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吴薇 《天府数学》2004,(9):36-42
复习目标 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线段、角、平分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有关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掌握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理解轴对称、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相似文献   

2.
陈忠国 《天府数学》2004,(12):36-53,61
亲爱的同学,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1.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知道相似多边形的特征与性质;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通过典型实例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认识并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位置;学习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运动变换,从中体会数与形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复习目标】 理解比与比例、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与相似多边形等慨念;掌握比例的各条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定理进行比例变形、计算及一般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理解并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及四边形和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以及它们相互关系与区别,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梯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推论,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并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论证和计算;  相似文献   

5.
相似三角形具有下列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边、对应中线、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怎样才能学好用好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呢?在这里笔者给同学们提"四条建议",希望会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一、能从已知图形中找出两个三角形相似,从而再利用性质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时要能从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才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本章主要内容本章是“相似三角形”。内容共分两节,第一大节为比例线段(包括比例线段的概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第二节为相似三角形(包括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射影定理、相似多边形)。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要求,与现在教材相比,删去了“三角形平分线的性质”、“位似形”、“用小平板仪绘制平面图形”、“黄金分割”等内容。另外,“比例”移到了代数教科书中讲授。 (二)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用比例的性质对成比例线段进行简单的比例变形,会判断线  相似文献   

7.
一、中考内容要求1.了解比例及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2.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能够利用相似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放大、缩小图形.二、考法分析这部分内容的考法以基础题为主,特点有:(1)直  相似文献   

8.
复习目标 理解圆的有关概念,掌握圆的有关性质,掌握切线判定,性质定理,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及两圆公切线的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将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转变为解直角三角形;会计算圆的周长、弦长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周长,会计算圆、扇形、弓形、正多边形等图形的面积,会计算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相似文献   

9.
相似形     
中考要求 1.理解相似图形的性质. 2.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并能利用他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和实际应用题. 3.了解位似图形,能利用位似变换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10.
【复习目标】 理解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掌握用这些概念和性质对简单几何图形进行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掌握度、分、秒的换算;掌握三角形及三角形边角关系等有关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熟练使用这些概念和性  相似文献   

11.
<正>在初中几何中经常见到两个特殊三角形有一个重合的顶点,利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构造出全等或相似三角形来解决角相等或线段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形象的称这类问题为"手拉手"问题.学生往往对于这类问题感觉到无从下手,下面通过一道例题介绍一下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证明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常用的方法是利用相似三角形.其基本思想是:先找出与所证的比例式中的线段有关的两个三角形,然后设法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因此正确寻找并证明相关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如何由比例式找出相关的三角形,这是同学们感到比较困难的问题.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一难点,本文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三点定形法”.  相似文献   

13.
与正方形有关的几何计算问题是历年中考数学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数学第12题为例,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问题的多种求解方法.不论利用哪种方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解决问题时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是解决与线段长度有关几何问题的基本工具.通过“一题多解”,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几何计算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同学们很熟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一般情况下,在解决线段相等和角相等问题时,通常会很自然地想到运用全等的性质来解决.但是,在涉及线段的和差等结论时,有的同学就觉得有些困难,不知从哪里着手分析了.此类问题我们究竟该从哪里着手呢?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吗?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感受并体会一下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平面几何中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常用的证明方法有 :利用三角形全等、利用等角对等边、利用特殊四边形 (如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等 )的有关性质、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利用比例线段等等 .本文仅谈谈如何利用三角形全等和等角对等边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 ,供参考 .(一 )利用三角形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最常用的手段 .当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 ,可以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证明三角形全等最主要的方法有SAS、ASA、SSS以及HL .例 1 如图 ,已知AC⊥BD于C ,AC =BC ,BE⊥AD于E ,BE交AC于F …  相似文献   

16.
<正>圆有关的线段数量关系探究问题在近年来中考中屡见不鲜.解答它们,除了灵活利用圆的有关性质外,有时还要注意考虑借三角形全等之力,或借勾股定理之力,或借三角形相似之力.现举例如下:例1(2015年山东省德州市)如图1,A、P、B、C是⊙O上的四个点,∠APC=∠CPB=60°.  相似文献   

17.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四川师范大学邓安邦一、基础知识1、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1)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判定:①边角边公理(SAS);②角边角公理(ASA);③边边边公理(SSS);④角角边定理(AAS)。2、相似三角...  相似文献   

18.
<正>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三角形》一章第一节中"三角形的有关线段"的内容,教材通过让学生作图,得到了三个重要的直观的结论: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前二个结论分别在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及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学习内容中得到了证明,只有最后一个结论,在课  相似文献   

19.
平面几何问题是高中联赛的一个重难点,而三角形又在平面几何中占据着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三角形的问题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础.三角形的五心(垂心、重心、内心、外心、旁心)是三角形问题的核心,三角形的很多性质都是在五心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五心有很多很好的性质,本文运用共边定理探讨了三角形五心中的一个较为相似的性质,这对于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及一些平面问题的证明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中考题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下列移动问题:即一个(或两个)点在线段上移动,当移动时间是多少时,使这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已知量,或使某两条线段相等,或使某两个三角形相似等等这样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