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光度法研究了新显色剂5-(4-氯苯基偶氮)-8-苯磺酰氨基喹啉(CPBSQ)与钴的显色反应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pH 9.5-11.5范围内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和硫脲-酒石酸钾钠存在下,Co(Ⅱ)与CPBSQ形成1∶3的稳定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依此建立了一种测定Co(Ⅱ)的新光度法.Co(Ⅱ)的浓度在0-15.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常见离子对Co2+的测定均无严重干扰.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用于VB12针剂中钴含量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5%-0.6%,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104%.  相似文献   

2.
采用氧化-沉淀法在室温下合成了不同钴含量的铁酸盐。不同反应时间时的样品的IR和XRD谱图分析表明,钴基铁酸盐是通过中间体绿锈形成的。通过调节初始溶液中Co/Fe比(Co/Fe分别为: 1/20, 1/15, 1/10, 1/7, 1/5, 1/3)合成了钴含量分别为Co/Fe=0.05, 0.06, 0.08,0.12,0.17,0.18的钴基铁酸盐,并通过IR, XRD, SEM和化学测定分析了上述铁酸盐的化学计量,结构和形貌。实验结果表明: 在室温条件下,随初始溶液中钴含量的增加,钴在尖晶石结构中占据八面体空隙中Fe3+的位置,且钴含量的增加不利于尖晶石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采用Vis,ICP及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铜锌超氧歧化酶(Cu_2Zn_2SOD)与苏氨酸钴(Ⅱ)(Co(Thr)_n)的直接相互作用以及外加苏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溶液中原酶活性中心处的Zn(Ⅱ)离子可被外加的苏氨酸钴(Ⅱ)部分诱导、交换出来,而溶液中外加的Co(Thr)_n中的Co(Ⅱ)进入酶的活性中心,形成“Co-SOD”酶衍生物,并相应影响了酶的催化活性。与此同时,外加苏氨酸钴(Ⅱ)的量、溶液pH值对此类相互作用进行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了一种多波长、双系数解析配合物吸收光谱测定配合物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方法 ,并用分光光度法对四磺酸基酞菁钴 (CoTsPc)与硫化物的轴向配位反应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反应与介质 pH值有关。pH =7 0时 ,Co(Ⅱ )TsPc与HS- 反应生成五配位的轴向配合物Co(Ⅱ )TsPc(HS) ,研究了Co(Ⅱ )TsPc与HS- 反应生成Co(Ⅱ )TsPc(HS)的反应热力学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平衡常数、ΔH 和ΔS ;pH =13时 ,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SCo(Ⅰ )TsPc。  相似文献   

5.
在分光光度法分析高浓度锌溶液中痕量钴离子浓度的过程中,由于基体离子Zn(Ⅱ)与待测离子Co(Ⅱ)化学性质相近且基体离子浓度过高,导致Co(Ⅱ)的光谱信号与Zn(Ⅱ)的光谱信号重叠,大部分Co(Ⅱ)的光谱信号被Zn(Ⅱ)的光谱信号掩蔽,在部分波长段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呈现很强的非线性,混合溶液加和性不佳,因此无法通过全波段信息实现痕量Co(Ⅱ)浓度的检测。该研究提出了间隔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对溶液的紫外可见光光谱进行波长点的筛选并建立吸光度-浓度模型。首先设计实验获取锌钴混合溶液光谱图;其后使用间隔分区的方法根据预测均方根误差这一指标挑选出Co(Ⅱ)的最优特征区间段,以减少高浓度锌液的掩蔽作用并去除空白信息;再在Co(Ⅱ)敏感区域使用相关系数法对吸光度矩阵进行波长点的精选,所筛选出的点能最大程度保留Co(Ⅱ)灵敏度和线性度; 最后利用筛选出的波长建立PLS模型并计算出Co(Ⅱ)浓度。将所提方法与全波段偏最小二乘,分区偏最小二乘,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偏最小二乘及竞争自适应加权偏最小二乘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所需波长数分别减少89.1%,40%,72.3%和81.7%,模型精度分别提高64.6%,33.3%, 38.7%和24.3%,样本最大相对误差5.45%,平均相对误差2.21%,妥善的解决了高浓度锌液背景下痕量钴离子浓度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6.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二氢杨梅素与Co(Ⅱ)反应的配比和条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pH=7.4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二氢杨梅素与Co(Ⅱ)配位,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二氢杨梅素-Co(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6.47×1013L2·mol-2;清除自由基试验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钴(Ⅱ)配合物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强于配体二氢杨梅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光度法研究了新显色剂 5 - (4-氯苯基偶氮 ) - 8-苯磺酰氨基喹啉 (CPBSQ)与钴的显色反应和最佳条件。结果表明 ,在 p H 9.5— 11.5范围内及有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CPC)和硫脲 -酒石酸钾钠存在下 ,Co( )与 CPBSQ形成 1∶ 3的稳定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 90 nm。依此建立了一种测定 Co( )的新光度法。 Co( )的浓度在 0— 15 .0 μg/2 5 m L 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1.15× 10 5L·mol-1·cm-1。常见离子对 Co2 + 的测定均无严重干扰。本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用于 VB12针剂中钴含量的测定 ,相对标准偏差为 0 .5 %— 0 .6 %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98%— 10 4 %。  相似文献   

8.
EtOH-H2O2-OH-新化学发光体系的发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和发现了一些醇类在碱性条件下和H2O2作用可产生化学发光的事实。并对发光反应的机理作了简单的探讨,通过测试说明化学发光反应主要发生在醇氧化成醛这一步。文章也对醉系化学发光量子效率进行了简易法测定,对于已往关于醇增强其它体系化学发光说法也进行了较新的论述。 本文研究了醇系化学发光在金属离子分析方面的应用。发现Co(Ⅱ),Fe(Ⅲ),Ni(Ⅱ),Pb(Ⅱ),Hg(Ⅱ),Cr(Ⅲ),Ag(Ⅰ),Mn(Ⅱ),Eu(Ⅲ),和Cu(Ⅱ)等离子在有利条件下对此发光反应皆有不同程度的催化作用,这是分析测定的基础。文章着重研究了对钴的单一化学发光分析条件,应用此法测钴检测限为2×10-8克/ml。  相似文献   

9.
方皓文  开小明 《光谱实验室》2012,29(3):1915-1917
进行了用PAR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镍的研究。在pH=5的NaAc-HAc缓冲溶液中,钴和镍可与显色剂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的溶液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络合物的吸收光谱重叠相互干扰,经过实验确定以508.0、568.0nm作为钴(Ⅱ)、镍(Ⅱ)的测量波长,应用双波长线性回归法可同时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0.
在 1,10 -邻菲罗啉显色体系中 ,引入二阶导数光谱 -峰面积积分技术 ,建立了同时测定痕量铁 ( )和钴 ( )的新方法。该法可有效消除共存离子的干扰 ,提高了准确度和灵敏度。对铁和钴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εFe5 .4 5× 10 6 L·mol-1·cm-1,εCo 1.1× 10 4 L· mol-1· cm-1;铁含量在 0 .0— 8.5 μg·m L-1,钴含量在 0 .0— 7.3μg· m 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可用于芦荟中铁和钴的同时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