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消息,该校信息与电子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世界首个全金属微型光电信号转换器。光信号在金属中的传输距离最高只能达到100μm,目前微电子器件中的光电转换单元需使用玻璃材料。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这项成果突破了业界的共识,是该领域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已在《科学》期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2.
会议简讯     
1.国际稀土材料和化学会议(International Rare Earth Conference:Materials andChemistry),瑞士,苏黎士,1985年3月4~8日 2. 第五届国际f-电子体系晶体场和异常混合效应会议(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Crystalline Field and Anomalous Mixing Effects in f-Electron Systems),日本,仙台,1985年4月16~19日  相似文献   

3.
第七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将于2013年7月28日—7月3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和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举行地点为北京大学,会期共4天,7月28日报到。  相似文献   

4.
编者 《大学化学》1986,1(3):10-10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会(IUPAC)教育委员会召开的第九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将于1987年7月26日至7月31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会议主席是圣保罗大学的Ernesto Giebrecht教授。会议主题是“新世界的化学”。中心议题是:(1)一切环境中的化学,(2)向全体公民介绍化学,(3)化学教学研究。联系人的地址是: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化学会曾于1956年11月8、9两日在来比锡城(Leipzig)召开希有元素会议(Symposium uber seltene Elemente)。由来比锡大学无机化学系主任L.Wolf教授主持,在物理化学大师W.Ostwald(1853—1932,1909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留下的讲堂中进行。开会时经常参加的有二百多人;有来自捷克、波兰、匈牙利和中国等新民主主义国家,也有来自法国、意大利、瑞士和德意志联邦等  相似文献   

