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8 毫秒
1.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的“全国纤维素化学学术会议”已于1月22—27日在广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地的研究所、大专院校和工业部门的一百多位教授、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在这次会议上宣读和交流的论文报告共计87篇,涉及的内容包括:1.纤维素及其伴生物的分离、提纯,物理及化学性质;2.纤维素衍生物及纤维素改性;3.纤维素加工成形及结构性能;4.纤维素化学水解及酶解。  相似文献   

2.
<正> 接枝聚合是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包括甲基纤维素)化学改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甲基纤维素接枝时所生成的接枝共聚物具有许多重要的技术性质,例如,比未接枝的甲基纤维素有较高的分散性,特别是在提高温度时更甚。据文献报道,接枝共聚可以影响原始聚合物的热性质。本文旨在研究聚甲基丙烯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纤维素的接枝共聚物,以及经完全分离丙烯均聚物后的共聚物和未改性的甲基纤维素的热氧化裂解。丙烯均聚物  相似文献   

3.
<正> 一、引言丙纶的染色性差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影响了它在服用纤维方面的应用。近年来有不少报道有关改进其染色性的研究,大致包括有四个方面。 1.加入一些金属盐如镍、铝盐作为助染剂,用这种方法染色,上色速度慢,色泽暗,不能拼色,色谱不全,因而国外已逐渐淘汰了。 2.熔体着色法,这是当前国内外生产有色丙纶的主要方法。它的优点是把着色剂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作为自然界最广泛、最重要、最廉价易得的天然产物之一,是未来可能替代石油的生物资源,各种利用纤维素为原料的化学研究逐渐成为生物大分子等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针对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主要从纤维素和纤维素衍生物的接枝共聚物合成出发,旨在介绍近年来这类特殊的接枝共聚物在功能及应用上的重要发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合理的展望与预测。  相似文献   

5.
华彤文 《化学教育》1988,9(2):62-62
学术会议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 IUPAC)主持,在保加利亚索非亚科学文化宫举行。世界各国到会代表约有2000人。我国科学院和高等学校有10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有11个大会发言,涉及当今化学各前沿领域。我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王永令教授作题为“陶瓷相变与能量转化应用”报告。Rao教授(印度)以“固态化学进展”为题介绍了超导材料的发展,Oki 教授(日本)报告的题目是“化学与决策”,Plate 教授(苏联)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的新突破”等等。  相似文献   

6.
东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兼日本化学学会编辑玉虫义一博士,在美国“科学月刊”第83卷第5号(1956年11月)发表了一篇论文“日本的化学研究和教育”;里面报导了日本化学研究和教育的近况。现就化学研究方面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已故的傅鹰教授有一句名言:“科学给人以知识,科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自然科学,自16世纪的炼丹术,到18世纪的原子学说,直到20世纪的量子力学,化学科学经历了一个辉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正> 前言聚丙烯纤维具有强度高、耐磨、质轻、保暖性好、原料来源丰富和价格低廉等优点。但由于丙纶的大分子链上缺乏染色亲和基以及它的高结晶性和疏水性,使丙纶染色困难,妨碍了它在服用领域的普遍应用。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改进丙纶的染色性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离子液体作为一类新型的环境友好介质和软功能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电化学、分离分析等领域.其中,离子液体中的纤维素化学是当前离子液体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离子液体的出现也为纤维素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离子液体以其低熔点、高稳定性、低蒸汽压、溶解性能可调节等优异的理化性能已被证实为纤维素的有效溶剂,被广泛用于纤维素的溶解、再生及应用研究.综述了离子液体中纤维素的溶解行为,包括纤维素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过程、纤维素的溶解及再生机理等,以及离子液体中基于纤维素的新型材料制备研究进展,并对离子液体中纤维素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黄耀曾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科学部副主任,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际性期刊的编委,曾任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有机化学>杂志主编. 黄先生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工作几十年,为我国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的发展及原子弹、氢弹的研究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他是我国有机氟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的创始人之一.近年来,他开创的有机砷化学、有机锑化学的研究为世界各国学者所瞩目. 去年,黄先生应邀给南京大学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作了题为“漫谈科学工作者的修养”的报告.报告中引用了许多真实事例,说明科学工作者必备的道德素质和应自觉进行的修养,经黄嘉栋、朱惠祥整理成文.现正值新学年伊始,在此刊出,以飨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11.
万立骏 《化学通报》2006,69(10):723-737
2006年,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五十华诞。五十年来,化学研究所经历了筹建初创、“十年动乱”、科技体制改革和“知识创新工程”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多年来,化学所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内外各界的无私支援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日的化学所,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国立化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4月中、下旬对化学科学部物理化学学科所属的三个“七·五”期间重大项目进行了验收。这三个项目分别是:由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唐有祺教授主持的“结构化学基础研究”,由吉林大学孙家钟教授主持的“量子化学及其应用”,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吴越研究员和南开大学李赫咺教授共同主持的“分子筛催化剂和稀土催化剂基础研究”。三个验收专家组分别由学部委员、著名结构化学家卢嘉锡教授,学部委员、著名物理化学家吴征铠教授,学部委员、著名催化专家闵恩泽教授主持。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验收意见”要求和规定的程序,三个验收组本着公正、严谨、认真、求实的精神,仔细审阅了各项目及所属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认真听取了这些项目主持人及各课题负责人关于研究任务执行情况报告,核查了有关学术论文、专著、获奖项目等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讨论和严格评议,一致通过了验收。从总体看,三个项目都出色地完成了  相似文献   

