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利用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及其与两亲本的回交群体,对剑叶和倒二叶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6个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并探讨了这些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共定位到39个QTL,分别在除染色体3和染色体5外的10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4.6%~45.4%,大部分小于10%.其中,影响倒二叶宽的杂种优势QTL QSlw11c的贡献率为45.4%,该QTL 对超级稻株型育种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还表明,控制水稻叶片杂种优势位点的遗传效应主要是超显性.同时,控制叶片面积杂种优势位点的效应值远远大于叶片长宽的杂种优势位点效应值.因此,可以利用叶面积杂种优势位点改变叶片形态,提高光合作用面积,塑造理想株型,从而提高水稻生物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以水稻黄化苗总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到水稻花药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Osg6B的770bp和960bp两个片段Osg6Ba和Osg6Bb.并将其克隆到pUC18上形成完整的Osg6B,这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化学杀雄是一项杂交制种新技术,农业生产上应用化学杀雄技术配制杂交种,方法简便,选配组合自由,是利用水稻、小麦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有关文献,结合我们的工作,简要介绍了化学杀雄的基本技术、杀雄效果的鉴定方法以及应用细胞学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术探索化学杀雄机理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可喜成果,为适应长江流域种植双季稻的需要,急需解决早稻的三系配套。几年来,武汉大学遗传研究室利用红芒野生稻和秈稻品种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培育出了稳定的雄性不育系,实现了早稻的三系配套。经湖北省协作组初步鉴定证明杂种早熟、丰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取了杂交水稻COryza Sativa L.)的三系及其F,代的组蛋白,采用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及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进行分析,并与小牛胸腺组蛋白进行了比较.水稻和小牛胸腺的H,,H‘在两种凝胶电泳中都显示了相同的泳动率.水稻H:. , H:、比小牛胸腺中的相应组份在两种凝胶电泳中皆显示较低的泳动率,具较大的分子量.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中,H,表现出种的特异性,而且杂种F:的H,含量高于亲本,这提供了一种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研究杂种优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以生命科学学院遗传所朱英国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选育成功马协不育系基础上,先后配制出三系杂交水稻马协63、马协64两个新组合。马协63新组合示范推广后已于1993年召开了生产现场会。马协64新组合自1993年开始在湖北省及南方水稻产区的8个省区开始试种,面积已达2万余亩,普遍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优质等优点。为了在湖北省更大范围地扩大我校选育的马协64新组合,湖北省农业厅、湖北省种子总公司于今年10月18日在应城市农业局主持召开了“湖北省晚交‘马协64’生产现场会”,近40名专家和农业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次现场会。会议认为:  相似文献   

7.
雄性不育系 40 A是由核基因和环境条件互作而致的光温敏雄性不育新品系 .对其在不同播期下的育性表现及 F1 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不育系早播表现为雄性可育 (武汉地区在 10月 2 0日以前播种 ) ,晚播表现为雄性不育 (武汉地区在 12月上、中旬播种 ) .与多个测交恢复系配制的 F1 杂种育性完全正常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自1972年起,历经40来年的研究与积累,武汉大学的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红莲型、马协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利用、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与两系杂交稻育种、水稻生殖生物学、水稻新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在Plant Cell和PNAS等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多篇;先后育成的红莲型不育系珞红3A、珞红4A及两系不育系Bph68S通过鉴定;组配的高产优质稳产杂交水稻新组合红莲优6号、珞优8号、粤优938和两优234等通过省(市)或国家审(认)定;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和省部级各项奖励,得到国家和湖北省的高度重视,2011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与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同建设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几种农作物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胞质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使高架、玉米、甜菜、洋葱、胡萝卜等作物产量大幅度增产的成就,成为在其他作物中寻找这种不育类型的强大动力,目前至少有11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胞质雄性不育;世界各国正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对主要作物,如:小麦,水  相似文献   

10.
