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算术四則应用問題的教学目的通过四則应用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正确运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識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实际生产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发展学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力。我們联系到初中学生所学的数学各科来看,用算术解答較繁难的四則应用題远不如用代数解答来得簡捷和易于掌握,因而后者的任务就更加显著了。用代数的方法立式需要涉及到很多算术中所讲的基本概念、观念,基本的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来解答也同样以这些为推理的依据,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的立式,应該把基本概念、观念,基本的数量关系的讲解,放在应用題教学的首要地位。这些内容在课本上是由浅入深地安排着,富有强烈的系統性,在整数一章,不惜用大量課时安排了很多分别用加、減、乘、除法法則来解的浅易的应  相似文献   

2.
“几何題实在难作”,“几何作業做了兩个小时多还沒完成”,“上課听的滿懂,可是难一点的題就不会作”………这些是我們时常可以听到的学生的反映。学生課后不会作題,或者花費过多的时間去完成作業,这不但影响了教学質量,也影响了学生的学習时間和休息时間。教师並不是在課堂上把所教的部分講解清楚就算完成任务了,应該使学生对所講的知識有充分  相似文献   

3.
一、問題的提出中学教材的习題数量曾有一度增加,有不少学校反映压力大,教师每日要花去几小时的时間检查作业,因而备課时間不够充裕;学生則忙于赶做作业,复习課本时間减少。同时教师每日在检查时,只能打对号錯号,学生不能从教师检查中明确学习中存在的問題。題愈演得多积压的問題也愈多。由于我們检查作业的方法不当,必然影响教学貭量或学习貭量的提高。所以当前教学中检查作业的方法是值得探討的。二、从改进教学做起考虑改进检查作业提高教学貭量的方法,不能只着眼于減少习題的数量,或者少收几本作业。应依据教材精神从改进教学做起。現行教材給我們检查作业带来了方便条件,例如:  相似文献   

4.
数学科課外作業对於巩固和加深学生既得知識,培养学生的計算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是有重大意义的。正因为如此,我們絕大多数的数学教师,都非常重視課外作業的檢查工作,有些教师为了能作到及时地、詳細地、全面地批改每个学生的課外作業,佔用了很多时間,甚至平均每日达到四、五小时之多,常常批改到深夜,毫無疑問地,这种积極的、不辞劳苦的工作态度,这种高度的負責精神是我們全体教师都应該学習的。但是这样,就發生了一个問題,教师每日能工作的时間有限,像这样过多地把时間用在批改課外作業上,势必減少鑽研教材的时間,減少了备課的时間和进修的时間。这样一来,就形成一种惡性的循环。即,教师的業务水平不能提高,备課不够充分和細致,上課就不能上得好,学生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不能掌握一定程度的技能和技巧,因而,課外作業就不能完成的很好,缺点和錯誤就要多,而教师批改这样的作業就要更多地花費时間,更严重地影响教师的备課和进修。並且如果教师每日都是忙到深夜,也減少了睡眠时間,  相似文献   

