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50
艾丁顿儿时是一神童,在剑桥大学以数学好而出名,1904年是全班第一名。从1913年起,是剑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1914年为剑桥天文台台长。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对恒星内部的理论研究。太阳的密度比地球的低很多,人们有理由认为太阳里里外外都是气体。于是就产生问题:在恒星的巨大引力作用下,什么东西使这气体不收缩成坚实的一小团。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37-37
哥白尼1491年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对天文学开始发生兴趣。1497年,他作了第一次天文观测——月掩恒星毕宿五。1500-1503年去意大利学习,主要在帕多瓦大学学习法律和医学。1503年回波兰后开始系统研究天文学。他发现,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托勒密体系理论不能与观测相合。因此,产生怀疑。在古希腊人地动思想的启迪下,他提出了他的日心学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自转轴自转,并同五大行星一起绕太阳公转;只有月球绕地球运转。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0-140
史瓦西是犹太富商的儿子。他在童年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他的家庭对他很是鼓励。他16岁那年就写出并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天文学论文。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学习,189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01年,在格廷根接受教授职位。史瓦西发展了照相技术在测量恒星亮度方面的应用,特别是测量变星亮度。使用这一技术的结果使他提出:周期性变星的行为之所以如此,乃是由于周期性的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1
塞奇1833年进入耶稣会,继而当了一名天文学家。他很早就掌握了一些新技术。他与哈金斯同时首先系统地将分光技术运用到天文学上来,并首先作了光谱巡天工作,从1864年到1868年研究了4000颗恒星的光谱。这就很清楚地看出了恒星光谱彼此之间是各有不同的,于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了不同恒星之间除了在位置、亮度和颜色这几个方面以外,还有着化学组成的不同。塞奇首先将照相的新技术用于天文事业。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6
汤博年青时家里很穷,不能送他上大学。但是年轻的汤博被天文学强烈地吸引住了,1929年他在洛厄尔天文台作助手。在那里,寻找海王星之外的外星的工作仍在继续进行。汤博以全副精力着于着手进行这项工作。1930年2月18日,汤博辛勤地比较了差不多一年以后,发现双子座有一颗“恒星”忽隐忽现。从它运动缓慢的样子,确信它在海王星外边。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3
安巴楚勉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并在那里任教,1944年赴埃里温(亚美尼亚境内)领导比拉干天文台。他一直对恒星起源理论有兴趣,而且描绘了恒星和星系演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巨大灾变。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79
哈勃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时,受天文学家海尔启发开始对天文学发生兴趣。在获得天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后,便专心研究河外星系并作出新发现。他在1922—1924年期间发现,星云并非都在银河系中。造父变星和它们所在的星云距离我们远达几十万光年。这项发现使天文学家不得不改变对宇宙的看法。1925年,又作出第二项重大发现:星系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而且距离越远,远离速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0-70
哈雷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1676年去南大西洋的圣赫勒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天文台,并测编了南天星表,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黄道坐标。星表发表后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哈雷编撰了大量彗星的观测记录,是第一个从事彗星轨道计算的人。1705年发表《彗星天文学论说》一书,阐述了从1337年-1698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轨道。他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三颗大彗星,具有十分相似的轨道,由此推断这是同一彗星,每隔75-76年回归一次,并且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回归。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6
尼古拉斯先在海德堡学习法律,后来到帕多瓦大学学习。然而他放弃法律进入教会。他认为地球在地轴上旋转,并环绕太阳运行;宇宙间既没有“上”也没有“下”,宇宙是无限的,恒星是其他的太阳,在它们的范围内提供可居住的世界。然而这些看法没有以详细的观察、计算或理论作基础。他为近视眼者用凹透镜制造了眼镜,而更早期的眼镜只用较容易磨制的凸透镜制成,只能为远视眼者使用:他认为植物从空气中吸取部分营养,他还主张在医学上用数脉膊作为诊断的辅助。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0-130
