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我国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的提出,在收集2000~2009年西部、中部、东北部及东部地区所辖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估算CO2排放情况,通过图表及有关参数分析这些区域CO2排放现状,阐明CO2排放特征.结果显示,近10年,我国单位GDP CO2排放量下降了38.4%,若兑现2020年碳减排承诺,减排量相当于2005年全球CO2排放量的29.7%~33.4%;中国不同区域CO2排放强度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区域CO2排放强度与人均GDP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历年来各区域CO2排放强度占同期全国总值的比重均相对稳定,西部地区所占比重最多(占32%~34%),将是今后做好全国碳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区域.各区域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增速与GDP增速曲线基本呈倒U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人均CO2排放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及东北部地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高于西部、中部地区,该指标与经济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性.各区域内人均贡献一份GDP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逐年递减,说明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能实现双赢,但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GC)法,考察了2012年4月至12月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盐沼CO2和CH4通量的季节和日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时间变化上,CO2通量范围为2.287~331.371mg·m-2·h-1,均值为77.107mg·m-2·h-1,该研究区域四季均表现为CO2排放源,CH4通量范围为-0.004~0.015mg·m-2·h-1,均值为0.003mg·m-2·h-1,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春夏季表现为CH4吸收汇,秋冬季表现为CH4弱排放源;空间变化上,不同类型盐沼CO2通量整体由小到大依次表现为,裸地,碱蓬(Suaeda glau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柽柳(Tamarix chinensis),除裸地外,柽柳、碱蓬和芦苇群落均表现为CH4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植被是影响CO2和CH4通量的重要因子.因此,在估算滨海盐沼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时,应特别注重温度和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总量减排控制指标为依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逻辑思维构建了SO2排放分析指标体系,通过Boston矩阵对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以国家环境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项目减排数据管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的应用为实例,重点阐述了典型城市SO2排放压力、减排活动响应和环境质量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O2排放压力指标的变化和状态目标的制定可以指导响应活动.该SO2排放指标分析应用于减排数据管理与综合分析系统,能够为污染减排工作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2014年1、4、7、10月初以鄱阳湖星子湿地为研究区域,采用静态密闭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该区域甲烷排放通量,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温度和水位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排放量最高,为0.250mg·m-2·h-1,春秋次之,分别为0.094和0.082mg·m-2·h-1,冬季最低,为1.64×10-3 mg·m-2·h-1;2)甲烷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日间排放量高夜间排放量低,与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3)甲烷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水温和水位呈正相关,SPS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定温度范围内甲烷排放通量随温度呈指数式增长,但由于水位对甲烷排放通量的影响较复杂无法得出甲烷排放量随水位的具体变化方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安全不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五水共治"决策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评估方法,对浙江省治水前后水环境安全进行评估与预警.结果显示:自2014年治水工作开展以来,浙江省水环境安全趋于好转,安全指数呈上升趋势,2014年、2015年较2013年分别提高了7.38%和16.85%,水环境安全从预警状态转为较安全状态.按照"五水共治"分阶段规划要求,浙江省2017和2020年水环境安全度值分别达到0.754 5和0.798 9,较2015年分别提高7.63%和13.97%,水环境将维持在较安全状态,接近于安全状态的临界值,水环境的明显改善反映了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成效.结合具体指标分析可知,单位GDP废水排放量大、主要污染物排放负荷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比重低等因素是水环境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浙江省应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大环保投入,以降低水资源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6.
IVE模型是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机动车排放模型之一,为了使该模型在计算机动车排放时更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本文首先将13辆我国道路上典型柴油车的车载排放测试数据与IVE模型基本排放因子进行了对比研究,获得了模型基本排放因子的修正系数,然后将修正后的IVE模型应用于宁波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的计算,获得宁波市各类型车辆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模型基本排放因子与排放测试结果相接近的污染物顺序依次为CO、NOX、HC;宁波市机动车CO的启动排放因子远远高于其他污染物,相当于HC和NOX启动排放因子的20倍左右;宁波市机动车运行排放因子中,公交车污染物排放因子最大,其次是重型货车和乘用车,最后是轻型货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1hm2土地种植生产的玉米秸秆为基准, 研究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质汽油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和污染物排放. 综合分析了玉米农作物在种植生长、收储运和转化阶段的能量投入和环境贡献值, 比较了直接法和间接法制生物质汽油这两种技术的能源与环境效益. 结果表明直接法制汽油技术的能量投入低, 间接法单位排污量相对少但能量投入高. 相比直接法, 间接法制汽油所投入的能量多22.45%, 单位能量产生的全球变暖潜值和酸化效应分别减少23.24%和5.92%.  相似文献   

8.
以宁波市鄞州区街道/镇为分析单元, 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Ripley’s K函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该区2005年和2011年的人口、GDP、三次产业产值指标进行了时空分析. 结果表明: (1)鄞州区各街道/镇的产业转换速度呈两翼快中间慢的趋势, 紧邻城区和两翼的转换速度快于中间过渡地带. (2)区内各街道/镇的产业发展空间差异显著, 第一产业呈非集聚分布; 第二产业环绕在老城区的U型集聚带和沿海的工业集聚带; 第三产业集聚最显著, 但规模较小. (3)鄞州区整体产业差异显著, 人口、GDP和第一产业集聚分别为第二、三产业的集聚提供了劳动力、集聚空间和资本.  相似文献   

