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焦克芳 《化学教育》2001,22(Z1):9-12
本文从分析电子自旋磁矩 (磁极 )的空间性质入手,讨论了电子的可区分性。通过讨论2个电子自旋组态的 8种形式,其中,包括 4种磁极吸引的耦合态、4种磁矩排斥的非耦合态,同理,电子轨旋运动也存在 4种耦合态。自旋耦合、轨旋全耦合需要 8个电子,所以元素周期性为 8音律。磁矩耦合是形成化学键的第一要求,第二才是异核吸引作用 ;化学键的广义表达语言应该是:化学键只能由磁矩耦合的电子组成。对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并讨论了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现象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与电子的微观可区分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电子自旋磁矩(磁极)的空间性质入手,讨论了电子的可区分性.通过讨论2个电子自旋组态的8种形式,其中,包括4种磁极吸引的耦合态、4种磁矩排斥的非耦合态,同理,电子轨旋运动也存在4种耦合态.自旋耦合、轨旋全耦合需要8个电子,所以元素周期性为8音律.磁矩耦合是形成化学键的第一要求,第二才是异核吸引作用;化学键的广义表达语言应该是:化学键只能由磁矩耦合的电子组成.对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并讨论了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现象的物理模型.该模型与电子的微观可区分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沉积物的电子自旋共振测年是利用石英矿物中的顺磁中心浓度确定总辐射能量,进而推定石英矿物的埋藏年代。石英中可用于测年的顺磁中心包括E′心、Al心、Ti心和Ge心。E′心需要经过热活化后才能测年。Al心是一种电子空穴心,在低温下可观测到较强的信号值。光照可以使Al心漂白,但有残留值存在。Ti心、Ge心都是电子中心,Ti心在低温测试中可见,信号微弱。Ge心光晒退最敏感,在常温观测中可见。不同顺磁中心的形成机理不同,导致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适用于不同沉积环境中的样品测年,在冰碛物中Ge心测年更具有可行性。电子自旋共振测试时降低温度可使信号增强,Ti心在10 K和15 K时信号强度最大;Al心在20 K时信号最强;Ge心在200 K时信号明显增强。在电子自旋共振测年中可根据不同顺磁中心信号强度的变化调整测试温度获得信号的最优值。在以后的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中可以选取信号最强时的测试温度进行测试,以增强微弱信号的信噪比,有利于对复杂的信号形态的分辨确定,提高对信号强度定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祝乾  侯香岩  黄科科 《应用化学》2022,39(6):1011-1012
<正>无机功能复合固体是指两个或多个固体通过化学键键合而形成的复合相,与传统单相合成相比,固体复合后发生了晶格畸变、轨道耦合、电子自旋和电荷转移等变化,能够实现材料原有功能的增强甚至产生新的功能。因而,在化学、能源、材料和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η~5—C~5H~5)~2NdCl·OC_4H_8配合物是带有离子性的共价化合物,易通过氯桥形成二聚物。讨论了配位活化与电子结构的关系及化学键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8种水溶性硫杂蒽酮类光引发剂进行了紫外 可见光谱、荧光光谱以及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SR)等测试。测定了最大吸收波长,计算了摩尔消光系数,荧光量子产率,测定了ESR信号强度等。并对其结构与光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极化中子衍射方法常用于研究含未配对电子化合物中电子自旋密度的分布.分子中电子自旋密度分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化合物的磁性质.本文介绍极化中子衍射方法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原理.包括中子源、中子和X射线衍射、极化中子衍射,以及一些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选用几个实例总结了用极化中子衍射方法得到的电子自旋密度分布在无机和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通过单分子磁体[Fe8O2(OH)12(tacn)6]^8+和氰基桥联化合物K2[Mn(H2O)2]3[Mo(CN)7]2·6H2O,说明如何用该方法研究金属原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并通过Ru(acac)3这个只含一个未配对电子的化合物来说明如何获得化合物中金属和配体上小的自旋密度;最后介绍了该方法在nitronylnitroxide自由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用电子自旋共振谱研究我国一些煤的自由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电子自旋共振谱(ESR)研究了我国十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电子自旋共振最重要的参数是g值、自由基的浓度、线宽和线形。用这些参数与煤中的碳、氧等元素相关联,发现ESR参数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La0.67-xErxSr0.33MnO3(x=0.00,0.10,0.20)体系的M-T曲线、ρ-T曲线和MR-T曲线。结果发现:随掺杂量增加,体系的磁结构从长程铁磁有序向自旋团簇玻璃态过渡,极低温区出现M-T曲线上翘;体系的电阻率随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出现低温极小值现象。体系磁电性质的变化来源于掺杂引起的额外磁性耦合,以及晶格畸变和局域磁矩引起的类似于磁性杂质对电子自旋散射造成的近藤效应(Kondo Effect)。  相似文献   

10.
Pd2—CO簇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相地论赝势的金属态原子基组,对Pd2-CO簇进行了从头算研究,按金属态原则和键态原则,计算COD 金属钯表面桥位吸附模型,并讨论吸附作用的化学键本质,认为将Pd2的前线轨道中占据的(5s+5s)轨道的电子激发到空的(5s-5s)轨道,是其吸附作用的键准备态,此态既减少了Pd2(5s+5s)轨道与CO的5σ之间的排斥,又有利于Pd2(5s-5s)轨道与CO的2π的π反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