13.
2012年4月13-15日,作为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的分会之一,由中国科学院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科学》杂志社主办,美国物理联合会(AIP)协办的第二届“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四川大学召开.《中国科学:化学》主编黎乐民院士(北京大学)、编委帅志刚教授(清华大学)以及黄震教授(Georgia State University)担任论坛主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化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旨在促进化学与物理科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渗透,进一步发挥化学在解决能源、医药、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等领域基本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总主编朱作占院士和AIP全球出版总监Mark Cassar致开幕词.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能源、环境和资源利用等多个领域的15位国内外专家作了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14.
11月 9日 ,“不对称合成与手性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挂牌仪式暨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包括黄志镗、赵玉芬、林国强及陈新滋等 4位中科院院士、7位全国著名有机化学教授以及国家基金委、中科院和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董事长索继栓主持 ,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金鼎昌先生首先致辞 ,在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中 ,成都分院院长彭宇行及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金鼎昌为重点实验室揭牌。揭牌仪式后 ,重点实验室主任邓金根教授作了重点实验室工作报告 ,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化学》1988,3(2):57-57
学术会议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主持在保加利亚索菲亚科学文化宫举行。世界各国到会代表约有2000人。我国科学院和高等学校有10位代表应邀出席。会议有11个大会发言,涉及当今化学各前沿领域。我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王永令教授作题为“陶瓷相变与能量转化应用”报告。Rao教授(印度)以“固态化学进展”为题介绍了超导材料的发展,Oki教授(日本)报告的题目是“化学与决策”,Plate教授(苏联)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的新突破”等等。会议设9个分组(分析、教育、化学工程、工业化学、无机、有机、物化、高分子、临床化学),共有分组报告170多篇,我国刘铸晋、张椿年在工业化学组分别介绍中国在香料及医药工业方面的进展,华彤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和生物学学部主持召开的“天花粉蛋白研究讨论会”于1986年4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和药物学等方面专家和科技工作者80多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化学家汪猷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7.
本书由南京大学化学系吴琴媛、徐培珍等编,已在1988年7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7万字,包括以下四篇内容:无机化学实验技术;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元素化学及定性分析;综合性、研究式实验。该书根据戴安邦教授的“化学实验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最有效形式”、“学生实验应是小型的科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学会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的第六届有机合成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0月27-3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化学会有机合成学科组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金声主持。复旦大学校领导、研究生院院长李大潜教授、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毓林教授等出席并讲话。出席本次学术会议的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机化学学科负责人李果鲜、杜灿屏,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张礼和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林国强教授,党委书记,副所长丁渝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蒋耀忠教授及戴立信、陆熙炎,赵玉芬院士等。本次会议就“有机合成新反应,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和合成研究”,“对映及立体选择合成研究”、“生物及酶法合成”、“精细有机合成”等五方面内容内容作了深入探讨,共  相似文献   

19.
史红霞 《化学教育》2011,32(1):45-48
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名农村化学教师的科学观念教学行为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实践研究以短期培训为基本方式,所建设的培训课程包括以科学认识的基本任务,科学本质观、化学基本观念等为基本研讨专题,以基于科学观念的“分子”、“原子”、“原子结构”教学设计体验、范例认同研讨以及“化学键”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等为基本内容。所得结论是:(1)短期专题课程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必要形式;(2)以科学观念及其价值研讨为先导,进行体验设计-范例认同研讨、教学设计研讨、实践和反思,可以较为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万立骏 《化学通报》2006,69(10):723-737
2006年,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五十华诞。五十年来,化学研究所经历了筹建初创、“十年动乱”、科技体制改革和“知识创新工程”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多年来,化学所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内外各界的无私支援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日的化学所,已经发展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以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国立化学研究机构。一、筹建初创(1953~1966)1缘起1949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