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SHT4305伺服压力机系统,对黏土岩试样分别在0.1MPa/s、0.3MPa/s、0.5MPa/s、0.7MPa/s、0.9MPa/s的加载速率和25℃、55℃、85℃、115℃、145℃的环境温度下实施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和不同环境温度对黏土岩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应变状态、破裂形式、反应过程以及变化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黏土岩试样在不同加载速率和环境温度作用下,破坏过程经历压密、弹性、塑性、破坏四个阶段,其中塑性阶段差异化明显。黏土岩峰值强度与加载速率近似线性相关;在环境温度的作用下,黏土岩峰值强度与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上述研究结果对高放核废物处置库选址等领域备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不同位移加载速率下突出煤煤体失稳破坏的红外前兆信息,以0. 02 mm/s、0. 01mm/s、0. 005mm/s三种位移加载速率施加载荷,开展平煤十二矿和新景矿突出煤体加载破坏过程中红外辐射规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位移加载速率下煤样产生变温现象,低速位移加载速率时,煤样温度增加幅度变大,相同位移加载速率下,新景矿突出煤试样比平煤十二矿的红外辐射温度变化大;平煤十二矿和新景矿突出煤试样加载产生红外辐射的物理机制一致,均存在热弹效应和摩擦热效应;平煤十二矿突出煤试样破裂失稳红外辐射前兆表现为台阶式上升趋势,而新景矿突出煤试样表现为阶跃式、突增型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5.
利用TAW-2000型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了5种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加载速率对煤体侧向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裂纹闭合压密阶段、弹性变形至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煤样变形以轴向压缩为主,侧向变形很小;在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侧向应变开始加速增大,并在峰前应力调整阶段出现小幅陡增现象;在峰后扩容阶段煤样侧向应变急剧增大,呈现扩容与脆性破坏多次交替出现的特征,这一阶段大多数试件的侧向应变占总侧向应变的70%~90%。在加载初期煤样侧轴比处于较低水平,当轴向应力出现第一次跌落以后,煤样侧向应变快速增大,而轴向应变增加速度较小,导致试件侧轴比呈现快速增大直至试验结束。不同加载速率下煤样第一次出现轴向应力跌落时的侧向应变保持在3.0×10-3左右,表明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煤样出现第一次轴向应力跌落时的侧向应变基本相同,可将侧向应变作为预测煤体破坏的控制变量。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拉伸实验研究了加载速率在1mm/min, 10mm/min, 100mm/min以及200mm/min范围内6020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质,结果表明这种材料有近似于理想弹塑性的性质,应力-应变曲线明显地表现为线弹性和线塑性的特点,而且加载速率对于该铝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质没有明显的影响.作为对比还测试了45#中碳钢在相同的加载速率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得出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无论屈服强度还是抗拉强度均有一定的提高,塑性有了一定的降低.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该铝合金材料的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8.
9.
以A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AM势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在Ⅰ型和Ⅱ型加载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取向对发射位错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裂尖发射位错的监介应力强度因子随温度升高指数规律降低,但却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加载速率对单裂隙类岩石试样破坏过程中能量演化进程的影响规律,分析裂隙类岩石试样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能量响应特征,以预埋金属薄片方法制作的裂隙类岩石试件为研究对象,基于RMT-150B对单裂隙类岩石试样进行四级加载速率下的单轴压缩试验,获得四级加载速率下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单裂隙类岩石试样峰值强度与加载速率呈正相关性,但增长速率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当加载速度不断增大时,峰值处试样弹性应变能积聚能力增强,但是耗散应变能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裂隙试样在峰值后会累积弹性应变能,但其积聚能力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有所削弱;裂隙试样耗散应变能转化速率在峰值前处于较低水平,在峰值后伴随宏观破裂面的贯通而骤增,表明单裂隙类岩石试样内部能量演化进程与其破坏规律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