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2种不同相容剂的PP/PA共混高聚物动态损伤演化的模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2种不同相容剂的PP/PA共混高聚物试样进行了高应变率冲击试验,以冲击后试样的模量变化来表征损伤演化,借助于“损伤冻结”的方法来控制总应变,分别得到了其损伤值随应变及应变率变化的曲线.试验表明,共混高聚物的损伤发展存在一个应变阈值(大约在4%-6%之间);超过阈值后,损伤值随应变和应变率的升高均有所增加,其中应变增加对其损伤发展的影响占有主导地位,相比而言,112^#(以PP—g—MAH为相容剂)比113^#(以TPE—g为相容剂)的损伤演化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2.
实验和数模结果都揭示动态损伤演化同时依赖于应变和应变率.基于热激活机理提出了一个新的损伤演化率和一个新的断裂准则.为确定材料的损伤参数,发展了两种途径:DM-ZWT途径和BP神经网络途径.两种途径的理论预示都与实验数据很好地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在强动载荷作用下的颗粒增强高聚物中的损伤演化规律.文中首先介绍了由本文作者最近提出来的关于粒子填充高聚物的本构关系.然后研究了在平板撞击下的一维应变波的传播和衰减特性.本文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研究了介质中微损伤的演化.拉应力波的作用将可能导致由于界面脱粘引起的微损伤成核,已经成核的微损伤(微孔洞)的长大与汇合将最终造成材料的动态失效.研究表明,影响微损伤演化的因素有:粒径分散度,平均粒径和界面粘结能等.然而,与准静态加载不同,在动态条件下,以上这些因素对损伤演化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理论分析的结果是:材料的层裂破坏强烈地依赖于飞片对靶板的撞击速度,最后,本文还根据损伤演化的特征建议了一个关于粒子填充高聚物的层裂准则.  相似文献   

4.
采用2种不同的增容剂对PP/PA共混体系进行增容:PP与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PP—g—MAH和接枝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TPE—g.并对它们应变率从10^-4s^-1到100s^-1范围内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P—g—MAH作增容剂的PP/PA两元体系,在高应变率冲击条件下,界面损伤演化加速,应变约6%时即发生宏观应力应变曲线软化,应变率约2000s^-1,应变约23%时即发生剪切破坏.采用TPE—g界面相容剂的PP/PA两元体系,由于形成分散相为核,界面相容剂为柔性壳的核壳结构,在尼龙粒子及壳层的协同作用下,使该共混体系的韧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该体系在应变率高于3500s^-1,应变约45%时才发生剪切破坏.断裂时单位体积吸收能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爆炸柱壳动态断裂准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种典型的FAE装置为实际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薄柱壳在内部爆炸载荷下的动态膨胀断裂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推导出一种实用的动态断裂准则;且在推导中引入了一个损伤演化方程.准则表明最终的结构破裂取决于与临界损伤变量密切相关的断裂应变.经算例验证,该准则的理论解和数值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结构在爆炸与冲击载荷下的安全分析通常应计及两种最基本的动力学效应,即结构的应力波效应和材料的应变率效应。然而混凝上结构中的应力波传播特性实际上又依赖于混凝土在高应变率下的率型本构关系。本文回顾讨论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混凝土弹性摸量,抗压强度,断裂应变等重要强度参数对应变率的相关性,特别强调混凝上率型本构夫系的研究、以及计及损伤演化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应变率下高聚物本构模型的BP神经网络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SHPB技术和自编的BP神经网络程序,以尼龙为代表性研究对象,对高聚物在高应变率下的本构模型进行了辨识,研究表明:在应变小于7%范围内,以应变与应变率作为输入,以应力作为输出,BP神经网络能满意地辨识高聚物的动态本构模型;而当应变大于7%时,除应变和应变率外可取时间作为表征损伤演化的反函数共同作为输入,以应力作为输出,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动态断裂过程有着某些特异性并有别于静态断裂过程.断裂韧性一般随加载率提高而降低,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提高(如高聚物).分散性和断裂表面的粗糙度随加载率而提高.时间起着重要作用,并有两个特征时间已被确认:孕育时间和临界时间.本文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动态断裂例子:层裂,弹塑性动态断裂以及源于缺口的动态断裂.  相似文献   

9.
ZWT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关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和介绍了源于高分子材料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特性研究的ZWT(朱玉唐)本构模型。该模型揭示了高聚物在跨越准静态到冲击动态8个量级应变率范围和大应变下的本构非线性来自纯弹性响应而其率相关响应基本呈线性;发现准静响应和高应变率响应分别由各自的特征松弛时间控制,而各自的影响域仅为4.5个量级应变率;在同时考虑湿度效应后发展了非线性热粘弹性本构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时间/速率与温度间的互换/等效关系;实验证实ZWT方程对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和高聚物基复合材料都适用,并可推广到混凝土;在研究了材料内部损伤在冲击大变形下的率相关抽伤学化律后,进一步提出了计及损伤率型演化的ZWT方程和相应的双变量(应变、应变率)动态破坏准则;基于ZWT方程研究了粘弹性波的弥散和衰减特性,指出存在一个由高应变率松驰时间占统治地位的“有效传播时间”或“有效传播距离”;进而一方面提出了一个确定高聚物在高应变下粘弹性本构方程的反问题解法,另一方面把传统的SHPB弹性压杆技术推广到粘弹性压杆,从而可对低波阻抗材料进行冲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材料在高速变形过程中常常伴有不同形式的内部缺陷或微损伤的演化。根据锆合金中孪晶演化,钛合金中绝热剪切带演化,以及铸镁合金、有机玻璃和水泥砂浆中微裂纹演化的实验观察,基于热激活机制,提出了同时依赖于应变率和应变的微损伤演化律,及相应的计及损伤弱化效应的率型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SHPB压杆及Instron液压伺服材料试验机对灰口铸铁从准静态(应变率10^-4s^-1)列冲击动态(应变率4*10^3s^-1)进行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该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灰口帮铁在塑性变形初期对应变率不敏感,随应变增大则具有一定的应变率硬化效应,但在更高应变率下随应变增大会出现反向应变率效应,这些特性与灰口铸铁源于片状石墨处内部微裂纹纹成核  相似文献   

12.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泡沫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及破坏形式进行研究, 并使用高速摄影机记录试件的破坏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 泡沫混凝土的动态极限抗压强度受密度影响, 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相关性; 低应变率下, 破坏形式以均匀压实破坏为主; 高应变率下, 破坏形式呈现为逐层塌落形式; 并且, 应力—应变曲线中存在明显的应力平台. 同时, 还讨论了高应变率下应力不均匀性对泡沫混凝土破坏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岩体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内部结构对于岩土的力学性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章从岩体结构层次的角度研究了岩体的动力变形与破坏过程,在松弛模型的框架内研究了变形破坏的空间尺度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裂纹传播速度与荷载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岩体变形破坏的层次特性.最后从岩体结构层次角度研究了岩体的破坏准则.研究表明:岩体的动力变形与破坏具有层次特性,这一层次特性依赖于外载的空间与时间特性、岩体的结构层次和岩体变形与破坏过程速度的有限性.时间准则与极限变形准则可以较好地描述岩体的动力破坏.  相似文献   

14.
金属损伤演化方程和层裂准则的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中由唯象分析和细观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给出了一种新的损伤演化方程.对两种金属,在试验结果和内变量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计及损伤的热-粘塑性本构关系.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研究了应力波传播规律、损伤发展及层裂.通过自由面速度历史的数值模拟,并基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间的最佳一致性,得到了损伤演化方程和层裂准则中的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