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引力平方反比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和年代问题,自牛顿逝世以来,在学术界长期存在着分歧和争论.据笔者对有关的牛顿论著、书信和资料的分析与考证,认为有必要提出一些看法,供有关工作者参考. 一、区分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 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在这个发现年代问题上之所  相似文献   

2.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经典物理的基础.牛顿第三定律表述很简短,但它揭示了物体与周围其它物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了力的相互性和同时性.要求学生正确地掌握和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正确地进行物体受力分析,进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本人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体会到,许多高中毕业的学生,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存在着许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笔者认识到,牛顿第三定律虽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是教学的难点.只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澄清那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才能使学生对该定律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为全面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  相似文献   

3.
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教师的关注点.从最近的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年轻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顽固程度重视不够,缺乏对定律本身内容的深刻理解,对科学史的事实缺乏全面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没有牛顿第一定律就没有第二、第三定律.不管从知识本身的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还是科学精神的熏陶,都应该非常重视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认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至少要突破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4.
1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三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但要全面认识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必须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就是牛顿第三定律.该定律是这节课的内核,它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决以前所学过的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外,它对后面碰撞问题的研究更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关于牛顿运动三定律的内容及有关概念的论述,人们已阐述了很多,本文仅对第三定律及与之有关联的动量守恒定律作粗浅的讨论.一、牛顿第三定律是一条近似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反映了物体间的相互联系,它指明了力来源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是完全对称的,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沿着同一条直线上同时出现、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同时属于同一种性质的力.近代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宇宙中只存在着万有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这四种基本的作用力,而其余各种力都可以看作这些基本的作用力的复合表现.其中弱力和强力只在原子核的尺度10-15米范…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牛顿对天上星星运动和地上物体运动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提出了运动三定律, 建立了经典力学, 并在开普勒三定律的启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指出星星的圆周运动起因于相互吸引;物体自由下落也是因为物体与地球相互吸引, 从而统一了天上力和地上力。  相似文献   

7.
1引言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会碰到牛顿第三定律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的例子,如两个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下面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悦  冯杰 《物理通报》2016,35(10):20-24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定律并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 同样适 用于微观领域. 不过, 在目前的大多数教材中, 都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 那么就会 让人们忽略动量守恒定律的其他导出方式. 试图阐述动量守恒的几种不同导出方式, 强化对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 应用  相似文献   

9.
还牛顿第二定律的本来面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三定律的精髓,它描述了物体所受力与运动状态改变之间的定量关系。历史上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及适应范围方面,存在很多误解和争议,损害了牛顿的光辉形象。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过程的历史回顾在牛顿具体提出运动第二定律之前,伽利略已提出这种思想的萌芽,他在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力与速度的依赖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力与加速度之间的依赖关系,但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在当时条件下发现作用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将其发展成科学的基本定律。牛顿接受并发展了伽利略的这种观点。在1684年,他明确提出动质量概念之前,只能定性地探索运动第二定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指出现行国内外教科书中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关系说法的混乱 ,给出了牛顿第三定律与参照系无关的实验和理论例证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力“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对力的认识,经历了三次飞跃:第一次,从“定性”到“定量”,即从墨翟的“力,形之所以奋也”到牛顿的“力与运动的改变成正比”,也就是说,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描述到实验、理论研究,其间,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并第一次用数学公式来表述物体的运动规律,随后开普勒借助第谷的观测资料发现了行星绕日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建经典力学,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捕捉引力波     
 一、足够精确的牛顿引力理论在宏观物理世界中,引力是一种主要的作用。太阳东升西坠,地球四季交替,海水潮涨潮落,众多自然现象都受到引力的支配。1687年,牛顿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圆满地解释哥白尼的学说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引力理论的精彩之处还有准确地预言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存在,指导天文学家成功地发现了这两颗太阳行星。按牛顿的引力理论,两物体间的引力作用是瞬间完成的。但爱因斯坦认为,光速是任何作用的极限速度,因此引力作用不可能在瞬间实现。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著名的历史文献《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在以后  相似文献   

13.
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高中物理课本中涉及到的规律有实验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楞次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气体实验三定律),理想规律(牛顿第一定律)和以书籍的事实为根据,通过  相似文献   

14.
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寂说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三定律中最重要的,也是一百多年来引起争论最多的一个热力学基本定律.由这个定律推广到宇宙范围而产生的热寂说,更是科学界和哲学界一直关注并引起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这个定律从二热体或二物质系之间热量传递的方向性,阐述了自然界的一个基本规律.但是,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牛顿发现了运动第二定律.但是,这个定律的表示式f=ma究竟是不是由牛顿首先提出来的?从牛顿在世的 1700年至今,一些著名的物理学家和科学史学家一再地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在学术界和教学中产生很大的影响. 显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f=ma难以从牛顿的运动第二定律直接得出来,而且人们也没有从牛顿的著作中发现他写出过这个公式.因此,二、三百年来,不少学者对它的提出者有以下几种说法,现举例予以说明: 例一 欧拉在1735年发表的《力学》一书中,推导出 F=  ,说此式包含了“以前给出的求自然运动的一切原理”[1].并且,他未提牛顿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论接触体间牛顿第三定律的可演绎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就相互接触的物体而言,经典力学体系下的牛顿第三定律不具有独立性,它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演绎得出;同样地,可以用演绎的方法推导出在非惯性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世人称为经典力学的四大定律。高中物理动力学问题以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核心(见图1),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对物体运动性质的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牛顿运动定律贯串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它以知识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而一直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是历届高考试题中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近10年来再现率为100%。图1高中物理动力学知识结构动力学的任务是回答物体做各种不同运动的原因,即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具体来说,需要处理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该刊2008年第6期赵超先老师的文章《对有电磁作用时的牛顿第三定律的讨论》中的观点,我们有不同的看法。电荷与电荷、运动电荷与运动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电磁场这种物质作用的,电荷受到的力是电磁场的作用力,而不是电荷之间直接作用的,所以,这些力不是作用与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教材在设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实验时,忽视了用不同性质的力来定量验证牛顿第三定律,使得验证实验有失普适性.为此设计了通过发生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来定量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方案,并给出了实验的方法、技巧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把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现代科技联系起来 ,在讲《牛顿第三定律》一节时 ,我增加了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练习 ,让学生自己谈谈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即强化了物理知识的理解 ,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另外增设了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的例题 ,在解题方式上特别突出了学生的参与 ,所有例题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上黑板演练 ,改变了过去例题由老师演讲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1 牛顿第三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