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能够将高能,强流电子束经过传输聚焦形成毫米量级的束斑与轫致辐射靶作用产生高剂量的X光。束靶相互作用可在靶面产生等离子体(回流离子),回流离子与电子束作用导致电子束束斑变大,降低X光的分辨率,在多脉冲情况下影响到后续电子束的束靶作用。分布式轫致辐射靶为叠靶,是将多个极薄(厚度为0.05mm)的靶叠加起来,中间为真空。由于叠靶分布增大了束靶作用立体空间,降低了束靶作用后沉淀在靶面的能量,因而减弱或消除回流离子的产生。本文对叠靶结构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把得到的结果与单靶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结构下所得到的X光照射量大小与角分布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强流电子束撞击轫致辐射转换靶而产生的回流离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具有回流离子作用的空间电势分布,并对可能产生的几种回流离子进行了初步的计算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束靶作用产生X光的同时伴随有回流离子、回流颗粒的产生及对加速器品质的影响;利用激光干涉法测量等离子体(回流离子)的性能参数,得到靶前等离子体的密度为1022/m3;利用高速分幅相机测量回流颗粒运动速度为2~4km/s,根据该结果,设计3种快门阻挡回流颗粒;最后给出多脉冲下X光转换靶的物理设计,即泡沫靶和叠靶(复合靶)。  相似文献   

4.
感性材料是一类基于植物仿生思想,利用化学能产生机械能的高能量密度智能材料.与植物感性运动类似,感性材料能够运用细胞半透膜,有选择、可控地将物质传输到体内产生定向变形.感性材料由基体材料中夹杂液体腔组成,液体腔周围有一层包含离子传输通道(离子泵、离子通道、离子协运机制等)的人工合成细胞膜.本文对感性材料的基本建模过程进行描述,建立了多感性驱动单元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在感性单胞层次,通过对细胞膜离子传输过程以及结构力学模型进行耦合计算,再现感性运动中离子传输和基体结构的力学响应情况;通过改变各初始输入参数,研究不同参数对感性材料变形和响应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感性材料与结构分析的两尺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性材料是一类基于植物仿生思想,利用化学能产生机械能的高能量密度智能材料。与植物感性运动类似,感性材料能够运用细胞半透膜,有选择、可控地将物质传输到体内产生定向变形。感性材料由基体材料中夹杂液体腔组成,液体腔周围有一层包含离子传输通道(离子泵、离子通道、离子协运机制等)的人工合成细胞膜。本文对感性材料的基本建模过程进行描述,建立了多感性驱动单元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在感性单胞层次,通过对细胞膜离子传输过程以及结构力学模型进行耦合计算,再现感性运动中离子传输和基体结构的力学响应情况;通过改变各初始输入参数,研究不同参数对感性材料变形和响应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针对高温气体(等离子体)电离度的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以及具有五阶精度的广义Godunov差分格式-加权本质无振荡格式WENO(weighted essentially non-oscillatory schemes),给出了高温气体状态方程的简便描述,并考虑激光与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模拟了强激光与固体靶相互作用时激光支持靶面等离子体流场的动态物理过程,并给出了不同参数条件下激光烧蚀固体靶的推进效应参数(冲量耦合系数等)。计算结果及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靶材料和激光参数(功率密度、波长、脉冲宽度等)是影响推进效应的主要因素,并且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7.
徐诚 《实验力学》1994,9(2):124-133
阐述脉冲热线测量原理、探针结构与数据处理方法;在实验雷诺数Rec=6.67×10^5时,用脉冲热线技术定量测量了 由楔形体模型产生的含回流的高湍流流动,得到了壁面切应力、流向时均速度、回流因子、脉动速度、偏斜因子和平坦因子等重要参数,提示了分离泡流动结构与特征。  相似文献   

8.
