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可溶性聚酰亚胺为反应底物,经氯甲基化反应制得氯甲基化聚酰亚胺,再以氯甲基为活性反应中心,在聚酰亚胺侧链上接枝聚丙二醇单丁醚(PPG),从而得到PPG侧链修饰聚酰亚胺.所制备的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得以证实.介电常数及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大体积侧链PPG修饰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明显降低,由3.147降低至2.976;比体积和比表面积增大.同时,所制得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在微电子工业中易于加工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猪胰脂肪酶作为催化剂,通过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不同组成的碳酸酯共聚物聚(5-苄氧基-三亚甲基碳酸酯-co-三亚甲基碳酸酯),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诸如反应时间、投料比、酶浓度等条件对共聚反应的影响,以达到有效调控聚合物的组成和分子最的目的.制备的聚合物数均分子量在3000~18000范围内分布.单体的投料比与其聚物的组成在摩尔投料比1:0.5~1:10的区间内呈现出比较好的对应关系.在被测的酶浓度范围内,产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随着酶浓度的降低,聚合物的分子蕈旱现升高的趋势.在反应后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共聚物的分子量没有明尼的变化,产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3.
用滴定量热法测定了稀土钆(Ⅲ)离子与8种氨基酸配合物298.15K下配位反应的热效应,计算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配位反应热焓,并由此推广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从而讨论了稀土钆(Ⅲ)离子和氨基酸的结构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潘生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α-甲基丙烯酸(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合成出以潘生丁为模板的印迹聚合物。研究了原料配比、预/聚反应时间对产物洗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潘生丁,MMA,EGDMA的摩尔比为1:8:80时得到的产物洗脱效率最高.对其吸附效率和选择性进行了表征,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空白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和选择性.按最佳合成条件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吸附量达26.85μmol/g,为理论吸附量的49.7%。  相似文献   

5.
酸性矿坑水中一株兼性菌及其胞内聚合物的分离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取自江西德兴铜矿的酸性矿坑废水中分离出一株菌株(DX1-1),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底物利用等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具有兼性菌的典型特征.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是20~35℃,pH范围是2.0~5.0.提取该菌基因组DNA,扩增其16SRNA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经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是一株Acidiphilium菌,进一步分析了其全细胞脂肪酸和DNA G+C含量,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将其定为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透射电镜显示该菌胞内可积累大量颗粒状聚合物.取该聚合物并进行红外、紫外吸收光谱检测,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典型特征.研究表明DX1-1菌株具有生产生物可降解材料(PHB)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介绍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合成超高分子量的、非结晶的聚烯烃的方法以及基本性质.讨论了催化剂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等方法确定了所得到的聚合物的成分,经环道减阻评价系统测定了聚合物对柴油的减阻率.结果表明,在雷诺数Re为9000,柴油中添加量为10ppm时的减阻效果最大可达到40.5%.其减阻效果与美国同类产品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7.
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一定比例的DMSO与DMF混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溶解焓.设计了一个新的热化学循环,得到固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224.453kJ·mol-1,计算出了配合物Co(SAO)2·2H2O的标准生成焓=-957.205kJ·mol-1。  相似文献   

8.
烯丙氧甲基15-冠-5和18-冠-6与甲基二氯硅烷进行硅氢加成,再与端羟基硅油反应,三甲基氯硅烷封端,得到两种冠醚含量适中、结构确定的含冠醚侧基的线型聚甲基硅氧烷.以两种聚合物冠醚为流动载体,采用大块液膜装置,研究了载体和阳离子的种类、成盐阴离子的种类、载体的浓度及盐的浓度对离子迁移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UV-vis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类型聚电解质、胶束、非胶束和混合胶束等模板导向血红蛋白(Hb)生物催化方法制备水溶性导电聚苯胺进行了研究.发现模板不同于水溶液,它不仅能提供必需的低pH值和一定量电荷密度的局部环境,还能定位、组织、并与苯胺反应。最终控制聚苯胺的类型。强酸型聚电解质(如聚苯乙烯磺酸)模板和强酸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如十二烷基磺酸或十二烷基苯磺酸)形成的胶束模板是最理想的模板.它们能提供必需的低pH值和一定量电荷密度的局部环境促进导电聚苯胺形式的形成.当反应媒介中不能形成胶束或胶束体系中带电荷的磺酸基团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导电形式的聚苯胺不能形成.结果表明:模板在Hb催化合成导电聚苯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生物可降解温敏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合成了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为组分的IPN凝胶,对所得凝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凝胶溶胀性能和去溶胀性能的影响,观察到IPN凝胶的较低临界溶解温度约为31℃.当外界温度从20℃迅速转变为37℃时,凝胶在5min内快速收缩,大量失水,表现出良好的温度敏感性.体外降解实验结果显示IPN凝胶选择性地被伊糖苷酶以较高速率降解,且凝胶降解率随着KGM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即这种新型的IPN凝胶同时具备了KGM的生物可降解性和酶降解特异性,以及PNIPA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逐步聚合反应,以二乙烯三胺为固化剂、聚乙二醇作为致孔剂与环氧树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在一定的反应温度情况下,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基整体式多孔聚合物.重点研究了致孔剂的种类、三者的比例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整体式多孔聚合物制备中孔径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此聚合物对痕量离子Au(Ⅲ)、Pt(Ⅳ)、Pd(Ⅳ)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掺杂Eu2O3的Li2WO4多晶固体离子导体材料Li2WO4 xEu2O3(x20.00~0.17mol),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交流阻抗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导性能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发现,掺入适量Eu2O3可提高Li2WO4基质材料的电导性能.分析表明:非导电相Eu2O3的加入不仅减小了晶粒间电阻。而且使材料的电导活化能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材料的离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13.