相传托勒密生于埃及北部的一个希腊化城市。他从公元127年至151年间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进行天文观测。托勒密总结了希腊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特别是喜帕恰斯的工作。他把希腊天文学家阿波隆尼以来用偏心圆或小轮体系解释天体运动的地球中心说加以系统化和论证。在他的著作中曾举出种种物理学上的理由来反对日心说。后世遂把这种地心体系冠以他的名字。他发现天北极在星空间的位置变动;明确提出大气折射(蒙气差)现象。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密顿是律师之子。他没进过学校,几乎都是靠自学。他也是位业余诗人。12岁时就对牛顿№的《原理》感兴趣。他自修数学,在17岁时,发现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中的数学错误,从而使天文学家大为惊异。22岁时被任命为都柏林的三一学院的天文学教授。哈密顿对分析力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1834年建立“哈密顿原理”,使各种动力学定律都可从一个变分式推出,并使人们看到了力学和几何光学的相似之点,后来发现这一原理的适用范围还可以推广到电磁学等。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2-102
洛威尔出身于贵族家庭。1876年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对数学感兴趣,年幼时还涉猎过天文学。斯基帕雷利报道的火星上存在的“运河”,使他十分激动。洛威尔废寝忘食地研究火星15年,拍摄了几千张火星照片。毫无疑问他看到了(或者说他以为他看到了)运河。他画出了详细的图,最后包括500条以上的运河。在勒威耶比’和亚当斯发现海王星之后,天王星运动中的歧异也还不完全明白。洛威尔相信这起因于海王星之外的另一颗行星。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12
班纳克是美国早期重要的黑人知识分子。他是一个自由黑人,在巴尔的摩附近置有田产。他自学天文学和数学,1761年制造了一个木钟,走时准确,历久无误。在马里兰州实业家埃立科特的支持下,他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773年开始进行天文计算,曾准确预报1789年的日食。他的历书受到欧洲科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33
摄尔絮斯出身于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族。他的父亲和祖父是数学家,叔父是植物学家。1730年,他成了乌普萨拉的天文学教授,1740年负责在那儿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天文台,但是,他并未能享用多久,因为他去世相当早。他是第一个尝试用某种装置(而不是只凭肉眼)来测量星光强度以确定星的等级的人。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
贝塞尔开始以会计营生,但他自学天文学并很快就干得很好。1804年贝塞尔20岁时,重新计算哈雷彗星的轨道并把结果寄给奥尔勃斯,他对此印象深刻并为这年轻人在一天文台谋得了个职位。1810年时贝塞尔已经颇有名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三世委派他主管柯尼斯堡天文台(台长),直到去世。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2-142
西留库斯支持阿利斯塔克关于太阳位于行星系统中心的观点。伊巴谷和他的地球中心论暂时占了上风,但正确的正是西留库斯。西留库斯探索了关于潮汐的解释,他感到月亮是举足轻重的,并注意到潮汐不是同时发生的,而且在世界各地也不以同样形式出现。在潮汐问题上,埃拉托色尼认为地球上各大洋的水是连在一起的,形成一个整体。西留库斯不同意这一观点。所以他的潮汐学说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28-28
布鲁诺生于贫寒之家,曾于那不勒斯大学攻读。他持有不受欢迎的见解,他能说善写,以此吸引了广大听众和读者。布鲁诺极力宣扬尼古拉斯的关于空间无穷大、其他星球上可居住人,地球运动等观点。他明确表示蔑视传统观念;甚至对宗教比对科学更为甚之,这使他到处招惹麻烦。他漫游欧洲,到英国牛津大学讲学。1592年他在威尼斯受宗教法庭逮捕,被控为异教徒。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5-135
罗默的伟大成就是在巴黎取得的。他惊奇地发现,一年之中,当地球在它的轨道上朝向木星运动时,木卫被掩食的时刻就逐渐提前:而当地球背离木星运动时,木卫被掩食的时刻就逐渐推迟。他由此推断,光一定具有某一有限的速度(虽然亚里士多德,以及罗默那个时代的笛卡尔都曾猜想光速是无限的),因而当地球与木星离得最远时,木卫的掩食便推迟了,这是由于光越过地球的轨道需要花好几分钟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62
高斯不仅对纯粹数学作出了意义深远的贡献,而且对20世纪的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电磁学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名言“数学,科学的皇后;算术,数学的皇后”贴切地表达了数学在科学中的关键作用。他早期研究数论,成果都收入所著《算术》之中。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统计数学、椭圆函数都有卓越贡献。他开创了近代微分几何。对于非欧几里得几何的研究生前虽未发表,但事实证明他是创始人之一。他建立了最小二乘法,并沿着拉普拉斯的思想方法,继续发展了势论。  相似文献   

20.
邓祖淦 《物理》1998,27(1):62-63
太阳系外行星的搜寻和发现我们都知道,人类生存的地球是属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人们也认为,像地球上的生命,特别是像人类这样的有智慧的生命可能只有在恒星的行星系统中才能产生.天文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银河系中至少有数千亿颗恒星,而整个宇宙又有上千亿个像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