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材中常用音叉弦振动形成共振驻波来测量音叉的振动频率,但对其中的"二分频"现象无相关的理论解释,本文在建立与‘‘二分频"现象相似的模型中,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演示了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2.
非共振驻波与实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方天申 《物理实验》1994,14(1):11-12
非共振驻波与实验方天申(河南信阳师范学院,464000)我们熟知的弦驻波和空气柱驻波实验,都是在策动源频率和驻波振动频率相等时产生的,即共振时的驻波.但实验证明:同一固有频率fn;的驻波,可由一系列不同的策动频率fs=fn/NN=1,2,3,…产生。...  相似文献   

3.
李高峰 《计算物理》2014,31(3):351-356
研究非线性电容RLC串联电路,应用多尺度法,得到非线性振动系统主共振的一次近似解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电阻、电感、电容和电动势对主共振幅频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RLC串联电路的主共振响应有跳跃和滞后现象;随着电动势的增加,主共振的振幅和共振区增大;随着电阻的增大,主共振的振幅和共振区减小.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物理教材中[1][2][3]常用音叉弦振动来描述驻波现象,并都认为驻波的形成原因是入射波(由音叉带动弦振动所引起的波)与反射波的干涉结果。这种解释实际上是欠妥当的。本文详细讨论了音叉弦振动形成驻波的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当在弦中形成驻波时,由于振动过程进行得较快,而无法直接分辨驻波的某些细节.本文拟介绍振动弦在频闪光照射下的视觉形象,及根据视觉形象来分辨弦驻波的某些细节与确定弦共振频率的方法. 用频闪仪发出的闪光照射振动的弦,当闪光频率与弦的共振频率(即弦中驻波的频率)稍有不同时,将会观察到弦作“缓慢振  相似文献   

6.
弦振动驻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对驻波实验中弦线上驻波产生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驻波与共振现象的关系,给出了弦的张力与驻波简正模式频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弦振动驻波分析林建伟(河海大学数理系,南京210098)1引言电动音叉振动形成弦上驻波是普通物理的一个基本实验(见图1).一般教材在叙述图1稳定的弦振动驻波驻波现象时普遍采用两列频率相同,传播方向相反,振向相同,有确定初相位的简谐行波的叠加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王荣  牛英煜 《物理实验》2012,32(7):36-39
利用弦振动方程研究了弦振动驻波的形成过程,以及空气阻力、弦长度对驻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弦上驻波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增仁 《大学物理》1991,10(10):35-36,6
弦上的驻波,有别于无限空间的理想驻波.其主要成分是腹振幅远大于入射波振幅且腹振幅递增的定域驻波;次要成分则是其振幅小于入射波振幅且其振幅渐减的正向行波.  相似文献   

10.
对闭管中有限振幅气柱振动规律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显示有限振幅驻波场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分岔混沌现象.倍周期分岔是有限振幅驻波场达到混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一维有限振幅驻波声场中观察到了分岔现象。除了理论所预期的高次谐波存在外,次谐波、分数谐波亦存在于有限振幅驻波声场中。随基波声压级提高,最终达到混饨状态。  相似文献   

12.
祝孝正 《物理实验》2007,27(4):23-25,36
由于机械扫描振子在振动区间存有一共振峰,故提出了采用选频放大器驱动电路消除振子在振动区间的非线性的设计,并应用于演示弦线驻波、共振和李萨如图等实验中.  相似文献   

13.
刘全跃 《物理实验》1996,16(2):88-88
弦振动实验装置的改进刘全跃(皖南医学院芜湖241001)一、问题的提出弦振动研究实验是普通物理实验的一个基本内容,通过这个实验可加深对横波的产生、传播以及所形成驻波的理解,并可学会一种测量频率的方法——驻波法,实验中常用的振源是电动音叉;然而传统的弦...  相似文献   

14.
设计和制作了一款过程简单、测量误差小的全自动驻波法声速测量仪。实现对驻波场中各点声压大小的自动测量。利用该声速测量仪进行了声速测量实验并进行了数据处理。确定了声波的波长并计算出声速。大大减小了误差;根据波的时空双重周期性得到待测信号的频谱图,发现信号源频率不纯引起的次频共振现象是形成次峰和再次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黄卫良 《物理实验》2006,26(2):30-31
针对现行教材的内容制作了光的偏振演示仪.该演示仪既可以真实的演示光的偏振现象,又可以通过在形成驻波的弦上放置狭缝,模拟演示光的偏振现象,且驻波的振动频率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一维大振幅驻波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实验研究,介绍了实验研究系统,着重讨论二次谐波的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谐波的量值在基波产压级为定值的条件下是驱动频率的函数.其变化曲线可用一简谐函数近似描述之。大振幅驻波场在频域内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在称之为“稳定区”内,其二次谐波最小值可用马大猷教授所提出的“大振幅驻波理论”求得。理论与实验符合良好。用更进一步发展的理[8],能定性地对二次谐波的变化趋势作出圆满解释。  相似文献   

17.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声速测定实验,对理解波叠加和驻波的知识有重要作用.但共振干涉法中出现的"次极大"现象,极易造成实验操作的误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定量探讨.通过Matlab数值仿真和信号发生器信号的傅里叶频谱分析,并与实验数据对照,得出结论:"次极大"现象不是由"次频"共振引起.  相似文献   

18.
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用鼠标作为位移传感器,将波尔共振仪摆轮的振动转化为鼠标的运动轨迹,并通过Ghost Mouse-Setup软件记录鼠标轨迹,最后通过Labview软件对记录的轨迹进行信号处理,通过观察分析吸引子来研究波尔共振仪中的混沌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波尔共振仪中摆轮做阻尼振动时,其振动振幅出现随时间逐渐减小,最终停止摆动的确定性规律,但每一次摆轮的运动过程都是随机的,各不相同。只要时间足够长,摆轮最终都会收缩成一点,形成稳定的焦点,即混沌吸引子。这就是波尔共振仪中摆轮做阻尼振动出现的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端接简谐振源、另一端固定的弦在阻尼介质(空气)中的稳态振动及阻力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在考虑了媒质阻尼的情况下,波节处的振幅将不为零.在理论上避免了无穷大振幅的出现,在实验上可通过测量波腹和波节处的振幅计算阻力系数以及在阻尼介质中的驻波波腹点和波节点的位置相对于自由空间的纯驻波状态时的波腹点和波节点的位置的偏离量.  相似文献   

20.
本介绍了可同时演示共振和驻波现象的共振驻波演示装置,并在原有激光单缝衍射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可随意调节缝宽的单缝衍射演示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