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闻 《物理》1999,28(6):377-378
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崔琦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以及发展量子物理学”方面的重大贡献.在极低温和强磁场条件下,二维电子气系统展现出全新的量子液体特性.由崔琦等奠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导致了物质科学领域概念上的新突破.另一...  相似文献   

2.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3日发布的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三位在美国任教的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的美国人罗伯特·劳克林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德国人霍斯特·施特默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美籍华人崔琦教授.这三位研究者是由于他们发现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电子电荷的新型“粒子”而获此奖的.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1998年10月13日宣布把199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罗伯特·克劳林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霍斯特·斯托尔默,以表彰他们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三人的科学成就是:发现了电子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变成新的粒子,又称“量子流体”.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证书上说:“三位科学家所取得的成就使人类在对量子物理的理解以及在现代物理的众多领域发展重大概念等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崔琦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第六位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即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崔琦、朱棣文的物理教育思想,他们都强调创新、实验、兴趣以及物理的艺术性在物理教育中的重要性.讨论了在物理教育中用大师的物理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物理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物理》2011,(7):479
《物理学咬文嚼字》曹则贤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6.
美国贝尔实验室顾问主任、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197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P.W.安德森(Anderson)教授应清华大学邀请于1980年2月27日至3月17日来我国进行讲学.前后在清华大学讲学十二次,在复旦大学讲学两次. 安德森教授是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他十分注意研究固体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这次来华讲学,他着重介绍了他多年研究的对称性破缺问题,联系凝聚态物理学中广泛的研究对象,阐明了什么叫破缺对称性.为什么会产生破缺对称性,以及由于破缺对称性所带来的后果.此外。还介绍了无序系统电子局域化理论的新发展。以…  相似文献   

7.
《物理》2006,(6)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郭敦仁先生,是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的理论物理学家,于2000年逝世.为了纪念他,本刊去年(2005年)约请与郭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孙小礼、钟毓澍二位教授撰写了纪念文章,计划在郭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刊出,因故延至本期.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2005年世界物理年出版的系列图片《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结束语中指出:“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攀登,为现代物理学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成长献出了全部精力,奠定了我国物理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郭敦仁先生便是这些人中普通而又杰出的一位,他为中国物理学教育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当为后人永久纪念.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杂志“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栏目欢迎有更多表彰我国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功绩的来稿.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佛大学N.布洛姆伯根(N.Bloember-gen)教授是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三位获得者之一.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在核磁共振、固态微波量子放大器(Maser)、电子顺磁共振、激光光谱学以及非线性光学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这次被授于诺贝尔奖是为表彰他在发展激光光谱学方面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华裔物理学大师崔琦的人生轨迹、辉煌的业绩与高尚的品德作了简要的介绍,从而以活生生的史料深刻地揭示了他是一个中西方文化共同孕育的伟大产儿,以期从中获得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0.
角分辨光电子能谱是研究物质电子能带结构目前最先进的谱学仪器,在凝聚态物理学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进入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但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价格高昂,结构复杂,因而很少将其应用于本科生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探讨了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应用于本科生物理学教学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讨论了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包括以物理学最新科研成果为课堂导入,开展材料电子能带结构的实验测试原理讲解、单晶的生长和单晶样品的展示,参观实验室和参与实验,激发本科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渴望,促使学生构筑清晰的物理学图像,提升对固体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1993年青年学者凝聚态物理学讨论会于 7月 5日在京拉开帷幕.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八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名海外学子和30多名国内青年凝聚态物理学工作者,在这里与他们的导师以及一些国内著名科学家济济一堂,进行为期5天的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光亚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佛松教授,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有关研究所与高等院校的有关领导及其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为这次讨论会的顺利召开题词祝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希望寄托于年青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12.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始于1897年电子的发现,到1995年顶夸克的发现经历了100年.在这100年中,随着不断地发现新粒子和新现象,粒子物理学从孕育、诞生、成长到成熟,形成了一门崭新的物理学前沿学科.  相似文献   