5.
課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但是單靠課堂教学來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識,發展独立思維,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發展的人是不够的,必須在課外展開多种多样的活動,因此学校的課外活動是貫徹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僅把我校數学科的課外活動作一个概括的介紹: 1951年12月數学通報刊印了苏联中学數学教学大綱,跟着在1952年2月我們的中学數学教学大綱(草案)公佈了,上面指示着:“学生課外活動組織有數学小組、牆報、晚会等,对發展学生学習數学的兴趣有重大意义。”我組同志開始琢磨这些問題,但是思想上还不够明確,時間与材料的困难認为無法解决。在学生閱讀参考書時,有的教師不加指導,恐怕学生的問題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算术的目的初中一年級在学习代数之前,安排有一段时間复习算术,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通过算术复习課,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算术知識得到有系統、有重点的复习巩固机会,加深他們对算术基础知識的认識;补充他們在小学未学过的算术知識,使学生对算术知識有个比較完整的概念;培养他們对算术各种运算的技能与技巧,并通过将来不断地实践,逐漸具有灵活运用的本領。 2.通过这次复习对过去中学生在中学数学課程中,經常出現的有关算术运算的錯誤,有意識地預先加以防犯。 3.通过算术复习課,尽可能把他們已学会的算术知識,有計划地、有机地与以后代数知識的学习联系起来,为将来学好代数知識創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加强练习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貭量的一个关键,与此有关的两个主要問題是练习題的选择和练习課的組織,本文将着重闡述关于练习題的选择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和认識。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反复地应用所学知識从而巩固与加深对基础知識的理解,掌握并提高計算与解題的技能,同时,鍛炼了邏輯思維能力与空間想象能力。练习的加强不仅是练习的次数和练习的时間应該适当加多,而且应該更加注重练习的貭量讲求练习的效果。如果只是注意增加练习的时間和练习的次数,而不注意或者很少注意练习的效果和貭量,显然是不妥善的。那末如何提高练习的貭量保証练习的效果呢?练习題的选择得当与否就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組織练习編选练习題时既要全面考虑又要合理安排。如果只停留在讲一节課练习两道題布置几道作业題;或者仅按照教材中的习題的順序取其单数或者双数題;更或不加分析也不考虑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主观地找几个較难的联习題留給学生。出現以上各种情况都足以說明教师选題的目的性是不够明确的。 綜习題的选择,所涉及的問題是比較复杂的:教学的要求,练习的目的,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知識实际水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还有练习的时間等等。所以练习題的选择是一項很重要很細致的工作,絕不宜等閑視之。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中学數学教学大綱(修訂草案)編寫的初級中学課本平面幾何和高級中学課本平面幾何,从今年秋季開始,已在全國各地使用,筆者曾参加这兩本書的編寫工作,現在把筆者个人的一些体会以及对某些問題的看法,找出來供使用这兩本書的教師們参考,並和關心新課本的同志們共同商榷。一中学數学教學大綱(修訂草案)中指出,“幾何教学的目的,在於系統地研究平面上和空間物体圖形的性質,並且利用这些性質去解决計算題和作圖題;在於發展学生的邏輯的思維和对於空間的想像力;並且使他們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識去解决实际問題,進行实地测量,测定各种建築物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中学数学教学大綱(修訂草案)編写的初級中学課本代数上册,將在今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各地使用。这本書是供初中二年級代数教学用的。它的基本內容是講有理数的概念,它們在数軸上的表示和它們的运算,有理式的恒等变形以及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講代数式、方程以及和它們有关的一些概念。这一章的目的是在学生已經具有的算术知識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代数,使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作用,並且使学生熟悉代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名詞和术語。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和更迅速地理解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在这一章中就引入了根据算术运算中已知数和得数間的关系解方程以及列出方程解应用題的方法。第二章講有理数和它的四則运算,为了使学生易於理解,关於有理数、有理数大小的比較、有理数加法和有理数乘法等概念,都利用具体的实例来說明,並且充分利用数軸。在这一章  相似文献   

10.
反三角函数这个課題是中学三角課中的一个难点,这已是多数教师与学生的同感了。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也深深地体会了这一点,也确实在教学中发生过不少的問題。如果分析产生問題的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說,笔者认为不仅在于教法的处理上有不当之处,同时在教材的組織上也有些欠妥的地方。不妨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說明过去在教材教法的处理上所产生的一些問題: 譬如关于反正弦函数的主值区間的問題,在課本上是以正弦函数的图象,直观地得出的;而对主值区間应怎样选取则未予提明。如果在教学中就仅依此而行,便容易使学生流于形式的死記硬背,当然也就会影响到反正弦定义的掌握。又如反正弦的定义,課本上在定义之后并予以較群地描述;但对自变量与函数間所指以及具体关系則未予指明。如果也仅依此而教,尽管描述颇詳,学生仍不易彻底了解反而会感到繁瑣。再如課本上对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反余切四种函数的闡述是分节写出的,而每节的系統則相同,詳略也一致。如果也依此而教,假如对于反正弦学生已  相似文献   

11.
一、問題的真象刚进大学的学生覺得大学数学課程与中学的大不相同,数学思維总是跟不上,有时課堂上听不出头緒来,大約經过半个学期的时間才能逐漸走上邏輯思維的軌道。这就是大中学数学教学不够銜接的問題。说大学与中学数学  相似文献   

12.
1.“比和比例”这一章是初中算术里新的內容,但是課本中的很多題目,学生可以用归一法来解。如果仅仅要求学生解答这些問題,是沒有什么大困难的。所以把这部分知識放在算术里单列一章的原因和目的是: (1)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比和此例有关的問題,把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識系統化,便于学生掌握; (2) 使学生正确理解数量间的比例关系,培养他們的函数观念,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同时也便于应用这些知識解决物理、化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方面的問題; (3) 使学生能运用新的方法来解决过去用归一法可解的問題。 2.这一章教材有三个內容: (1) 此与比例的性貭和意义; (2) 量的此例关系; (3) 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學中,要使学生巩固灵活地掌握基础知識并培养他們計算和演算的技能技巧以及加强邏輯思維能力等等,都必須让他們解答一定数量又具有較高质量的习題;并且通过独立解答习題可以培养他們应用所学知識进行創造性劳动的习惯。为了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必須重視习題的选择和配备。在单元备課时,把单元里的习題全部研究一遍,这是教师应尽的責任,然后根据习題的类型、深广度和所联系到的旧知識来考虑某些題可作例題,某些題可作单元的課外作业,哪些題則沒有必要布置給学生。教师在平时应多参考其它数学課本和习題集里有关的习題,以便从中可以选择一些作为例題或作为习題布置給全班或部分学生。当实际教学时,可再根据实际情况,結合学生在概念和运算上所存在的問題,再編拟一些习題。  相似文献   

