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重力条件下固体材料的着火和火焰传播特性研究对于发展燃烧理论、保障航天器防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面设施微重力时间长度的限制,已有对微重力下材料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热薄材料,而关于热厚材料的实验结果十分有限.作为实践十号(SJ-10)卫星科学实验项目之一,非金属材料燃烧实验将利用长时间微重力条件开展低速流动中典型热厚材料着火和火焰传播过程研究.简要介绍非金属材料燃烧项目的研究目标、空间实验内容、有效载荷技术特点和地面实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2.
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的气泡热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的气泡热动力学特征研究项目是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科学实验任务之一,主要关注微重力池沸腾过程中孤立生长气泡周围局部流动与传热机理.目前,实验装置SOBER-SJ10正样产品已完成研制和地面测试,并开展了一系列地面对比实验.地面实验结果表明设备工作正常,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地面实验结果表明过冷度对起始沸腾过热度影响甚微.空间飞行实验将于近期进行,其结果将加深对沸腾传热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池沸腾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福  彭超  李晶 《力学进展》2010,40(4):460-470
综述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国家微重力实验室)完成的一系列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池沸腾传热方面的地基实验、飞行实验和理论研究等方面获得的主要成果.在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方面,提出了半理论Weber数模型用于预测微重力条件下气液两相弹-环状流转换,并采用Monte Carlo方法,针对气泡初始尺寸对泡-弹状流转换的影响进行数值研究.通过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与IL-76失重飞机实验,获得了微重力下的气液两相流型图,与此同时在地面利用小尺度毛细管模型模拟了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动特征.实验测量了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压降,并基于微重力流动特性建立了一个泡状流压降关联模型.在微重力池沸腾传热方面,利用我国返回式卫星完成了两次空间实验,其中,第22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铂丝表面R113池沸腾实验采用控制温度的稳态加热方式,而实践8号育种卫星搭载平面FC-72池沸腾实验则采用控制加热电压的准稳态加热方式.同时,还进行了地面常重力和落塔短时微重力条件下的对比实验研究.观察到丝状加热表面微重力时轻微的传热强化现象,而平板加热表面微重力核态池沸腾低热流时传热强化、高热流时传热恶化.微重力实验中观察到气泡脱落前存在横向运动现象,据此分析了气泡行为与传热之间关系,并提出了一个预测丝状加热表面气泡脱落直径的半理论模型.旨在对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空间两相流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实践十号"卫星为一个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的空间实验平台.卫星前部为返回舱、后部为留轨舱,工作12天后两舱分离,材料、生物样品随返回舱返回地面,留轨舱载荷继续在轨工作3~5日.卫星无太阳能帆板,在轨期间可提供较好的微重力水平.(图文供稿:康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李玉光 《力学进展》1992,22(3):358-366
本文综述了欧洲在微重力状态下对材料科学、流体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研究以及用户支持的主要情况。从简短的历史回顾开始,分析了欧洲主要的空间飞行试验,以及以长远目标为重点的未来发展情况。叙述了进行地面研究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所使用的地面实验设施(落塔,抛物线飞行,探空火箭等)。此外,还简要地介绍了微重力下的实验操作技术(遥科学,机器人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19项科学项目载荷之一:热毛细对流箱表面波空间实验研究,包括项目研究目标、意义、研究内容、空间实验模型及地面匹配实验结果等.阐述了本项目开展空间实验研究的必要性,用科学的地面实验研究数据预测和对比微重力条件下可能获得的研究结果,展望本项目可能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正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工程(简称"SJ-10卫星")是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的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SJ-10是"十二五"期间,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立项科学卫星之一,定于2016年4月初发射.实践十号卫星的科学任务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正空间环境下哺乳动物与人类能否繁衍后代?空间微重力环境是否影响胚胎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一直是待解之谜。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到在空间微重力实验条件下进行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研究的成功报道。本项目拟利用实践十号空间微重力与生命科学实验卫星在太空进行哺乳动  相似文献   

9.
正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了解微重力作用对人体内的干细胞的作用,为地面干细胞的应用以及人类在宇宙中长期生存都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利用太空微重力条件下,研究神经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在微重力条件下长期增殖和分化,期望发现地面实验中难于发现的调控造血与神经细  相似文献   

10.
正颗粒物质团簇形成机制是包括研究星际尘埃行为及深空探测等微重力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微重力环境是实验观察颗粒气体形成及研究其本征行为的必要条件,项目利用卫星的较长时间的稳定微重力环境,有系统地研究颗粒物质团簇形成条件、弛豫冷却过程,建立完善理论模型,并建立可  相似文献   

