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东北部晚中生代裂陷作用和东北亚断陷盆地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论证了分布于中国东北部、苏联外贝加尔地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断陷盆地属于同一个盆地系,这一盆地系可分四个带,盆地的形成和分布受控于先存断裂网络、裂陷作用期的构造应力场和深部因素。板块相互作用引起的中国大陆内部应力场的巨大变化可能是深部过程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大陆基底构造格局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中国东南边缘大陆基底年代学和构造发展程式是半个余世纪来纷争不已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本文根据多种计时法所获年龄测定成果以及大量地质事实论证了“华夏古陆”,厘定其年代区间为(9—20)×10~2Ma,其间不整合面为1400Ma左右;华夏古陆与江南古陆在晋宁期发生对接碰撞,但向赣、湘、粤、桂方向开启,形成残洋盆地;自晋宁期—加里东期盆地沉积中心不断迁向南西,最终于广西运动、东吴运动关闭。华夏古陆在晋宁期后可能发生了漂移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3.
屯林矿床位于十万大山盆地东南侧,是我国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床之一。十万大山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总面积18 000 km2,盆地基底为前中三叠统及印支期花岗岩,盖层为上三叠统到古近系,盆地内构造发育;在盆地中发现多个铀异常点,大多数产于侏罗系,375铀矿床就是其中之一。该文通过对375铀矿床见矿孔ZK9901,进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对375矿床的形成环境及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环境的交替行进下,利用泥岩的不透水性和砂岩透水性的相互作用,并经过后期的热液改造作用,造成了铀的富集沉淀。碎屑物质来源具有同源性,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稀土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与北大别山东部、庐枞盆地、鲁西同期火山岩同属于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形成的火山岩。然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却反映出,张八岭隆起南缘火山岩来源于壳幔过渡带。而北大别山东缘同期火山岩与岩浆上升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有关,庐枞盆地火山岩岩浆来自与俯冲洋壳有关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鲁西地区火山岩岩浆与俯冲的陆壳在地幔源区发生混染和交代形成的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有关。稀土元素研究的结果与构造背景、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索等研究相吻合,进一步表明稀土元素在火山岩岩浆来源方面有很好的示踪作用。岩浆的来源不同以及研究区大型断裂的作用正是张八岭隆起地区成为金矿成矿远景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辽河裂谷盆地地壳上地幔热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辽河裂谷盆地大地热流和地幔热流值的基础上,计算了地壳深部温度并给出盆地热结构概念性模式。指出,由地幔上隆所致的软流圈抬升,导致盆地来自深部的热流分量增大(0.98HFU)~(1));在裂谷发育过程中造成的地壳减薄,使地壳热流部分减小(0.57HFU)。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这种壳、幔热流构成与配分,具有介于构造稳定区和活动区之间的特点,并且认为是辽河裂谷盆地中、新生代以来长期地质历史发展的产物。此外,作者还分析了辽河裂谷盆地地壳内部各层段的热流构成和温度状况,并指出其与盆地油气生成和地热资源分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位于西昆仑北带奥依塔格-库尔良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塔西南缘铅锌矿带典型矿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该矿带各个矿床(点)之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矿物共生组合(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以及相似的组构特征。主要结构包括草莓状结构、骸晶结构、自形晶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交代结构及揉皱结构等;构造包括浸染状构造、流动构造、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等,这些组构特征的共性表明成矿作用均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征,并指示出热水沉积成矿兼有后期热液改造的结构构造特征。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该区铅锌矿床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与后期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南黄海周边地区(中国江苏和朝鲜南部)地质调查与海区少量钻井及海岛踏勘资料,编制了古生代至早-中三叠世古地理图,分析了盆地演化及其特有的构造风格,探讨了可能的构造圈闭型式和油捕类型,并指出今后找油方向。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特提斯中生代沉积特征及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层、沉积体系和古构造的特征可将西藏特提斯划分为9个沉积盆地。各盆地的沉积特征与演化特点很好地表明了西藏地区的板块构造格局。研究表明班公湖-丁青断裂带为板内转换边界,雅鲁藏布江活动陆缘具有“山弧”边界性质,而非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附近海域航空磁测及区域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历年来在中国附近海域进行航空磁测所得资料,探讨了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地质构造特征。指出渤海拗陷是产生在华北地块前震旦系刚硬的结晶基底之上的新生代裂陷式盆地。黄海是相邻陆区地质构造的沉没部分。东海深部构造呈近近东西向,属古亚洲域构造。南海属太平洋西缘典型的边缘海之一,是渐新世以来大陆边缘破裂、海底局部扩张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钾盐沉积的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是一个国外少见的典型的大陆含钾盆地。其钾盐沉积广泛分布于盆地中西部的笫四纪盐湖中。同时该盆地具有许多有利于钾盐沉积形成的良好条件:(1)丰富的钾的物质来源,(2)钾迁移和富集的良好过程,(3)钾盐形成的良好物理化学环境。由于其盐湖外来水补给的条件及其卤水化学组成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型式和不同类型的钾盐沉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详细地讨论了新生代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东南部之下的上地幔,相对球粒陨石质地幔,富集强HYG元素,以及从沿海向内陆玄武岩浆源的深度变大。新生代玄武岩质火山作用发生于张裂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中。相反,以长英质为主的中生代火山岩喷发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中。由超镁铁质岩包体推导的地温分布表明,中国东部新生代张裂作用主要受热地幔底辟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石油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鄂尔多斯盆地石油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3种模式,分别与富钙花岗岩、下地壳和上地壳岩石特征相似,反映了石油与这些岩石具有某种成因联系。其中,位于基底断裂带和构造热活动相对强烈的区域,石油的稀土模式与富钙花岗岩、下地壳岩石特征相似,显示这些成油的流体在运移过程中可能与深部岩石有过相互作用,抑或有深部流体物质的直接加入;在基底断裂不发育且构造稳定的区域,石油的稀土模式具有与上地壳沉积岩相似的特征。由此反映了不同构造区域,石油的物质成分来源不同,尤其是在基底断裂带和构造热活动相对强烈区,所赋存的油气田中有深部物质组分的运移和加入。  相似文献   

13.
