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魏强 《物理学报》2015,64(17):173401-173401
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QCT), 基于Abrahamsson等构造的4A"势能面(Abrahamsson E Andersson S, Nyman G, Markovic N 2008 Phys. Chem. Chem. Phys. 10 4400), 在碰撞能为0.06 eV时, 对C(3P)+NO(X2Π )→CO(X1Σ+)+N(4S)反应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考虑反应物NO转动和振动激发的条件下, 计算了质心坐标系下k-j'矢量(k与j'分别为反应物速度与产物角动量)相关的P(θr)分布和k-k'-j'矢量(k'为产物相对速度)相关的P(φr)分布. 此外还计算了该反应的三个极化微分截面(2π/σ)(dσ00/dωt), (2π/σ)(dσ20/dωt)以及(2π/σ)(dσ22+dωt). 计算结果表明转动和振动激发对产物取向影响较大而对定向影响较小; 对于三个极化微分截面, 转动激发的影响不大, 而振动激发的影响则较大.  相似文献   

2.
冯兴  朱正和  刘晓亚  杨向东  黄玮 《物理学报》2009,58(12):8217-8223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SiH2X1A1)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 Carlo轨线法研究了Si(1Dg)+H2(0,0)和H(2Sg)+SiH(0,0)的原子与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i(1Dg)与H2(0,0)的碰撞在低能时(小于209.20 kJ/mol)生成稳定的络合物SiH2X1A1),该反应是无阈能反应;而H(2Sg)与SiH (0,0)碰撞不能生成稳定的络合物,主要发生交换反应H(2Sg)+SiH (0,0)→Si(1Dg)+H2(0,0),该反应也是无阈能反应. 关键词: 2')" href="#">SiH2 势能函数 反应截面 轨线  相似文献   

3.
He+H+2及其同位素取代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浩  刘新国  许文武  梁景娟  张庆刚 《物理学报》2009,58(10):6926-6931
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基于AQUILANTI势能面, 在碰撞能为145 kJ/mol时,对He+H+2及其同位素取代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对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以及产物转动取向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He+HH+→HeH++H,He+HD+→HeH++ 关键词: 矢量相关 立体动力学 准经典轨线方法  相似文献   

4.
激发态Na2与H2碰撞,使H2(V=3,J=3)得到布居,在H2和He总气压为800 Pa及温度为700 K的条件下,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CARS)光谱技术研究了H2(3,3)与H2(He)间转动能量转移过程.改变CARS激光束与激发Na2的激光之间的延迟时间,测量He不同摩尔配比时H2(3,J)态CARS谱强度的时间演化,得到H2(3,3)的总弛豫速率系数分别为k3,3H2=(21士5)×10-3cm3·s-1和k3,3He=(5.6士1.6)×10-13cm3·s-1.测量H2(3,J)各转动态的相对CARS谱强度,由速率方程分析,得到H2(3,3)+H2→H2(3,J)+H2中,对于J=2,4,转移速率系数分别为(11±4)×10-13cm3·s-1和(8.2±3.1)×10-13cm3·s<sup>-1.在H2(3,3)+He→H2(3,J)+He中,对于J=2,4,转移速率系数分别为(3.1±1.2)×10-13cm3·s-1和(2.1士0.7)×1013cm3·s-1.对于H2(3,3),单量子弛豫|△J|=1约占该态总弛豫率的90%.  相似文献   

5.
实验利用TN-1710光学多道分析系统(OMA),对H1+,H2+,H3+和He,Ne,Ar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巴耳末系Hα,Hβ,Hγ发射进行了测量,入射离子H1+,H2+,H3+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王茗馨  王美山  杨传路  刘佳  马晓光  王立志 《物理学报》2015,64(4):43402-043402
基于翟红生和韩克利给出的势能面[Zhai H S, Han K L 2011 J. Chem. Phys. 135 104314], 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H+NH及其同位素取代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分别计算并讨论了碰撞能Ec=8和16 kcal/mol时反应的极化微分反应截面、两矢量k-j'相关分布函数P(θr)、 三矢量 k- k'- j'相关分布函数P(φr)、空间分布函数P(θr, φr). 结果表明, 对于上述的两个碰撞能, 由于同位素取代反应中质量因子的不同, 同位素效应对H+NH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的影响很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MOLPRO软件包使用从头算方法计算了星际分子H2S及其阳离子H2S+的势能面及光电子能谱.首先,在(U)CCSD/cc-pVQZ理论水平下获取了H2S沿法线坐标展开的势能面,势能面直观描述了不同振动模式耦合对分子能量变化的影响,S-H键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和面内弯曲振动共同作用使得系统势能变化范围明显变大.振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被用来计算非谐振动频率和振动光谱,计算结果显示,倍频和组合频之间出现了强烈的费米共振,使得相应波段处的红外强度显著增强.最后,使用拉曼波函数和收缩不变Krylov子空间方法首次计算了H21A1→H2S+ X2B1的光电子能谱.此项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星际分子的内部结构,并为实验研究及星际观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沈光先  汪荣凯  令狐荣锋  杨向东 《物理学报》2011,60(1):13101-013101
采用超分子单双迭代(包括非迭代三重激发)耦合簇理论CCSD(T)方法,选择由原子中心高斯函数和高斯键函数3s3p2d1f组成的大基组,计算了He-H2(D2,T2)碰撞体系的H2分子取不同键长时的相互作用势能面.运用Tang-Toennies势模型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构造了He与同位素分子H2(D2,T2)在质心坐标系下的振转相互作用势.通过密耦计算得 关键词: 高斯键函数 Tang-Toennies势函数 分波截面 碰撞参数  相似文献   