水稻幼苗超氧物歧化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水稻幼苗不同器官超氧物歧化酶(SOD)及水稻在感病后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叶、茎、根具有相同的SOD同工酶谱带,只是酶活性有差异。在接种不同病原菌后,水稻叶片SOD活性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池杉-水稻系统中东西向和南北向池杉林带遮荫的范围,遮光的强弱,以及林带影响下水稻的生量、产量和米质进行了对比的研究,结果表明,南北向林带对水稻的产量和米质基本上没有影响,东西向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水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水稻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能缩短育种工作年限,而且具有提纯复壮作用,是一种多、快、好、省的育种新技术.本文探讨水稻花药培养诱导花粉绿苗最适条件,分为诱导花粉愈合组织、愈合组织的分化和简化培养基问题等三个方面内容,综合了1974年第一次全国花粉培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以来国内兄弟单位试验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工作并借鉴国外有用资料,提出了我们的看法,以期获得更多水稻花粉绿苗,更多水稻新品种,为提高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前言水稻三系配套,且已开始在生产上应用,这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一个巨大成果。为了掌握水稻三系生长发育的特性及其利用价值,我们于1975—1976年进行了本实验,目的是探索杂交水稻及其三系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生育规律和现有的杂交组合作双季晚稻的适应范围及其意义,为筛选新的组合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4.
水稻根系是植株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并影响地上部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但由于根系生长在土壤里限制了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使水稻根系性状的研究较地上部相对滞后。近年来,对水稻根系突变体的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此进行综述,并期待有更多的根系基因得到克隆,为根系生长发育机理研究提供线索,也为根系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国产新药均三嗪二酮对水稻进行化学杀雄,大田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喷洒4000—8000ppm,诱导雄性不育率可达88.9%—100%,而无损于雌蕊育性.但对株高与穗轴节间稍有矮化效应.药害晚粳比早籼为小.处理穗的一些形态学性状,如颖壳开张,柱头蓬松外露,持续数日之久. 这些特性有利于异花授粉,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根据观察,均三嗪二酮能抑制花粉发育与花药开裂.我们确认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可高度有效地导致水稻的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6.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现象人们早就发现了。随着把雄性不育用于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才使雄性不育现象受到人们普遍地重视。关于雄性不育的遗传曾经有各种说法。希尔斯(Sears)在40年代总结了前人的说法,系统地提出把雄性不育的遗传划分为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和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类。认为这三种类型的雄性不育是由独立存在、遗传基础各不相同的育性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少淀粉酶活性在被测40个大麦品种间差异较大,高的在1.681mg麦芽塘/0.8mg麦粉,低的在。.6266mg麦芽糖单位左右.F/T的比例在10.46-53劣之间,籽粒中户淀粉酶活性与千粒重无关.具有相同电泳图谱的二棱大麦品种之间杂交,杂种F:和F:籽粒的户淀粉酶水平均超过双亲,F/T的比例都在50 0以上,最高达78,26%,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7个组合的正反交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实介淀粉酶是由核基因控制的.杂种的麦芽糖化力水平也显示与冬淀粉酶相应的杂种优势.这为选育高搪化力的啤酒大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测定了在不同蔗糖浓度下,水稻花粉细胞的透性以及相应的细胞直径的变化.水稻单核后期花粉细胞的渗透值相当于0.5M蔗糖浓度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蔗糖浓度明显影响花粉细胞的透性.在0.12M蔗糖溶液中,水稻花粉细胞的透性为在0.24M蔗糖溶液中的一倍半.这种提高蔗糖浓度而使花粉细胞透性变小的影响,不是由于质壁分离,可能与在较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花粉细胞稍有胀大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在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3种向人tRNA^Trp的突变,体外转录并用枯草杆菌和人这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色氨酰-tRNA合成酶(TrpRS)测定了这些tRNA^Trp分子的氨酰化活力(Kcat/KM).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相比,3个突变体被人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分别提高了354、407和803倍,其中以PMPH3(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C2-G71和G3-C70都突变为人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相应部位)的氨酰化活力改变最大.而3个突变体对B.subtilis TrpRS氨酰化活力有进一步负影响,氨酰化活力微弱.说明水稻线粒体tRNA^Trp氨基酸接受茎上的第2个碱基对C2-G71和第3个碱基对G3-C70在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在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3种向人tRNATrp的突变,体外转录并用枯草杆菌和人这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色氨酰-tRNA合成酶(TrpRS)测定了这些 tRNATrp 分子的氨酰化活力(Kcat/KM).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相比, 3个突变体被人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分别提高了354、407和803倍,其中以PMPH3(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C2-G71和G3-C70都突变为人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相应部位)的氨酰化活力改变最大.而3个突变体对B.subtilis TrpRS氨酰化活力有进一步负影响,氨酰化活力微弱.说明水稻线粒体tRNATrp氨基酸接受茎上的第2个碱基对C2-G71和第3个碱基对G3-C70在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