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烟草脱外壁花粉的制备夏惠君,周嫦,杨弘远(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关键词脱外壁花粉,制备,烟草中图法分类号Q944.42花粉粒由外壁、内壁与原生质体3部分组成.有关花粉生物学的研究已有报道[‘·‘j.近年来,花粉原生质体的研究也取得...  相似文献   

2.
紫菜苔(Brasicacampestrisvar.purpurea)花粉在pH8.5,并以20%PEG取代蔗糖的R培养基中显著提高了萌发率和改善了花粉管的生长.该改良R培养基亦适用于白菜型油菜(B.campestris)与青菜(B.chinensis)花粉的人工萌发.将改良R培养基水合或萌发的花粉授于花柱切面上,花粉管可在花柱中顺利生长.为了比较花粉离体与活体萌发的pH条件,应用微电极测定了紫菜苔花粉与柱头表面微环境的pH值,二者均呈弱酸性,表明花粉在碱性条件下的人工萌发并非对自然萌发时pH条件的简单模拟.讨论了pH值与PEG影响花粉人工萌发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新疆繁缕属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本文对新疆产繁缕属12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繁楼属植物花粉为球形,散孔类型,萌发孔12-14个;表面为颗粒状纹饰,夹杂有穴状纹饰;外壁多分两层,外层厚于内层;该属花粉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孔膜突出型和孔膜下隐型,花粉特征中,萌发孔数目,孔膜特征,表面纹饰等具有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繁缕族漆姑草亚族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冻结产繁缕族漆姑草亚族3属12种植物花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亚族植物花粉为球形或扁球形,萌发器官属散孔类形,萌发也10-44个,孔膜上的疣状突起,外壁纹饰为颗粒状与穴状混合类型。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分属检索表,并探讨了属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疆女娄菜属Melandrium Roehl.有11种,对该属的花粉形态目前尚无专门论述,为了给女娄菜属植物的种间识别提供依据,作者对新疆所产的该属8个的花粉形态作了研究,并进行了扫描电镜的观察和照相。结果表明:女娄菜属花粉粒近球形或椭球形,极面观时近圆形,大小为21.0×21.0~31.5×33.0(μm~2),属于中型花粉;具12~18个萌发孔,孔径2.5~7.0μm,孔间距4.0~9.0μm;外壁两层,厚2.5~4.0μm,外壁纹饰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颗粒状,另一类为网状。  相似文献   

6.
对湖北马协型杂交稻不育系A和保持系B从花粉母细胞至花粉发育过程各时期进行了细胞学的比较观察.醋酸洋红染色结果表明马协A和马协B都能顺利地通过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采用改进的快速银染法对花粉粒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表明马协A的败育主要发生在二核期末至三核期初之间,先是营养核解体,生殖核后解体.说明马协A是一种新型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快速银染法的优越性和马协A的败育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珍汕97水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幼小的单孢花粉到单核边位出现中央大液泡时期,不育系花粉细胞RNA含量与保持系无显著差异,单核末期不育系开始败育,双核期RNA含量与保持系双核期花粉细胞相比有显著下降,说明RNA含量下降是珍汕97不育系花粉败育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不育系花粉在单核末期以前发育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钙黄素为荧光标记物,使用电击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如浸种液、苗龄、培养基、酶解时间等和电击参数对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得率及电击导入外源荧光物质的影响.通过电击成功地将荧光标记物钙黄素导入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上述条件和电击参数对获得有活力的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数量及电击导入钙黄素的颇率均有明显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电击导入GUS等外源基因于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并实现瞬间表达的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疆委陵菜属植物的花粉粒在光镜和低倍扫描电镜下几乎没有区别,均为辐射为称花粉,长球形或卵球花,三孔沟,表面条状纹饰。在高倍扫描电镜下、花粉在孔沟形状,条脊的类型、宽度、脊间特片及密集程度存在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对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小孢子发育,应用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的结果:1.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小孢子后期,开始时亚显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区别,都具有明显的内外两层花粉壁,内有浓密的细胞质,可见到数量较多的线粒体,以及质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内质网较发达,大量分散的核糖体,并有丰富的各种形状的膜状结构,和明显而完整的核结构。2.随着小孢子的进一步发育,保持系的花粉,继续充实,积累淀粉,而不育系就逐步有明显的区别,开始败育。其特征:溶酶体明显减少,线粒体的嵴及各种膜状结构、内质网等模糊不清,数量也逐渐减少,核糖体凝聚,核膜消失,染色质也凝集成块,随后细胞质、核物质稀薄,结构破坏,最后只留下一些碎片或残迹,成为只具有花粉壁的空壳不育花粉。3.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保持系花粉呈球形或近椭圆形,外壁有极细突起的花纹,萌发孔突起成缘部,孔口明显;而不育系花粉外壁花纹虽无明显变化,但外壁内陷严重,整个花粉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角形,有的花粉萌发孔口被堵塞起来。  相似文献   