14.
一、深入鉆研敎材,挖掘敎材的思想性敎学工作的好坏,决定于备課,这是大家所公認的。当然敎学中能否貫徹政治思想教育,也要决定于备課了。因而我特别重視这一环节,其具体做法如下: 1.从分析敎材掌握敎材的系統性入手我是採取單元备課的,首先是反复閱讀該單元敎材,把該單元敎材弄熟弄透,然后分析該單元的敎材的系統性: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它的中心內容是什么,它与后面的敎材有什么联系,从而了解該單元敎材的中心問題,及它在整个敎材中所居的地位,以体会該單元敎材的發展。如在师范課本平面几何第二章第一节  相似文献   

15.
第13課 这节課教学垂線和斜線(§26)。为了巩固上节課所講的教材,这节課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多花費一些时間进行复習,例如提問学生:怎样的角叫做鄰补角、对頂角?同角的鄰补角的性質怎样?为什么?对顶角的性質怎样?为什么?另外可以从上节課的复習巩固材料中选取几題进行提問。最后提問:“兩条直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快好省,力爭上游,鼓足干劲建設社会主义的总路綫的精神,我大胆提出中小学数学課的安排的想法看法,提供大家研究辯論。 1.从小学算术教学大綱談起小学算术教学大綱規定了小学里应学会整数、簡单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統計图表和簿記,以及一些应用題。这实际已包括初一算术的大部分內容,只是在深度和应用問題上比較浅显。为了增加深度和解决更复杂的应用題,而在初一重学算术,到初二才开始学代数几何。这在过去的一段时間內,还是必要的。因为我們的教育,是接受了旧社会的破烂摊子,那时农村小学沒有被重視,人人觉得小教是讀书人的末路,誰还会鉆研教材,提高教学貭量?所以学生进入初中,对算术这門“主科”是有从认識数字、加减乘除开始,重新系統的学习一遍的必要。但是到今天我认为情况不同了,不論是在城市或乡村,小学教师的政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那末在各方面提高一些教学內容,是完全可能的。为了使小学同学在毕业前掌握更  相似文献   

17.
一、算术敎学大綱 說明中学設立算术課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觉地、迅速地、确信地和最合理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运算,来解决在社会主义建設中日常所遇到的实际問題。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学生获得系統而牢固的知識,需要經常进行复习。复习課較难組織。这是由于要通过复习課把学生所获得的知識系統化,深刻化,不仅要把学生所学过的知識重新由記忆中呈現出来,同时还要闡明所学問題的某些新的方面,在重新理解旧知識的基础上,扩大、加深和修正某些概念,补足在知識或技能上某些缺陷,最后使学生获得系統、完整而牢固的知識,显然在有限时間內完成这个任务是有困难的。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問題,就是怎样在有限时間內,发揮复习課的最大效能。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我认为在复习課中有計划的选择适当的問題和例題,是解决上述問題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現在把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作法和看法写在下面: 一、选择典型性題目,变化題目的条件,分析比較,使学生掌握解这种問題的一般規律。比如在复习多面体这个单元时,选择了下面的一个例題,“已知正四棱台上下底面的边长分别为a和b,側面和底面所成的角是60°,求它的高、斜高、側面积、全面积和体  相似文献   

19.
1.怎樣編製提問的問題 複習提問主要是為了檢查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鞏固的程度怎樣;另一方面又為了得以系统地導出新課。但由於每堂課具體內容的不同擬定提問的問題也應當隨之不同。一般的我們從下列幾方面來考慮編製: (一)為了回憶起來与新課內容有密切聯繫的舊知識編成問題來提問学生,是用來集中學生的已知知識作為講授新課的基礎,在作法上是提問單個學生但要求全體學生都能回憶起來這些知識才算達到目的,從而才能順利的講授新課。  相似文献   

20.
算术四則应用題,对初中一年級学生說来,是比較难于接受的,敎师講解时也感到困难。往往是学生听懂了,課后却不能独立思考、完成作業。其原因就是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法,不知如何把一些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逐步推到要求的問題上去。过去有过很多这方面的經驗,特別是圖解法,在講解应用題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打算从另外几个方面来談。 1.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最常見的数量关系大綱說:“应用題的內容应当由最常見的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