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文豪  程清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40(11):2461-2467
溶液除湿空调是一种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的新型空调系统。对于除湿溶液,电渗析技术是一种环保、再生效率高的再生方法。对两种常用除湿溶液(LiCl溶液和LiBr溶液)的电导率进行了测量,对使用两种除湿溶液时基于电渗析再生的溶液除湿空调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溶液温度为25℃时,两种除湿溶液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LiCl溶液和LiBr溶液浓度分别为35%~40%和40%~52.5%时,LiCl溶液的除湿性能优于LiBr溶液。当LiCl溶液和LiBr溶液浓度分别为32.5%~40%和40%~52.5%时,系统再生LiCl溶液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当系统所需LiBr溶液浓度为40%~45%时,系统若采用LiCl溶液则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而当系统所需LiBr溶液浓度为45%~52.5%时,系统采用LiBr溶液比采用LiCl溶液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搭建了两级气泡泵与溴化锂制冷系统耦合特性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用气泡泵代替了传统的溶液泵,以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1)装置运行初期,因气泡泵本身的间歇性以及气泡泵流型转换的影响,系统参数,如一次冷剂蒸汽和稀溶液流量等参数,表现出不稳定性。随着装置继续运行,当气泡泵中的流型为环状流时,系统参数趋于稳定。2)在稀溶液浓度为53%时,1740 W的加热功率对系统性能系数(COP)影响最大,超过1740 W后,增加加热功率的影响不再显著。3)在无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加热功率为1740 W,稀溶液浓度为53%,管径为9.5mm,冷凝器温度为38~42℃,蒸发器温度为15~18℃时,系统的制冷系数为0.62~0.68。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种吸收式制冷与溶液除湿有机耦合的除湿降温空调系统,选择LiBr-H2O、LiCl-H2O、LiCl-CaCl2-H2O等溶液作为工质对,对吸收式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测试系统性能与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水温度80℃,输出17℃冷冻水的条件下,LiCl-CaCl2混合溶液作为工质对的制冷量为10.72 kW,COP为0.59,比LiBr溶液和LiCl溶液低6%左右,其单位立方米成本仅为LiBr的36%,在性能相差不大的前提下具有成本优势,因此有替代LiBr的可能。同时,系统运行存在最佳制冷效果的溶液循环量;热水温度越高,制冷量越大;冷却水温度越低,流量越大;系统制冷量越大,能效越高。  相似文献   

4.
戴栋  王其明  郝艳捧 《物理学报》2013,62(13):135204-135204
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不仅具有对称周期一的放电形式, 还会在一定参数下呈现不对称周期一(AP1)放电. 本文采用具有平行电极结构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 分别在气隙宽度1 mm, 3 mm, 7 mm和10 mm下的大气压氦气中进行了一系列放电实验, 研究了气隙宽度和外施电压频率对周期一放电对称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较宽的气隙宽度和外施电压频率参数区间内可以观察到显著的AP1放电; 气隙宽度越大越容易产生AP1放电, 同一气隙宽度下外施电压频率较高时则相对更容易观察到AP1放电; 随着气隙宽度增加, 首次击穿即呈现AP1 放电的外施电压频率临界值逐渐减小. 本文的研究初步验证了之前关于气隙宽度对AP1放电影响的数值仿真结果, 由此可以推测AP1放电并不只是由系统参数的不对称引起的, 也很可能是一种在一定的气隙宽度和外施电压频率下系统固有的、内在的高频不稳定放电行为.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不对称放电  相似文献   

5.
以采用R23/R134 a二元混合工质为制冷剂的自复叠制冷系统为分析对象,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和焓-浓关系图,从理论上研究自复叠制冷系统冷凝温度(环境状态)、蒸发温度及循环运行浓度等内部参数的关系及对系统性能(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循环运行浓度不变条件下,蒸发温度变化对系统COP的影响要大于冷凝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而在冷凝温度和蒸发压力不变时,随着循环运行浓度的升高,冷凝压力升高,蒸发温度下降,单位制冷量基本不变,单位耗功量增幅明显,系统的COP下降。  相似文献   

6.
同步辐射EXAFS研究FeCl3溶液中Fe离子的区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AFS研究FeCl3溶液中Fe^3+的区域环境结构随溶液浓度的变化,Fe^3+的径向结构函数表明,随着FeCl3溶液的浓度降低,第一配位峰的距离逐渐缩短,当溶液浓度从3.0mol/L降到0.2mol/L时,配位距离减小到0.014nm,但振幅峰强度以0.8mol/L浓度为最小,其强度比浓的或稀的FeCl3溶液的低约30%,结构参数拟合结果表明,0.2ml/L,FeCl3稀溶液中Fe^3+的近邻  相似文献   

7.
利用WGD-3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测量不同浓度及不同温度的 NaCl溶液、NaO H溶液和蔗糖溶液对波长为200~800 nm的溴钨灯光的吸光度图谱,分析温度、混合溶液以及溶液浓度与溶液吸光度之间的关系,在稀浓度溶液吸光度的朗伯-比尔定律的基础上,进行对高浓度溶液、高浓度混合溶液的吸光度研究,总结温度和溶液浓度对高浓度溶液吸光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在4,4′-二硝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稀溶液中存在顺反异构现象。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对其稀溶液的光致顺反异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浓度越稀,光照时间越长,反式异构体转化成顺式异构体越快、越多。  相似文献   

9.
烟气型吸收式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变工况运行的实际需要,建立了烟气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变工况模型。制冷机变工况模拟计算时,保持浓溶液流量及换热系数(高压发生器除外)不变,得到了烟气进口温度、烟气流量及冷却水进口温度变化时的制冷机各重要性能参数曲线,发现当烟气流量低于50%时,COP下降较快,冷却水进口温度降低时有利于制冷机运行,但是要注意防止浓溶液结晶。制冷机额定工况模拟计算时,与已有文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9):2243-2249
通过实验研究了氨–水–溴化锂三元工质的对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影响。实验测试了发生温度100~130℃,蒸发温度-16~-4℃和冷却水温度22~33℃工况下的系统性能系数,发现适用于氨吸收式制冷的最佳溴化锂浓度为15%,与氨吸收式制冷系统相比,性能系数最高提升了10%。溴化锂最为第三工质对系统的影响是整体的,使用三元工质可以降低精馏负荷与回流比,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同时降低了发生压力,有利于提升性能系数;但其不利影响体现在会降低浓溶液中氨的浓度,导致系统循环倍率上升,不利于提升性能系数。合理使用氨–水–溴化锂三元工质是不增加系统复杂度提高氨吸收式制冷性能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