11.
拟南芥有性生殖过程中花粉管生长及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模式植物拟南芥(Columbia ecotype)为供试材料,利用脱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观察了拟南芥花粉管在雌蕊组织中的生长情况,获得了花粉管从萌发到进入花柱和子房不同时期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花粉管在不同时期的生长速率呈现出逐步加快的趋势.例时采用手工分离的方法分离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研究了胚胎发育随时间进程的形态结构特征,并与Landsberg生态型拟南芥的胚胎发育速率进行了比较,发现Columbia生态型的发育速率略慢.此外还测量了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角果长度,获得了胚胎发育时期与角果长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随着胚胎的发育,角果的生长速率晕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香榧Torreya grondis Foft.ex Lindl.小孢子叶球发生于当年生新枝的叶腋内,8月末出现小孢子叶突起,9月形成小孢子囊,10月到第二年的3月初小孢子母细胞大量形成,3月中旬,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4月上旬是单核花粉期,4月中旬是二核花粉期。在花粉的发育过程中不形成原叶体细胞。 不良的温度影响花粉的正常发育,从而形成大量的败育花粉。败育花粉通常比正常花粉要小一些,充满淀粉粒,花粉壁薄,细胞中线粒体、内质网少,线粒体嵴发育不良,核质浓缩成几团,生理活性低,糖的代谢受阻。此外,还见到一些膜状溶酶体,使花粉中的原生质体发生自溶。  相似文献   

13.
以长白舌唇兰和凹舌兰的茎尖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适合于原球茎和类原球茎诱导及类原球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长白舌唇兰原球茎和类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N6+TDZ0.05 mg.L-1+NAA0.01 mg.L-1+KT0.50 mg.L-1,诱导率为92.5%;最适合凹舌兰原球茎和类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N6+TDZ0.05 mg.L-1+KT0.50 mg.L-1,诱导率为98%;长白舌唇兰类原球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N6+IAA0.01 mg.L-1,萌发率为96%;凹舌兰类原球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N6+IAA0.01 mg.L-1+GA30.01 mg.L-1,萌发率为94.5%.以类原球茎的切片为材料进行类原球茎快繁的结果表明,在30~40 d的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倍数达100以上,成功建立了两种兰的高效快繁体系.同时对不同阶段培养材料的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了两种兰的类原球茎发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钙黄素为荧光标记物,使用电击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如浸种液、苗龄、培养基、酶解时间等和电击参数对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得率及电击导入外源荧光物质的影响。通过电击成功地将荧光标记物钙黄素导入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上述条件和电击参数对获得有活力的大麦叶肉原生质体的数量及电击导入钙黄素的频率均有明显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电击导入GUS等外源基因于大麦叶肉原生质体内、并实现瞬间表达的研究打下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光敏细胞质不育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ABA免疫电镜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光敏细胞质不育小麦发育过程中ABA的分布,短日照条件下,花粉母细胞细胞质基质及小液泡内有金颗粒分布;单核至二核花粉时期花粉内金颗粒逐渐增多,二核至成熟花粉时期花粉内金颗粒逐渐减少,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内金颗粒的分布位置有变化,绒毡层或降解中的绒毡层细胞内有较多金颗粒分布,长日照条件下花粉败育,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内金颗粒分布数量均比同时期的可育花粉内明显增多,单核期以前败育的花粉,解体的花粉细胞质及细胞核内有较多金颗粒分布;后期败育的花粉,花粉母细胞至二核花粉时期花粉(母细胞)内金颗粒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二核期以后,花粉逐渐液泡化,解体的花粉细胞质及逐增大的中央液泡内在大量的金颗粒分布,绒毡层细胞内金颗粒有逐渐减少的趋势,文中对ABA在雄蕊,花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由光周期诱导的ABA含量增加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异型花柱是一种受遗传控制的花柱多态现象.白花丹科Plumbaginacea被列为有异型花柱分布较多的科,对白花丹科植物花柱多态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探讨异型花柱的功能和适应意义.今以白花丹科细裂补血草Limonium leptolobum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野外居群的花型、花部特征、传粉媒介、繁育系统等进行观察,发现细裂补血草野外居群主要由柱头高出雄蕊的长花柱型植株和雌雄蕊在同一位置的等高型植株及少量介于两种花型之间的不典型植株构成,其中长花柱型植株与等高型植株的数量比为1.1(1.2):1;两种花型的单花在雌雄蕊长度、柱头花粉数和自然状态的结实率显著不同,其中L型单花有着高的柱头花粉数和结实率,其它花大小参数及单花花粉数量无差异;从两种花型排列方式的不协调性和等高型花较低的结实率看,细裂补血草的这种花柱多态现象可能是异型花柱演化过程中的一个不稳定阶段,其中L型植株可能是在某种选择压力下实现的一种雌雄异位方式,而等高型植株应该是该居群的原始株型.  相似文献   

17.
在pH 3.0缓冲体系中,紫外光作用下,采用TiO_2/Fenton复合体系催化氧化吖啶橙(AO)染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而在可见光作用下催化活性极低.通过引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可见光条件下的催化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反应30 min后降解率达到91.8%.依据染料吸附模型以及可见光敏化催化机理解释,SDS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了染料分子与Fenton试剂在TiO_2粒子表面的作用能力,使两类反应能够有效地协同进行,共同作用于染料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