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一系列非典型双亲性β-二酮稀土配合物LB膜在紫外光激发下两种不同条件时的荧光稳定性:(1)每40s检测一次;(2)每周检测一次。第一种条件下,稀土配合物LB膜的荧光强度以直线关系缓慢衰减,30次后变化约4%。第二种条件下荧光强度呈单指数关系衰减。荧光强度衰减至原始值的1/e时间τ约为10周{如n[Eu·(TTA~3)Phen]:n(AA)=1:1LB的τ为11.4周}。相同激发次数(大于1次)时,第二种条件比第一种条件下LB膜荧光强度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受紫外光激发后,LB膜中稀土配合物的吸光度降低且随时间延长吸光度进一步降低,导致荧光发射强度减小。放置半年后LB膜的光强度仍可被检测到。低角度X衍射结果表明,LB膜具有良好的周期性层状结构且层状结构可长时间稳定存在,有利于提高稀土配合物LB膜的荧光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3.
8-羟基喹啉两亲配合物的LB膜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两亲配体N-十六烷基-8-羟基-2-喹啉甲酰胺(HL)十个配合物的LB膜。采用π-A等温线和小角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这些LB膜的性质和结构。两亲配合物的单分子占有面积为(1.25±0.06)nm^2和(0.75±0.06)nm^2,分别对应于两亲分子中两个喹啉环平躺和环与环之间以一定的角度倾斜于气/水界面。LB膜内分子排列是二维有序的超晶格结构,双层高度(5.0±0.1)nm;LB膜具有导电各向异性,其平面和垂直直流电导率分别为10^-^5S.m^-^1和10^-^9S.m^-^1;LB膜的高荧光性质使之可以用作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以LaL~2(H~2O)~4Cl的LB膜为发光层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为9V,发光亮度330cd/m^2,为黄绿色发光。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研究了二苯并-18冠-6对Sm-TTA荧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和稀土离子Dy^3+对Sm-TTA-冠醚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在冠醚存在下,Sm-TTA二元配合物荧光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加了280倍,Sm-TTA-二苯并-18-冠-6体系中引入适量的Dy^3+后,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提高26倍,对Sm-TTA-冠醚和Sm-Dy-TTA-冠醚体系,Sm的浓度分别在2.0×10^-7~1.0×10^-5mol/ 相似文献
5.
6.
7.
利用DFTB3LYP/4-31G^*方法,对2-硝基-5-(N-甲基-N-十八烷基)氨基苯甲酸(NMOB)进行研究。计算结果发现,苯环的5位碳原子、氨基氮原子以及十八烷基链上与其最临近的两个碳原子所组成的两面角(D)约为90ⅲ时,NMOB有最稳构象,在NMOB自交替膜中,NMOB即以这种构象存在;而D=180ⅲ时,体系总能量较最稳构象高出31.57kJ/mol,这种构象存在于NMOB/花生酸镉(CdA)交替膜中,较小的能量差异使NMOB容易在两种构象之间进行转化,在NMOB/花生酸镉(CdA)交替膜中因受到花生酸直立构象紧密排列的诱导作用,NMOB分子以能量相对较高的构象存在。 相似文献
8.
9.
聚集导致的荧光增强与双分子膜上能量转移吴立新,郑惠(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3)(吉林粮油食品专科学校)梁映秋(南京大学化学系)关键词聚集,双分子膜,荧光增强,能量转移在模拟生物膜功能研究中,以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系为模拟剂研究其自组织行... 相似文献
10.
