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八、多位减法(一)借位与不借位 两同位数相减,某一位“被减数〉减数”为不借;“被减数=减数”有可能借,也有可能不借,为危险;“被减数〈减数”要向前借数,为借,  相似文献   

2.
在珠算多笔加减运算中遇到减数大于被减数时,采用倒减法的一般方法可使繁琐的运算步骤比简,直接求得运算结果。然而,若遇到某些特殊的倒减现象,如在同一档多次虚借位或在前次虚借的数尚未归还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珠算多笔加减运算中遇到减数大于被减数时,采用倒减法的一般方法可使繁琐的运算步骤化简,直接求得运算结果。然而,若遇到某些特殊的倒减现象,如在同一档多次虚借位或在前次虚借的数尚未归还的情况下,又遇一位数更高的减数等,出现这种现象,一般的倒减方法对此则无能为力。因此,  相似文献   

4.
第五章不借位减法第一节什么叫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运算,我们称作减法。显然,加2只等于5只。为了有效地表示所求的关系,我们采用如下形式:“-”称作减号()只=5只-3只=2只和称作被减数已知加数称作减数被求加数称作差数2 ()=7表示为7-2=5() 4=9表示为9-4=5减法横式() 288-26表示为减法竖式6 ()77-61表示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差是减的结果。填写()并用减法表示:() 2=9表示为9-2=7∴()=7() 4=9表示为∴()=() 3=6表示为∴()=4 ()=7表示为∴()=6 ()=9表示为∴()=1 ()=5表示为∴()=1 ()=5表示为∴()=21.填括号7 9=()()-7=()()-9=()45 36=8181-45=()81-36=()29 865=()()-29=()()-865=()2.把减法横式变成加法横式再计算8-6=(),思考:6 ()=816-9=(),思考:9 ()=163.把减法竖式变成加法竖式再计算第二节被减数与减数相同以及减0减法同加法一样,在熟记中不写“———”线,把两数当成一个字的两个字旁。如写成,7与-2是...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学习了数学退位减法,老师教的方法是:在退位减法中,因为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小于减数个位上的数,先从被减数十位上借1,和个位上的数凑成十几,减去减数个位上的数,成为答数的个位数,然后把十位数减去1移到答数的十位数上。  相似文献   

6.
减数是5,差数是被减数的替数。请小朋友再看一看珠算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复合指法进一步提升就可以形成加减法一笔清和一盘清的算法。其基本规律是:加法:后档无进,直加果布;后档有进,大一减补。后面如果没有进位数,则应该果敢布数或直加。后档若有进位数,就应该在进位前多加一数(大一),其后减去余下加数的补数。减法:后档无借,直减果去;后档有借,多减加补。后档如果没有借位数,则应该果敢地直接减去减数;后档如果有借位数,就应该在借位前多减一数(多减),其后加上余下的减数的补数。这样我们从复合指法的角度又实现了一笔清和一盘清的计划。(一)加法一笔清与加法一盘清例1427862937572161 其后普进,本位多加一数,加2当加3,和为7,即4 3=72-0=27-6=18-2=6尾部凑10,6-5=1实际上是减“9375”的补数狚布42786(一盘)例2↓↑↑ 29375= ----3大一加0凑9减6凑9减2凑9减5凑10减 ----减去9375的补数3,三下70,珠不动6,六分62,二下25,五上5(二盘)724362481797253 后无进,正常 2,为9后有进,4大1加( 5),为7后无进,凑10减(-2),为2后有进,大1加( 2),为5后无数,读10减(-3),为348,加5,减2...  相似文献   

