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24-24
博斯科维奇曾提出根据行星的三次观测位置可以算出行星的轨道。他于1758年出版了一本《自然哲学理论》,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原子论。他说,他的原子论是博采牛顿的思想和莱布尼兹的原子论的长处综合而成。他的原子是几何点,没有广延,有点像牛顿力学中的质点;他的原子是不可分和不会变的。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139
薛定谔一战前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战后,他作为一名炮兵军官在西南战线服役。1921年成为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教授。薛定谔在得知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和电子具有波动性这一概念之后,立即想到可以用这种概念来修正玻尔的原子模型。在薛定谔的原子模型中,电子可以位于周长等于其物质波波长整数倍的任何轨道上。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43
德布罗意(L)首先提出电子和原子都具有波动性的理论,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曾祖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处死。他冲破家庭传统,选择科学研究为终生职业。1924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他在彭加莱学院任理论物理学教授直至1962年退休。1924年发表他著名的电子波动理论论文。当时光的波粒二象性刚被证实。他把这种二象性扩展到物质,解决了原子内的电子运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58
福勒提出了宇宙间化学元素起源的核反应理论和实验,因而获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论证了简并电子气压是白矮星形成的原因:核能耗尽后,没有辐射压力与引力抗衡,星体坍缩,引力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升高,使原子中的电子全部电离为自由电子,物质处于等离子态,恒星尺寸减小到行星大小,密度增至(10^5-10^9)g/cm^3。在如此高的密度下,电子气表现出显著的量子特征,称为简并电子气。此时,相当一部分电子占据较高的能态,具有较大的能量,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简并压),抗拒了星体的引力收缩,形成了白矮星。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7-117
邮票N10是日本1990年为纪念仁科芳雄诞生100周年、日本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动转50周年和放射性同位素在日本应用50周年而发行的。仁科芳雄是长冈半太郎的学生,他建造了日本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所用的是劳伦斯的图纸。日本的放射性同位素首先是在他这台回旋加速器上生产出来的。他在量子电动力学中也有贡献,有计算自由电子的康普顿散射截面的克莱因一仁科芳雄公式。仁科芳雄的理化研究所对日本科学的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杰出的日本物理学家都和仁科芳雄学派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0
穆斯堡尔1958年在慕尼黑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同年,他发现了现在称之为穆斯堡尔效应的现象。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在发射γ射线时会发生反冲,γ射线的能量和反冲的大小有关。像原子这样轻的物体,其反冲是很大的,并且不同的原子反冲会有很大的不同。他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晶体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全部参加这一反冲。当然,晶体相当大,它的反冲是非常小的,实际上对γ射线的能量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迁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XB2)2(X=Al,Be,Na,Mg)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电子结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和电荷特性等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团簇的几何结构大多是平面结构,通常是B—B键和B—X键共存,较少出现X-X键,团簇的稳定结构中通常是几个呈负电性的B原子形成一个负电中心,而其他B原子和X原子处在端位,且显正电性。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
一战时,海森堡正值少年,曾在街上多次与少年殴斗。他热衷登山运动。尽管如此,他最有兴趣的还是科学。在慕尼黑大学,他在索末菲的指导下学习,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又去哥本哈根,在玻尔的指导下工作。德布罗意和薛定谔把电子当作波,而海森堡把它当作粒子来处理。他预言氢分子有两种状态:正氢,其中两个原子的核依同一方向自旋:仲氢,两个原子的核沿相反方向自旋。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89
库什因为精确测定电子的磁矩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对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新考虑和各种修正,与兰姆共获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库什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物理学家拉比肌从事磁场对原子束的影响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究雷达,1946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次年库什通过精密的原子束研究,证明电子的磁性与原有的理论不符,随后精确地测定了多种原子、分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和核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21
他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了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了“对应原理”(在物体大、运动范围广的极限情况下,微观运动规律应该趋近于宏观运动规律;并且两种规律应该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这些工作,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此外,玻尔在原子核反应理论和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7-137
萨根1960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主要的兴趣是行星的表面和大气。他创立了金星大气的温室模型,解释这颗行星上令人费解的高温。他也为火星表面的高度差和木星大气中的有机分子找到了证据。他是那些好读科学幻想小说的科学家之一。他试图从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物质体系制造出化合物,经过氨基酸再到核酸的基本构件。1963年他成功地探测到三磷酸腺苷(ATP)的形成,那是生命组织的主要能库。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42
戴维孙因发现电子衍射、证实了德布罗意关于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论点,与英国的小汤姆孙共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一生中大部分是在贝尔R18电话实验室度过的。在该室最初是研究金属受热时发射电子,以后参与研制电子显微镜。在1927年和革末发现电子束被金属晶体反射时,显出与X射线及其他电磁波相似的衍射图样。这一发现使人们对亚原子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有更深的理解,在研究核、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时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13.
