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灵芝富碘培养及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灵芝TW的富磺液体深层培养及富磺菌丝体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灵芝TW富碘能力较强,添加1000-8000mg/L范围为内的无机磺化物,在26℃,130r/min条件下培养96h,富集碘的范围为3.05-7.75mg/g;TW灵芝富碘发酵的终点PH值为4.5-4.9之间,发酵周期为96h,富碘灵芝菌丝体能明显增强动物的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及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使动物体重显著增长,并安全  相似文献   

2.
从武汉大学校园土壤中分离到的放线菌中,有4株气生菌丝体具有轮生枝,菌株编号为L88-5,L88-7,L88-10,L88-12.经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和细胞壁组份的研究,它们与链霉菌属中的已知种均不相同,提出为一新种,命名为珞珈山链霉菌(Streptomycesluojiashanensisn.sp.)指定L88-10(=CCTCCAA91010)为典型菌株  相似文献   

3.
5μmol/L的苹果酸铁能够促进趋磁细菌WD-1合成和分泌铁载体-氧肟酸,外源铁浓度过高又能抑制其合成和分泌.WD-1菌株在其生长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地合成和分泌铁载体,而是根据自身对铁的需求即可获得性铁源浓度调节铁载体的合成与分泌.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促进剂WD-5和WD-9于苗期或苗、苔期各喷施150mg/kg,其叶面积增大,干物质量增加,光合强度增强;苗期喷施者的GAs和IAA含量分别比对照高37.4%~618.2%和38.2%~114.4%,但ABA含量也比对照高,因而易产生早衰现象.WD-5苗期喷施增产10.2%,苗、苔期各喷一次增产14.7%;WD-9苗期喷施增产13.1%,苗、苔期各喷一次增产9.0%.  相似文献   

5.
盐酸异丙嗪药物含量的光度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H为2.5的氯乙酸-氯乙酸钠缓冲液中,在加热条件下,偏钒酸铵迅速氧化异丙嗪(又名非那根),得到一种樱红色产物,波入λmax=520nm,而且异丙嗪的异构物氯丙嗪(又名冬眠宁)允许量较大,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个选择较好的分光光度法,用以测定药物中丙嗪含量,其浓度在2~1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8mg/L。  相似文献   

6.
采用优化组合保护剂冷冻干燥20株极端嗜盐菌,于4℃冷库保存2年,经复水测定,全部菌株保持较高存活性.用TENS法对其中9株菌R1,RF1,J7,S9,T4~1,J6,R6~1,R6~7和R6~5作质粒稳定性检测,含质粒的菌株RF1,J7,S9,T4~1,R6~5于4℃保存2年后,质粒稳定存在;而菌株R1,J8,R6~1和R6~7冻干保存前后均末检测到质粒.结果表明:优化组合保护剂不仅能有效地用于极端嗜盐菌的冷冻干燥保藏,还能保持宿主质粒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铈对果蝇、家蚕寿命及蚕茧重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亚铈对果蝇寿命,家蚕寿命及其茧重的影响,实验分两部分;(1)用不同浓度的氯化亚铈加入培养基中饲养黑腹果蝇,结果显示133mg/L浓度时雌果蝇,266mg/L浓度时雄果蝇的寿命显著延长(P〈0.05);(2)用不同浓度的氯化亚铈溶液浸泡桑叶,风干后分别喂养四眠期的家蚕,浓度分别为16,32mg/L时家蚕重量显著增加(P〈0.05),在4,8,16mg/L2时家蚕寿命显著延长(P〈0  相似文献   

8.
根癌农杆菌的高效电激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激法将双元载体质粒PBI121导入根癌农杆菌AGL-1并获得较高转化效率.探讨了不同电激条件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检测了CaMV35S启动子启动GUS基因在根癌农杆菌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电激转化的最适电激条件为11kV/cm,21.5μF,电场强度是影响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当质粒DNA浓度从0.2mg/L增加至0.6mg/L时,转化效率呈线性增加.细菌密度对转化效率也有一定影响.最高转化效率为每μg质粒DNA1.7×105转化子.组织化学反应证实CaMV35S能启动GUS基因在根癌农杆菌中表达.  相似文献   

