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同学们知道,解答数学问题离不开观察联想.如何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恰当地进行观察联想,常常成为能否较快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拟结合同学们解决几个圆锥曲线问题的思维历程,谈谈如何在解题中有效地实施观察联想.以资同学们参考.一、观察现象,联想本质有相当部分数学问题,往往是更一般问题的特列.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如果我们能够增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同学们来说,能否"从一个问题出发,进行联想与探究"是很重要的,这其中表现的是同学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学习乘法公式时首先学习的是平方差公式,学习了它以后,我们从平方差公式出发,如何进行联想与探究呢?一、联想平方差公式是(a+b)(a-b)=a2-b2.由此怎样联想呢?不能"乱想、瞎想".我们就它  相似文献   

3.
陆剑鸣老师的这篇文章,以勾股定理为例,告诉同学们对一个问题具体如何进行联想和探究,联想和探究些什么?从哪些角度进行联想?由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推想到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等量关系,推想到任意三角形三边的等量关系;勾股定理是三边之间的二次关系,推想到三次四次关系如何?由勾股定理是平面(2维)图形,推想到空间(3维)图形如何?文章写得很好.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在证明三角恒等式或求三角式 的值的问题中,同学们一般都是把注意力集中 到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应用三角公式,通过恒 等变形去实现问题的解,往往忽视了角的拆凑 变化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其实有一些三角问 题,只要留心观察题目中角度的特点,联想所 学的公式,灵活地采取拆角凑角的方法,那么 就可获得新颖简捷的解法. 下面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解题与联想是分不开的.在数学解题中,同学们应该通过各种大胆联想,如在形式、结构、方法、特征上等,寻求解题的适当途径、方法探索新的结论,促使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从而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一、形式上的联想  相似文献   

6.
对数学问题的推广探究不但可以发展我们的观察、推理、猜想、探究能力;同时也能使我们感受到数学美无处不在,从而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善于联想猜想,借鉴创新,它能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我们以一个问题为例,通过联想、迁移去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开放探究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创造性,既能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同学们对知识内容的拓展、联想应用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体现了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成为考试中  相似文献   

8.
<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之一,它在几何的计算或证明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我们知道,几何问题中,若出现角平分线这一条件,可联想角平分线的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使问题得到解决.本文以一道试题为例,谈谈如何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合理添加辅助线,解决问题,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在复习几何时,经常会关注一些一题多解的几何题.通过利用所有有用的条件,进行观察、联想、对比,采取"一题多解"的形式进行学习,不仅能使同学们的思维定势得到改观,还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建立自信心,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灵活  相似文献   

10.
同一个问题,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同学们应充分利用思维的空间,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本文仅从一道中考题的多种解法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
“观察”出“联想”,“联想”出“技巧”.灵活的、精巧的解题技巧不会凭空出现,它是在由此及彼的联想中迸发出来的.而联想又必须建立在深刻的观察之上.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联想,没有联想就没有解题技巧的出现.观察与联想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指  相似文献   

12.
解决数学问题总是从观察与联想开始.通过观察,对问题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进而对问题展开广泛的联想,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现对一例进行观察与联想. 问题已知z为非零复数,z 4/z∈R,且|z-2|=2,求z. 看到z 4/z∈R这个条件可联想到什么呢?z 4/z的共轭复数是它的本身,即z 4/z=z 4/z,从而得z2(?) 4(?)=z(?)2 4z.看到|z-2|=2可联想到什么呢?点Z的轨迹是点  相似文献   

13.
汪国银 《中学数学》2012,(22):61-62
二次函数是各地中考试题的热点内容,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二次函数的重要内容,其中根据图像信息解答相关问题不仅是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需要同学们对二次函数问题要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下面为同学们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1].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根据题目的条件与结论联想与之接近或相似的原理、方法、结论、曾经做过的题目及相关的数学思想,把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用一系列的因果链条连接起来,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联想思维,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展开联想?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呢?  相似文献   

15.
对于数学题,如何化难为易呢?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细心观察其特征,联想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对比以前掌握的解题方法,从而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知的知识,迅速而合理地解决它。例1.  相似文献   

16.
一个科学工作者 ,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就必需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联想能力 .一个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的强与弱 ,往往取决于他的观察联想能力的强与弱 .俗语说 ,万事起头难 .就解题来说 ,难就难在从观察联想中迅速找到解题途径 .要想具备这种能力 ,必须经过较长期的自觉的锻炼和积累 .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本文先从问题的结论与条件的联系谈起 .一些题目 ,其结论与条件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经过审题观察发现了这种联系 ,又能联想到所学过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以及一些范例的解法 ,就可…  相似文献   

17.
<正>高中数学新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高考试题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以此可以促进数学教育的开放化和个性化,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人对2005年浙江高考数学卷(理科)第17题产生了一些联想和引伸,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说明如何通过“不断地变换你的问题”([美]G.Polya),探索解题途径.亦即通过一再改变问题的叙述和形式,改换观察、理解问题的角度,使问题呈现新面貌,从而引发我们的新兴趣、新联想,使问题易于获得解决.变换问题有种种方式或途径,如(1)等价转换或模型置换;(2)引入辅助元素或辅助命题;(3)普  相似文献   

19.
解决存在性问题,对观察、联想、类比、猜测、抽象、概括诸方面有较高要求,高考题中一般对这类问题有如下方法:(1)直接求解;(2)观察--猜测--证明;(3)数形结合;(4)联想类比;(5)特殊--一般--特殊.现就三角中存在性问题选解几例.……  相似文献   

20.
<正>同学们在解决一些新的数学问题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那么如何解决呢?认真观察题目中数据的结构特征,勤于思考,善于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知识进行处理,往往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下面以一道题为例来谈谈怎样把一个新问题转化成所熟知的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