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沂 《光学学报》2004,24(5):04-704
由中国光学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光学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光学学会2 0 0 4年学术大会于2 0 0 4年4月14~16日在杭州市浙江大学举行。这次被光学学会理事长母国光院士称之为“中国光学界群贤毕至、老少咸集”的学术大会,有包括15名“两院”院士在内的千余位光学界专家学者参加,是近十年来中国光学界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会议收到论文70 0余篇。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唐晋发教授主持,大会副主席徐至展院士受会议主席母国光院士委托致开幕词,会议名誉主席王大珩院士通过电视录像预祝本次…  相似文献   

2.
根据一九八一年九月学会常务理事会议的决定,委托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筹备的化合物半导体发光材料和器件测试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三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校和厂家等二十五个单位,共四十一位代表。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西南地区校际的横向学术与信息交流,促进西南地区各个院校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的共同提高,重庆物理学会与大学物理专业委员会委托重庆大学应用物理系主办的西南地区《大学物理》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4月11日至13日在重庆大学举行。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代表共70多人,他们分别来自西南地区以及北京,湖北、江西等地的25所院校。会议陆续收到的各个院校专家代表的学术论文有57篇,内容涉及物理学应用,教材教法研究、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改革与管理等诸多方面,会场内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兵工学会光学学会工程光学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10月6日,在青岛召开了以“光学设计及光学设计程序”为题的第四次学术交流会,主任委员沈惠龙同志主持了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45个单位,89名代表,大会交流了68篇学术论文。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长期从事光学研究的有经验的老同志,也有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许多光学专业的学者、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是以大会作报告,小会交流讨论的形式进行的。大会请翁志成、项敏达两位同志先后就赴美、日参加学术会议情况作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声学学会建筑声学、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噪声控制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13日—17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3个单位的36名代表。 会议按预定计划对噪声源、噪声评价和噪声控制技术等三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对大家关心的声源鉴别、声功率测定、流体动力噪声,及环境噪声测量和评价等问题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发起、杭州大学物理系和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筹办的气体发光及其应用学术讨论会,在1984年11月21日至25日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工厂共三十一个单位六十五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11月22日上午开幕式上由我国著名电光源专家、上海复旦大学蔡祖泉教授致开幕词,杭州大学副校长谢庭藩教授致欢迎词,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李文铸教授和田志伟副教授分别讲了话。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秘书长范希武副研究员任会议主席,徐学基副教授和陈哲艮副教授任会议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物理》1995,(5)
第七届国际电致发光学术讨论会简讯第七届国际电致发光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0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叙教授任地区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14个国家的104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外学...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发光学会和中国稀土学会发光材料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的全国发光新材料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二日在上海松江县召开。 会议以邀请专题报告为主,同时接受部分投稿论文,共计收到三十四篇论文,大会报告二十八篇。来自三十余个单位,四十八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及光电子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激光学术报告会于1984年11月16~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近130个科研、高校和工厂等单位近300名代表。 会议筹备组共征集到论文612篇,经征文评审委员会审定,从中选出122篇论文作为会议报告交流。在会议报告的论文中,有关激光器件方面的有25篇,激光物理、激光化学方面的有16篇,激光光谱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受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委托,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筹办的量子阱与超晶格的发光和光电性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11日至15日在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召开。11个单位2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光学学会高速摄影与光子学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五日至九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高速摄影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十个省市、四十四个生产、科研和教学单位,共计八十人。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有三十八篇,另有两篇综合性资料。大会宣读论文三十四篇,并放映了十余种我国高速摄影应用成果资料电影短片和两部专业录象。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所负责组织的全国高温超导材料光学性质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14日至16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21个单位的4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量子光学学报》2006,12(4):F0002-F0002
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2006年8月19日至8月22日在历史名城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昌大学物理系承办,江西省物理学会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科学院直属院所及高等院校等61个单位的239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于2008年7月25—27日在春城昆明市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物理学会主办,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中国科学院直属院所及高等院校等63家单位的257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议,是历届会议规模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发起、杭州大学和桂林无线电一厂联合筹办的发光显示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8~22日在桂林举行。来自全国有关研究所、大专院校和生产厂家共33个单位52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电子工业部电子器件总公司的同志和桂林市电子器件公司的领导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讨论和交流了固体发光在显示技术应用方面的国内外现况、研究和生产情况及有关问题。本次会议以荧光显示、交流薄膜电致发光、直流粉末电致发光为主。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听取了长春物理所付所长许少鸿同志关于八二年国际信息显示  相似文献   

16.
全国原子分子参数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8月26日至31日在秦皇岛市召开,由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理事长李正武教授,科学院物理所孙湘教授和李家明教授等许多知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原子分子物理学界老前辈(艹勾)清泉教授非常关心这次会议,因临时有事未能参加,特向大会写信祝贺,并送来题为“我国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发展”的书面报告。  相似文献   

17.
吴邦达 《应用声学》1990,9(1):47-47
由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分科学会、江苏省声学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船舶总公司水声情报网三会一网联合召开的“换能器与声系统学术交流会”于九月九日至十一日在无锡举行。这次学术交流会的宗旨是就超声学和水声学在换能器和声系统的理论、设计原理、测试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共同问题进行探讨,不同之处进行交流以达到两学科互相渗透的目的,同时介绍国际、国内换能器及声系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计量测试标准等。三会一网负责人冯绍松、吴文虬、柳先、刘孟庵、水永安、翁江波等同志出席或主持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70余篇,有来自全国二十多个单位的80名代表出席。当地有关单位科技人员参加了旁听。  相似文献   

18.
1990年5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科学会联合举办的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学术讨论会在苏州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6个省市,有一百多人,其中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包括研究生)过半数。交流的论文达120篇(宣读64篇),论文的内容覆盖面广,有生物发光、生物的超微弱发光、细胞化学发光、体表发光、化学发光和荧光标记,化学及荧光免疫分析法及测量发光仪器仪表等。从人数、论文数来看,都比1987年苏州光生物学会议增加了四倍,说明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这一新兴学科已在我国生根,并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物理学会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的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分析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5月21日~25日在苏州举行,全国十六个省市的11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21篇,收集入《会议论文摘要汇编》111篇.在全体大会上报告的论文10篇,在分组会上报告的论文54篇.这次学术讨论会交流的论文内容,涉及到生物发光和化学发光的各个侧面,它包括生物超微弱发光、生  相似文献   

20.
知心 《应用光学》2005,26(6):I0001-I0001
由中国兵工学会光电子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兵器工业第二О五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四届光电子技术学术交流会”,于2005年9月22日至25日在烟台东海宾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兵工学会、空军装备研究院、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西安工业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