6.
第十七届国际稀土研究会议(17th Rare Earth Research Conference)将于1986年6月8~12日在加拿大安大各省弗朗克·斯佩丁(Frank H. Speclding)的故乡——汉密尔顿的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举行。会议讨论的内容将包括:普通和分析化学、溶液和溶质、生物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地球化学、光谱学、冶金学、晶体生长、金属间化合物、相分析与相图、固体物理、X射线衍射、中子散射、磁学、热学和传递性质、表面和界面现象、稀土的工艺、工业生产和应用。会议论文将对当前在稀土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稀土学报》2000,18(2):134
由中国稀土学会(CSRE)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稀土学术会议将于2001年6月15~20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A:稀土新材料和应用:磁性材料和磁学,超磁致伸缩和磁阻材料,磁致冷,磁光材料;高Tc超导体;贮氢材料和电池;发光、荧光和激光材料。B:稀土化学: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固态化学;稀土在农、医等方面的应用;稀土催化材料;电子结构和光谱;分析化学;溶液化学;熔盐化学;物理化学。C:稀土资源和冶金:稀土分离技术,数字模型,萃取机制,加工工艺,在线分析和自动控制;湿法冶金和设备,金属与合金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6):649-649
为全面了解我国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的研究现状,交流总结各地学者的最新成果,把握该领域的国际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12月2日~4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第九届全国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学术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稀土学会主办,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稀土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协办,中山大学和广东珠江稀土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9.
受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托,第十六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将于2009年7月10~13日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召开,本届会议由济南大学承办。本届会议将全面展示和反映近年来我国在稀土催化材料以及稀土催化剂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深入地探讨稀土催化领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和活跃我国稀土催化以及交叉领域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第一届国际f元素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Elements,ICFE)于1990年9月4~7日在比利时卢温大学举行。会议的主席是卢温大学化学系的C.Gorller-Walrand教授。会议受欧共体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各国从事稀土和钢系元素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众多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参加了会议。这是一个重要的在欧洲举行的系列性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将在广西桂林举行 第四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会议将于2001年10月23~26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和广西师范大学主办,并得到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指导和资助。 会议将出论文摘要集,征文范围包括: (1) 功能配位化学; (2) 生物无机化学; (3) 超分子化学(包括包合物) , (4) 原子簇配位化学; (5) 介面配位化学; (6) 金属有机配位化学; (7) 溶液配位化学; (8) 结构和理论配位化学; (9) 配位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 (10) 其他配位化学有关的领域。 会议组委会联系地址:江苏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丽敏,邮编210093。 E-mail: lmzheng@netra.nju.edu.cn。请注明“会议征文”字样。 联系电话:025-3594596,传真:025-3314502。 截稿日期:2001年6月30日。 第七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将在苏州召开 MOCVD技术领域是目前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十分活跃并已经步入产业化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MOCVD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我国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化合物半导体及其相关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决定举办第七届全国MOCVD学术会议。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南京大学和国家863计划新材料MO源研究开发中心协办,将于2001年10月中旬在苏州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交流我国在MOCVD技术领域方面的新进展与新成就,探讨MOCVD技术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向。具体内容涉及: 1. 源材料 (MO源、衬底等)与生长系统; 2. 生长机理和反应动力学; 3. 各种薄膜材料的生长:Ⅲ-Ⅴ族化合物、Ⅱ-Ⅵ族化合物、超导体与其他氧化物; 4. 材料品质及分析; 5. 器件制备与应用; 6. 其他相关技术。 会议联系通讯地址: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邮政编码: 210093 联系人:虞磊,陈化冰 电话: (025) 3593153;传真: (025) 3309123 E-mail: molab@nju.edu.cn 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 中国科协将于2001年9月13~16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2001年学术年会。此次年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将邀请中央领导同志或著名科学家作主题报告,同时,将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大会将设10个分会场,主要专题如下: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纳米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与制备技术;地球科学与观测技术;资源、生态与环境科学;工程技术与重大项目;农学和农业产业化;现代药学和健康。年会期间,将设立由全国性学会和吉林省、长春市科协自定专题的分会场,另外,还将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发布和科普展览等活动。 本届年会将于会前编印论文摘要文集,每位与会代表限报1篇。文集只刊载2000年1月1日至2001年4月30日之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综述文章的摘要(如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需注明刊名、期号)。欢迎和鼓励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首次公布自己未曾发表过的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 联系地址:北京复兴路3号中国科协学会部 (100083) 报名联系人:巩寒雪、欧鲁平 (010) 68518822-21809 征文联系人:李慧政、鲁颖怀 (010) 68518822-21814 传真: (010) 68571884 电子信箱: castxsnh@sina.com.cn 2001年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由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大学物理无机化学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的 '2001全国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讨会将于2001年8月15日至17日在西北大学召开,热忱欢迎全国各地、各单位的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工作者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征文范围: 1. 热分析动力学及其应用。2. 热动力学及其应用。3. 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教育。 征文要求: 1.应征论文应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可以是全文或详细摘要。2. 打印要求:Word文本,A4纸激光打印;版心15cm×24cm;标题黑体4号,单位名称和作者姓名宋体小5号,正文和参考文献宋体5号;1.5倍行间距。3.应征论文可用中文或英文,会议要求提交打印件1份和软盘1张。寄至西安市西北大学化学系(邮编:710069)尹述侠收。软盘可用电子邮件的word文本附贴代替,地址为: hwws@nwu.edu.cn。4.征文截止时间:2001年5月(以邮戳为准)。5.来稿请注明联系人姓名、单位、地址、邮编、电子信箱和电话号码。经审稿后,将于6月1日前通知论文是否被录用。投寄前请作者自留底稿,论文不论录用与否,原稿和软盘均不退还。6.初步计划论文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暂定为《热分析动力学和热动力学研究进展》。 展览与展示:会议欢迎各单位(厂商或公司)或个人进行仪器展览或展示和联系书中插入仪器广告事宜。有意者请与西北大学化学系杨秉勤副主任(电话:029-8303798)或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袁潮副主任(电话: 029-8291663; Email:npecc@xaonline.com)联系。 中国稀土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计划 第四届国际稀土学术会议 时间: 2001年6月15~20日 地点:北京 联系人:牛京考陈占恒 新世纪稀土产业发展论坛 时间: 2001年5~6月 地点:江西或四川 联系人:张宏江李振宏 稀土企业座谈会 (企业家联谊会)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张宏江李振宏 稀土新材料专题研讨会 时间: 2001年8月 地点:待定 联系人:赵见高唐宁 稀土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赵见高唐宁 全国稀土农用工作和技术研讨会 时间: 2001年秋季 地点:待定 联系人:王树茂 稀土农用技术培训班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王树茂 第九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 时间: 2001年秋季 地点:武汉 联系人:江祖成 全国稀土催化技术交流年会 时间: 2001年10月或11月 地点:上海 联系人:翁端 第七届稀土在钢中应用技术研讨会 时间: 2001年10月 地点:四川雅安 联系人:王云盛 中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时间: 2001年10月 地点:四川雅安 联系人:侯宗林刘道荣 稀土在钢中应用专题学术讲座与交流会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王云盛 全国稀土玻璃陶瓷四届三次年会 时间: 2001年9月 地点:新疆 联系人:邱关明 稀土发光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时间: 2001年7月或8月 地点:大连 联系人:刘行仁 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 时间: 2001年9月 地点:北京 联系人:刘行仁 中国稀土学会团体会员大会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联系人:张莉祝捷 上海国际熔盐会议 时间: 2001年10月8日 地点:上海 联系人:乔芝郁  相似文献   

12.
正第四届国际稀土资源利用会议暨第七届国际功能材料研讨会(ISRERU-4ISFM-7)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将于2016年8月16~19日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育大厦召开。会议主题为:稀土资源利用及声、光、电、磁等功能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ISRERU-4是继2003年9月25~27日中日稀土新材料双边会议、2006年7月8~11日中日韩稀土新材料会议、2012  相似文献   

