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6月29日至30日,华北区50余所院校60多位普化教师在北京工业学院集会。传达全国工科普化教指小组桂林会议精神,同时宣告华北区工科普化课程协作组成立。会议通过协作组章程和核心小组成员名单,组长、副组长分别由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学院、天津大学、太原工业大学的代表担任。协作组的宗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教委指示精神,1986年5月10日至21日在山东矿业学院召开了工科普化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扩大工作会议,周昕主持了会议,代表们一致认为普化课是工科院校大多数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基础课,应注意发挥它在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作用和能力的培养。会议认真研究、修订了工科普化课教学基本要求(70—80学时和90—110学时),基本要求的提出有利于保证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进行教学质量的检查。希望各校依据基本要求按具体情况制订各自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利于搞活,搞好教学,办出特色。会议初步拟订了组合式普化教材和十多种教学参考书的选题计划,落实了<普通化学实验(选编)>的选编  相似文献   

3.
周世光 《化学教育》1981,2(5):47-47
经教育部批准,由工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普化及无机编审小组委托国防科技大学、华中工学院主办的全国普通化学(80学时类型)教学经验交流讨论会,于5月14日至22日在长沙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90余所工科院校的教师150名。  相似文献   

4.
清化 《大学化学》1987,2(5):54-54
遵照国家教委的部署,工科普化课程教学指导小组扩大工作会议于1987年5月15日至24日在桂林陆军学院举行。会议传达了国家教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部分基础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有关问题的通知》,宣讲了《普通化学教学基本要求》,交流经验,讨论与安排了明年工作计划。与以往会议相比较,此次会议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其一,除教学指导小组全体成员以外,代表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47所工科院校,其中有云南、贵州、内蒙古、连云港等过去少见的普化教师。代  相似文献   

5.
在高等工科院校非化工类专业开设“普通化学”课程的问题,目前仍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有人认为:学普化没什么用,有的专业取消了这门课,有的则大大压缩了学时数.为了明确“普通化学”课程在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天津大学普通化学教研室受教委的委托曾在京、津、河北地区作了广泛的调查.通过调查得到的大量事实说明:对于高等工科院校非化工类专业,“普通化学”(以下简称“普化”)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但其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需改革.  相似文献   

6.
周世光 《化学教育》1985,6(3):63-63
由蚌埠地区军校协作中心发起的“军队指挥院校大学班普通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22日至26日在蚌埠召开。15所军队院校的30多名普化教师到会。  相似文献   

7.
黎松强 《化学教育》1985,6(3):52-53
关于惰性气体(这里指不参加反应的气体,下同)对化学平衡影响的问题,在无机和普化教材中,一般不作专题讨论,《化学原理》只是简单地提到了恒容时的一种情况。工科统编《无机化学》只用小字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化学工业出版社以服务工科院校本科教学为基础,理、工、农、林、医兼具,品种齐全,覆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在销品种约300种,其中“十二五”规划教材20种,“十一五”规划教材24种,四大化学理论课教材约80种。目前,出版社已经借助云服务、公众号、教学平台等开展在线资源和新形态教材建设。未来我社将紧跟教改动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着重策划出版一批特色突出的高质量教材,同时加大对国外优秀化学教材的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9.
周世光 《大学化学》1987,2(4):42-42
经国家教委批准,受工科普化教指小组委托,全国工科院校“普通化学实验选编”审稿会于1987年3月23至30日在西安交通大学召开。来自18所院校的22名代表共同努力,通过深入细致的审查、反复评议及试做,从40多所院校应征的132个实验中选出了22组近30个实验作为本书的基本内容。这些实验凝集着广大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化学会委托中国科技大学筹办的第一届全国化学反应动力学会议于1986年5月16日至18日在安徽省屯溪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2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世界著名的化学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1.
江汉良 《化学教育》1983,4(5):13-15
教材建设是教学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外普化及有机教材内容日益革新以及我国中学化学内容逐年加深的情况下,近年来国内普化及有机化学教材虽有改革,但基本体系没有大的变动,化学学科及生产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成就未能充分反映,不少内容仍与中学重复、标题几乎一样,学生感到味同嚼蜡,所得不多。普遍反映学生不重视普化及有机课程的学习,个别同学不来听课,因此,普化及有机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达世禄 《大学化学》1987,2(2):61-61
会议由教材编审委员会分析化学专业组召集。出席会议的有高教出版社、教委直属和部分省属综合大学及部份师范和工科院校的代表共40余人。这是自1980年确定“仪器分析”作为化学系基础课以来首次仪器分析教学改革讨论会。会议交流了各校开设仪器分析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情况,并着重审订了“仪器分析和实  相似文献   