13.
1984年11月1日,著名美籍高能物理加速器专家、北师大名誉教 授、老校友邓昌黎先生应邀回母校北京师大作了有关质子、反质子碰撞 机及1984年物理诺贝尔奖有关实验的学术报告.应邀出席报告会的 还有北京大学诸圣麟教授、中国音乐学院老志诚教授等. 报告会上,邓先生首先以他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加速器科技研究事 业的切身体会,总结了物理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指出:真 正的物理学是能证实的物理学,物理学的水平应由仪器的水平决定; 高能物理应由加速器的能量级别而定.他还以广义相对论和1984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际工作为例进一步阐明了…  相似文献   

14.
J.J.汤姆孙     
J·J·汤姆孙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曾因气体导电的实验研究和发现电子,获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原子物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又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研究生制的创立者,是现代科研中心——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第三任卡文迪什教授. J·J.汤姆孙于1856年12月18日生于曼彻斯特  相似文献   

15.
 戴森(F.Dyson)17岁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29岁成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物理学教授。杨振宁和李政道后来进入普林斯顿时,戴森还参与过是否聘请他们为教授的决策过程。他在物理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一些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重要贡献有电磁场的量子化和固体物理中“自旋波”的提出等等。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少见的全才。戴森先生对中国怀有良好的感情,1999年还访问过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地方。另外,他和杨振宁先生私交甚笃。因素以外,名师的指引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王如泉 《物理》2011,40(3):196-197
2011年3月出版的Physics Today上刊登了Paul B.Corkum教授的一篇介绍再碰撞物理学的文章.Paul B.Cor-kum教授来自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和国家研究委员会的阿秒激光科学中心.他对"再碰撞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未来展望做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和总结.本文以这篇文章为基础,对再碰撞物理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物理》1981,(12)
1981年10月1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哈佛大学尼古拉斯·布洛姆伯根(Nicolaas Bloembergen)教授和美国斯坦福大学阿瑟·肖洛(Arthur L·Schawlow)教授,另一半授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凯·瑟巴(Kai.M.Siegbahn)教授,以表彰他们对激光光谱学和非线性光学以及高分辨率电子能谱的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自1960年第一个激光装置问世以来,激光研究获得迅速发展,现在可以产生整个可见光波段以及红外和紫外波段的激光.激光已成为研究原子、分子和各种物质性质的理想工具.由布洛姆伯姆和肖洛发展的激光光谱技术是用激光来…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之际,人们没有忘记在台湾省的物理学工作者,更没有忘记他们对中华民族物理学事业发展的贡献.本文特此介绍其中之一戴运轨教授. 戴运轨,字伸甫,1897年11月27日生于浙江省秦化县大桥镇.1917年毕业于宁波四中,同年考取浙江官费生,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22年又考取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1927年毕业,旋即回国.历任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27-1928),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1928-1932),金陵大学物理系教授(1932-1946).抗战时期,随金陵大学迁往成都,兼任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940-1946),成都华西坝空军参谋学校物理学…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89
库什因为精确测定电子的磁矩大于理论值、从而导致对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新考虑和各种修正,与兰姆共获195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库什在哥伦比亚大学与物理学家拉比肌从事磁场对原子束的影响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究雷达,1946年回到哥伦比亚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次年库什通过精密的原子束研究,证明电子的磁性与原有的理论不符,随后精确地测定了多种原子、分子中的电子的磁矩和核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由《大学物理》编辑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协办的“全国大学物理科普知识交流会暨《大学物理》期刊第十一届编委扩大会议”于2021年11月27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顺利举行.通过腾讯会议和蔻享直播参会的总人数约2000人.开幕式由《大学物理》期刊副主编宋峰教授主持,赵凯华先生、喀兴林先生,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分党委书记涂展春教授、《大学物理》期刊主编田光善教授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