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氧与氨的来源: 在氧化氨法制取硝酸的装置圄a中,用硬质大试管盛KClO_3氯酸钾和MnO_2二氧化锰的混和物和热制氧,因KClO_3在MnO_2的催化下,很快便分解出大量的氧气,经b瓶中用水洗涤,使氧气较为纯净才通入c瓶的浓氨水中,因氧气通入浓氨水中氨水随即分解出氨来(不用加热);在瓶中和氧气混合,以通入d接触器(粗玻管)中。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卤族元素实验作业(一) 氯的制法及性质本课实验目的:在於了解氯的实验窒制法和研究气的物理性及化学性。实验2 用95图仪器制氯,在发生气的大试管中加入一克高锰酸钾和 6毫升的浓盐酸。实验3 装满氯的1.2试管中分别投入预热的铁粉和红热的细铜丝。实验4 装满氯的第三试管,投入热松节油浸湿的夹泸纸条。  相似文献   

3.
黄维平 《化学教育》1985,6(2):42-42
仪器制作 1、将竹筒一端削去半边并将纸夹固定(如图1)。 2、将粗铜丝弯成如图2所示,分别沿试管两边插入做电极。 3、把三节5号干电池装入竹筒,电池负极焊接导线从竹筒中通出跟试管中一电极相接(可代开关)。  相似文献   

4.
第20页:第7行:“纯水无色,但水层很厚就显出天蓝色,玻璃也是这样的……玻璃的稜边是绿色或淡青色。”我们以为水的天蓝色和玻璃的淡青色是不完全相同的。水深的颜色是光的折射,而玻璃的颜色可能有铁离子的颜色。第三章氧和氢:第29页:实验制氧。最好同时用两个干试管,各装等量氯酸钾少许,一管中再加微量二氧化锰并混和之,另一管只有KClO_3。两管同时加热,则更容易观  相似文献   

5.
1.先将成束之玻璃丝拉开,铺成厚约0.5mm之网状薄片,玻璃丝之交角约为30°—40°,一般把玻璃丝拉开就形成自然交错之薄网,约四、五层厚。将土豆粉冲制煮成的稀浆液(用手摸之感不到什么粘度)以喷雾器喷上,使玻璃丝片上浆硬化。 2.再把玻璃丝片浸在酚醛树脂内,使全片上胶,用木捲掷起,用手挤出树脂(戴橡胶手套),然后打开,凉干或烘干。 3.将许多薄玻璃钢片平放在一处,垒成适当厚度(约为成品厚度之5—6倍),上下用玻璃纸垫好,放在油压机内。先升温到80℃时,加压50公斤/厘米~2,保  相似文献   

6.
白福秦  何静 《化学教育》1988,9(1):46-46
1.称取石膏粉10克,二氧化锰0.5-1克,倒入烧杯中混和,并加适量的水,调成糊状。2.用角匙盛出糊状物,倒在滤纸上,制成半圆形小球。  相似文献   

7.
1954年1月号化学通报52页周子强先生对于苏联奚尤什金所著,周芬、王悦祖两先生编译的初中化学课本19页,图13所布置的氧化汞分解实验提出了意见,经过我们操作和研究,现在把结果写在下面:在试管 a 内置氧化汞粉末0.5克(装的不要太集中了,在试管底部所占面积要大一些才容易受热分解),用普通酒精灯加热,待其中空气受热排完后(约1分钟)再用试管 b(其大小和 a 相同,口径大约是1厘米左右,长度大约是10厘米左右)收集氧气。从实验开始到氧化汞全部分解,而且 b 管恰好收集满一管氧气,刚好用去6分钟。拆除装置,把微燃木条插入试管 b 内,木条立即在管内猛烈燃烧起来,取下试管 a,则见有光亮的银白色的水  相似文献   