9.
在厌氧条件下,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时漆树漆酶与对苯二胺反应的摩尔反应焓ΔrHm=-163.36±0.36kJ/mol,米氏常数Km=5.58×10-3mol/L和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1=8.63×10-3s-1,及此条件下用对苯二胺作底物时的漆酶活性值EA=0.045IU.还利用阿伦尼乌斯经验公式计算了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并讨论了酶-底复合过程的结合能ΔG0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籼稻幼胚组织培养高频率植株再生及其基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稻品种特青的幼胚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MS+2,4-D2mg/L作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愈伤组织在MS+KT3mg/L+NAA0.5mg/L的培养基上,分化频率为67.3%,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枪转化技术,将外源的bar基因导入了水稻基因组,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除草剂Basta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象山港毛蚶群体组成以2龄贝为主,占66.10%。体重与壳长之间关系为W=10-4×1.1.175L.其生长规律可用Logitic自然生长方程L1=39.2739/1(1+(为月份)描述。壳长生长曲线的拐点为30月龄,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为66月龄,合理采捕时间应在生长转折点以后,主要采捕28~34mm大规格的4龄贝,黄墩港和铁港两支港毛蚶的资源实际结算量为929.25t,理论估算量为924.78t,合理捕捞量估算为270~370t采捕季节规定为12月至翌年3月为宜。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肠杆菌启动子探测质粒pKK232-8为载体,经HindⅢ-BamHⅠ完全消化后与HindⅢ-BamHⅠ部分消化的嗜麦芽假单胞菌染色休DNA进行体外连接,转化E.coliHB101感受态细胞,在含氨苄青霉素(Ap)和氯霉素(Cm)的选择平板上筛选转化子.从随机挑选的54株转化子中,获得一株抗氯霉素水平达1000mg/L的转化子E.coliPASI,所含重组质粒被命名为pASI.经限制性酶切分析和杂交分析表明,pASI质粒上插入了一段来源于嗜麦芽假单胞菌染色体的DNA片段,其大小为1.4kb.SDS-PAGE分析表明转化子E.coliPASI在含Cm的培养基上,额外表达了一条22×103的CAT蛋白质带.将重组质粒pWSY上的嗜麦芽假单胞菌mel基因亚克隆到pASI上1.4kb启动子功能片段下游,构建成E.coliAWS工程菌株,使黑色素产率提高了70.6%.  相似文献   

13.
在镀银石英晶片上用压电免疫方法测定了0.5~50mg/L范围内的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得到线性响应;并较全面地研究了压电晶片的回复性使用问题,以0.2mol/L甘氨酸-盐酸(pH=2.0)溶液洗脱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用循环伏安法首次在金电极上制成一种新的类普鲁士-亚换氰化锌膜.研究发现,膜的形成不仅与新生成的Fe(CN)4-6和Zn(Ⅱ)有关,同时也受溶液中共存的其它离子的品种和浓度的影响.膜氧化时解离,溶解;还原时受膜厚度不同的影响呈不同的电极反应过程.现已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利用亚铁氰化锌膜的特别性质,分析测定Zn(Ⅱ)达1×10-7mol/L,并也定量测定了K+.  相似文献   

15.
报导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双缩甘氨酸合双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求得配合物非等温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165.13KJ·mol-1,其动力学方程为dα/dt=3/2Ae-E/RT(1-α)4/3[1/(1-α)1/3-1]-1.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A=-0.2698E+0.1942.  相似文献   

16.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Ag+-Ce(SO4)2-KBrO3-CH2(COOH)2-H2SO4化学振荡反应动力学.考察不同[Ag+]对振荡反应曲线的影响时发现,若体系中含有痕量Ag+时,则对振荡曲线产生显著影响,不同[Ag+]与振荡周期t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10-7~1.8×10-5mol·L-1,是一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条件简单的动力学分析测试体系,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的振荡周期tp,将ln1/t,对1/T作图符合阿累尼乌斯线性关系,振荡周期tp的表观活化参数E'p=67.51kJ·mol-1,与未加Ag+的BZ振荡周期表观活化参数E'p=58.49kJ·mol-1相比较可知,Ag+可使振荡周期表观活化参数增加.最后本文还对Ag+参与下的BZ振荡反应体系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Ag+可起“溴离子缓冲泵”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报导1,4-双(1′-苯基-3′-甲基-5′-氧化吡唑-4′-基)丁二酮双缩甘氨酸合双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运用Achar法与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求得配合物非等温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165.13KJ.mol^-1,其动力学方程为da/dt=3/2Ae^-E/RT(1-α)^4/3(1/(1-α)^1/3-1)^-1,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  相似文献   

18.
高效降解苯酚和苯胺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污水中通过选择性富集和驯化培养,分离得到两株分别以苯酚、苯胺为惟一碳源的菌株.经初步鉴定这两种菌株均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对两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以及相应苯酚、苯胺底物浓度下的生长和降解情况的研究,确定了最佳降解苯酚、苯胺的工艺条件为pH7.0,温度30℃,好氧.当苯酚、苯胺底物浓度不超过1000mg/L时,两菌株对其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用乙炔还原法,研究了从作物根际分离的51株多粘芽孢杆菌的固氮作用,结果表明:28株在有氧条件下培养能合成固氮酶并固氮,其中HW-1菌株固氮酶活性达78.3×10-6molL-1h-1.该菌株固氮活性在对数生长后期(36h)最高,最适固氮培养条件是35℃和pH8.0.该菌株在有5%氧气的条件下培养时,固氮活性最高,在初始培养和乙炔还原体系中分别注入50%氧气仍能检测到乙炔还原活性.培养基中NH+4阻遏该菌株固氮酶合成,但对已合成的固氮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DCB-偶氮胂(全名为3-(2-胂酸基苯偶氮)-6-(2,6-二氯-4-溴)-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为衍生化试剂,使之负载于碳硅凝胶上,并以此填充微柱.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于pH4.0的NH3·H2O/HCOOH缓冲介质中实现了La3+、Ga3+的在线富集分离和ICP-AES测定.对影响在线预富集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考察;方法的富集倍数为10倍,检出限为μg·L-1级,分析速度为8次/h.此法用于生物标准试样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