弹体侵彻带加强筋结构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舰船结构为目标,设计了带加强筋的结构靶,并用模拟装药弹体对单层或多层模拟结构靶进行了侵彻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弹体侵彻结构靶板的剩余速度公式。分析了加强筋对靶板破坏模式和弹道参数的影响,对靶板吸收能量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塑性较差的靶板,加强筋的刚度作用是影响靶板能量吸收和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对加筋防护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带前舱物的钝头弹对金属靶的正穿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发展了考虑结构响应的剪切冲塞模型,计及前舱物的作用,对带前舱物的钝头弹穿甲金属靶的工程问题进行了刚塑性分析,用于分析终点弹道极限和剩余速度。除剪切破坏之外,模型还考虑了靶板弯曲、膜力拉伸和前舱物撞击引起的靶板预结构响应等。给出了简洁的终点弹道性能公式,与相关实验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动能深侵彻弹的力学设计(Ⅲ):缩比实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开展了φ25mm火炮小尺寸缩比弹的正/斜侵彻实验。给出了实验方法、建议弹型和混凝土靶的设计。在620~820m/s实验速度范围内,缩比弹结构保持完整。结合动能深侵彻弹的力学设计理论和笔者先前的理论工作,对正/斜侵彻的实验结果作进一步的总结,包括着靶姿态、靶体终点效应以及弹体结构变形。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穿甲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明  陈小伟 《爆炸与冲击》2008,28(4):341-349
比较了LS-DYNA中关于钢筋和混凝土相互作用的不同处理方式(即接触方法和耦合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穿甲结果的影响。数值模拟S.J.Hanchak 等关于钢筋混凝土靶的穿甲实验,给出了弹靶的变形破坏过程。讨论了穿甲钢筋混凝土靶的撞击位置对终点弹道性能的影响,加深了钢筋对侵彻作用的认识。所确定的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进一步讨论钢筋结构与尺寸、配筋率等参数对侵彻影响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截卵形弹头对混凝土靶侵彻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浩  陶如意 《爆炸与冲击》2005,25(2):171-175
介绍了截卵形弹头钻地弹对混凝土靶的侵彻试验研究结果。根据缩比钻地弹侵彻过程的高速录像和试验结果对弹丸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截卵形弹头钻地弹侵彻混凝土靶的速度变化曲线和阻力变化曲线;利用缩比理论,给出了标准钻地弹对混凝土靶侵彻性能的计算方法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锥角药型罩聚能装药侵彻混凝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脉冲X光照相及威力效应实验,对两种大锥角药型罩装药结构侵彻体的形成及它们对混凝土的侵彻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两种大锥角药型罩装药结构形成侵彻体的形状、头尾速度及它们对混凝土靶的侵彻参量,对比了半无限厚混凝土靶板及多层有限厚薄靶板对侵彻威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炸高条件下,两种大锥角药型罩装药结构能够形成较理想的爆炸成型杆式侵彻体,在混凝土靶中形成孔深与孔径兼顾的孔道。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实验室土柱实验结果,引入同伦方法对镉离子在不同非饱和土样中的传输参数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5.
段卓平 《爆炸与冲击》2005,25(6):547-552
以舰船典型筋板结构为目标,设计了带加强筋的结构靶,并用模拟实验弹体,对单层带加强筋的结构靶进行了斜侵彻实验,通过天幕靶和高速运动分析系统的测量,得到了两种倾斜着靶条件下不同着靶位置的靶前、靶后弹道参数;通过对靶板破坏结果的分析,得到实验弹靶条件下加强筋结构靶的破坏模式。在现有弹丸侵彻均质靶板理论的基础上和一定假设条件下,得到弹丸对加筋结构靶侵彻的终点弹道理论计算模型,弹丸过靶后剩余速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局部冲击作用下刚塑性平板的动力响应和失效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理想刚塑性的材料模型假定,同时考虑靶板弯曲塑性变形和剪切滑动,完整地分析了平板受刚性体撞击或受局部压力脉冲冲击的动力响应和失效模式。得到了撞击物侵彻深度、靶板穿透条件、塑性变形范围等特征变形破坏参数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撞击物速度、压力脉冲的冲量和形状等参量对响应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比较了刚塑性理论分析结果与相关的实验和弹塑性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一种分析计算无限弹性介质中多层园柱结构对脉冲波的响应的方法。在多层结构的响应分析中,方程的个数随结构的层数而增加,使计算变得更加困难,本文基于多层结构的特点,采用了迁移矩阵,用这种方法不管结构层数的多少,方程总是保持为四组,使计算得到了简化。 文中分析了带覆盖的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方案,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1-甲基-3-己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并以此为反应介质通过有机金属化合物热分解法制备出CdS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dS纳米微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含CdS纳米微粒离子液体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dS纳米微粒具有六方相结构,粒径均一,约为15nm;含CdS纳米微粒离子液体的减摩抗磨性能明显优于纯离子液体;CdS纳米微粒以滚动/滑动方式起到了减摩抗磨作用,同时可以加速离子液体中阴离子的分解,促进FeF2和FeF3的形成,使复合体系的减摩抗磨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压短脉冲激波的传播及衰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袁钢  周光泉 《爆炸与冲击》1992,12(4):307-312
本文给出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以此研究高压短脉冲激波的传播和衰减,并给出了一个激光加载下激波传播的算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误差在10%左右,这一方法对于短脉冲激波传播的近似分析,试验前的预估,以及实验的设计等将是十分有用的。文中还对平板撞击和高能量束在脉冲加载过程中的异同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廖玉峰  徐诚 《实验力学》1997,12(2):260-266
本文研制了脉冲热线空间速度探针,对其空间结构及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测量雷诺应力的方法与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