流变相法制备超细氧化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超细氧化锌的制备方法.首先用流变相法合成先驱物,用差热分析(DTA)和热重(TG)方法研究了先驱物在空气中的热分解过程;然后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了热分解固体产物;最后使用扫描电镜测定了固体产物的表面形貌和颗粒尺寸.该方法制备的氧化锌粒度分布在37~85nm范围内,平均粒径为52nm.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二烷氧基取代对苯乙炔聚合物(PPV)发光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液晶彩电、电脑、飞机彩色液晶显示屏中,本文研究了利用相转移催化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反应条件下,合成二烷氧基取代对苯乙炔聚合物(PPV)发光功能材料的中间体1,4-二乙氧基苯,在氢氧化钠及催化剂HA-1存在下,对苯二酚与硫酸二乙酯于60~65℃反应3h条件下合成1,4-二乙氧基苯,产品收率达84%以上.对不同的催化剂的使用和反应时间进行了条件优化,对产品1,4-二乙氧基苯的IR谱图、1 H-NMR谱图进行了确认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壳聚糖能被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得到低分子量壳聚糖,所得产物分子量分布随平均分子量的下降而逐渐变窄.其降解速度和产物特性受原料脱乙酰度、反应介质、H2O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的壳聚糖,降解反应越容易进行.在酸性介质中的降解,其起始速度比在水中的降解要快,所得产物的分散度要小,到一定程度后受到H+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分子量5万以上的壳聚糖产品在60~70℃、H2O2用量比小于0.25的中性体系中就可以完成;而制备分子量在1.5~5万之间的壳聚糖,采用反应温度70℃、H2O2用量比为0.5~1.5、介质为水的条件较适宜;盐酸体系有利于制备分子量7000左右的壳聚糖;要得到水溶性产物,可以使用2%醋酸或水两种介质.因此,通过选择反应条件,可制备特定分子量范围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通过固-液相模板反应合成H2tmtaa稀土配合物的新方法.经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核磁、差热分析、摩尔电导及固体电导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掺杂Eu^3 的Li2WO4材料,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及交流阻抗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适量Eu2O3的掺入可提高基质材料的发光和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8.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通过水解缩聚形成溶胶、阵化、凝胶、干燥,高温处理制备纳米级二氧化硅。研究了各种介质及其浓度对水解缩聚反应速度和纳米二氧化硅产品质量的影响,找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铜矿矿山酸性废水具有低pH值,含大量Fe3+、Fe2+以及Cu2+等金属离子和浮选废水中存在大量残留浮选药剂,废水COD较高等特点,分别研究了NaClO,O3和Fe2+/H2O2三种氧化剂对该混合废水中残留浮选药剂的降解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利用H2O2氧化方法降低混合废水的COD是可行的,而NaClO和O3的氧化效果则较差;H2O2最佳的投加浓度为340mg/L时,COD的去除率可达91.6%.对H2O2氧化机理的研究表明,混合废水中的Fe2+与H2O2在低pH值下反应生成活性自由基是残留浮选药剂去除的关键.最后,应用动力学模型对Fenton氧化反应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20.
在乙醇钠存在下,4-乙酰基[2,2]对环番1与乙酸乙酯作用发生claisen酯缩合反应,生成β-二酮2,而与过量的氟乙酸甲酯反应则生成一个呋喃化合物3.文中提出了形成3的可能的反应历程并制备了化合物2,3的铜、镧、铈和格的螯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