8.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有时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如果采用先累加加数,再累加减数,然后再以大数减小数的办法计算,这就需要在算盘上重新置数才能计算,增加计算中的麻烦,影响速度;同时在紧张而繁重的计算中极易产生重漏算的错误,影响计算的准确度,为了不重新拨珠,而又有足够的减数相减,通常用“倒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9.
三位数内的颠倒数列相减,按常规需逐位相减,不够减需借位,显得麻烦,费时,费力,若用巧减法则快速,省时,省力,很简便,归结如下: (一)两位凑“10”数的颠倒数相减 两位凑“10”数指二数之和为10之数字,有五组,即9、1,8、2,7、3,6、4,5、5这五组数  相似文献   

10.
“分与合”的思想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之一,由于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分与合”这对矛盾在数学中也是无时不有无处不有的矛盾现象。就以最简单的四则运算而言,“加法”就是“合”,“减法”就是“分”,加,减就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且双方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a b=a-(-b),a-6=a (-b),这个转化条件就是将加数或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b,因此减法可以统一在加法中。仅就“加法”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珠算》94年3期上,载有“九”这一奇数之古今运用与珠算计算中奥妙,此文中介绍了简便方法,的确比传统逐位乘算快速,方便,但因多次减,借位减也觉烦脑,不如用“减1加补”来得更方便,更快速,省力,省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珠算》94年3期上,载有“九”这一奇数之古今运用与珠算计算中奥妙,此文中介绍了简便方法,的确比传统逐位乘算快速,方便,但因多次减,借位减也觉烦脑,不如用“减1加补”来得更方便,更快速,省力,省心,省时,真是一妙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日常经济生活以及混合加减法习题中,经常有从小数字减去大数字的情况,这当然可以颠倒原来的被减数、减数的位置,在减后的绝对值之前添个负号,就是正确的得数。但这些情况如连续不断发生就不胜其烦了。可是在珠算中就另有方法解决,迅速方便快懂易会。  相似文献   

14.
试用飞数法计算517 623 46=73 592 369=4,275 648 736=3,608 4,935 417=648 3,172 5,607=2,935 47,018十2,451=6,138 50,612 9,348=5,072 4,965 38,072=61,735 1,084 17,618=40,612 73,062 51,706= 表格算(左侧每个加数,与横行加数分别相加并把和写上):第三章 减法第一节 不借位减法一、什么是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运算,我们称作减法。  相似文献   

15.
《数学大王》2007,(31):13
通过这几道题目的学习,我想小朋友们应该学会用笔算做37-12(不退位)或者34-18(退位)之类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了吧?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个位不够减时,别忘记了借位,并且在计算34-18这类题目的算法时,注意不要把个位上的两个数字弄颠(diān)倒了,错认为是8-4 .  相似文献   

16.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现状分析 (一)教材内容衔接上的“四个障碍” 1.小学只学了非负有理数,初一将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为整个中学数学学习垫铺了基础。但由于“负数”的引入,搅乱了他们原有的数的观念。事实上,通过小学的数学学习,他们一般都以零为最小数,总认为两数的和必大于任一加数,两数的差必小于被减数,特别是较小的数减不了较大的数等,从心理上拒绝“负数”。  相似文献   

17.
在亏损企业的核算工作中,虚借减法是少不了的内容和方法。要使企业转亏为盈,就需要重视并要善于发挥“虚借减法”在扭亏增盈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亏损企业的核算工作中,虚借减法是少不了的内容和方法。要使企业转亏为盈,就需要重视并要善于发挥“虚借减法”在扭亏增盈中的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迅速建立和发  相似文献   

19.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以“不退位减法”为例,在教学中融入概念引导、提问式等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方法.同时,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并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及时给予课堂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题1图1中有"奇、思、妙、想、探、索、发、现、数、学、新、趣、题"这13个汉字分别代表1~13这13个整数.要使图1中,相邻两数(有线段相连的)之差(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的总和,最大是____.请设法换出一种图来.分析要使图1中,这16个差(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的总和最大.就要求差中的被减数尽量大,减数尽量小.猜想凭上述分析:"题"代表的数与"数""学""新""趣"代表的数相邻,所以取"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