8.
首先,取一只已经用过了的电池里面的炭棒作为阳极,以径为0.2厘米左右的粗铁丝作为阴极,在粗铁丝外再套一个口径约为1厘米的玻管,然后将此二电极用导线缠好,把它们分别固定在铁架台的两根支杆上,导线的他端分别联接在一个6伏特的蓄电池的两极上,同时取一个坩埚或蒸发皿作为电解池,并把它适宜的装在铁架坏上。以后取十克的亚硝酸钠装入电解池中,在电解池下用喷灯加热,三、四分钟后即可融化。此时取一个穿孔的石棉钢,把十克的氯化钠放在穿孔石棉网的周围,然后把它小心的盖在电解池上,并且慢慢的把氯化钠加入电解池中,这是为了防止氯化钠向  相似文献   

9.
使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除了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之外,还有氧化铁(Fe_2O_3)、氧化铬(Cr_2O_3)和氧化铜(CuO)等都可以使用。除此之外,作者还用褐色的河砂和家用的食盐进行过实验。下面是一些实验的结果:先用纯净的氯酸钾实验,把氯酸钾2克盛在试管里,用三芯酒精灯加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经过2分39秒才集得50毫升的氧气。用同样方法把2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只需43秒就可以取得50毫升氧气。用2克褐色河砂代替二氧化锰进行实验,51秒可取得50毫升氧气。但河砂并不是一种纯净物质,除了二氧化硅外,其中含有铁的化合物。如果把2克氯酸钾和1克氧化铁的混合物用同法试验,  相似文献   

10.
王永明 《化学教育》1983,4(3):25-27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关于化学平衡状态概念的教学用图示法讲解,效果良好。今举例说明如下: 在500℃,一个大气压时,如果把2体积的SO2和1体积的O2的混和物,通入一个装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里,结果得到含91%(体积组成)SO3的混和气体。  相似文献   

11.
王东方 《化学教育》2011,32(9):70-70
1实验准备如图1,取一口径2 cm、高度20 cm的支管试管,向试管中加入0.2 g粉末状KMnO4固体,把吸入1.5 mL浓盐酸的弯成直角状的胶头滴管通过橡胶管连接到支管上,用装有0.3 g细小Zn粒的大小合适的小气球封住试管的管口(小气球不充气装  相似文献   

12.
1.试验银镜反应所用试管事先用苛性碱加热煮沸洗净,如改用硝酸加热煮沸洗净,再用大量水冲洗,效果更好。 2.课本上规定“在试管里放氧化银的氨溶液3—4毫升,福马林1—2毫升,混和微热……”按上法当混和时已出现黑色,实验很易失败,因反应太快,如用氧化银氨溶液和福马林体积比为20:1(即用2毫升氧化银的氨溶液加3—5滴福马林)即出现银镜,且非常光亮,微热更快。 3.如用下法不需加热,效果亦显著。在洗净的试管中倒入1毫升福马林并转动使附着于试管壁上,倒去多余的福马林(以备另用),在附有福马林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银的氨溶液3—5毫升,转动即有光亮的银镜出现。  相似文献   

13.
二、演示方法方法一用常见的制气方法制取NH_3和HCl产生白烟:各取豆粒大已研细的NH_4Cl和Ca(OH)_2粉末,在纸片上混匀后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在小试管中加入豆粒大NaCl,在滴管中吸入浓H_2SO_4,如上图装置好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演示时,向上抽动玻璃管,带动小试管上移,加入几滴浓H_2SO_4后使小试管下移到大试管底部。给大试管加热,立即产生白烟并充满整个大试管。冷后,大试管内部各处均挂一层白霜。  相似文献   

14.
刘受群 《化学教育》1984,5(1):44-44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取2—3ml植物油(新鲜的棉籽油、豆油或菜油)与催化剂混和均匀,放入试管内,通入强大氢气流,用沙浴加热试管,使温度在260℃左右,通氧气约20—25分钟后,取下试管,把它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冷却,即可看到试管内有凝结的固态脂肪生成。  相似文献   

