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3年5月2日至8日,在美国匹兹堡市召开了第十三届北美催化会议。会议主席为宾州州立大学的M.A.Vannice。参加会议的代表942人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和台湾地区共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特邀报告2篇,分组报告180篇,展讲论文210篇。我国提出论文9篇(包括台湾1篇),列第五位。前四位是:美国,255篇;法国,23篇;加拿大,19篇,日本,11篇。论文内容涉及模型催化剂、催化剂表征、反应工程、催化氧化、表面、燃料转化、环境催化、精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分子筛协会(IZA)委托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海洛夫斯基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The J.Heyrovsky Institute of Physical Chemistry and Electrochemistry)主办的国际分子筛化学和催化会议于1991年9月8日—13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会议共有邀请报告7篇,主题发言3篇,口头报告45篇(中国2篇),墙报87篇(中国10篇,包括台湾2篇)。来自各国的约250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大陆和台湾各有两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3.
中美日三方催化学术讨论会是经中方郭燮贤教授,美方Bell教授和日方田丸谦二教授共同倡议的。第一届会议于198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中国大连举行。今年7月1日至3日在Bell教授主持下于美国加州Berkeley召开了第二届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72名,其中中方20名,美方23名,日方29名。中国的蔡启瑞教授,日本的Yusuke Izumi教授,美国的G.A.Somorjai教授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宣读的论文共21篇,中日美每方各7篇。展示的墙报共55篇。7月3日上午会议结  相似文献   

4.
美国化学会氟化学小组于1979年1月28日至2月2日在Florida州的Daytona Beach组织召开美国第四届冬季氟化学会议。本届会议主席是Kansas州大学的D.D.DesMarteau教授。参加会议的有来自英、法、中国、波兰、苏联、捷克、加拿大、南斯拉大、西德、日本和美国的120位代表。这是中国化学工作者第一次参加美国化学会召开的论文报告会。在会上共宣读论文57篇。其中无机化学16篇,有机化学29篇,物理有机化学8篇,高分子化学3篇,  相似文献   

5.
周南 《分析试验室》2008,27(3):123-124
本届会议于2006年4月6日至8日在德国柏林市召开, 共收到了31篇会议报告、 44篇墙报, 现择主要的内容报道如下(会议语言以德语为主).  相似文献   

6.
周南 《分析试验室》2007,26(2):123-124
本次会议得到欧洲化学与分子科学协会的支持, 由希腊Crete大学主办, 于2005年10月2日至5日在希腊Iraklion市召开, 内容丰富, 共有特邀报告15个、宣读论文123篇和交流论文246篇.  相似文献   

7.
1983年9月19—22日在日本福冈举行了化学传感器国际会议(IMCS),参加会议的有22个国家的400名科学家,会上宣读和讨论了135篇论文,中国提出4篇报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篇、台北化学所1篇、东北工学院1篇,论文内容包括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固态电解质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离子选择性场效应晶体管和生物传感器等。会议文集将由东京讲谈社以“AnalyticalChemistry Symposis Series Vol.17”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于2006年3月29日至4月2日在西安市隆重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90多个单位的国内感光影像科技界、企业界近250名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13篇,其中5篇论文作为大会综合报告,67篇论文为学术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中日流态化会议于1985年4月10日至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这是1982年第一届中日流态化会议的继续。双方代表约100名,来自大学、研究所及产业部门。会议还特邀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教授共三人作了有关学术报告。会议主席为中国科学院化冶所所长郭慕荪教授和日本横滨大学教授国井大藏先生。会议中宣读和讨论了共45篇报告,包括:(1)鼓泡流化床的行为,计十篇。(2)其他气固流化床的特性,六篇。(3)液固和三相流化床系统的研究,七篇。(4)流态化燃烧  相似文献   

10.
1986年9月15日至20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化学会首届微量技术及痕量分析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代表共有320多名参加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370多篇论文,在大会和分组会上宣读的有240多篇,现将其中部分论文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液膜分离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它是  相似文献   

11.
会议报道     
发光分析会议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发光分析学术会议于1988年11月10日至13日在厦门举行。会议由福建省化学会和厦门大学负责筹备,采用征文116篇,包括专题报告11篇、荧光分析73篇、燐光分析1篇、化学发光分析31篇,会议文集收集了其中104篇论文。根据近年来我国发光分析队伍日益扩大、分析水平不断提高的现状,为了加强发光分析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共磋学术问题,进而提高研究水平,代表们提议在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  相似文献   

12.
第29届国际影像科学大会(ICIS'02)和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ICIS)会议于2002年5月13日-17日在日本东京都召开.本届大会由国际影像科学委员会(ICIS)组织,日本写真科学技术学会(SPSTJ)、日本影像学会(ISJ)和影像科学技术学会(IS&T)共同主办.参加这次会议的与会代表来自16个国家约650人.提交本届大会的学术论文共计351篇.其中中国参会代表递交大会的论文19篇.会议期间,代表们与世界各国相关研究领域的同行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建立了联系.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育》2000,21(9):14-14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化学学习专题研讨会》于2000年7月19日至25日在江苏扬州举行.会议由高师化学教育工作委员会筹办、扬州大学理学院化学化工系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共170多人,其中来自高等学校的64人,来自中学和中专学校的90人,教研室、出版社和其他部门16人.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146篇.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全国稀土萃取化学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四局主持下,于1979年6月16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大会收到报告133篇,其中专题综述报告17篇,萃取工艺方面28篇,萃取化学方面65篇,数学模拟、串级理论和萃取设备方面23篇,分别以大会、专题组以及大字报形式进行了交流。大会还组织“关于萃取化学中的一些名词和符号的建议”的专题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继1963年第一次全国萃取化学会议和1976年第一次全国稀土萃取化学会议以来的又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上海市石油学会和上海石油化工总公司高桥石化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石油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催化会议,于1986年6月4日至8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共征得论文363篇,入选150篇,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253人,列席代表36人。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一次动力学分析法讨论会,于85年6月29日至7月3日在庐山举行。表自全国各地区的1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征集论文60篇,其中酶催化动力学分析法14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力学分析法的发展趋势。会议邀请慈云祥、阮大文、蔡汝秀、叶率官、程介克、章竹君等同志做了6篇专题报告:(1)动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化学会天然有机化学专业组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于1984年10月23日至27日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近30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1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专题报告8篇和研究论文80余篇,在会上宣读的论文有54篇。  相似文献   

18.
周南 《分析试验室》2004,23(11):77-78
16届国际质谱分析会议于 2 0 0 3年 8月 31日至 9月 4日在联合王国Edinburgh市召开 ,由JohnJ.Monaghan教授筹备。会议内容涉及基础理论、蛋白组学研究、食品分析、法医学、工程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择要介绍如下。关于基础理论方面的报告和论文有 30篇 :( 1 )M .J .V .Jarvis等 ,  相似文献   

19.
《色谱》1990,(1)
1989年10月8日至12日于广西省桂林市召开了第三次全国石油化工色谱学术报告会。来自全国石油化工系统及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等代表1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录用近150篇论文。气相色谱方面80篇,液相色谱19篇,其他为色谱理论方面及仪器、技术等,部分在  相似文献   

20.
第五届国际固态离子学会议于1985年8月18日至2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Lake Tahoe 召开。与会者近三百人,征集会议论文262篇,其中我国寄去的论文计15篇。由于固态离子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所以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