13.
1981年6月15日至18日,第十五届稀土研究会议在美国密苏里州大学诺拉分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8个国家的170名代表,是一次国际性稀土科学及技术的学术会议。我国有袁承业(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何文望(北京大学)、程介克(武汉大学)、应娓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王琦(包头冶金研究所)五人应邀参加了会议。稀土元素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磁学及化学性质受  相似文献   

14.
正第四届国际稀土资源利用会议暨第七届国际功能材料研讨会(ISRERU-4ISFM-7)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将于2016年8月16~19日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育大厦召开。会议主题为:稀土资源利用及声、光、电、磁等功能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ISRERU-4是继2003年9月25~27日中日稀土新材料双边会议、2006年7月8~11日中日韩稀土新材料会议、2012  相似文献   

15.
《分析科学学报》2001,17(3):234
受中国稀土学会委托,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承办“第九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为提高本届会议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将特邀国外知名学者、中科院院士、稀土化学/分析化学的国内知名专家到会作大会或专题报告。另外,还将邀请国内外分析仪器厂家介绍最新的分析仪器。此次会议将为提高我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领域及相关交叉领域的学术水平,促进稀土元素分析新方法、新技术及新仪器的研究与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本届会议热忱欢迎在稀土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生产及应用工作的学者及技术人员参加会议。现将会议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有关会议征文(即“第一轮会议通知”)详见2000年的《分析科学学报》、《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实验室》等杂志。 2.会议时间定为:2001年9月21日至25日。 3.会议期间将组织专家学者对我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和三峡工程工地进行学术考察。 4.有关此次会议的重要日期: 提交论文摘要的截止时间:2001年6月30日 提交“参加会议确认函”的截止时间:2001年7月31日 会议注册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其他未尽事宜将在第三轮通知中发布。来函请在信封上注明“稀土分析会议”字样。 会议筹备组联系人:邢钧博士, 通讯地址:武昌,武汉大学化学系,430072 联系电话:027-87218934(O),027-87666181(H) 电子邮件:gc-ms@263.net [特别提示]由于特殊的原因,原通知的会议日期及征文截止日期均已改变,会议日期及征文截止日期以此通知为准,敬请各位谅解,谢谢。 “第九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会议”筹备组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代章)  相似文献   

16.
第八届国际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8th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Chemical Sensors,IMCS 2000)将于2000年7月2日至5日于瑞士巴塞尔举行.(1)征文范围本会议是与化学传感器相关联的物理、材料科学、化学及其R/D和应用等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学术会议.征文涉及如下领域: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正>第七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于2013年7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办,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和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来自我国大陆和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1400多名同行共聚北大,交流最新的研究心得和成果,共同谋划配  相似文献   

18.
受中国稀土学会委托,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将承办第九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 为提高本届会议的学术质量和水平, 将特邀国外知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稀土化学/分析化学学者和国内知名专家到会作专题报告. 另外, 还将邀请国内外分析仪器厂家介绍最新的分析仪器. 此次会议将为提高我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领域及相关交叉领域的学术水平, 促进稀土元素分析新方法、新技术及新仪器的研究与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热忱欢迎在稀土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生产及应用工作的学者及技术人员参加会议. 现将会议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有关会议征文请见2000年的《分析科学学报》、《分析化学》、《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析实验室》等杂志刊登的“第一轮会议通知”. 2. 会议时间初步定为: 2001年9月17日至21日. 3. 会议期间将组织专家学者对我省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和三峡工程工地进行学术考察. 提交论文摘要的截止时间: 2001年6月15日; 提交“参加会议确认函”的截止时间: 2001年7月31日; 会议注册截止时间另行通知. 其它未尽事宜将在第三轮通知中发布. 来函请在信封上注明“稀土分析会议”字样. 会议筹备组联系人:邢钧博士; 通讯地址:武汉市武汉大学化学系, 430072 联系电话: 027-87218934(O), 027-87666181(H); 电子邮件: gc-ms@263.net “第九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会议”筹备组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2):143-143
由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主办,广东省江门市科恒实业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稀土发光材料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主席苏锵院士主持下,于2005年4月6日~9日在祖国南方著名侨乡——广东省江门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的53所高等院校和科技单位以及31家企业的170名学者、专家、企业家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共同庆祝我国稀土发光界的盛大聚会。  相似文献   

20.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世界减灾联合会(GADR)以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UNESCO)等共同组织,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研究所(GIEES)承办的能源、环境和灾害国际会议将于 2005年 7月 24-30日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举行。会议议题如下:(1)能源系统:能源消费模式和方针;可再生能源系统;太阳能系统;地热能系统;风能系统;氢和其他可选择的燃料;水电系统;核能系统;大洋潮汐能系统;生物能系统;煤炭能系统;联合循环工厂;石油储存和提炼系统。(2)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系统相关的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发动机;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