9.
构造了一种保形并且形状可调的分段三次多项式曲线,并分析其形状特征与控制多边形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预设基函数的性质再解方程组,构造了一组带2个形状参数的多项式基函数,其包含三次均匀B样条基函数作为特例.然后,借助基函数与三次Bernstein基函数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基函数的全正性,由这组基函数定义了一种分段三次多项式曲线,使该曲线拥有一个局部和一个全局形状参数.最后,分析了控制多边形边变量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对曲线段形状特征的影响,得到了曲线段拥有1个或2个拐点,1个二重点或1个尖点,为局部凸或全局凸时的充要条件.该结论为曲线段的形状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超纯氨水     
氨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氨的特殊气味。比重为0.901~0.907.超纯氨水的制备我们是采用钢瓶装的液态氨经过净化后溶于高纯水的方法制得。其步骤是将钢瓶装的氨经过1%高锰酸钾、5%的氢氧化钙悬浮液和两个纯水洗瓶洗气之后,溶解于新鲜的三次离子交换水中。经有关单位试用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90-2012年的新疆生产总值及三产总值数据做了统计分析,建立了新疆地区生产总值与三产生产总值关于年份的指数回归方程,通过对方程进行显著性统计分析,得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均衡,但二者均在新疆经济平均发展水平之下,第二产业发展迅速,高于平均水平,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大.若新疆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变,根据回归方程预计五年后,即2017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万亿,一产总值达到0.24万亿,二产总值0.88万亿,三产总值0.54万亿,二产总值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三者发展极不均衡,出现较大差异.当地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新疆经济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低碳发展条件相对优越,可作为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的示范省份.本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从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两方面分别考量,对浙江省2000—2019年碳排放变化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通过情景分析,即浙江省分别在2060年(国家战略)和2050年(区域率先)实现“双碳”目标,对未来浙江省人均碳排放量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历史分解结果对两种情景下碳排放变化量的驱动因素进行分解预测.结果表明:(1)经济活动方面,人均GDP增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累计增量520 Mt),而单位GDP能耗降低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累计减量210 Mt);(2)居民生活方面,人均能耗增加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累计增量12.6 Mt),而能源结构低碳化则是主要的碳排放抑制因素(累计减量1.5 Mt);(3)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两种情景下减排重点均是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但转型关键时间线有所不同;对于2060年和2050年碳中和情景的转型关键时间线分别在于2031—2045年和2036—2050年.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技术效率的产业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技术效率基本概念及其SFA和DEA测度方法,将技术效率引入产业效率的比较分析.在VRS条件下,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运用DEA实证测算2002和2003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烟草制品行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了中国烟草制品行业的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偏低是影响综合技术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3年的中国债券市场数据,建立了Fama-French多因子模型,并利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ERM-DEF两因子模型有着较好的适用性,但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服务贸易正在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重点和焦点, 受疫情影响, 传统服务贸易更面临着转型与重构. 以2020年疫情初期发展阶段为参照, 采用区位熵值法测算浙江省与京、沪、广、深四大城市在三大产业上的发展差异, 以服务业区位熵值对浙江省内10个地级市进行产业空间结构分析. 结果表明: (1)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发达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产业数字化为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机遇与挑战. (2)浙北地区数字贸易创新、浙南地区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浙东自由贸易区升级均表现出明显的新兴服务贸易空间集聚态势. (3)疫情后以贸易链衍生策略优化浙江省服务贸易空间结构, 能够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持续健康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是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 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资源. 以宁波市高端装备产业中的数控专用设备领域为研究对象, 从专利量变化态势、地区分布、申请人分布等角度剖析了宁波市数控专用设备产业的知识产权发展现状, 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9年间宁波市数控专用设备产业和知识产权资源进行关联分析. 研究表明, 宁波市知识产权资源和数控专用设备产业发展处于中级协调状态, 需要加强知识产权资源和产业发展之间的联动, 进而向高度协调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去工业化、郊区化、老龄化等冲击下的城市收缩现象在世界范围内爆发, 引起了城市规划、地理学和社会学各界的关注. 中国岛屿众多, 岛屿城镇的收缩认知及其成因分析对于实现国家海洋战略与海疆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价值. 以中国舟山市岱山岛(辖高亭镇、东沙镇、岱西镇和岱东镇)为例,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口、经济视阈城镇收缩现象, 解析动因及其机理. 研究发现 (1)岱山岛2006~2016年人口年均增长为-2.65%, 是典型的城镇隐性收缩; 经济核心指标(产业产值、人均GDP、建成区面积)持续正增长, 这与西方学界以城市衰退为判据的“收缩城市”存在本质差异; 与中国大陆城市收缩相比, 存在人口、经济变化率小等特征. (2)岱山岛城市收缩的二元特征集中体现在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土地利用快速正增长悖论, 经济增长与城市扩张受工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集中建设、国家政策影响深远, 工农业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对城市收缩正向影响最大, 工业生产总值及其变化率对城市收缩负向影响最大. (3)海岛城市收缩动力源于海岛人口与产业间的资源竞争, 海岛资源短缺导致产业与居民期望脱钩, 海岛的自身短板与高速发展的教育拉升了年轻人与家庭的就业期望.  相似文献   

18.
以陕北能源开发区榆林市为研究区,采用1990—2015年的统计调查数据,综合集成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测定法、Lilien指数和Shift-Share模型,对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态势、产业转型升级方向、速度及其经济效应进行测度分析。 结果发现,1990年以来,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呈现“双拐点”特征,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变化不协调;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以能源重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较快;国家政策是榆林市产业结构演进的重要动力;产业内部增长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构变迁效应是未来榆林市经济增长的“结构红利”所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空间大。 本研究可为促进能源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