计三原则的研究,在参赛机器人的形象设计过程中加入比间艺术——皮影的成份,将机构功能与皮影的特征和谐的融合起来,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机械相结合,演绎了一出中国特色的机器人皮影戏.将西游记的故事予以新的包装和情节,赋予机器人参赛团队情趣化特征,使之成为机器人比赛赛场上的“一抹亮色”.通过多重材质的选择,包括布料、工程塑料、PVC管等,打破了现在国内机器人外观设计的单一取材从而探索了一条机器人设计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