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性溶液中,游离的F-对H2O2氧化酸性铬兰K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基于此建立了测定微量F-的催化光度分析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2 nm,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4~11.2 μg/mL,检出限为9.9×10-4 μg/mL.该法用于水中微量F-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中性条件下,游离的Br-对H2O2氧化酸性铬兰K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基于此建立了测定微量Br-的催化光度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最大吸收波长为525 nm,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4μg/mL~11.2μg/mL,检出限为0.321μg/mL。方法用于河水中微量Br-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基于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Sb(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Sb(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2.0μg/mL,检出限为7.8×10-3μg/mL,r=0.9996。对0.1μg/mL Sb(Ⅲ)测定的RSD=0.97%n=11,进样频率为22.8次/h。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7.3%~97.7%。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青霉素G存在下双氧水氧化苋菜红的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青霉素G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20~4.00μg/mL,回归方程y=-0.015p(μg/mL)+0.311,r=0.9998;方法线性范围为4.00~50.0μg/mL,回归方程y=0.001p(μg/mL)+0.280,r=0.99...  相似文献   

5.
基于在pH=4.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微量铬(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混合指示剂(中性红和亚甲基蓝)褪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铬(Ⅵ)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0.3μg/mL,检出限为8.7×10-4μg/mL。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铬(Ⅵ)的测定,回收率在98.5%~102.5%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消化技术,以氘灯背景校正方式,在HNO3介质中,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在同一体系中连续测定了金银花中微量元素Fe、Zn、Cu、Mn,并优化了最佳实验条件.在选定条件下,检出限为Fe 0.0047 μg/mL,Zn 0.0032μg/mL,Cu 0.0052μg/mL,Mn 0.0028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5%~3.2%,回收率为96.4%~103.4%.适用于金银花中微量Fe、Zn、Cu、Mn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酚藏花红分光光度法测定矿渣中的微量汞,对反应条件进行了实验及优化,得最佳测定条件为:测定波长535 nm,H2SO4浓度为3.0 mol/L,NaBr浓度为0.02 mol/L,并且在室内漫射光条件下,溴汞酸-酚藏花红缔合物在溶剂中的稳定时间为120 min之内,汞含量在0~20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检出限为1.09×10-3μg/mL。该条件下测得矿渣中的汞含量为2.5μg/g,加标回收率在97.95%~98.57%之间,测得其相对标准偏差(n=6)≤3.0%。该方法可用于矿渣中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在酸性条件下,游离的F-对高碘酸钾氧化罗丹明B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可使罗丹明B的荧光减弱.基于此,建立了测定微量F的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溶液的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62 nm、582 nm,测定的线性范围是0.04~2.6 μg/mL,检出限是0.032 μg/mL,并已用于水中微量F-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铝对钙吸收的阻抑效应,建立了悬浮进样-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甘薯粉条中微量铝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底液中的钙为20.0μg/mL时,测定铝的线性范围是0.5~8.0μg/mL,检出限为0.25μg/mL。本法用于三种不同粉条中铝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7%~1.9%,加标回收率为95%~104%。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离子色谱测定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中的氟离子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铵中的NH4+,PO43-及SO42-等杂质均不干扰F-的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F-浓度在4~50μg/mL的范围内,线性方程为y=0.099 48x-0.108 0,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的检出限为0.15μg/mL,加标回收率为96.9%~101.6%,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重现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