9.
利用1A′态的势能面[ Ho et al., J. Chem. Phys. 116, 4124 (2002)],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碰撞能条件下,S(1D) +H2(v=0, j=0)→SH+H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 通过计算得到了描述反应物速度矢量k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这两个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P(r)、描述反应物速度矢量k、产物速度矢量k′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这三个矢量相关的二面角分布函数P(r)以及描述反应产物角动量极化的分布函数P(r,r).计算结果表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在空间具有明显的定向和取向效应,并且产物的转动角动量具有强烈的极化. 另外,计算结果还表明这些立体动力学性质对碰撞能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0.
利用1A′态的势能面[ Ho et al., J. Chem. Phys. 116, 4124 (2002)],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碰撞能条件下,S(1D) +H2(v=0, j=0)→SH+H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 通过计算得到了描述反应物速度矢量k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这两个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P(r)、描述反应物速度矢量k、产物速度矢量k′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这三个矢量相关的二面角分布函数P(r)以及描述反应产物角动量极化的分布函数P(r,r).计算结果表明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j′在空间具有明显的定向和取向效应,并且产物的转动角动量具有强烈的极化. 另外,计算结果还表明这些立体动力学性质对碰撞能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1.
黄多辉  王藩侯 《物理学报》2009,58(9):6091-6095
以aug-cc-pVQZ,cc-pV5Z,6-311++g(d,p)和6-311++g(3df,3pd)等为基函数,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MRCI)方法对O2分子最低的两个激发态1Δg1Σ+g的平衡结构、谐振频率和势能曲线进行了计算.并选用Murrell-Sorbie势能函数对曲线进行拟合,利用拟合的参数值计算出了力常数和光谱数据.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关键词: MRCI 势能函数 力常数 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2.
D+CD4→CD3+D2反应的四维量子散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丽华  张庆刚  刘新国 《物理学报》2003,52(11):2774-2780
运用约化维数量子动力学理论,利用含时波包法,对反应D+CD4→CD3+D2进行了四维量子散射计算.将反应多原子CD4看作双原子D—CD 3,反应D+CD4→CD3+D2看作单原子-双原 子反应,把体系的反应简化为四维散射问题. 波函数的传播采用分裂算符法,为避免格点边界处含时波函数的边界反射,采用了光学吸收 势法,在格点边界处引入光学势,消除边界反射.根据CD4分子的C3v对称性, 选取了Jordan和Gilbert提出的半经验势能面.计算结果表明,反应概率随平动能的变化图像 ,呈现出显著的量子共振特性,这是很多提取反应的共同特征.而不同振动态下的反应概率 随平动能的变化表明,随振动量子数的增大,反应概率有明显提高,且反应阈能明显降低, 这说明反应分子的振动能对分子的碰撞反应有重要贡献.而对基态和第一振动激发态时散射 截面的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结论.同时,还分别通过计算量子数j,k,m对反应概率的影响, 对该反应的空间取向效应进行了研究,并与H+CH4→CH3+H2反应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含时波包 量子散射 反应概率  相似文献   

13.
阮文  罗文浪  张莉  朱正和  傅依备 《物理学报》2009,58(3):1537-1543
基于DTO分子(X1A1)的氢同位素效应,得到修正的Born-Oppenheimer(B-O)理论下多体展式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DT(0,0)的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碰撞能量较低时(<209.2?kJ·mol-1),O+DT(0,0)可以生成长寿命络合物DTO(X1A1),并且该络合反应是无阈能的,这一结论与多体项展式理论计算的DTO分子势能曲线结果一致.碰撞能大于209·2?kJ·mol-1时,逐渐出现置换产物TO和DO,随碰撞能进一步增大,分子将被完全碰散成D,T,O原子.反应O+DT(0,0)→OD+T和O+DT(0,0)→OT+D是有阈能的反应,置换产物TO和DO轨线存在非对称性. 关键词: DTO 势能函数 分子反应碰撞 轨线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微波激励ArS2体系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ab initio MP2/6-31+G方法计算了ArS2体系分析势能函数.并在此基础上, 对Ar+S2的非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r与S2的结合 为很弱的物理吸附,其间没有化学键生成.在所计算的能量范围,Ar与S2的动力 学过程主要是非弹性碰撞.通过对非弹性碰撞产物的分析,结果显示Ar原子对S2 基态(X3Σ-g 关键词: 2')" href="#">ArS2 分析势能函数 反应动力学 碰撞激发  相似文献   

