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是在文[19]、[20]的基础上用离散涡模型与边界层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雷诺数圆柱非定常初期流动。计算了这一过程中的流动结构与旋涡运动过程。特别是关于二次涡、二次涡对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本文结果清楚地描述了在对称主涡变为不对称运动以前,柱后旋涡运动和流动结构所经历的复杂变化过程。结果与一些比较稳定的高雷诺数实验场显示结果相符。流动图象也十分相似。本文还给出了这一过程中分离点、物面流动特征及阻力系数随时间变化的耦合计算结果。边界层分离点、物面最小压力点及阻力系数的计算结果与一些数值解及实验结果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2.
激波和可压缩流向涡相互作用现象近年来成为流体力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在激波风洞中研究了可压缩流向涡与斜激波相互作用的现象。实验发现,相互作用后激波和旋涡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形,但旋涡未发生明显破碎。并且发现在干扰点附近,从涡核发出一束膨胀波,这些膨胀波与斜激波作用,使得激波干扰后发生弯曲。  相似文献   

3.
激波与涡对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方截面激波管中进行了平面运动激波和涡对的二维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了激波与同向涡对、激波与反向涡对相互作用的非定常过程.根据实验照片,分析讨论了作用过程中激波的变形,二次激波和三波点的形成、演变,激波与激波的相互作用,以及旋涡结构的变化等.实验表明,激波通过涡核时,激波发生剧烈变形,旋涡强度增大,涡核形状改变.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离散涡位流理论与边界层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雷诺数、不可压、层流情况下圆柱非定常运动的初期流动(圆柱由静止突然起动而后保持匀速运动),给出了柱后旋涡发展的详细过程;流场分布、边界层分离点及阻力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文耦合计算结果包含了流动过程中边界层、外流与近尾迹三者的相互作用。计算所得的旋涡发展与实验显示的图象十分相似,物面压力与速度分布合理,阻力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符很好。在分离点耦合计算中将stratford方法应用到准定常边界层情况,计算方法简单结果也较满意。对于准定常变化前分离产生的离散涡,其脱落时间和初始位置,本文根据非定常M. R. S. 分离准则确定。文中还讨论了这些离散涡对柱后旋涡发展及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标准k-ω SST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 实现了绕俯仰振荡NACA66水翼非定常流动结构与水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并基于有限域涡量矩理论定量表征了局部旋涡结构对水翼动力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翼升程阶段, 当攻角较小时, 层流向湍流的转捩点由水翼尾缘向前缘移动; 在较大攻角时, 顺时针尾缘涡?TEV在水翼吸力面上生成并向前缘发展, 同时与吸力面上的顺时针前缘涡?LEV融合发展为附着在整个吸力面上的新前缘涡?LEV, 新的?LEV与逆时针尾缘涡+TEV相互作用直至完全脱落, 直接导致了水翼的动力失速, 在回程阶段, 绕振荡水翼的流场结构逐渐由湍流转变为层流. 基于有限域涡量矩理论的定量分析发现, 有限域内附着的?LEV和?TEV提供正升力, 当?LEV发展覆盖整个吸力面时对升力的贡献最大, 占总升力近50%, 而+TEV提供负升力. 同时发现, 有限域内各旋涡内部的不同区域提供的升力有正有负; 而逸出有限域的旋涡内部不同区域提供的升力方向均保持一致, 其中顺时针涡提供正升力, 而逆时针涡提供负升力. 在失速阶段, 域外旋涡整体对升力贡献较小且存在小幅波动, 体现了流动的非定常性.   相似文献   

6.
从实验和模拟计算两个方面,对涡旋波流场的速度矢量图和涡量进行了定量测试和综合分析,并对涡旋波流动与其特征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涡旋波流动只在二维层流状态下产生,涡旋波形成后,Re数对旋涡尺寸的影响较小,涡量随Re数的增大而增大,但涡量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单调增加。随着St数的减小,旋涡尺寸明显增大,涡量却随之减小。本文也对不同槽道内的涡旋波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进而确定了涡旋波流场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7.
祝宝山 《力学学报》2008,40(1):9-18
采用快速拉格朗日涡方法数值模拟有复杂旋涡运动的非定常流动. 利用离散涡元模拟旋涡的产生、聚集和输送过程. 拉格朗日描述法用来计算离散涡元的移动,而移动速度则利用广义毕奥-萨伐尔公式结合快速多极子展开法计算,修正的涡半径扩散模型用来模拟离散涡元的黏性扩散. 突然起动圆柱和大攻角下突然起动翼型的非定常有涡流动的数值模拟,及其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另外,大攻角下突然起动翼型的计算结果给出了翼型起动后吸力面旋涡的产生、发展,周期性非定常流动的形成,以及尾流旋涡结构等一些重要的流动特征.[关键词] 非定常流有涡流动快速涡方法   相似文献   