15.
周如磊 《化学教育》2021,42(3):54-54
利用硝普钠、纸巾等生活中常见物品,改进"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1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烧杯、小量筒、纸巾、胶头滴管、直径约1mm铜丝、酒精、硝普钠、2 mol/L NaOH溶液等。2实验步骤及现象(1)取一支注射用硝普钠(规格:50 mg),加5mL水溶解,制得1%Na2Fe(CN)5NO溶液。该溶液对光敏感,其保存和应用不应超过24h。如果是做学生分组实验,可以通过淘宝网购买该溶液使用,价格更低,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6.
电解法测定微量单矿物中 H_2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物中H_2O~+测定历来沿用宾斯菲尔法。微量矿物由于受标本数量及天平感量所限,该法不敷应用。Keidel曾用Pt-P_2O_5-H_2O体系测定气体或有机液中微量水,方法基础系根据法拉第定律电解0.5克子分水(9.01克)需96,500库伦电量而设计的一个铂电解池。仪器设计成动态平衡式,在标准状态下电解1ppm水消耗13.2微安电流。 Keidel电解池是两根铂丝和两根铜丝相间而绕在一根直径为1毫米的轴上,外面用聚四氟乙烯塑料(或玻璃)固定。除去轴,铜丝用硝酸蚀去后,构成一内壁有两根螺旋型铂丝相间而又互不相碰的细管,其内壁放大绘制如图1。然后  相似文献   

17.
熊进之 《化学教育》1985,6(6):35-35
利用如下图的装置演示过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效果较好。图中2是一支玻璃管,φ15mm左右,长50~60mm。可用废试管制作。预先在玻璃管底部铺上一薄层玻璃棉或棉花;演示时在其中装入过氧化钠粉末2~3cm厚。向盛有碳酸钙的大试管1中倒入稀盐酸,立即连接2和1,15秒钟后即可演示检验氧气的生成(用木条余烬枪验),效果显著。最后,将玻璃管中的固体投入盛稀盐酸的试管中,有气体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证明白色固体是碳酸钠。本演示要注意: 1.制二氧化碳时,稀盐酸的浓度以1—1.5N为宜,以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速度。  相似文献   

18.
取100×12.5mm铁片(可用仪器箱上的包装钢带代替)三块,其中两块两端折弯(见P35图1),用粗砂纸擦去铁锈,使成粗糙面,或用稀盐酸洗去铁锈亦可,洗净置于20毫升刻度试管中,在试管内注入普通水使管内保留空气约15毫升,滴加酚酞试液5滴,然后将试管倒置于盛水的500毫升烧杯中,在铁片下垫一根长约5厘米的玻璃管,使铁片上端伸向试管底部空气层中,并保留2厘米长的铁片浸在水层中,(若作定量观察,须在烧杯中加水,调节试管内水位与试管外水位相齐,保持试管内气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相等),精确读出试管内空气体积数(见P35图2)。  相似文献   

19.
通过5-芳基-2-巯基-1,3,4-噻二唑(1a~1d)与2-氰基-4'-溴甲基联苯(2)在氢氧化钾/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中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得新化合物3a~3d,后者与(n-Bu) 3 SnCl/NaN3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三甲基硒取代的四唑,再经相应后处理得四个新的含1,3,4-噻二哇类联苯四唑衍生...  相似文献   

20.
以芳甲酰肼和对硝基苯甲酰氯为主要原料, 合成出了10个酰氨基硫脲化合物5a~5j, 其中有6个(5d, 5f~5j)为新化合物. 在无需任何酸性催化剂条件下, 将制得的酰氨基硫脲在DMF中加热回流直接脱水关环合成出了9个2-芳基-5-(4-硝基苯甲酰氨基)-1,3,4-噻二唑化合物6a~6i, 其中7个(6b~6d, 6f~6i)为新化合物. 利用IR和1H NMR证明了化合物5存在两种异构体. 目标产物的结构通过IR, 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