思考题(一)参考答案(原题见本刊1993年第2期)一、解:1.当一带正电的玻璃棒吸引另外的玻璃棒时,还不能决定另一玻璃棒是否一定带了电。因为当另一玻璃棒不带电时,会受带正电玻璃棒的感应,近端带负电,因此它们会相互吸引。但是,根据西耳斯比和金斯关于静电...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4-124
泡利是物理化学教授的儿子,十几岁就写了相对论方面的论文,受到了爱因斯坦的赞赏。1921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尽管他动手能力一塌糊涂,但思维却是非凡的。1925年,他发表了不相容原理。玻尔嘶和索末菲解决了原子中的电子能级的问题。能级可以用一些量子数来表示;量子数一共有三种。泡利认为在原先的量子数上应该再加上第四个量子数。这第四个量子数可以解释成在任一特定的能级中,能够有两个,而且最多也只能有两个电子存在,其中一个电子顺时针自旋,另一个反时针自旋。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85-85
开普勒1587年进蒂宾根大学,听麦斯特林教授讲天文学,成为哥白尼的忠实信徒。1596年出版《宇宙的神秘》一书,受到当时大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他最大的成就是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1609年,他在《新天文学》一书中宣称火星的轨道不是正圆而是椭圆,太阳居于椭圆两个焦点之一。这对认为行星是沿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传统观念是_严重的挑战,也是对哥白尼C22学说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6
1931年鲁斯卡在柏林大学获得工程师证书,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那时,他在科学界已有了声望。鲁斯卡认为,由于电子具有波的特性(这是德布罗意推断,戴维森证明了的),因此对它可以作与光波相类似的处理。由于电子带有电荷,它们能受磁场作用,像光波一样被透镜聚焦起来。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电子显微镜”呢?由于波长越短,放大作用越大;电子波的波长比一般光波短得多,因此电子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应该比一般的光学显微镜大得多。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32
1805年柯西进入高等工业学校学习,安培是他的老师。他打算成为土木工程师,但是他的身体很差,拉格朗日也和拉普拉斯埔劝他转向搞纯粹数学。数学是紧密结合物理学的。他是第一个企图给以太奠定数学基础的人。以太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既容许光波又容许行星穿过的一种弥散状固体,他的工作使得科学家有可能接受以太而不失体面。但是这个理论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47
狄拉克于1926年在剑桥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1932年为剑桥大学数学教授。狄拉克像薛定谔一样,从事发展由德布罗意创始的粒子均具有波动特性的有关数学研究工作。狄拉克方程表明,应存在正电子:它带有与质子相同的正电荷,却具有与电子相同的质量。自然,狄拉克方程也适用于质子。这些带相反电荷的粒子被称为反粒子。  相似文献   

19.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LiN3)n(n=1~2)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并对最稳定结构的振动特性、成键特性和电荷布局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LkN3团簇最稳定构型为直线构型;(LiN3)n(n=1~2)团簇中N—N键长在0.1146-0.1203nm之间,N—Li键长在0.1722~0.1987nm之间;团簇中Li原子全部显正电性,越靠近Li原子的N原子负电性越强,在直线构型的Nf离子中,两端的N原子均具负电荷,而中心N原子具正电荷.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物理》1956,(1)
问:原子能级为何用负值? 答:原子能级是指原子的内能,这是原子内部的势能和它内部运动的动能之和,但原子核内部的能量不在本问题范围之内。至于原子作为一个整体在空间运动的能量是不包括在所说的能级的数值中的。现在举氢原子——结构最简单的原子——为例来解答这里提出的问题。氢原子是一个原子核和一个电子构成的。核带正电,电子带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