8.
横向紊动射流的数值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婷婷  李少华  徐忠 《力学进展》2005,35(2):211-220
横向紊动射流作为流体运动的一种重要类型,广泛存在于如: 燃气轮机气膜冷却、锅炉燃烧室等的燃烧控制, V/STOL(垂直或短距离起落)飞机、废气排放的控制等工程实际应用中.由于射流的存在,增加了流场的复杂性,流场中同时存在射流剪切层涡、马蹄形涡系、反向旋涡对和尾迹涡等4种涡系结构,这对流体力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从理论分析、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方面对横向紊动射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认识了流场中的许多流动特性和流动机理.从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比较并分析了国内外横向紊动射流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结果,评述了不同湍流模型以及不同的实验测量方法对横向紊动射流的预测能力,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柔性非定常升力面的细长体理论。对于前缘问题,后缘问题和升力面外存在有旋涡的第二前缘问题的的流动作了分别的讨论,得出了统一的理论和流动的解。在后缘问题中联立求解了Kutta条件涡面积分方程和涡量守恒微分方程,得到了各个不同位置不同时问的旋涡分布,γ(y,x,t),因而比较清楚地阐明了后缘旋涡脱落和运动的机理以及非定常涡面的发展过程。对于第二前缘问题,考虑了涡面离开流动对称面的位移影响,并由此克服了涡面和物面重叠带来的困难。分析表明,当重叠部分的涡面无限接近物体(升力面)表面时,涡面的作用趋于消失。此外,在分析旋涡作用时发现,截面上涡面的流体动力效果可以由一个单一参数(记为W)来表示。W是有速度的量纲,物理上它是在物面上旋涡诱导速度的加权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PIV技术测试涡旋波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旋波流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流动现象,可以使流体在相对较宽的槽道中产生较强的波动和对流混合,从而在小Re数条件下起到强化传质的效果。本文利用PIV流场显示技术,对振荡流在非对称槽道中所形成的涡旋波的产生机理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测得了涡旋波流场的速度矢量图,阐明了涡旋波流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分析了Re数和St数对涡旋波流动的影响,并得出了旋涡涡心位置以及涡心处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用NS方程数值模拟了可压缩流向涡和激波轴对称相互作用现象。数值模拟包括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情况,计算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成功地捕捉到了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激波波面变形,激波振荡,涡核变大以及激波波后出现驻点、回流区等流场特征。提出了判断流向涡与运动激波相互作用中旋涡破碎的准则。  相似文献   

12.
王延奎  黄涛  邓学蓥 《力学学报》2004,36(3):257-264
以民用机后体为对象,对四线、六线和八线3种张线布局对后体分离流型、旋涡结构及气动 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是在北航D-1风洞中进行的,实验ReD = 2.148×105. 实验研究表明:随迎角从- 10°增加到20°,收缩上翘民用机后体的绕流涡系由下涡系转变为上涡系,直到多涡系结构,相应的分离流 态由上分离流型转变为下分离流型;张线对机身后体绕流流场的影响一方面通过对绕流旋涡 的干扰起作用,张线尾迹区的低能流会降低绕流旋涡对机身表面的诱导作用, 采用1mm张线,对于四线、六线和八线3种支撑型式,机身后体分离流型及旋涡结构未 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可压缩流向涡与激波轴对称干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S方程数值模拟了可压缩流向涡和激波轴对称相互作用现象.数值模拟包括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情况,计算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成功地捕捉到了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激波波面变形,激波振荡,涡核变大以及激波波后出现驻点、回流区等流场特征.提出了判断流向涡与运动激波相互作用中旋涡破碎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离散涡方法计算了大雷诺数下线性剪切流绕圆柱的分离流动,计算结果给出阻力系数、横向力系数、边界层分离点、斯特罗哈数及尾流中旋涡的分布图案,计算数据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大雷诺数线性剪切流绕圆柱的分离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汉中  翟大熙 《力学学报》1990,22(4):463-467
本文采用离散涡方法计算了大雷诺数下线性剪切流绕圆柱的分离流动,计算结果给出阻力系数、横向力系数、边界层分离点、斯特罗哈数及尾流中旋涡的分布图案,计算数据与已有的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用NS方程数值模拟了可压缩流向涡和激波轴对称相互作用现象.数值模拟包括定常和非定常两种情况,计算结果分别与相应的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成功地捕捉到了激波和旋涡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激波波面变形,激波振荡,涡核变大以及激波波后出现驻点、回流区等流场特征.提出了判断流向涡与运动激波相互作用中旋涡破碎的准则.  相似文献   

17.
尹协振  雷忠 《实验力学》1995,10(2):103-109
运动激波通过两个等攻角平板后诱导出两个同向旋转的旋涡,这两个旋涡在随当地气流向下游运动的同时,绕涡核连线中心旋转。本文通过测量涡对的转动角度速度,获得了每个旋涡的强度。实验结果表明,由此测得的旋涡强度不同用于小攻角平板起动涡公式计算了起动涡强度。  相似文献   

18.
赵霞  黎军  左林玄 《实验力学》2013,28(1):63-67
采用激光片光流动显示技术,针对某高机动布局飞机开展大迎角流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片光流动显示技术具备捕捉复杂流动结构的能力,可以清晰观察双前翼布局大迎角下机头涡、第一前翼涡、第二前翼涡以及机翼涡等涡结构的生成、发展、融合等复杂流动结构的演化,并且揭示出涡结构扫略垂尾内侧使布局航向更加安定,偏转前翼将使旋涡绕流的涡心降低,造成布局升力提高,低头力矩增加.片光流动显示结果进一步表明,布局航向安定性不足,垂尾需要沿展向外移动,为布局深化设计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可压缩流向涡与反向运动激波相互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可压缩流向涡与反向运动激波相互作用的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在94mm×94mm的方截面激波管中进行.在实验段上游安装了一个有限翼展平直机翼.当入射激波通过机翼后,波后2区气流在模型翼尖诱导出一条流向涡.入射激波在激波管端壁反射后,形成的反射激波在观察窗处和流向涡发生作用.实验中拍摄了激波与流向涡作用全过程的纹影照片,观察到了一些和定常激波与旋涡相互作用不同的现象,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速大攻角旋成体迎风激波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旋成弹体在大攻角超声速流动中其迎风面上有时会出现一种迎风激波.采用非定常雷诺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以及两方程kω—sst和代数B—L湍流模型成功地模拟了该现象,验证了该迎风激波是由于流场主旋涡导致超声速流动偏移造成的涡诱导激波的一部分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