地质热场中微量元素迁移的方向性和分维结构图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源岩中微量元素的活化和迁移是许多金属矿床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流体流动和渗滤在一些特殊的地质环境里对元素迁移很有效,然而在元素活化和初始迁移阶段起支配地位的常是扩散作用。微量元素在源岩中迁移的特征图案是多层次陷阱镶嵌分维结构。它们有两种迁移倾向。一是倾向于从高温区域迁出向低温区域转移,另一是倾向于从块状固体单元中迁出向各种软弱面转移。相应地存在两种有利共轭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地质环境:温度高度反差地区,以及大断裂系及其附近。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子活化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田上方的地质样品进行了某些元素的检测,通过实验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岩石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并对该地区的放射性元素作出了评价,绘制了样品的稀土配分模式图和评价了当地的金属矿产资源情况.结果表明,在油气田的上方,放射性元素铀呈现出负异常;钍和钾无明显异常;岩石中的其它元素和中国大陆地壳元素丰度基本...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云南鹤庆盆地岩溶地下水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该盆地内主要岩溶泉水和地下河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常规指标测试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下水中稀土元素质量浓度、配分模式以及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含水岩组的截然不同,造成盆地东部岩溶地下水比西部岩溶地下水ΣREE质量浓度高,该地区岩溶地下水中ΣREE浓度与Eh,HCO_3~-,Ca~(2+)有负相关性,与pH,DO,Fe和Mn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高含量HCO_3~-和Ca~(2+)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REE在水中的溶解,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是REE进入地下水的主要途径。地下水中LREE有富集、有亏损,还有部分既不富集也不亏损,盆地东部地区地下水中HREE富集程度远远大于西部地区地下水。该地区岩溶地下水表现出明显的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可能与含水岩组岩性和还原环境有关,同时高Ca~(2+)和HCO_3~-的环境中,Eu~(2+)更容易被释放出来进入地下水中。在地下河管道中,地下水经过长距离的地下径流后,地下河出口∑REE质量浓度高于岩溶泉水,且与入口相比,出口地下水中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有所增强,Ce负异常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16.
二苯并18冠6促进钾离子在微液-液界面上的迁移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东平  吴秉亮 《电化学》2002,8(3):252-256
本文研制出一种用于构造互不相溶电解质界面 (ITIES)的两亲性微孔电极 ,并对发生于该界面上的二苯并 18冠 6 (DB18C6 )促进钾离子的迁移反应进行了研究 ,计算其相关的反应参数 .实验证明 ,该方法操作简便 ,是研究ITIES界面上电荷迁移反应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原子构造的对称性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承东 《化学教育》1998,(11):35-38
讨论了对称性原理在原子构造及元素周期系形成中的支配作用.提出了原子构造的"电子组态对称性规则";并运用这一规则阐述了ns电子向(n-1)d轨道"迁移"的规律性及(n-1)d6ns1电子组态不能存在的理论根据,指出全、半满电子组态特殊稳定性的物理实质是原子结构的对称性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沉积-改造型层控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铅、硫、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改造热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来源,Pb、Zn元素的活化迁移和沉淀的实验研究,矿床的成矿规律等。认为矿床的形成首先是成矿物质与含矿岩系同生沉积,又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而被改造及进一步富集成矿。整个成矿过程与岩浆活动没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9.
地科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大学化学》1997,12(4):14-15
地科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张爱民(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210093)物理化学在地球地质科学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尤其是地质热力学研究已成为近代地质学的重要内容。用热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具体地计算出元素的迁移和沉积、矿物的稳定与分解,以及这...  相似文献   

20.
锕系环境放射化学对于核废料尤其是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理和处置至关重要,同步辐射技术尤其是X射线吸收谱学在解析锕系元素在不同介质表面的配位结构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对于理解锕系元素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利用X射线吸收谱学研究锕系元素环境化学方面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锕系核素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迁移和转化以及微生物对核素迁移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