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NH4H2PO4掺杂改性纳米TiO2的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钛酸丁酯水解浸渍方法制备了几种不同浓度NH4H2PO4掺杂改性的TiO2纳米复合粉体材料并作了XRD、BET等表征。以正己烷的气相光催化氧化降解为探针反应研究了NH4H2PO4掺杂TiO2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并和未掺杂TiO2及商品TiO2 Degussa P-25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掺杂NH4H2PO4能够显著地细化TiO2的晶粒度。增大TiO2的比表面积。同时,适量掺杂NH4H2PO4对TiO2的光催化活性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过渡金属掺杂的光催化剂MOx/TiO2(M=Cr、Mn、Fe、Co、Ni、Cu).以乙酸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反应为探针,研究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渡金属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都有所提高.掺杂量有一个最佳值,在最佳掺杂量时,催化剂光催化性能的提高程度与对应金属氧化物的生成焓有很好的一致性,还发现光催化性能与过渡金属离子稳定氧化态的电子亲和势与离子半径的比值间呈现火山型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过渡金属离子对TiO2 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二过渡系列金属离子对TiO2 膜的修饰作用比第一过渡系列金属离子的修饰作用更加明显;第二、六副族的金属离子对TiO2 膜的修饰效果较好.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镜分析 (SEM)、光电能谱分析 (XPS)及差热分析 (DTA)对催化剂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 的晶型为锐钛矿型,粒子半径为 32.58nm. 相似文献
8.
掺杂Ti0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综述了掺杂TiO2在可见光范围的内应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状况,讨论了掺杂金属离子的种类、浓度、光催化剂的粒径以及其它因素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列出了掺杂TiO2的制备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金属离子掺杂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TiO2光催化反应过程涉及光生电荷、电荷迁移、电荷在TiO2表面的反应和溶液体相反应4个顺序相接并相互影响的步骤.在TiO2中掺杂金属离子对以上4个步骤均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掺杂可有效地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和优化光催化反应的角度出发,在材料吸光能力、电荷扩散、表面反应、粒径和晶型等方面,全面地分析总结了金属离子掺杂的影响效果和规律性认识,并对TiO2基光催化材料的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文中还简要介绍了相关的掺杂方法和材料表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掺杂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利用浸渍法分别制备了Cr、Mn、Fe、Co、Ni、Cu六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改性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乙酸水溶液的光催化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为探针,评价了掺杂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借助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掺杂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渡金属离子掺杂后,光催化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程度按Cr、Co、Ni、Fe、Mn、Cu递增.掺杂后催化剂表面吸附氧的活泼性、金属离子的价态及得电子能力上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离子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H2O2化学预处理石墨毡,并将过渡金属氧化物CeO2负载到石墨毡上,制备出复合石墨毡阴极材料。研究结果表明H2O2处理可增加石墨毡的含氧官能团,改善表面亲水性,进而提高CeO2的负载量,XRD分析表明石墨毡表面负载的CeO2为萤石结构。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曲线(CV)分析表明修饰后的石墨毡电荷传输阻力变小,氧化还原电流强度显著增强,活性表面积增大8倍,线性扫描(LSV)实验表明改性石墨毡在氧还原过程中具有较大的电流密度,是未改性前的8.5倍。采用改性石墨毡作为阴极,进行电芬顿催化降解甲基橙测试,20 min脱色率达到96.8%,与未改性石墨毡相比,去除率提高133.2%,显著提高了其电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Tarasevich Yu. I. Vysotskaya E. V. Tel'biz G. M. Chibowski S. Janusz W.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hemistry》2003,39(5):336-340
IR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study the modification of hydroxyapatite by potassium ferrocyanide and the interac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with the modified adsorbent. The structural changes of hydroxyapatite upon the adsorption of Zn2+ ions were studied by X-ray phase analysis. Potassium ferrocyanide was found to interact with the surface hydroxyl groups of hydroxyapatite through the nitrogen unshared electron pair. Co2+, Ni2+, and Zn2+ ions were found to eliminate outer-sphere K+ ions of adsorbed ferrocyanide to give Fe2+— CN—M2+— NC—Fe2+ bridging structures. Zn2+ cations additionally eliminate a part of the Ca2+ ions from structural positions of hydroxyapatite, which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a two-phase hydroxyapatite–sholzite system with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the Ca2+ ions in the mot her mineral phase, while the Zr2+ ions are found in the new sholzite phase. 相似文献
13.
多孔二氧化钛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utensol TO(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辅助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比表面积高、孔径分布窄的锐钛矿型TiO2多孔微球,并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和氮吸附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降解为模型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性能,并与商品化TiO2Degussa P25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在425℃焙烧后,形成具有孔状结构的锐钛矿型TiO2微球,粒径为0.7~1.0μm,比表面积为70.5 m2/g,总孔容为0.12 cm3/g,平均孔径为4.26nm,晶粒尺寸为12 nm.这种多孔TiO2微球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与Degussa P25纳米TiO2的催化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15.
3d过渡金属掺杂TiO2纳米晶膜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法对3d过渡金属离子Cr(Ⅲ),Fe(Ⅲ),Mn(Ⅱ),Co(Ⅱ),Ni(Ⅱ),Cu(Ⅱ)和Zn(Ⅱ)掺杂TiO2纳米晶粒(简写为m3d-TiO2)作了表征,并用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m3d-TiO2纳米结构多孔膜电极.实验结果表明,m3d-TiO2纳米粒子的颗粒较均匀,粒径约为15nm,其晶型为锐钛矿和板钛矿的混晶.在所研究的m3d-TiO2中,只有Zn2+-TiO2电极的光电流大于未掺杂的TiO2纳米结构多孔膜电极.3d金属离子的掺杂引起各电极的光电流信号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出现p-n转型现象. 相似文献
16.
非金属改性可见光诱导的TiO2光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拓展二氧化钛的光响应波长范围并提高其光催化活性,通常采用掺杂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离子的方法。大量研究表明,掺杂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离子往往以损失TiO2光催化剂在紫外光区的光催化活性为代价,而掺杂非金属离子不但能将TiO2的光响应波长拓展至可见光区域外,还能保持在紫外光区的光催化活性,在利用太阳光光催化方面展现出崭新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非金属氮、碳、硫、氟等掺杂改性二氧化钛光催化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