15.
马建军  邹勇 《计算物理》2021,38(2):224-230
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碰撞能为0.23 eV时,反应物分子NO在不同初始振动态(v=0~3)下发生在两个电子态(2A″和2A')势能面上反应C(3P)+NO(X2Π)→CO(X1Σ+)+N(2D)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计算反应产物的转动角动量矢量分布(Pθr)和Pφr))以及微分散射截面(P00ωt),P20ωt))。结果表明:反应物的振动激发对发生在2A'势能面上的反应立体动力学性质影响显著,而对发生在2A″势能面上的反应立体动力学性质影响较小,这可能与两个势能面的构型有关。在两个电子态势能面上发生的反应均受内平面反应机理支配。  相似文献   

16.
底马可  沈光先  赵云强  曾若生  汪荣凯 《物理学报》2015,64(13):133101-133101
用量子力学从头算的耦合族CCSD(T)方法, 使用相关一致基组aug-cc-pV5Z并加3s3p2d1f1g高斯键函数计算了Ar原子与H2分子的振转相互作用和电荷分布, 采用Boys和Bernardi提出的均衡法消除了基组重叠误差(BSSE). 然后用Tang-Toennies势能函数拟合得到Ar-H2体系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 在该相互作用势下, 用密耦方法计算了Ar原子入射能量为83 meV时, Ar-H2(D2, T2)碰撞体系的散射截面. 计算Ar-D2体系的微分截面与实验值比较符合很好. 计算结果及分析表明, 在长程吸引势的散射中, 色散能起主要作用; 在短程排斥势的散射中, 交换能起重要作用. 当碰撞参数在0.27 nm至0.47 nm的范围时, Ar-H2(D2, T2)碰撞体系的径向偶极发生两次转向.  相似文献   

17.
高雪艳  尤凯  张晓美  刘彦磊  刘玉芳 《物理学报》2013,62(23):233302-233302
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MRCI+Q在AVQZ级别上对BS+离子进行了研究. 通过计算得到了与BS+离解极限B+1Sg)+S(3Pg)和B+1Sg)+S(1D)对应的5个Λ-S态,确认了BS+离子的基态为X3∏电子态,而第一激发态1+的激发能Te仅仅为564.53 cm-1. 首次纳入的旋轨耦合效应(SOC)使得BS+的5个Λ-S态分裂成为9个Ω态,原有的两个离解极限分裂为B+1S0)+S(3P2),B+1S0)+S(3P1),B+1S0)+(3P1)以及B+1S0)+S(1D2). 在考虑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之后,Ω态的基态为X2态. 通过势能曲线(PECs)可以发现所得到的Λ-S态和Ω态均为束缚态,利用LEVEL8.0程序拟合得到了对应电子态的光谱常数,这些结果可以为实验和理论方面进一步研究BS+的光谱性质提供准确的电子结构信息. 关键词: 势能曲线 光谱参数 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Q)')" href="#">Davidson修正(+Q)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从头算的对称性为1A'的势能面,利用准经典轨线(QCT)方法在不同的碰撞能下研究了交换反应H+HS→HS+H的产物和反应物的矢量相关性质.在质心坐标系下分别计算了反应的描述k-j'矢量相关的P(θr)分布和描述k-k'-j'三者矢量相关的P(φr)分布.同时我们还计算了反应产物的四个极化微分截面.计算结果表明势阱和碰撞能对该反应产物的矢量相关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Tang-Toennies势模型和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不同能量下惰性气体原子He与H2及其同位素D2,T2替代碰撞体系的振转激发碰撞截面. 通过分析He-H2(D2,T2)各碰撞体系分波截面的差异,总结出在H2分子的对称同位素替代情形下He-H2(D2,T2)碰撞体系分波截面随量子数和体系 关键词: 散射截面 密耦方法 同位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理论方法的原子结构及性质计算程序GRASP92,详细研究了类氟W65+到类锂W71+离子的2p38/2—2s1/2跃迁性质.计算结果与Podpaly等[Phys.Rev.A 80 052504(2009)]的实验结果符合得非常好.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相对论扭曲波方法研究了2s1/2—2p1/2的电子碰撞激发总截面和磁子能级碰撞激发截面以及部分谱线的线性极化度,分析了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和谱线线性极化度随碰撞能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