11.
唐泽眉 《力学进展》1999,29(4):591-592
微重力流体科学是流体力学与空间材料、空间生物技术、燃烧交叉的新兴学科.研究微重力环境中流体的流动、迁移,热、质输运和相变等基本规律,还有物理化学问题和低温问题,这是微重力科学的基础和核心近三十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空间科学迅速发展.空间飞行器在轨道自由飞行时,其间的微重力水平仅为地面的10~-3~10~-6量级,在地面重力作用下常见的浮力对流、静压不均匀和沉降等现象都极大地减弱.因此,有可能利用微重力条件得到在地面条件下难于得到的高质量生物制品和新材料.但是,在微重力环境中,许多在地面上的次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重力对不同高度、直径比液桥的热毛细对流的影响。当液桥高度、直径比增大时,液桥中的等流函数线呈双涡结构,这种流动图样并不必然与热毛细振荡流相联系。在地面热毛细对流实验中模拟空间微重力情况,液桥高度需小于1.5mm。在微重力环境中,液桥内的流场和温度分布介于地面相同参数液桥的上部加热和下部加热两种结果之间。因此,可以用地面实验结果估计空间液桥的对流和热输运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 建立在德国不莱梅(Bremen)应用空间技术和微重力中心(简称 ZARM 研究所)的落塔(drop tower)不仅是欧洲唯一的、也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地面微重力研究实验装置之一.自1990年9月正式投入运行以来,它巳完成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计划,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空间科学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微重力研究中心和基地.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时间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卫星回收舱在轨飞行若干天后,将利用我国成熟的返回式卫星技术按预定程序返回地球,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回收的11台科学实验载荷及实验样品将交付科学应用系统,部分空间生命科学样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环境的微重力水平及其对科学实验的影响,通常使用石英挠性或静电悬浮等力平衡式加速度计测量微重力大小,但两者都属于相对加速度测量,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有偏值,精度有限,静电悬浮式则量程较小。受绝对重力仪的启发,提出使用激光干涉方式测量绝对微重力的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测量精度。相较于传统的微重力测量手段,通过改进的马赫-曾德尔干涉方法,周期性测量目标质量块的绝对位移,进而通过软件拟合,得到微重力加速度变化值。首先采用数值仿真模拟落塔运行过程中运行状态、微重力来源以及误差来源,定性分析其运动过程。指标分析与仿真表明微重力加速度测量频率在100 Hz时,精度可以达到测量值的10-4量级,在1 Hz时,精度可以达到测量值的10-6量级。研制了地面样机,进行了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以及通过小型落塔设备进行的微重力实验,通过信号处理,解算实际加速度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微重力实验结果验证了利用激光干涉仪测量微重力加速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唐泽眉  胡文瑞 《力学进展》1999,29(4):461-470
近二十年来,微重力流体开展了半浮区液桥热毛细对流的不稳定性与转捩的研究.文中给出了热毛细振荡对流发生的临界参数,分析了液桥几何位形(尺度比,体积比)、物理参数及传热参数对临界Maxangoni的影响.报导了有关的地面模拟实验,微重力实验以及本问题的线性稳定性分析、能量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并介绍了定常轴对称热毛细对流通过非定常振荡热毛细对流到湍流的转捩过程和三种热毛细振荡对流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年来,微重力流体开展了半浮区液桥热毛细对流的不稳定性与转捩的研究.文中给出了热毛细振荡对流发生的临界参数,分析了液桥几何位形(尺度比,体积比)、物理参数及传热参数对临界Maxangoni的影响.报导了有关的地面模拟实验,微重力实验以及本问题的线性稳定性分析、能量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并介绍了定常轴对称热毛细对流通过非定常振荡热毛细对流到湍流的转捩过程和三种热毛细振荡对流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8.
微重力下薄燃料表面火焰传播的地面窄通道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夏 《力学学报》2007,39(4):466-472
对微重力下薄燃料表面逆风火焰传播的地面窄通道模拟,进行了量纲分析,并通过火焰传播 图像记录进行了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减小实验段特征尺寸可以实现微重力燃烧的地面模拟. 在各种氧气浓度条件下,竖直和水平窄通道内的火焰传播速度随气流速度的变化趋势完全不 同,而且,水平窄通道可以有效限制自然对流,而竖直窄通道较难. 当通道高度增大时,竖 直和水平窄通道中,火焰传播速度和吹熄极限速度都不同程度地增大,这是热损失减小、火 焰面遇见的气流速度减小以及自然对流速度增大3个因素的综合结果. 对于水平窄通道, 1cm是一个可以定性模拟微重力下自然对流的尺寸. 对于竖直窄通道,则需要高度更小的窄通 道来限制自然对流.  相似文献   

19.
段俐 《力学学报》2022,54(2):289-290
微重力流体物理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中流体的行为及运动规律以及重力变化对运动规律的影响. 微重力环境中, 浮力对流、重力沉降及分层、液体静压等极大地减小, 地面重力效应掩盖的次级效应凸显, 从而影响或改变流体运动机制与行为. 微重力流体物理研究关注微重力环境(包括低重力环境)中液体、气体或多相混合物以及分散体系等物质的流动...  相似文献   

20.
正本项目主要研究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骨细胞潜能的变化;研究空间微重力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骨细胞分化的细胞信号通路。获取返回式卫星空间骨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效应及其的关键细胞信号分子分析结果,可以为人类在深空微重力环境下骨质变化的预防、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