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正>由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物理系联合主办,《物理与工程》期刊编辑部协办的《哈佛/耶鲁基础物理教学观摩课暨教学经验交流会》于2017年6月1日—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美国光学学会主席、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Ramamurti Shankar教授,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活动中心召开的增选新闻发布会上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院士宣布了 5 8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朱邦芬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研究员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此 ,我们向新当选的两位院士表示热烈祝贺 !朱邦芬教授和李灿研究员都是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他们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而且对推动和发展我国光散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一殊荣的获得是对…  相似文献   

3.
《光散射学报》2005,17(4):318-318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51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田中群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此,我们向新当选的田中群院士表示热烈祝贺!田中群教授是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光散射学报》副主编。田中群教授是中国物理学会第五  相似文献   

4.
《物理与工程》2013,(3):1+8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研究人员与合作者在拓扑绝缘体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磁性掺杂拓扑绝缘体中由能带拓扑量子相变而导致的磁性量子相变,相关成果发表在2013年3月2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博士研究生张金松、常翠祖和汤沛哲.该工作是由清华大学物理系王亚愚、薛其坤、段文晖  相似文献   

5.
正叶企孙先生是创建于1926年的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理学院首任院长,三次临难受命主持清华大学校务,还于抗战胜利后主持过西南联大校务至复员。他对清华大学的教授治校体制,对培养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一大批杰出人才起了关键作用。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至今一共有8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  相似文献   

6.
正由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机械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物理系联合主办,《物理与工程》编辑部协办的《哈佛/耶鲁基础物理教学观摩课暨教学经验交流会》于2017年6月1日-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共有全国80所高校的180余位物理课程教学一线教师及高校新型教学方式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参加了会议。清华大学理工科各专业的部分本科生配合了观摩课教学活动。美国光学学会主席、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美国艺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2011,30(12):65
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大学物理》杂志原副主编高炳坤先生于2011年10月1日因病在北京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5岁.高炳坤教授196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学系,曾在七机部二院、重庆后勤工程学院工作,1977年到清华大学物理系执教,直至1996年退休.高炳坤教授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工作期间,主要从事普通物理教学工作.他热爱本职工作,精益求精,潜心钻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讲课深入而又生动,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他参与了《普通物理学辅导与答疑》丛书中的《力学与热学》、《电磁学》的编写,其中《力学与热学》曾获北方十省市  相似文献   

8.
 今年11月4日是我国辐射物理、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名誉院长李德平先生70寿辰。作为李先生的学生,我们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李德平先生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和盂昭英教授,留校任助教。在这期间,他迎来了北平的解放。新中国诞生不到一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  相似文献   

9.
主编简介     
正高原宁,1963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79-198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83年获学士学位,1989获理学博士学位。1989-2000年在国内外的科研单位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2000年到清华大学组建高能物理实验组。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2018年任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学院院长。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获陈嘉庚科学奖。  相似文献   

10.
 余瑞璜,1906年3月出生于江西省宜黄县.1929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并获学士学位,1935年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攻读物理学,在诺贝尔奖获得者、X光晶体结构创始人布拉格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于1937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在英国北威尔士大学物理系、英国伯明翰大学冶金系进行科学研究.1939年,他携妻室儿女回国,先后在昆明清华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48年,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49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学部委员.  相似文献   

11.
王大珩先生生平简介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庚款"留学生,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41~1942年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42~1948年在英国昌司玻璃公司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1948年回国。1949~1951年任大连大学教授,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庆贺魏荣爵院士80华诞钱祖文(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荣爵教授1916年9月4日,魏荣爵先生出生于湖南邵阳,在北京、上海分别读完了小学和中学后,于1937年在金陵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题目是“中国植物油类...  相似文献   

13.
<正>黄祖洽院士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2014年9月7日逝世,享年90岁。黄祖洽先生1943年高中毕业。1944年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他随校北上,选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8年8月毕业,之后考入清华研究院。先是师从钱三强教授研制核乳胶,后改随彭桓武教授研习理论物理。1950年8月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关于氟化氢分子的一个计算》。同年9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  相似文献   

14.
《物理通报》2006,(5):M0003-M0003
清华大学物理系创建于1926年,李政道先生说:从一位教授(叶企孙)、两位助教开始,不到1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进入全国前列.在这10年左右时间培养出王淦昌、钱三强、何泽慧、施士元、彭桓武、王竹溪、胡宁、张宗燧、林家翘、钱伟长、王大珩、葛庭燧、赵九章、陆学善、陈芳允等一批大师级人物.其后又培养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在80年的历程中共有82位两院院士师从清华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15.
《物理》2006,35(10)
中国物理学会2006年秋季学术会议简讯9月15日上午,中国物理学会2006年秋季学术会议(CPS2006FallMeeting)在清华大学礼堂拉开帷幕.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上百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开幕式暨特邀学术报告会.开幕式上,2006年秋季学术会议地方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物理系王青教授首先代表清华大学物理系向各位代表表示了真诚欢迎.秋季学术会议大会组委会主席、中科院基础科学局局长张杰院士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秋季会议的发展概况,对2006年秋季会议的筹备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给予了充分肯定.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物理学会费米…  相似文献   

16.
正《物理与工程》新栏目"大学与中学物理衔接"于2016年7月在第4期正式开栏.首期文章共6篇: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北京大学王稼军教授:关于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的思考清华大学张留碗教授:中国大学物理先修课的现状与展望华东师范大学朱广天老师:现行高中选修选考模式下的大、中学物理课程衔接中国农业大学陈奎孚教授:中学物理教育应该强基础重通适——一位大学教师视角河南大学杜明荣老师:理工科专业大一新生的物理学知识基础分析为了探讨开设新栏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天津市物理学会、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与工程》编  相似文献   

17.
《光学与光电技术》2011,9(4):I0001-I0002
王大珩先生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庚款”留学生,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应用光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41~1942年在英国雪菲尔德大学玻璃制造技术系,攻读博士学位。1942-1948年在英国昌司玻璃公司...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衔接研讨会暨2015年奥赛集训总结交流会于2015年7月28日在南开大学召开,会议由天津市物理学会、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与工程》编辑部共同主办,天津市聚美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与会人员有教育部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物理与工程》期刊主编、清华大学王青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物理  相似文献   

19.
李衍达,男,汉族,1936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东莞。中国信号处理和生物信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IEEE Fellow、中国电子学会会士。195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系,1958年7月在清华大学任教至2018年10月退休。1978—1981年作为文革后第一批赴美访问学者在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习。历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系主任、信息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  相似文献   

20.
1982年9月是我国第一个专业光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我国著名科学家、光学专家王大珩教授是该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也是第一任所长和现任所长。王大珩教授1915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29年至1932年攻读于青岛市礼贤中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