钐钆富集物中钐、钆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探讨了稀土的DBC偶氮刖络合物与CyDTA取代反应机理。对于不同显色剂和取代剂进行了选择,建立了测量钐、钆的最佳反应体系,用速差动力分析法进行了钐钆富集物中钐、钆的同时测定。速差动力分析结果与ICP发射光谱法结果相符。本法测定钐、钆相对含量在1:2-4:1范围,误差约为10%。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合成二价钐激活的复合氟化物的简单方法。用H~2作还原剂, 用高温固相反应直接制得Sm^2+激活磷光体: KMgF~3, LiBaF~3, BaBeF~4, SrMgF~4和BaMgF~4等, 其中BaBeF~4, SrMgF~4和BaMgF~4中掺入Sm^2+为首次报道。在KCaF~3,CaBeF~4, SrBeF~4和CaMgF~4中只观察到Sm^3+发射而无Sm^2+发光。分析了钐离子价态与其质组成结构间关系, 讨论了钐离子(Sm^2+和Sm^3+)的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小角X-射线散射,参考方介石与硬脂酸结晶结构,为硬脂酸镉盐膜系设计了七种可能的分子链模型,在微机上进行拟合研究。结果指出:链倾角Ach~24-27°,与β-硬脂酸结晶相近;碳键角Acc~115°,比正四面体模型有所扩张;链端羧酸镉属离子键结构,而非文献习用的共价键结构;堆砌缺陷d约0.156nm,小于文献值约0.1nm;酸/皂剂量比x=0.8-1.0,因制膜条件变化而不同;界面对链堆砌有明显影响。总之,小角X-射线散射可对超薄L-B薄膜(<10nm)的精细结构进行有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们考察了四(十六烷硫基)四硫富瓦烯/硬脂酸(THT-TTF:SA=1:n)在气-液界面的聚集状态及在LB膜中的排列,当n=1时,THT-TTF分子在气-液界面形成了双分子膜;当n>6时,THT-TTF分子形成了单分子膜;1相似文献
14.
15.
16.
具有不同取代链长的卟啉衍生物LB膜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三种羧酸取代的四苯基卟啉衍生物在空气/Cd^2^+水溶液界面上所形成的单层膜及LB膜。这三种卟啉衍生物中, 一种没有脂链, 另外两种具有不同长度的脂链。由π-A等温线得到的平均表观分子面积相差很大。紫外-可见光谱表明, LB膜中卟啉的Soret吸收带相对于溶液的吸收均红移, 但红移程度不同。LB膜的偏振紫外-可见光谱表明, LB膜中三种卟啉衍生物的卟啉环具有基本一致的取向。运用亚相降低法得到了三种卟啉衍生物单层LB膜, 其紫外-可见光谱与用垂直提拉法得到的LB膜的紫外-可见光谱具有一致的特征。这些结果表明: 卟啉衍生物有无取代链及取代链长的不同对平均表观分子面积的大小和膜中环间的距离有影响, 但对环的取向没有影响。环的取向由环本身及环上的亲水取代基来确定。气/液界面上三种卟啉衍生物的单层膜中环也具有一致的取向, 且与LB膜中环的取向相差不大。提拉不会对膜中环的取向及膜的结构造成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SAXS与微机模型拟合(MCMI)研究了-LB(S为芪唑杰)薄膜与SA-LB(SA为芪唑盐/花生酸镉)薄膜的微观结构与超分子结构, 以及这类LB薄膜凝聚态不稳定的原因。结果指出: 第一, 从π-A曲线可知, S与A的脂肪链可以类似于脂肪酸晶胞形成二维类晶系结构; 第二, 随着分子比R~M=S/A=0到1, S和A之间发生了人分散相至连续相的相逆转; 第三, S在二维类晶系中处于不稳定的近似伸直型的高能态构象,然而, 哑铃形的芪唑基类似于芪趋向于作倾斜状密堆砌, S的两条脂肪链则倾向于转变为稳定的全反式燕尾开的低能态构象, 仅占S分子长约2/3的脂肪链亦降低了S分子间与S-A分子间的凝聚力, 这就导致了S连续相的二维类晶系存在大量晶格缺陷, 故只能形成4~6层不稳定的Y型LB薄膜; 第四, 存放一月后, 这种不稳定的S连续相的层状超分子结构极易存坏和崩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单取代二茂铁酯和双取代亚麻酸二茂铁酯LB膜修饰Pt电极的循环伏安法性能,用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计算了在转移压力分别为20,30,40mN·m^-^1下LB膜修饰Pt电极的覆盖度,并分析和讨论了不同转移压力下修饰的二茂铁LB膜的电荷转移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