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条思维线路:其一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其二是教师的思维活动。教学实践说明,如果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师生之间的认识程序“同频”,引起教与学的“共振”,则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否则,学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在培养和发展人的理性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而这种优势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是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自然地流淌”.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应在知识发展的主线上,尽可能让学生自然合理地提出问题、解决并拓展问题.教师在关注知识发生过程的同时,必须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活动过程,指导学生思维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颜科 《数学之友》2015,(12):24-25
美国教学法专家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是联系教师、学生与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维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围绕问题来设计.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现欲和创造欲.从而使他们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振奋起来,促进思维发展,在教学中将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马罗 《中学数学》2001,(12):1-2
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参与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宽、内容最广的活动场所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制约 ,目前课堂教学 ,特别是高中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哑口无言”;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唯命是从”的局面仍大有市场 .这种课堂氛围严重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果教师善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让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 ,让学生身心愉快 ,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那么 ,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 ,他们才…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目前中学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思维,发展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  相似文献   

7.
慧中 《天府数学》2004,(7):80-80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环节,“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并且更加强调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创设师生融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情境,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实现师生互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接受信息中有障碍的话,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的学习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跟不上”,即“思维滞后现象”.进而出现了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只有师生互动协调,配合默契才是理想的课堂,不然,教师讲得再好,也是“急水未能满盆”.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使学生思维和教师思维很好的链接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00032北京八中张环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是师生心理、情感的交流过程.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一点比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掌握知识应是掌握思维方法的结果.1994年9月~19...  相似文献   

10.
王丰 《中学数学》2012,(8):43+45
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议”.“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要方式.教育走向对话又是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只有通过教师转变观念.师生共同做好课前准备.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下实施有效的课堂组织.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议”起来.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什么”在一定条件下远比“怎么教”更重要.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问题的设计,往往成为教学的关键,而复习课的有效性更会体现在复习内容的选择或复习问题的设计上.“本原性”问题设计能促进学生更为深刻、灵活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2.
张洁 《中学数学》2023,(4):47-48
<正>1问题背景布卢姆2001版认知分类将高阶思维界定在“分析”“评价”和“创造”三个层次.高阶思维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在中考一轮复习课中,如何凸显高阶思维在唤醒知识、完善体系的同时,起到融合知识和提升思维方法的作用?重要的一环是合理设计问题.下面以中考一轮复习“圆”(第一课时)为例.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教学是“一切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行为活动.理想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对话、心灵互通的舞台.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本着激发学生学习趣味的原则开展,致力于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好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优化思维方式.因此,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成长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灵活运用提问技巧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巧妙地运用提问技巧,能激发兴趣,拓广思路,启迪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精神,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要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下面是笔者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条件概率’课堂教学尝试,现整理成文,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感染(简称流感)的过程.尽管教师课前经过周密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双赢,构建和谐课堂.笔者在一次文科班学业水平考试的向量复习教学中邂逅此事,记忆深刻,促我觉醒.  相似文献   

17.
问题链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一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构成问题系列,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锻炼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这种“以题代面”,设计出层次分明的“问题链”,避免了数学学习中的枯燥繁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飞跃,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笔者介绍基于问题链设置的“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 ,如何深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使课堂充满活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数学思维品质 ,已成为数学教师的自觉行为 .本文就数学教学创新中教师的定位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1.与学生构筑尊重与信任的基础 ,缩短师生间心灵距离教育的对象是人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信任 ,如何构筑这样的基础呢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已为我们找到了很好的答案 :没有轻蔑与漠视 .特别是后进生的出错更是如此 ,学生回答问题或解答出现了错误 .教师更赞扬他们敢于解决问题的勇敢精神 ,帮助他们找出错误的原因 ,鼓励他们“下次再请你 ,相信你能成…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中,完善有效的 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激 励、导向功能,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当代 教育理念.在此,笔者把近年来对学生日常作业 的批改的想法与做法介绍给读者,与广大同仁 交流和研讨. 一、“成绩+评语”作业批改法的产生由来 师生交流是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思 维过程和结果、暴露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 主要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时,教师面对的是一个 学生群体,难与学生一一沟通、因材施教、实现 个别化教学.而作业以书面形式,为学生提供了 解释和展示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该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示范者,更应该成为组织者、启发者和鼓励者.传统的教学重视教师的讲解,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体,学习数学具有被动和接受的特点,但是,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敢于参与,学会思考和分析.“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何为师生互动呢?笔者认为是师生间平等、真诚、和谐、愉快地双向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