13.
童沈阳 《大学化学》1986,1(1):31-31
会议的任务是:一、修订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和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二、讨论分析化学1986—1990年教材规划。对于“分析化学”课程,会议建议将定性分析并入无机化学课程中,任教学中适当增加分离方法方面的内容;在有条件的学校中,应注意增加将电子计算机用于离子平衡、数据处理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会议消息     
继有色金属42个科技协作组成立以后,有色金属分析化学等3个科技协作组于1984年6月5日至7日在北京平谷县召开了成立和工作会议。参加有色金属分析化学科技协作组会议的有来自科研院所、厂矿和高等院校等19个单位的专家、教授、技术干部共25人。代表们认真讨论了《有色金属科技工作协作网工作条例》;回顾了有色金属分析化学卅多年来的发展,认为《有色金属分析化学科技协作组》的成立是对有色系统分析化学工作的一大促进,並表示要积极参加和支持协作组的工作。会议明确了协作组的性质是:在总公司科技部领导下,由本行业专家组成。它是同行业的横向联合,将为解决部门地区之间交流不畅,解决生产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发挥重要作用。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对协作组的工作寄予很大希望,认为它将起到本行业的情报中心,规划中心和协调中心的作用,並逐步担负起评议、成果推广、参谋、学术和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成为有色工业发展的“瞭望哨”、“监督岗”。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常务董事、科技部主任李东英同志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详细阐述了成立协作组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和服务方针。  相似文献   

15.
王明华 《大学化学》1988,3(6):57-57
根据去年5月普化课程小组的决定,在全国广泛征集普化教师教学、科研论文的基础上,于1988年8月16日至21日、在北京高教社举行的扩大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教学、科研论文报告和学术交流。会议共收到80多所高校的论文191篇,其中教学论文121篇、科研论文70篇。其中40篇在大会报告,94篇作书面交流。教学论文的重点是教学中有关问题的学术性研究,同时也涉及如何试行普化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  相似文献   

16.
会议就应用化学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会议认为,应用化学专业属于应用理科类专业,它既不同于工科的化工类专业,也不同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其专业课的着重点应给学生打下应用基础,而不应成为工艺课。经过反复讨论,会议拟订并通过了《应用化学专业(应用理科)建议性教学方案》,确定了教材选题。教材的编者由各校自报编写大纲,教材委员会择优确定。会议确定以“应用物理化学”为试点,委托清华大学进行“招标”,以便取得经验,推动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有机化学教材编审小组会:交流了国内外教材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会后五年(1986—90)教材建设的建议。会议认为,在今后五年内应出版一套通俗易懂的基础有机化学参考丛书和选修课参考书,并提出了相应的选题。会议进一步讨论了出版《有机化学教学参考文集》的目的要求,初步审查了已收到的“文集”稿件,对进一步组稿和编审等事项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央关于教材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教育部于1977年10月中旬在武昌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理科化学类教材编写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分析化学组制定了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化学系教学用的《分析化学》编写大纲。这本书委托武汉大学(主编单位)、吉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合作编写。今年4月在广州召开分析化学教材(初稿)审稿会议,本书预计将在今年年底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在这次审稿会议上,大家认为这本教材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严谨地、系统地介绍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第二届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1999年12月14~18日在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召开。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懿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亲临会议,对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会议就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  1.会议听取了“面向2...  相似文献   

20.
王致勇 《化学教育》1985,6(2):63-63
1984年12月26日,由北京市高等学校化学教学研究会无机普化组,邀请部分高校教师。就大一化学中引进基础热力学内容座谈。到会的有十几所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高等工科院校及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代表近三十人。与会同志多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